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教案3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状况

(三)

一、土壤的分布

土壤是在一定的气候、生物、地形和母质等自然条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而自然土壤的分布常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山东土壤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主要类型有棕壤、棕壤与褐土、潮土与盐碱土。

(一)水平分布概况

山东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相应形成的土壤为棕壤,其次为褐土;山亘岭坡广泛分布粗骨土及石质土;平原地区还有潮土、砂浆黑土、滨海盐土及风沙土等。

1、棕壤

微酸性到酸性 棕壤是山地丘陵区最主要的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在胶东半岛、青岛市及临沂地区沭河以东各县;在鲁中南山区则广泛分布于酸性花岗岩、变质岩风化物及洪积物上;济宁、泰安两地的东部、沂河以西,潍坊市南部各县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大于10度的积温在3600-4500度,年降水量在700-900mm环境中,加之与其相适应的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物组成的成土母质,原生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上述自然条件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有利于淋溶、粘化和生物积累作用的进行,为棕壤的形成提供条件。山东现有原生落叶阔叶林难以找到,以刺槐为主的次生落叶阔叶林面积也不大,但是大部分地区生长赤松和油松。

棕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水分的淋溶作用与淀积粘化作用均比较强烈。土壤中易溶盐类和碳酸盐淋失,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到酸性,PH值小于7,粘粒及铁锰呈显著地移动积聚。

剖面形态上,表面以下为棕色淀积层,常有褐色铁锰胶膜,有时可见铁锰结核。

广布于山前的棕壤,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排水良好,无盐碱之虑,且耕作精细,熟化程度高,适种小麦、玉米等作物;在丘陵缓坡与谷地中的棕壤,多修筑梯田,成为粮食与果品生产基地。

2、褐土

中碱性

褐土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北部和北部,西起东平、平阴、肥城经济南市、淄博市至潍坊市的益都、昌乐等县;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中部和南部,因钙质母岩与酸性母岩相间存在,故褐土与棕壤成复合镶嵌分布;此外在鲁东丘陵地区的罗山、大泽山山麓地带也零星存在。是华北褐土带的向东延伸。

褐土也称褐色森林土,形成的气候条件较棕壤地区干旱,再加母质为富含钙质的石灰岩、砂页岩和黄土,使得剖面结构与棕壤显著不同;在表层及粘粒淀积层之下,有一个浅色的碳酸钙沉积层。土壤呈中性至碱性,PH值均大于7.褐土耕垦历史悠久,耕作层深厚,肥力较高,是山东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土壤。

3、潮土

潮土是境内分布面积最大的土类,主要分布在鲁西、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在胶莱、沂、沭、泗、大沽、黄水、五龙等河的河谷平原上也广为分布。 潮土是一类隐域的非地带性土壤,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为山东的主要旱作土壤,其形成深受河流沉积物、地下水和人为旱耕熟化的影响。

4、砂浆黑土

与潮土同为种植旱作半水成土的砂浆黑土,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周围的几个平原洼地中,如鲁东的莱阳—即墨盆地及胶莱平原洼地,鲁东南沂沭平原洼地,鲁西汶、泗河下游平原及滨湖洼地。

土壤具有“黑土(腐殖质)层”和“砂浆(钙质结核)层”,多呈中性到碱性反应,PH值高至9以上。砂浆黑土构型不良,上层黑土层粘重,下层砂浆紧实,通透性差,加上地势低洼,雨季极易发生涝渍现象。

黑土层的成因:发育在相对平坦、地势低洼的部位,有利于接受物质沉积和元素的迁移和聚积过程,使地下水埋深浅、排水不畅,各种湿生植物和水生型草本植物茂密生长,死亡后沉积到浅湖相淤泥中,发生腐殖化过程,并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成复合体,为黑土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山东砂浆黑土区是古老的农业区,耕垦历史悠久,耕层的理化性状表现出明显的旱耕熟化特征,如质地变轻、物理粘粒含量降低、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随熟化程度增高,土壤通气空隙和有效水含量增加。

5、盐、碱土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河冲击平原及滨海平原地带。其中,碱土或碱化土则集中分布在比较湿润的鲁西南平原地区。

盐土:指土体表层(0-10cm)可溶盐含量在0.5-1.0%以上的土壤。一般而言,土壤表层(0-20cm)的盐分以中碳酸盐为主,含盐量大于0.5%称苏打盐土;盐分以氯化物为主,含盐量大于0.8%称氯化盐土;盐分以硫酸盐为主,含盐量在1%以上,呈硫酸盐盐土。在省境内,黄河以北平原西部以硫酸盐为主,向东盐分中的氯化物逐渐增加,至滨州市氯化物为主,再往东与滨海盐土相接。典型盐土剖面地表有白或灰白色盐结皮、盐霜或盐结壳。

盐土的形成过程是各种易溶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它受到气候、地形、地下水、母质及人为活动等条件的影响。每年春秋土壤水强烈蒸发,盐分不断在表层积累;雨季土壤受到淋溶,呈脱盐状况;初夏和冬季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所以群众有“七月八月地如筛(雨多),九月十月又上来,四月五月更厉害”的言语,生动描述了气候对土体内盐水运动的影响。而地下水是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它的流向、流速、矿化度高低和埋深条件,直接影响土壤表层的积盐量。

地形起伏影响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和再分配:缓岗地,地下水埋得深,降水后的淋洗和地下水径流均快,一般无盐化威胁;缓斜平地,地下水径流较慢,地下水位升高,蒸发的浓缩作用和承受高地进入的盐分,土壤容易发生盐化;洼地汇集大量地表径流,因下渗太高了地下水位,但上层淡水将原有矿化度较高的潜水压到较深部位,而且洼地是静水沉积大都为粘质土,土壤中毛灌水上升稍慢,故土壤积盐较轻,在洼地边缘受洼地中心的淡水静水压顶托,抬高了地下水位,经蒸发浓缩,矿化度逐渐提高,有较多的盐土出现。

滨海盐土: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扇裙、莱州湾沿岸及半岛东北部、东南部的海湾滩涂地带,海拔高程7米以下。成土过程是受现代海水浸渍影响,以积盐为主的盐渍过程。自沿海向内陆,随海拔高程的增加,海水影响减小,土壤中盐分含量也逐渐减少。

碱土:由碱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含盐量不高、碱度较大的土壤。菏泽曹县有不少碱土,一般出现在背河槽状洼地,表层常有一层几厘米厚、坚硬的瓦片状硬壳,群众称“瓦碱”“刚碱”等。其形成主要是大气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规律使土体中水盐运行频繁,积盐和淋盐在年内交替发生,促进了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取代钙、镁的过程,使土壤发生碱化。在洼地边缘,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埋深浅流动缓慢,且地下水化学组成为重碳酸钠型,在旱季土壤积盐过程中,土壤溶液中钠离子进入胶体,使之碱化;雨季脱盐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碱化过程,盐土变成碱土。碱土的形状更为差,干时坚硬影响作物根系下扎,湿时泥泞影响根系正常呼吸,不利作物生长。改良措施是增施石膏(硫酸钙)或黑矾(硫酸亚铁),用钙离子置换出过多的钠离子。

盐土植物:海莲子、砂藜、碱蓬、猪毛菜、白滨藜、柽柳。

碱土植物:茴蒿、剪刀股及碱蓬。

一般盐土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碱土以碳酸和重碳酸盐为主。 资料:((曹县人民总结的盐碱:同水的关系是:随水上,随水下,七月、八月地如筛(雨多),盐碱卤硝上不来,九月、十月碱上来,三月、四月最厉害。

同气候的关系是:冷出硝,热出盐,不冷不热就出碱。

同地势的关系是:碱往高处爬,高处碱多,低处碱少;

同砂性大小的关系是:砂性大返碱早,盐碱多。

同作物的关系是:苗小怕碱,苗大抗碱,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抗碱能力。

同肥料的关系是:农家肥料能改碱。

根据盐碱运动的这些规律,他们摸索出治盐碱地的办法有:“起碱拨毒,开沟起垄引碱;沟中下种,双株留苗,浇水札锄,截碱保苗;松垄平沟,阳土还家。”运用这些办法,他们在昔日“碱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秋后不收啥”的老碱窝里,夺得粮、棉双丰收。)))

按照上述土类的分布情况,省内土壤水平分布总得规律是: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棕壤与褐土、潮土或潮土与盐碱土。

若从南向北沿118度经线,依次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有潮土、褐土与棕壤或棕壤与褐土、潮土、盐碱土。

(二)垂直分布规律

从山下泰安城到岱顶的垂直变化大体为:褐土+潮棕壤+普通棕壤——

酸性棕壤+白200米1200米 浆化棕壤+棕壤性土——— 酸性棕壤+棕壤性土———— 山地草甸型土

二、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

(一)自然条件与植被

在暖温带自然环境条件下,山东境内发育形成的生物区系成分丰富,以温带成分为主,兼有其他成分的渗入。由于山东悠久的农垦历史和长期人为活动的干扰,境内自然植被与动物类群的组成及分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构成山东植被的区系植物中,维管植物约有2300多种。植物分布以水、热条件较好的鲁东地区最为丰富,鲁中南次之,鲁西较少,鲁北最贫乏。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尤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又有较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山东特有的种类不多,共计53种。

山东地带性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由暖温带落叶树种组成,群落优势科有杨柳科、壳斗科(栗属、栎属„)、桦木科(白桦„)、榆科、豆科(槐树、合欢、皂角)、胡桃科(核桃树、金钱柳)及玄参科(泡桐)等。

在山地丘陵区主要为栎林、刺槐林与杂木林,而平原地区则为杨柳林和刺槐林。

境内原生落叶阔叶林(原生林又成原始林。从未经人为干扰、人为采伐或培育的天然森林。在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应为演替顶级群落,即为某地区最中生、最稳定的森林群落。这种森林已经少有。凡属于次生演替的天然林,虽然在这一带也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一般均不属于原始林的概念。)已不复存在,除局部地区尚保留少量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是指天然森林被砍伐后,树根生出来幼树组成森林,针对原生林,称之为次生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就是说它不是人工的,而是大自然生命体的一种自我修复。)外,大多为人工林(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或萌芽林(萌生林是指由树木的伐桩上萌条、根蘖而形成的,属无性繁殖形成的森林)。

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受土壤条件制约,其中栎属和栗属只适生于中性及微酸性土壤,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平原上少见。麻栎鲁中南,耐贫瘠。

刺槐(原产北美,1877年从美国东部引进)、榆、臭椿等可耐含盐量0.2-0.3%的土壤,不耐水湿;

而杨柳科、柳属、赤杨属则耐水湿,但不耐盐碱和干瘠。

针叶林是山东省分布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从半岛到内陆,从海滨沙滩到山地丘陵都有生长,总面积约54万公顷,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57%。针叶林生境条件较差,种类组成比较贫乏,主要有松属、侧柏属构成。半岛地区以赤松为主(针软,不大耐寒),鲁中南山地油松(两针一束,针硬些,耐寒而不耐高温,分布蒙山为南界、沂山为东界)和侧柏(耐碱不耐酸,双山上土壤中性偏碱)分布较广。

从垂直分布上看,油松林多在700米以上,赤松和侧柏分布在700米以下。本世纪初引进的黑松、日本落叶松、华山松和水杉更丰富了山东的针叶树种。

((总之,在棕壤分布区内,常以松、栎林为主,还可见到白檀、毛叶丁香等;在褐土分布区,侧柏林面积最大,还可见到黄栌、刺榆等;在山地酸性棕壤或淋溶褐土上有酸枣、荆条、黄芪等。沿海地区,滨海盐碱土分布着盐生植被如柽柳、二色补血草、芦苇、黑蒿等;南四湖区,由于地势低下,受潮水侵淹,广泛形成了湿生和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浮萍、黑藻等)))))

(二)栽培植物

山东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农业垦殖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区之一。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生产等方面,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得地位和声誉。

农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地瓜、大豆、高粱、谷子、水稻等,其中小麦、玉米全省各地普遍种植,小麦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地瓜主要分布在胶东丘陵和鲁南山区,尤以临沂地区最多;大豆以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最多,鲁中和鲁中南次之;谷子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山麓冲击土灌溉区;水稻集中分布在滨湖平原、沂沭河谷地和东营广利河沿岸一带,所产金乡金谷(金乡金谷是济宁金乡县出产的一种优质谷米,米粒浑圆,色泽金黄,质粘味香,营养丰富,储存数年米质不变,驰名全国。)、明水香稻、曲阜香稻等,米质优良,营养丰富。小杂粮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

山东粮食作物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并有少量春小麦、大麦、豌豆等作物;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水稻、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

经济作物除烤烟外,棉花、花生、麻类分布比较广泛。棉花主要集中在鲁西北黄泛平原,沿黄各市县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胶莱河两岸及滨湖的一些县;

花生主要集中在胶东丘陵地区和鲁中南山区及丘陵地区,以烟台市和临地区种植面积最多;烤烟在全省有35个县种植,主要在鲁中山麓冲击土灌溉区、胶济铁路中段东侧和鲁中南的沂河、沭河上游及蒙山山麓的一些县市,其中以潍坊市面积最大,临沂地区次之。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教案1

《3 善待自然万物》教案

自然教案

《山东》教案

自然教案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湘教版)3[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教案)1

《自然之道》教案3 语文备课大师首页

自然教案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山东白酒市场分析3

敬畏自然教案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教案3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