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0: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

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 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变拍子节奏练习

1. 师生共同复习3/

4、2/4的拍子特点。 2. 手脚配合分别做3/

4、2/4的练习。

3. 结合课本上的节奏练习,出示单张节奏卡做节拍练习。 4. 学生说说3/4和2/4拍交替练习的感受。 5. 出示完整节奏卡,师生共同完成。

6. 师小结:节奏练习中交替出现了3/4和2/4的节奏,让我们感到这条节奏很有弹性、节奏感,更赋予变化了。 三.导入歌曲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带有这样节奏变化特点的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 简介歌曲

2. 复习旧知,回忆以前学过的苗族歌曲和简单的苗族舞蹈手势,激发学习兴趣。 四.学习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 师表演唱,生说感受。

2. 师生合音乐练习一些简单的苗族动作。

3. 四人小组合作,在歌谱上找找哪些小节是3/4拍、哪些小节是2/4拍,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4. 划拍感受歌曲旋律。

5. 师生共同练习演唱歌谱,随机纠错。

6. 学生自由演唱歌谱。 7. 带上歌词进行演唱。

8. 师指导变拍子时的强弱规律的变化,以及一字多音的气息运用。 9. 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10.组织学生拉手围圈边唱歌边舞蹈,感受苗族歌曲的韵味。 五.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2.分别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 感受布依族歌曲旋律的魅力。 2. 用自然声音、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3. 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创编新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 播放《中国话》,学生跟唱。

2. 讨论发现其中歌词的特点。(象念绕口令) 三.揭题、简介歌曲。

四.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1. 听录音范唱,学生静听感受 2. 交流听的感受。

3. 再次听师范唱,找出自己印象就深的地方。 4. 学习按节奏读歌词,师随机解释和指导。 5. 学生自由练习,比比哪一组读都又轻快又流畅。 6. 分组展示。 7. 学习歌曲旋律

8. 把歌词带到旋律中演唱。

9. 师指导。

10.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象读绕口令那样把歌曲唱得轻快、流畅。 11.展示、评价。

12.学生小结,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得到什么启迪。

五、歌词创编

1.师提要求:根据你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试着创编一段歌词,把你懂得的道理告诉大家。

2、小组合作。 3.展示。

4.师小结,发奖品。

第三课时《唱天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壮族民族乐器——天琴 2.欣赏《唱天谣》 3.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壮族民歌《唱天谣》 1.听录音,说感受。

2.介绍壮族乐器——天琴(形状、音色等) 3.全班模仿边弹奏天琴边演唱歌曲的姿势。

4.再次聆听并感受天琴的音色特点和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5,试着练习摸唱。

三.讨论还有哪些乐器也可以这样边弹奏边演唱。 四.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混声合唱的演唱效果和歌曲曲调的特点。 2.感受壮族山歌带来的流畅经典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 3

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唱不完的欢乐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说、长、演来认识更多的民族,了解更多的民俗。

2.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进行《民歌大家唱》的竞赛活动 1.师讲活动要求。 2.分组进行。

3.活动“唱一唱,连一连。看谁认识的民族多,看谁了解的民俗多,看谁会唱的民歌多”。 4.师弹奏

一、两句乐句,学生分组进行抢答。 5.分组进行赛歌会。

三.分出

一、

二、三等奖,下课。

第二单元:唱着歌儿前进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国歌和讲述国歌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最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在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卖报歌》,说说其作者。 2.师简介作者,引出国歌。 3.简介国歌的诞生。 三.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观察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三连音) 3.讲授“三连音”的 节奏型含义。 4.学生跟着老师读。

5.学生找出歌谱中有三连音的地方进行练习。 6.学唱歌谱

(1)轻声跟琴,师生齐唱。 (2)随机纠错。 (3)再次完整唱。 7.学唱歌曲。 8.情绪指导 9.有感情完整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奋发向上的情绪独立自信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欣赏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 教学重点:

1、理解弱起小节

2、学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从欣赏中感受到雷锋精神的鼓舞 教学难点:歌曲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选用第1条,非连音练习,要求气息平稳,声音轻柔集中,有弹性。

二、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简介歌曲。

这是一首雄壮而带号召性的儿童队列歌曲,歌曲成功地塑造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勇敢前进 5

的音乐形象。

2、听歌曲录音。

3、学生视唱旋律。 难点:

(1)附点音符。 (2)弱起的乐句。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依琴学唱歌词,唱准附点音符及弱起小节。

6、歌曲的感情处理。

⑴第一乐段要唱得雄壮有力、饱满连贯,力度mf ,进行曲速度,表现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誓作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

⑵第二乐段,前面两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是少先队员在队旗下铿锵有力的誓言,这里采用mp 和音量,但要唱得坚定、刚毅。

⑶接着连续三名“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由弱到强进行铺垫,将结束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推向高潮。

7、学生表演唱。

8、评价

9、小结:我们的队歌,要求人人会演唱,并对之怀有崇敬之情。

第三课时:欣赏《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责任心。 教学难点:认识反复记号,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奋发向上的情绪独立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活动与练习

(一)视唱练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由老师指正,最后再跟琴做集体练习。

(二)听老师播放下列乐曲片断,说出播放的顺序

让学生熟记名曲主旋律,积累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

三、音乐欣赏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1、初听范唱。

2、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请学生讲述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

3、学唱第一段乐谱,巩固弱起小节。

4、摸唱第二段乐谱。

5、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思想内涵。

6、跟录音演唱歌曲歌词。

7、对比两首歌曲,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

1、讲一讲班里的好人好事

2、激励同学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做一名优秀的人少先队员。

五、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六、小结

第四课时:红领巾飘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抒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激发儿童对入队和队活动的回忆与向往,对少先队的认识更为全面。

3、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歌声表达用歌声表达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情绪的掌握。 教学过程

1、听听————

完整地聆听歌曲

2、说说————

讨论:你觉得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样的? 引导大家想象一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

3、读读————

用歌曲的伴奏作为配乐,师生共同朗读歌词,仔细体会歌词的韵律美。

4、唱一唱————

学习歌曲旋律,熟悉每一个乐句。

5、论一论————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一下如何解决难点,如何唱好休止符,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

6、唱唱————

跟着歌曲唱唱,填词,整体熟悉歌曲。

7、说说听听————表现音乐

⑴、教师介绍《红领巾飘起来》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该歌曲有更深的了解。 ⑵、欣赏视频《红领巾飘起来》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手,感受情景,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内涵。

⑶、请学生说说从视频中听看到了哪些表演。

⑷、表现音乐,学生结合平时鼓号队的“出旗”、“队列行进”、“号鼓队演奏”等活动, 7

分小组练习。

8、评价学生的活动

9、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华丽木管

第一课时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结束。

第二课时:《渔家姑娘在海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处理。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并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教学难点: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

2.装饰音的演唱准确性。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 教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渔家姑娘在海边》

2.发声训练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 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 回放上课时发声训练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歌曲演唱

《渔家姑娘在海边》

(1)歌曲简介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

《海霞》改变自 黎汝清的小说《海岛女民兵》.讲述的是解放前,海霞自幼目睹父亲被渔霸勾结海匪打死,母亲被陈占鳌逼死,并且强占了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心中渴望着报仇。同心岛解放后,在解放军方指导员的培养下,海霞成长.

(2)教师范唱: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小结:通过歌曲,我们感受到海霞克服了种种困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民兵的历程,我们要学习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此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四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 12

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五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第四单元《原野的回响》

第一课时:《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教学目标:能将

一、二声部和谐自然演唱。

教学重难点:将两个声部唱好、唱熟,并将两个声部和谐演唱。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

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二课时:欣赏《牧场上的家》、《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标:听过欣赏两首国外的合唱歌曲,感受合唱声部的和谐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 14

背景。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能简单哼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听音乐,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段好听的音乐叫乡村音乐。谁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对!乡村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

——揭题: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美国民歌,名字叫《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拍的歌曲。翻开书本27页。谁知道3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对比)谁来打打3拍子?(个别生)好!其他的同学我们也一起来感受3拍子的魅力吧!边打拍子边读“强弱弱”(师生划拍)

2.新课:

——美国小朋友非常好客,想邀请大家一起去他的牧场做客,同学们想去吗?

——复听歌曲:牧场上还有小男孩的3个好朋友,一个是水牛,还有另外两个是?(小鹿和羚羊)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朋友的:还有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位好朋友吧!让我们打着拍子一起到辽阔 美丽的牧场上走一走吧,读歌词。

——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我们再来听一听。

——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

——和大自然一起唱唱,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用La音哼唱这段好听的旋律(纠正:旋律的流畅、连惯)

——跟着录音机完整哼唱。

——在这美丽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同学们一定很想生活在那儿吧?

——如果你的家就在这个牧场上,你会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对这片美丽牧场的热爱呢? ——刚才我们走进美国朋友的家领略了他们美丽的家园,感受了他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在座的同学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不错,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来建设我们的家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家园。

3.欣赏:《美丽的村庄》

——刚才我们欣赏美国牧场的美丽风光,接着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 15

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这首歌曲和前一首歌曲,速度和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你能自学课本上的2拍子的指挥图示吗? ——边划拍子并与录音机演唱歌曲。

4.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学唱《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重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能完整演唱2个声部,并自然和谐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你眼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2.歌曲教学

——播放《牧童之歌》,听仔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天山 )

——介绍天山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范唱 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学习歌曲的旋律。

——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 (琴伴奏慢)

——解决附点的演唱 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带有附点的乐句你认为要怎么唱? ——练习附点乐句。

——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3.小结、下课。

五、秀美江南《茉莉花》

第一课时:听赏《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了解《茉莉花》音乐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律动、歌唱、乐器等方式,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2、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教音乐,还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古国有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她虽貌若 17

天仙,但也残酷无情。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的人,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的,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这天,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 原来,有个鞑靼(dada)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非要娶到她,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帮起了她的忙,说如果在天亮之前图兰朵能猜到他的名字的话,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的人一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们的祈祷乐响起了(交响乐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动了这位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了,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举手回答。)

——早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了,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连贯成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这民族歌曲啊,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好吗?(播放二胡《茉莉花》)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的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被这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啊? (再放一遍) 3.原版《茉莉花》

——同学们,还有一首原版《茉莉花》你们听过吗?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 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怎么样? (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有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四幅图片)

——简介:茉莉花位复辨小白花,清香四溢,小巧玲珑,素洁高雅。该花原产印度 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自明代起,扬州首次引进少批种植。)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屏幕出现两首歌的第一句旋律)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了,可以说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了。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童声合唱)

5.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不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其它用途吗?(泡茶 入药 制成工艺品等) 6.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 品茶 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啊,高兴时必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7.欣赏《茉莉花》(竖笛合奏)

——除了大人们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茉莉花》外,我相信同学们也会不甘示弱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来演绎《茉莉花》? (听竖笛合奏《茉莉花》。 )

三、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是呀,老师也想说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将这首佳作永远地创唱下去。

——同学们,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好不好?

全体同学跟着一起合唱!(起立)

第二课时:秀美江南《采茶舞曲》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到杭州玩过?谁见过茶山,见过茶农的劳动场面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感受茶山的美和茶农的忙碌吧。

二、听赏歌曲。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 19

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B、旋律性强、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三、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第三课时:学唱《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今天老师很高兴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用曲阜的方言演唱)

2、介绍济宁方言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济宁方言”就是平翘舌不分,说话语音重。“吴侬软语”

——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 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21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二) 第二部分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4、完整演唱歌谱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22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