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g新闻采访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记者”一词的解释是——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新闻采访方法:点面结合,三个阶段,两面挖掘,寻找镜子,抓取特点,抓关节点,协同作战,体验感受,短仗长打,常备不懈

一、【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

二、【机动记者】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聘特约记者的目的:

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

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

一、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源流 两条线索:

1、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

2、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二、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

1、记者编制属报社。

2、记者编制归地方。

3、双轨制。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三个阶段:清末、民国初期、新中国时期

要求: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 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记者的三项职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记者在履行采写新闻报道这一职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可以增强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作者写得快、写得短等。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漏报重大新闻,不是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

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的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观能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要做好反映情况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

2、要如实反映情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

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全面的反映和分析,力戒片面性。可以帮助党政领导机关全面地了解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对工作中一些带实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

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7、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 如何作好群众工作?

1、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2、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3、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

4、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

5、组稿。

6、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7、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

8、给通讯员讲课。

9、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10、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记者最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 记者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

1、政治立场。

2、政治方向。

3、政治观点。

4、政治纪律。

5、政治鉴别力

6、政治敏感性。

7、政治远见。 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这方面有十年*的教训;

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 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既要博,又要专。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把记者要博的知识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2、文学知识(这是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4、新闻业务知识。

5、外语知识。 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要学好新闻学;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新闻写作能力的要求:要讲究语法、逻辑、修辞;要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要重视语言。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 《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着职业道德准则,

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防止新闻失实,就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原则,增强工作责任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同时,把认识提到这样的高度: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个工作需要的问题,而且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廉洁奉公,是党和政府对一切公务员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一切公务员的期望。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三包”;“红包”;“重奖记者”;出卖版面等。 “有偿新闻”其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三是腐蚀和新闻队伍。四是 被坏人利用。 怎样杜绝“有偿新闻”,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一方面要提高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记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制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也可考虑。 泄密有两种,一种是过失泄密,一种是故意泄密。

过失泄密,大多是由于记者缺乏保密观念,又分不清什么是该保守的秘密造成的。

防止泄密的方法是,学习保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对拿不准的问题,多想有关部门请示,不要擅作主张。 如何增强保密观念? 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国外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防变的长城。 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特点:

1、求新性

2、突击性

3、灵活性

4、广泛性

5、连续性 要完成一篇报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

处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

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政治意识也在其内。

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 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划等号。而新闻又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新闻除了传播信息的功能外,还有引导、监督、传播知识等功能, 新闻的各种功能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 传播信息,首先要开发信息,没有开发,就没有传播。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三是传播的观点,要正确。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三、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四、要争取党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五、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 批评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选择发表时机的艺术,即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使批评恰如其分,令人信服,无懈可击;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

抓典型报道。抓对比报道。抓跟踪报道。

未来意识,是一直能够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预见。

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性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一个未来世界 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 预测性报道也区别于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预测性新闻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正确;基本正确;错误。

预测失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他们设想未来发展趋势背后的一些因素的变化。 预测性新闻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但从总体来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祈祷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所谓鼓舞作用,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绘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

所谓指向作用,即指出事物的走向,如专家预测明年将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这对服装时常就有指向作用; 所谓警示作用,即在指出人类未来将取得某些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危险,以警示世人采取对策。在指出危险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科学依据,以免发生误导,引起恐慌。

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等 就预测的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和长期预测新闻

var cpro_psid = \"u2787156\"; var cpro_pswidth = \"966\"; var cpro_psheight = \"120\";

8 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主要形式: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精确新闻的来源,多半是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受媒体委托进行的调查,它的表现形式和一份完整的抽样调查报告差不多。

特点:调查主题紧跟受众的兴趣点,调查的题目可大可小。

相反,在社会学领域中,抽样调查方法多运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为社会和社会学理论研究服务,不一定强调紧跟当前形势。 【所谓“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

(一)抓新动向 首先,要关注政治新动向。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政治。 其次,要关注经济新动向。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政治稳定、国力强弱的大问题,因此,经济领域的动向除了跑经济的记者关注外,其他记者也应该关注。

第三,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社会思想包括的范围很广,记者要明辨是非、处处留心才能捕捉到好新闻。 第四,要关注国际新动向。一些国际上的动向,由于和我国关系密切,需要我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相互配合进行报道;有些国际上的重大动向,把握它是为了投入更大的报道力量,加强报道。

总之,抓新动向要有全面观点。动向有正面和负面、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抓负面、消极的动向,是化负为正,化消极为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抓正面、积极面的动向,是弘扬正面的东西,发展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二)抓新事物。

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敢不敢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形诸文字,形诸报道,这是记者区别于一般干部支持新事物的特点。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抓新成就

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报道新成就,一个是以小见大,从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切入,以人民生活方面的小变化反映国家的大变化;二是以大见小。即以重墨着力宣传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反映国家欣欣向荣的大好风貌。

(四)抓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

报道新风尚的最好方法是对比。新风尚蕴含着真善美。抓新风尚的报道,实际上就是在弘扬真善美。

(五)抓新经验。抓新经验,首先是发现新经验,发现新经验,要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际、群众、基层,是新经验的“源”。其次是传播新经验,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创造者和经验接受者;前者指经验创造人和经验本体,后者专指那些接受经验并付诸实践的对象。

传播经验的报道,在写作时,一要注意语言,二要注意表现手法。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反映经验,为读者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是应该很好考虑的问题。

(六)抓新人物。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常说报道新人新事。抓先进任务报道的目的,在于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实际,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大面积上让更多的人提高到先进水平。

(七)抓新问题。

抓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矛盾的解决。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在前头,矛盾不断地解决,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记者应着重抓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二是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三要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问题。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新闻线索的意义: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线索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缺陷:可信性有待证实; 比较简略 ;大多只反映现象 。 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 (1)“固定型新闻线索”这种固定的线索来源渠道,是记者“信息来源网络”中的主干。

固定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 ;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 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和简报等材料;重要的会议 ;有关活动的通知或请柬; 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 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 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提示 。 (2)“再生型新闻线索”是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 (3)“随机型新闻线索”是指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随机而遇、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梢纵即逝;同时,可能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准确性低,有的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

随机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街谈巷议; 记者同人们的随意交谈; 受众来信、来访电话中所接触的线索; 记者在完成既定采访任务中所接触的线索;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等 ;另外,新闻机构通过各种奖励形式,促进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此类新闻线索,可称为“有偿型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或指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新闻理论。

3、要胸有全局。

4、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超前思维等。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目的。

2、熟悉采访对象。

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

4、充实新知识。

5、准备一些新问题。

6、设计作战方案。

7、物质准备。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设计采访方案?

1、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背景、观点、信息。

2、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3、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情节、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4、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寻找特点、选择角度及挖掘新意。

5、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应变措施等项。

6、当然,采访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随即应变,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以求最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访问】是记者通过与被访者的谈话,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记者应该如何提问?所谓开放型问题和闭合型问题?

1、访问中,记者所提的问题通常不宜太大、太空泛或太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问题,

10 一个又一个地提问,并且记者始终要考虑如何提问才能更便于采访对象回答。 常见的方法是:(1)由易到难。先提采访对象熟悉的、容易回答的问题,然后逐渐问到复杂的、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而那些要害问题、敏感问题,往往放在访问的最后阶段提出为好。 (2)由近及远。先从最近发生的事情问起,然后由及及远。这有利于引发采访对象的回忆或联想。 (3)由此及彼。先从采访对象最熟悉、最有深切感受的话题谈起,然后旁及其他,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4)由表及里。先从具体事实、具体情形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问起,然后再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 另外,记者还要善于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和根据访谈的不同阶段,恰当采用和灵活穿插开放型问题或闭合型问题。

2、【开放型问题】即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我发挥、畅所欲言,而不是采访对象明确回答某个具体问题。对于社会经验较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是采访对象已经充分进入角色,访问谈话渐入佳境之后,记者适宜多采用开放型问题。

3、【闭合型问题】即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点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或不善于言辞的采访对象,或是访问谈话的初始阶段,记者适宜多采用闭合型问题。闭合型问题尤其适宜运用与挖掘典型的细节和核实材料。 记者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1、正问。

2、侧问。

3、反问。

4、设问。

5、追问。

6、故问。

7、借问。

8、激问。 所谓记者在采访中的积极思考是如何体现的?

1、采访对象是否有情绪、或对某个问题很敏感,是否说了心里话,是否有埋伏?

2、这件事或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谈话中体现得怎么样?

3、已经获得的事实材料哪些内容还要深入采访,应如何深入探询?

4、重要的问题是否弄清楚搞详细了?关键性的内容、个性化语言等是否记准了?

5、访问的后期要初步考虑可以表现什么新闻主题,采用什么新闻体裁合适?

6、据此,认真考虑已掌握的事实材料是否够用,是够还缺些什么需要继续询问? 采访中,记者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方法有哪些?

1、以表情示意。

2、目光交流。

3、简短的赞语。

4、适时的插话和提问。

对观察的6点基本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住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观察术

一、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二、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三、用眼睛调查数据。

四、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怎样抓事物的特征?孤立地看一个事物,不易抓住特征,这需要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 纵的比较,即时间顺序的比较,历史的比较。

横的比较,这个人同那个人比,这件事跟那件事比,这个单位同那个单位比,这个地区同那个地区比,中国同外国比。

通过纵横比较,连贯起来思索和观察,特点和差别就可以找出来。 比较要有可比条件,把条件大体相同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比。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把条件相差太悬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虽是同类事物,但说服力不强。 观察中联想

1、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

2、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

3、纵横交错的联想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推荐)

《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新闻采访学(材料)

新闻采访学试卷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学新论 笔记 罗以澄著

g新闻采访学笔记
《g新闻采访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