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走进西藏》。

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2、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二、聆听、感受、体验

(一)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因为歌曲比较简单,学生节奏已经掌握,再逐句教唱已经没有必要,鼓励学生自己哼唱旋律可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5、加入歌词演唱。 ①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③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分小组演唱比赛。

(三)表演歌曲

1、学习藏族的踢踏舞。

教师:“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舞步,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2、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三、课堂小结

1、边唱边舞。

2、随音乐出教室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喜欢上聆听,并且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尤其要突出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并不能千篇1律的演唱各名族的歌曲。然后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分辨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等民歌体裁。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这都有助于对本民族的民歌加强理解与掌握其韵味。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的聆听这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要了解民歌体裁“花儿”。

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首先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并且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同学们想想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再进行回答。

师:西北是黄土地与蓝天,不是喧嚣的尘世、色调、景物,这和我们南方的大都市是有区别的。西北音乐的声音都比较单调,很多东西是凝重不变的,就像西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是用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用歌声表达自己不能随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青海是江、河之源,冰川晶莹、湖泊如镜、万涓清流。草原绿茵如毯、油菜如金、牛羊如云。这块净土,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民歌,也孕育出王骆宾这样的民歌之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听一首青海的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民歌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这首民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采用比兴手法。 师:同学能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又是什么吗?

生:歌曲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介绍“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宁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3、复听歌曲,带领学生们用方言演唱。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是“花儿”,并且对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同学们课后可以更加深层次的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民歌体裁。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人民豪爽的性格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模仿学习新疆舞动作,通过体验和编创舞蹈,进一步掌握新疆的音乐风格。

3、音乐与舞蹈本是一家,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舞曲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新疆舞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即兴编创新疆舞蹈并表演,使歌舞一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展现的地方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是智慧而又正义的阿凡提的故乡,你猜出是哪里了吗?

新疆,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新疆) 新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来感受。(师随机介绍) 新疆美吗?新疆风景美,人美,歌舞更美。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让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2、学生讨论。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分析歌曲结构。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 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4、复听。

设问:乐曲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 手鼓。

6、再听。

全体学生模仿手鼓的节奏。

7、学习简单的新疆舞步,和着音乐跳一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疆的民歌,也学习了新疆的舞蹈,你喜欢吗?现在就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出教室,你可以是唱着歌曲,也可以是跳着舞蹈走出教室。

《四季调》教案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四季调》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3、能力发展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四季调》。

教学难点 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四季调》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调》,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调”。

2、初听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选用双响筒、沙槌、三角铁、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伴奏,体验青海民歌的风格。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 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体验。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小结

按照最初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不同力度与音色的变化,基本能体验到每段音乐的情绪变化。一首看似简单的民歌,在经过改编之后能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从而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都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然后跟琴歌唱吧! 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五、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画、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三、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曲,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

欣赏视频《赶圩归来阿哩哩》。

师: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从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们怎样一种的心情?

师:我们在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领略了彝族山寨美丽的风光,彝族人精美的服饰,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我们还知道,彝族人们大多居住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富有特色的土掌房,个个能歌善舞,特别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乐曲,他融合了彝族苗族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请你来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情绪,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师:是呀,乐曲激动热烈,往往让我们联想到喜庆、欢乐的场面。 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

师: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

师: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师:听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听引子+主题1)

二、分段欣赏乐曲

1、引子+主题1

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还高亢挺拔的?(引子+主题1)

师:听说有好消息要从首都北京而来,彝族的姑娘们禁不住唱起歌来,你听,她的歌声让你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

师:我们跟彝族的姑娘们来呼应一下,也来唱一唱。

师:学的不错,如果我们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声就更美了。

2、主题2

师:愉快的歌声在山寨里回荡,但歌声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下面这段音乐,让你想象到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

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

师:仿佛是姑娘和小伙正在对舞呢。让我们来跳一跳吧。

3、主题3

师:谢谢我的舞伴,谢谢你。得知喜讯就要到来的彝族人们心情是如此的高兴,你听,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主题3)

师:这个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法传来的?原来是马车带着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来了。你觉得这个马蹄声是急促的还是悠闲的?(主题3)

师:在音乐中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听主题3)

师:木鱼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让我们驾起邮递马车翻山越岭,把好消息传达到彝族山寨吧。

4、主题4

师:带着喜讯的邮递马车马上要到了,你听姑娘们的舞蹈发生什么变化了?

师: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

师: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就是双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姑娘优美的舞姿。让我们用lv来模仿一下双簧管音色。(弹唱)

师:在歌声中,让我们的手指,把姑娘们的挺拔舞姿描绘出来。

5、师:姑娘们的舞蹈刚结束,等待多时的邮递马车到了!山寨人们夹道欢迎,姑娘小伙们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喜讯吧。(主题

5、6)

师:你觉得这时的号角声,和前面欢迎我们的号角声,有什么区别?

师:情绪变的更热烈欢腾,让我们和彝族人们一起吹起号角迎接喜讯吧。

6、主题1+尾声

师:在刚才这段音乐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师:前面姑娘为了迎接喜讯的到来唱起歌,现在得知了喜讯而唱起歌,狂欢的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庆祝这个来自北京的喜讯吧!

三、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1、师:彝家儿女用他们最擅长的歌舞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知道这首作品的名称,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下面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完整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2、师: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吗?

四、小结

教会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第二单元 红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四三拍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一拍附点、切分音处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2008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生: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成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板书: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第二部分:热情、悠长。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播放音乐。 学习歌曲。 师范唱歌谱。

学生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拉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理。 师播放课件。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现?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拉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合唱教学

出示板书合唱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二声部; 师范唱二声部; 师逐句教唱二声部; 生跟琴唱二声部;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听另一声部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小结 地球村这么大单靠我们的一个力量来保护,能保护好吗?我们要呼吁我们身边每一个来 保护地球这个大村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共建绿色家园。

《留给我》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歌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有关环保主题的动画。 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真是太好了,让我们都来当“绿色的小天使”帮助小鸟重建家园,让人类拥有绿色的家园。今天我们来学习《留给我》这首歌曲。(出示主题)

二、学唱歌曲

(一)初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声?

2、欣赏动画《留给我》。

3、学生回答:小朋友希望把美好的东西都留下来。

(二)再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后,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乐段,为什么这样分?

2、学生回答:歌曲的第一乐段是前4个乐句,第二乐段从第10小节开始到结束。歌曲第一乐段情绪比较平和,第二乐段的情绪比较激昂。

3、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评价。

(三)学习歌曲的歌词

1、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读歌曲第一乐段歌词。

2、老师再范读一遍歌曲第一乐段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在哪儿出现。

教学要求:读歌词时,要体现紧迫感,语气要连贯、紧凑。强调“给”,“吧”要读得很轻。

3、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跟读一遍歌词。

(四)学唱歌曲(《留给我》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留给我》第一乐段,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学生演唱第一乐段,体会挽留、强调的情绪。

3、分析第四乐句。

教学要求:这一乐句最后一个字时值较长,学生要把时值唱饱满。要求气息支持,可以用上循环呼吸。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教学要求:第一乐段,注意气息,还要强调乐句的连贯。

过渡语:地球妈妈想说的话还很多,听听她又呼唤了什么?她想让我们帮她怎样去做?

5、教师范唱歌曲《留给我》第二乐段,学生聆听。 学生感受情绪:强调“留下”,心情越来越迫切。

6、学生回答:心情更加迫切,情绪更加激昂了。音区高了、力度强了。

7、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第二乐段的

一、二乐句。

8、分析第三乐句,旋律越来越低,好像要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景物)都留在心中。

9、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五)完整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留给我》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小组表演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我们要 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

《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3、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1、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华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 (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A段旋律乐谱、B段旋律乐谱、C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两乐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师在钢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让学生听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当听出A、B、C各段旋律时,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分组共同探讨、创作、分工,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如: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分组 论后,为乐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

三、课堂小结

通过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感受到了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了“音效”配音,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第三单元 快乐的舞步

《大河之舞》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3、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难点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大河之舞》的视频、录音带、录音机、踢踏舞视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如果同学们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

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师:(顺着学生的发言接下来)你们说得很对,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奔放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但是,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其它的音响。加入了什么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答。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也听出来了,这首乐曲中还加入了舞蹈者的脚步声。那么乐曲的节奏又是如何跟着舞者的脚步发展变化的呢?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答。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答。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答。

师:对,加入了后十六分音符,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电子琴伴奏哼唱,并随电子琴加入拍击。

师:后十六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片)

生答。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大河之舞》音乐剧中的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看一看爱尔兰舞者的踢踏舞表演,好不好?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师:同学们,多么激昂的旋律、多么热烈的节奏、多么宏大的舞蹈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其实咱们中国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有谁知道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师:对,是藏族。大家课下可以去网上找一找关于藏族踢踏舞的视频,感兴趣的可以自学。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学生随第二段主旋律站成队形。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五、课堂小结

《大家一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动感的节奏和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提问:这位歌手是谁?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这位歌手叫孙悦,这首歌的名字叫《大家一起来》。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瑞典作曲家罗伯特·乌尔姆和罗宾·雷克斯创作的乐曲《蝴蝶》改编而成,由于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而广泛流传。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强烈的节奏感。

二、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大家一起来》: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并为歌曲旋律排序。

回答: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3、欣赏《大家一起来》动画,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和切分节奏。

4、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提出要求: (1)在创编动作时,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要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有优美的动作。但主题动作不宜过多,可以每一个乐句编一个动作,重复的部分,可以编一样或稍加变化的动作。

(2)课本中的插图可供大家参考,可以学一学,队形要有简单变化,在结束时建议可以摆一个造型。

5、分组展示。

(1)跟着音乐分小组进行表演。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动感的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6、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三、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在人们当中广泛流传。通过小组的合作创编,激发了我们对舞蹈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创编出更有创意、更具特色的韵律操。

《小步舞曲》教案

(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非常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师:我们暂且把第一旋律当作描写公主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它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我们模仿骄傲的公主来跳一跳吧。(三步舞)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让我们与公主来合作一段舞蹈吧。(随女同学转圈)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二部分旋律,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部分音乐的情绪。

1.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2.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3.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2、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据说,本曲是为庆贺萨尔茨堡贵族罗比尼希的长子齐格蒙德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再多一些了解《小步舞曲》的知识,也可以听赏如贝多芬、巴赫等名家的相同题材作品,横向的了解这一风格的音乐,扩展我们的艺术视野。

《小步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1、了解小步舞曲相关知识;

2、学唱《小步舞曲》;

3、了解巴赫。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能在学唱《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

(二)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三)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西方的音乐有更多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小步舞曲》,感知乐曲的内涵。了解巴赫,了解西方音乐。

【教学难点】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口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小步舞曲”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巴赫及其求学之路。

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

二、初步了解小步舞曲。

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小步舞曲。

三、讲述《小步舞曲》的音乐内容。

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

四、结合谱例分段学习《小步舞曲》。

1、学习乐曲A段

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发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

2、学习乐曲B段

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

3、完整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

五、视频欣赏。

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

六、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 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作品简评,提高巩固。

这是一首献给爱人的作品:巴赫一生中写了很多的小步舞曲,我们生活最熟悉的这首《小步舞曲》是出自《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那是巴赫献给他第二任妻子安娜的一部杰出作品,创作于1722年。

最后,复听全曲,并让学生随着小步舞曲的节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例如:特长生的组合,有舞蹈基础的,有会用乐器演奏的等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分讨论以及分组比赛表演。

八、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写成的交响童话,也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这首交响童话通过音乐的描绘,

加之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由一种乐器来扮演。弦乐四重奏明亮的旋律表现了勇敢坚定的彼得,灵巧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表现笨拙的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狡猾的猫,大管描述着老爷爷的絮叨声,三支圆号奏出的不和谐音响代表着穷凶极恶的狼,猎人们的枪声则由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故事与音乐穿插,孩子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交响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钟老师知道,我们班是乐器班,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 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象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8、老爷爷和彼得。 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9、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

评价:你们不当演员太可惜了。

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10、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11、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

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四、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五、表演

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六、小结

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卢沟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 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我们都学过《卢沟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3)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 八音盒

《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威廉·退尔》序曲,初步领略歌剧音乐魅力,认识音乐概括歌剧故事情节、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等艺术作用。

2、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学习演奏乐曲。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的同时品味乐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2、体验歌剧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方法

欣赏、体验、探究、合作。

教材分析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

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作“音乐的戏剧”。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欣赏一部著名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三、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

罗西尼,生于1792年,于1868年逝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2、故事背景

这部作品以14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精神。剧中的主人公威廉·退尔是一个瑞士的名射手,由于他敢于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暴政,被奥地利统治者视为眼中钉。在奥地利统治的一百年纪念日的那一天,奥地利总督把自己的帽子挂在一根柱子上,要所有从柱子前走过的瑞士人向帽子行礼。威廉·退尔和他的儿子路过这里时,拒绝行礼。总督为了惩罚他们,竟要威廉·退尔在百步外把儿子头上的苹果射下来。威廉·退尔射中了苹果,同时准备射死总督。总督发觉了这一举动,立刻把他扣押起来。后来威廉·退尔逃走,和瑞士人民推翻了奥地利的异族统治。

3、欣赏音乐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威廉·退尔》序曲,亲自感受了一下歌剧的演唱,体会到了歌剧独特的魅力。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课下找一些经典的歌曲欣赏学习!

《森林水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欣赏法)

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

二、导入新课

发声练习1=C--F

4/4 1 2 3 4 5 - | 5 4 3 2 1 -|| 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 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三、新课教学

1、歌曲简介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初听《森林水车》

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

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 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4、学习曲谱

1)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

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

5、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6、提问

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 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 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7、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 1)结构:二段体。

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 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

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

蓝色多瑙河》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 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的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欢快轻巧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通过欣赏有关迪斯尼的图片及故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激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从中感受迪斯尼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辨别2/4拍的拍子,并知道2/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迪斯尼

、情境导入。

2、观看迪斯尼图片简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 ①介绍迪斯尼乐园。

②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感受真善美。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出示歌谱课件),谈感受。

2、按节奏来读歌词。 ①师示范。 ②学生齐读。 ③突破难点句的节奏。 ④完整的读。

3、用“啦”哼唱。

4、跟着琴声演唱歌词。 ①再次进行难点句的重点训练。 ②教师范唱。(启发有感情的演唱) ③全班齐唱。 ④分组唱或个别演唱。

三、拓展延伸

1、观看迪斯尼相关视频。

2、结合歌曲,进行综合的艺术表演。

四、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你们在迪斯尼乐园里过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迪斯尼的神奇魅力,感受了真善美的小世界,还参加了一回巡游表演,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相信这神奇的魅力依然可以延续,祝愿同学们梦想成真!

2、师生再见,学生唱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跳出教室。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舞蹈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烘托音乐气氛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呢?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很好。

三、复习

1、老师教唱一遍。

2、同学们合唱一遍。

四、课堂小结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平安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通过观看,来了解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平安夜》(音频)。

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诞夜,要把人间的美好祝愿,带给孩子也带给母亲,洒下无限深情等等。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学习歌谱(《平安夜》歌曲学习)。

(1)复习八六拍(八六拍指挥图示)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学生分组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歌谱。 (3)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现的六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老师应加以指导。还要把握好本歌曲的节奏,进一步强调和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和情绪。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歌谱。 ①复习歌曲第一声部。 ②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③演唱高低两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的五拍长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会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④分组合唱(引导学生不仅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4、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的结束句中“洒下无限深情”这句要渐弱,表达出人们对节日之夜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和谐,久久不能忘怀。

5、设计演唱形式(《平安夜》节奏创编)。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一组:齐唱。 二组: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6、了解创作经历。

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音乐教师,名叫弗朗兹•格鲁伯。因为当时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莫尔神父要格鲁伯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格鲁伯先生被莫尔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地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就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歌曲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教学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经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还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去真正了解“平安夜”的内涵,感受节日之夜那种温馨与和谐。

《祝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祝愿歌》,并准确的演唱前八分休止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了解《祝愿歌》歌曲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区分乐句,掌握弱起小节的特点,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高声部的旋律注意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

教学方法 欣赏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有没有在不同的节日里都适合演唱的歌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祝愿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出课件)。在学唱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听赏一遍,请同学们认真体会歌词的意义,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听《祝愿歌》)

师:好,听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比较好呢? 生1:欢快的。

生2:愉悦的,用稍快的速度。

师:对,歌曲的演唱情绪是轻松的、愉快的。

三、新课教学

师:现在老师再放一遍歌曲,这一遍请同学们看谱子,感受一下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生:不是很了解。

师:整首歌曲在每个乐句的开头都使用了前八分休止符,也就是弱起拍,这首歌曲的拍号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在每个乐句的开头使用前八分休止符,会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正好与歌曲的演唱情绪是相符合的,在这首歌曲中有两种不同的含有前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还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就用划拍法来解决它们。

(1)2/4 0 5 1 2 ︳ 3 3 ‖ (2)2/4 0 5 5 ︱6.6 4 4 ‖

师:(用划拍法唱节奏)注意附点,为了让学生记住附点编一首顺口溜。 附点附点小不点,像颗豆豆不起眼; 它在音符右边站,时值就要增一半。 生:(学唱节奏与旋律)

师:好,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唱谱子。 生:认真学唱。

师:好,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咱们再来演唱一次歌谱。 生:(视唱歌谱)

师:我们可以把这首歌分为两段,那同学们来说说从哪里可以把歌曲分为两段? 生齐:从“祝你愉快学习”开始就是第二段。

师:好,那这次我们请男同学来演唱第一段的A段,集体唱B段;第二段的A段由女同学演唱,B段集体演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歌曲亲切、欢快的演唱情绪。

生:(唱)

师:大家表现的都不错,这首《祝愿歌》可以在很多节日里演唱,那么,它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可以祝福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关心帮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再演唱一次。

生:(唱)

四、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也祝福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节日里用我们的歌声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并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情绪给进行曲分段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旋律是否熟悉;

2、随音乐律动,进而感受音乐: 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能够融入音乐,认真感受情绪情感,在学生对音乐情绪都有了体会之后,出示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也一定是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2、作者介绍

3、乐曲分析

《拉德茨基进行曲》D大调,2/2拍,复三部曲式,由管弦乐队演奏。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1)乐曲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序奏——引子。

(2)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其a主题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经过一个4小节的间奏过渡,接着转入第二乐段的b主题。b主题较为抒情、明亮、妩媚。这段音乐结束在b小调上。

(3)第二部分B段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音乐转入A大调,此段也有一个简短的引子。B段的a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B段第二乐段b的音乐材料来自a主题,是它的展开,最终再现a

(4)第三部分再现乐曲第一部分A段音乐。

4、完整的听一遍《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体会,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风格。

5、知识拓展

结合乐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四、课堂小结

在合唱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背景音乐中师生再见。

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和节目单,积极参与音乐会的策划活动。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维也纳音乐会图片,听老师讲解。

师:维也纳是世界音乐活动的中心,它拥有“音乐之都”的美称。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斯特劳斯家族都先后在这里居住和从事过音乐活动。热爱音乐,崇尚艺术是维也纳人传统的品格。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奥地利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它是维也纳的象征。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虽然各国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世界各大城市都会不约而同地上演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希望借此形式,在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宣告新一年的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在全球的瞩目下拉开序幕的,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师:说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高雅、轻松、豪华、热烈„„

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仅有这些特点,还渗透着对爱、和平、欢乐和艺术的向往。 2.教师出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图片。

2006年12月25日,在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里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不论是音乐会的乐手、乐器、曲目还是风格,这都是一场原汁原味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北京版”。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千里迢迢举团来到北京,不但毫无保留地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精华呈现给对文化孜孜以求的北京人民,还热情地将中国观众钟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舞台。此次音乐会,实现了北京观众与维也纳著名音乐家们欢聚一堂,共迎新年。 3.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全体同学试着设计一场“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让同学们通过新年音乐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新年音乐会: 1.课前准备。

(1)学生选举产生“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2)组委会负责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音响设备的准备。

(3)自荐推选主持人。

(4)服装、道具、舞美设计等工作。

(5)学生分组排练节目,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 2.新年音乐会开始。

(1)组委会、评委和演员按指定座位入座。 (2)学生按节目顺序依次登台演出。 (3)评委进行评价和打分,按等级评定。

(4)节目形式与内容范围要广泛,要选择能充分体现学生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3.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 (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

3)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各小组的学生团结合作,自信地展示自己创作和编导的节目。 4.颁奖。

分为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组织奖,老师和评委给学生颁奖。 5.采访。

(1)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2)采访教师,谈音乐会取得的成果。

三、课堂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