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1 08:32:5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2.培养了学生初步分辨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运用体态、线条能够做出反应。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自己的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下演唱歌曲,并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4.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培养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在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了成思想教育。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 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特别是在变声期,很多学生不敢唱歌。

三、采取措施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好过渡时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5.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7.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考试方法灵活: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任意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

一学期已接近尾声,回忆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虽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我将在今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张 璐

2016年12月

推荐第2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材料)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音乐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五年级的学生,仍然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学生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课堂组织中的不足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2015年1月

推荐第3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二〇一五年一月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这学期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较好的完成了五年级音乐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2.培养了学生初步分辨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运用体态、线条能够做出反应。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自己的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下演唱歌曲,并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4.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培养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三、存在问题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 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特别是在变声期,

很多学生不敢唱歌。

四、采取措施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好过渡时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考试方法灵活: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任意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

一学期已接近尾声,回忆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虽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我将在今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第4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较多的律动歌的表演知识,但由于是初步了解,学生在音阶方面以及对美的感受还十分不够,特别是音准方面。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前做好我所说的准备(如器乐,乐谱等);上课时认真学唱歌曲,对 于 老师所教的歌曲会质疑,课后还会在那里练唱,但五年级学生的胆子不够大,在上台表演方面十分欠缺,而且很害羞,不敢,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很好,对音乐课的热忱也很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

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放慢教学进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

目 录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1、依马呀吉松……………………………………………………………………………………1

2、北京喜讯到边塞………………………………………………………………………………3

3、三峡的孩子爱三峡……………………………………………………………………………5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1、手拉手 地球村………………………………………………………………… …… ………7

2、留给我…………………………………………………………………………………………9

3、森林狂想曲……………………………………………………………………………………11 第三单元

欢乐的舞步

1、大河之舞………………………………………………………………………………………13

2、大家一起来……………………………………………………………………………………17

3、小舞步曲………………………………………………………………………………………19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1、彼得与狼………………………………………………………………………………………21

2、卢沟桥…………………………………………………………………………………………23

3、威廉 退尔序曲……………………………………………………………… ………………25 第五单元

八音盒

1、森林水车………………………………………………………………………………………27

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29

3、真善美…………………………………………………………………………………………31

4、雷鸣电闪波尔卡………………………………………………………………………………33

5、平安夜…………………………………………………………………………………………35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1、祝愿歌…………………………………………………………………………………………37

2、拉德茨基进行曲………………………………………………………………………………39 我的音乐网

1、小奶牛…………………………………………………………………………………………41

2、快乐的节日……………………………………………………………………………………43

推荐第6篇:五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

五年级音乐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依马呀吉松》是一首藏族民歌“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的堆谐舞曲

3、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舞蹈突出脚的踢、踏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藏族的踢踏舞

4、衬词: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衬托性词句

5、《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民歌。这是一首典型的“花儿”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6、朱仲禄:民间歌手,人称“花儿王”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7、《新疆舞曲第二号》演奏形式为钢琴独奏,丁善德作曲,

8、《新疆舞曲第二号》是根据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创作的钢琴曲,节奏铿锵、旋律跳荡,展现了欢乐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8、丁善德: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管弦乐《长征组曲》、大合唱《黄浦江颂》等。

9、《四季调》是一首青海民歌

10、《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魏岚作词王原平作曲 11 G大调 音名G A B C D E F G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12、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组成

13、《北京喜讯到边寨》演奏形式为管弦乐合奏,郑璐 马洪业作曲

19、《北京喜讯到边寨》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以充满激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面。

20、《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曲式结构为:A+ D +B +C+ E +A 谱例C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

21、《手拉手地球村》李幼容作词龚耀年作曲

22、《留给我》王健作词士心作曲

23、《森林狂想曲》吴金黛作曲

24、《大河之舞》为爱尔兰的比尔.惠南作曲

25、《大河之舞》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戏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爱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并汲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

26、《大家一起来》瑞典的罗伯特.乌尔姆 罗宾.雷克斯作曲阿明填词

27、《小步舞曲》奥地利的莫扎特作曲

28、小步舞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后传入宫廷,逐渐演变成速度舒缓,风格典雅的音乐形式。

29、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音乐被誉为“永恒的阳光”一生体现了“天才在于勤奋”的真理

30、《小步舞曲》德国的巴赫作曲,吴国钧填词 杨鸿年编合唱,这首《小步舞曲》是在巴赫器乐作品的基础上改编、填词而成。

31、巴赫:德国作曲家,欧洲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弥撒曲等

推荐第7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011年下学期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2、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①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③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④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⑤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三、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阶段执教五年级两个班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时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歌曲《嘀格调》

第二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喹》 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三周欣赏《黄河船夫曲》歌曲《刮地风》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唱一唱《秋天的小雨》欣赏《洗衣歌》欣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歌曲《祖国印象》 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听赏《森林晨光》听赏与跟唱《绿色的歌谣》 期中考试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歌曲《在葡萄架下》欣赏《看马戏》活动快乐的队日 欣赏《阿里郎》《道拉基》 演唱《嗯嘿呀》 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听赏《还乡》 听赏与跟唱《故乡的亲人》 音乐家贺绿汀 期末考试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上册音乐题库

五年级上册音乐题库

一、填空题

1、2/4叫做(四二拍),是以

(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两)拍。

2、1=F表示该首歌曲是(F)调。

3、歌曲《故乡的小路》拍号为“4/

4、3/4”这种拍子称为(变换拍子)。

4、四三拍的拍号是3/4 ,强弱规律是 强、_弱_、_弱__。

5、《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

二、选择题

1、女声独唱《红梅赞》选自歌剧( B )。

A《党的女儿》B《江姐》C《原野》

2、歌曲《晚风》中的音乐符号“mp”和“mf”分别表示( C )。

A、强、弱B、弱、强C、中弱、中强

3、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 C )族的歌曲。

A、傣B、藏C、彝

4、《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 A )。

A、《智取威虎山》B、《红灯记》

5、《渔舟唱晚》是是一首( A )独奏。

A筝B 二胡C扬琴

6、《赶圩归来阿哩哩》中的“赶圩”是(A )的意思。

A赶集B 跳舞C唱歌

7、《晚风》是(B)民歌。

A:中国B:俄罗斯C:意大利

8、歌曲《天黑黑》是(B )民歌。

A浙江B台湾C广州

二、从下列歌曲中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要求节奏、音准正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80分)

《苹果丰收》 《外婆的澎湖湾》《如今家乡山连山》

推荐第9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新授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二、表演《清晨》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板书设计:

清晨

新鲜

课后反思

欣赏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

4、3/

4、4/4。

问:《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农家乐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

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4.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板书设计:

农 家 乐

淳朴

憨厚

课后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赶圩归来阿哩哩

彝族

课后反思

聆听《丰收锣鼓》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板书设计:

丰收锣鼓

欢庆

喜悦

课后反思

第三课

足迹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

1.欣赏全歌。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3.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3.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板书设计:

装饰音

课后反思

《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二、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听录音学唱后,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勇敢

机智

课后反思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欣赏

学习目标

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天黑黑》

1.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板书设计:

天黑黑

潮州民歌

课后反思

《可爱的家》、《回家》

新授

学习目标

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四、表演《牧场上的家》

.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板书设计:

可爱的家

温暖

避风的港湾

课后反思

第五课 故 乡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学习重点 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

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2.复听歌曲。

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二、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的学习:

(1)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2.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板书设计:

家 亲人

课后反思

《乡间的小路》《故乡小路》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学习重点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乡间的小路》 1.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二、表演《故乡的小路》

1.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2.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三、聆听《思乡曲》

1.介绍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2.初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乡间的小路

狭小

弯曲

课后反思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新授

学习目标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学习重点难点 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

2.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板书设计:

欢 乐 少 年

快乐 勇敢 机智

课后反思

《叮铃铃》《可喜的一天》

新授

学习目标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学习重点 难点

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2.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3.再欣赏一遍歌曲。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4.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可喜的一天

开心

快乐

第七课 雨 花

新授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欣赏歌曲《踩雨》。

四、学唱歌曲《踩雨》

1.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两条节奏有什么不同?

第一条节奏: x x x x x x

x 第二条节奏: x x

x x .x

x

2老师弹这条旋律的音高,大家跟着一起哼一哼。

3.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唱。

五、最后聆听乐曲《踩雨》。

七、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开心

快乐

课后反思

听《雨滴》;唱《雨中》

新授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雨滴》

1.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2.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3.欣赏乐曲第二乐段。么变化?

4.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5.聆听全曲。

二、表演《雨中》

1.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2.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

3.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4.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

板书设计:

雨 滴

课后反思

《暴风雨》

欣赏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

暴风雨

课后反思

第八课 冬 雪

欣赏

学习目标

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聆听范唱。问: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2.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3.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接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二、聆听《踏雪寻梅》

1.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2.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

3.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板书设计:

白色世界

课后反思

《堆雪人》《乘雪橇》。

欣赏

学习目标

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堆雪人》

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

3.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二、聆听《乘雪橇》 1.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2.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3.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4.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三、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板书设计:

堆雪人

童趣

课后反思

推荐第10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藏的风俗人情、音乐风格及特点。[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拉萨谣》。

2、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视谱学唱歌曲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教授新课

1、聆听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感受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2、聆听歌曲《拉萨谣》的特点。

3、总结西藏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讲解“衬词”。

5、学习节奏,并加以变化,解决歌曲中难点节奏。

6、学习歌曲的

一、三部分。

7、学习歌曲中的

二、四部分。

8、完整地演唱歌曲。

9、简介作曲家何讯田及其作品风格。

二、布置作业,为下节课的音乐会做准备。

三、总结下课。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拉萨谣》。

2、“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目标]:

1、价值观目标: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

2、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组织上课

二、主持人宣布“走进西藏”音乐会开始。

1、第一组同学介绍拉萨、布达拉宫以及提问有关西藏的基本知识,演唱《拉萨谣》、《天路》等藏族民歌,欣赏《阿姐鼓》。

2、第二组同学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简介西藏的两种歌舞形式——锅庄和弦子。

3、第三组同学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

4、第四组同学图片展示西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三、复习歌曲《拉萨谣》。

全班同学用深情的声音唱出藏族人民的粗犷和豪迈,齐唱歌曲《拉萨谣》。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情感目标: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教学流程]:

一、组织上课。

二、为乐曲命名。

三、初步聆听全曲。

四、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1、播放乐曲的第

三、第四乐段。

2、简介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五、分辨乐曲的结构。

1、聆听第一部分——引子和第一部分。

问: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象表现什么情景?

2、聆听第一部分的三个乐段,并记住它们的音乐情绪。

3、聆听第二部分

问:和第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场景?

4、随老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5、聆听第三部分和尾声。

问:这部分的音乐情绪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到高潮,仔细听一听,这部分的音乐是在重复哪部分的旋律?

六、聆听全曲,整合信息。

七、总结下课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自豪的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情感目标: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流程]:

一、图片、谈话导入三峡以及三峡工程。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

2、介绍音乐体裁——劳动号子以及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3、聆听歌曲《川江号子》,加深音乐体验。

4、学习混合拍子、散拍子、复拍子以及一拍子等常见的拍号。

5、聆听自学歌曲。

6、简介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的特点。

7、为歌曲设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三、展现有关三峡的音乐。

1、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

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殷秀梅演唱的歌曲《长江之歌》。

四、总结下课 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知识目标: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力目标: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歌曲的两部分。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部分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1、跟着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2、学习第二乐段。

3、找出乐段中相似的乐句,多作对比练习。

4、集体讨论、创造,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5、练习为各位标注颜色的部分的节奏。

三、总结下课

现在,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的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

2、情感目标: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感受音乐风格。[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1、初听歌曲。

2、找出歌词中含义最深、最重要的句子。

3、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录音学习歌曲。

5、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

6、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分别熟悉A、B、C段的旋律。

3、引导学生注意各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关系。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找出乐曲中的“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6、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老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7、学唱A段的旋律。

四、总结下课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乐曲《森林狂想曲》的 特点和 带 来的 特殊感觉 。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复习歌曲。

2、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3、处理歌曲。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1、复习歌曲。

2、练习音程,练习二声部的合唱。

3、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倾听另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歌曲《天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情感目标: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草原的知识,师总结。

二、学唱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分析歌词,找出描写牧场的美丽图画。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2遍)

4、学习G调中的la do mi 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让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6、学生随琴唱歌谱。

7、解释“阿肯”的含义。

三、欣赏男生独唱《天堂》。

1、初听。

2、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听后的感觉。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4、复听全曲。

5、师生共同讨论歌曲两部分的不同。

四、总结下课

肥沃的草原已经被人们破坏了,有些地方已经沙漠化了,给草原上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机,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草原、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

2、价值观目标: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流程]:

一、旋律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生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再次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风格。

二、欣赏电子琴独奏《美丽的夏牧场》。

1、简介作品。

2、介绍演奏乐器电子琴。

3、初听全曲。

4、教师在琴上弹奏各乐段。

5、分段欣赏,找出个段运用的音乐素材以及表现的意境。

6、根据音乐和课本上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7、按课本要求,为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

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三、总结下课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读谱练习《草原上》。[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 情感目标: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复习。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小组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4、试唱各种方案。最好是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来演绎歌曲。

二、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视谱学唱蒙古族歌曲《草原上》,这首歌曲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微宽了一些,一共用了“ ”七个音符。

2、视谱视唱。

3、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顿,让学生思考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

4、教师试填,培养学生的调式感、主音感,引导学生注意上下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5、在正确的答案后,视谱随琴学唱。

6、学唱歌词。

三、总结下课

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以小组

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更好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生组织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1、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欣赏:歌曲《赞歌》。

3、小组唱:《草原上》。

4、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

5、女生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6、小组唱:《草原晨曲》。

7、男生独唱:《草原夜色美》。

8、笙独奏:《草原巡逻兵》。

9、二胡独奏:《赛马》。

10、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三、总结下课 反思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2、能力目标: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教学流程]:

一、导入播放《大河之舞》的VCD片段。

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二、简介作品《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的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三、学生分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力目标: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

问: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二、再次听赏。

问:你感觉这首乐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地方?

三、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

四、演唱指导。

五、欣赏《稍息 立正 站好》的flash动画。

六、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

七、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流程]:

1、导入。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传达了什么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

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 [教学目标]:

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结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 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

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3、颁奖。

4、反思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目标]: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地描述小鸟的可爱。

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6、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与 情感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

再听此段旋律。全体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

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情感与 价值观目标: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 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 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 子——双簧管——笨拙 猫 ——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 大管——絮叨 狼 ——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 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3、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4、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5、分角色进行表演。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

(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4、总结下课。反思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感恩的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爱的人间》,并较正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亲情、友情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情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过程]:

1、欣赏并学唱歌曲《爱的人间》(16分钟)。

2、介绍歌曲及曲作者谷建芬。谷建芬是中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195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思念》《歌声与微笑》等。

此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

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情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这是一首优秀的少年歌曲。

3、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爱在人间》。

(2)节奏注意第

4、

6、

21、23小节的最后一拍在16分音符进入的准确性。唱第二段时,要注意第

11、12小节由歌词节奏引起的节奏变化、新增切分音、后16分音符等。

(3)连贯并带表情地演唱歌曲。

4、以《爱的人间》为主旋律的综合活动。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四块内容层层推进,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爱的主题。(歌唱、乐器演奏、表演等)

5、拓展。

(1)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是一首手语歌,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

(2)教育学生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对师长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对兄弟姐妹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们血脉相连;对朋友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情愫、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爱的人间”到处都充满“感恩的心”。

反思

2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技能目标: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1、导入

20年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她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会听了,但今天我们首先要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声带回去,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伸,即描绘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

22

景。这首歌虽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数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合唱部分第二部分的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足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生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最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最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开始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23

[教学目标]:

1、基本能力和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教学流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六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改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掌握尾声部分(即四个“啊”处)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出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由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所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可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和朗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

24

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第二声部的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进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能力目标: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

25

性、创造性。

3、情感目标:在学跳集体舞过程中程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每小组10人左右)。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共同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作为示范。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反思

26

第11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1、新东北风

2、唱支最美的歌

3、我可爱的家乡

4、祖国在我心中

5、真善美的小世界

6、西部放歌

7、沙漠

8、音乐家贺绿汀

9、乌鸦与狐狸

10、踏雪寻梅

11、音乐七巧板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新东北风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新东北风》,体验东北风民歌韵味,感受东北人过上好日子那热闹、洒脱、喜悦的情境。

2、乐意听赏钢琴独奏《喜丰年》,感知东北农村丰收时喜悦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3、在教师指导下,能在音乐中活动,拍会“安旦长短”的节奏型。

4、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信地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舞蹈。教学重点:演唱好《新东北风》

教学难点:掌握朝鲜族“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新东北风》

一、情境导入

1、走进东北

课件呈现赵本山,小沈阳上春晚的图片。课件播放东北风情境短片。

2、导入课题

二、引导感知

1、聆听歌曲《新东北风》

2、说一说初听歌曲的感觉

3、师介绍歌曲

4、按节奏朗读歌词

三、重点讲解,学唱歌曲

1、学唱《新东北风》 (1)聆听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东北民歌《新东北风》。仔细聆听歌曲,看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师播放《新东北风》跟音乐唱。查自学情况后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进行对唱、唱旋律、教师唱谱,学生唱词、跟琴演唱、反复练习

四、尝试练习

1、教师范唱《新东北风》

2、识谱活动

3、演唱歌谱

4、师纠正

5、用活泼、欢快地声音演唱

五、评价延伸

1、将《新东北风》用东北方言试唱。

2、展示

3、鼓励评价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喜丰年》、《阿里郎》

一、听赏《喜丰年》

1、播放《喜丰年》钢琴独奏

2、师介绍《喜丰年》这首钢琴独奏是根据东北民歌《刺儿山》《丢戒指》改编。

3、仔细聆听第一段、第二段音乐主题,说说它的节奏有何特点。

二、听赏《阿里郎》

1、聆听歌曲《阿里郎》,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再次聆听歌曲。

3、轻声跟唱歌曲。

教师: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没?

1、同学们交流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2、全班跟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三、音乐活动

1、学习歌曲《小鸟在唱歌。

2、合唱练习。

四、总结下课。

2、唱支最美的歌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的旋律。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能联系近年来在抗洪抢险、救人、救火中解放军的英勇行为和感人事迹,结合本课三首音乐作品的听赏和演唱的体验,说说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学唱《唱支最美的歌》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2、引出解放军

3、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唱支最美的歌》,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情绪

3、歌词教学 最美的歌唱给谁? 按节奏朗读歌词

三、重点讲解,教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反复听歌曲二声部 ①师:你们听到歌曲有几个声部呢? (根据学生情况,把他们分成两大组,即两个声部。) ②师:你们能随着音乐找到自己的声部吗?并能随着音乐唱一唱。 ③师:你们知道唱合唱部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休止符呢?(生猜想) ⑵、学生分组随琴学唱二声部的高低声部。

3、声部合作学习。

4、指导学生用打击乐给合唱伴奏。

四、演唱实践

1、再次聆听全曲。

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怎样唱才能让解放军叔叔喜欢呢? (引导学生用明朗、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2、随琴用u哼唱全曲。

3、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

师:你觉得四三拍和八三拍哪种节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四三拍速度较快,适合表达欢快的歌曲;而八三拍是中速,适合表达优美的歌曲。)

4、指出八三拍和四三拍的共同点——强弱规律。

5、随琴唱歌词。

6、演唱歌曲。有感情的试唱全曲,演唱全曲,加以伴奏。

五、评价延伸

1、师讲述解放军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事迹

2、体会解放军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军队和老百姓》

一、复习《唱支最美的歌》

二、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介绍歌曲背景

2、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3、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随音乐哼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旋律。

三、听赏《军队和老百姓》

1、介绍乐曲背景

2、聆听乐曲

上述两段音乐主题的首、尾部分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情绪却有差异。你能从两个主题在速度、力度及音调等方面的比较中找到差异的原因吗?

四、重点讲解

1、手拍节奏,用乐器模击节奏

2、讲解音乐知识 (3/8的读法、含义、强弱规律呢、)

五、课堂小结

3、我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深情演唱《我可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凉山之最》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凉山彝族相关文化;正确地为歌曲划分乐句;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较好地设计歌曲表演形式,并共同进行表演。

3、乐意欣赏管弦乐曲《小河淌水》 ,在欣赏活动中,能初步感受管弦乐曲《小河淌水》的大气、婉约和秀美。

4、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进行欧美童谣《家乡》的三部轮唱。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技法,并愉快地和同学进行节奏咬尾接龙游戏。 教学重难: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我可爱的家乡》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1、赏图——介绍大凉山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我可爱的家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2、说一说

师:凉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热情,还有三个最令他们骄傲的珍宝呢。请听听歌词,到底是哪三“最”呢?

生:学生说一说

3、画一画

画一画音乐旋律,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一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再听《我可爱的家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四二拍子特点

5、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质疑问难

3、重点教唱

4、完整唱《我可爱的家乡》

5、分组完整唱 分角色完整唱

6、歌曲处理 ,你感受到歌曲分成几部分?

7、伴奏融合演唱 (领唱与齐唱 小合唱 )

四、实践练习

1、歌曲中通过哪些方面认识了家乡?(回忆歌词)

2、大胆创编

3、交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报答自己的家乡呢?

2、及时鼓励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听赏《凉山之最》、管弦乐曲《小河淌水》

一、复习歌曲《我可爱的祖国》

二、听赏感知《凉山之最》

1、第一遍听赏,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特点。

2、第二遍听赏,让学生说一说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一种情感。

3、跟唱《凉山之最》

三、读谱唱歌《家乡》

1、教师先放音乐,学生听旋律,轻打节奏。

2、唱准每一句歌词。

3、讲一讲什么是轮唱:不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一定要齐。

4、比较轮唱和齐唱的不同,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5、让我们一起来回忆2/4和3/4拍子的强弱特点规律。

6、老师弹奏谱例,学生跟着轻打拍子。

四、课后延伸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五、课堂小结

4、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能深情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我”和祖国间不可分割的真挚情感。

3、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祖国印象》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1、谈话祖国

2、唱祖国歌曲联唱

3、师:从歌声了解祖国以外,还从哪些方面获取对祖国的印象?(生、、、、、、)

4、揭示课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祖国印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2、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情绪( 深情 自豪 )、旋律(轻盈、舒展)节拍(八六拍子)

3、认识八六拍子

复习八三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律,引导得知八六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学习划拍子,随琴声进行八六拍子伴奏练习

4、再听《祖国印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八六拍子特点

5、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

2、质疑问难

3、重点教唱

4、完整唱《祖国印象》

5、分组完整唱 分角色完整唱

6、歌曲处理 ,你感受到歌曲分成几部分?

第一段:(1-8小节)充分表达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旋律简洁、明快;

第二段:(9-16小节)唱出对祖国满腔热爱,旋律富有歌颂性,节奏拉宽,力度加强,情绪达到高潮

7、伴奏融合演唱 (领唱与齐唱 小合唱 )

四、实践练习

1、歌曲中通过哪些方面认识了祖国?(回忆歌词)

2、大胆创编

3、交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祖国

2、及时鼓励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崖畔上开花》

一、复习歌曲《祖国印象》

二、听赏感知《我和我的祖国》

1、第一遍听赏,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特点。

2、第二遍听赏,让学生说一说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一种情感。

3、跟唱《我和我的祖国》

三、读谱唱歌《崖畔上开花》

1、教师先放音乐,学生听旋律,轻打节奏。

2、唱准每一句歌词。

3、讲一讲什么是轮唱:不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一定要齐。

4、比较轮唱和齐唱的不同,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5、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8拍子的强弱特点规律。

6、老师弹奏谱例,学生跟着轻打拍子。

四、课后延伸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 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唱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体会充满友谊和阳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的美好。

2、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3、喜欢听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难点:准确唱好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创设情境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歌曲旋律。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 (课件播放迪尼斯乐园电影)

2、回忆歌曲《我可爱的家乡》并演唱

3、激发热爱家乡意识和行为

4、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念词,熟悉词

2、听唱全曲,情感铺垫

师: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朗读词的? (生、、、、、、) 生听整首歌曲,老师引导用x o拍手的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类型。

师:这首热情愉快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认为歌曲可分几部分?

3、听第一部分,情绪指导(热情、愉快) 师: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我们在呼唤小鸟。

1、用lv的字母跟唱

2、听音乐填词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接小鸟吧!让我们再次感受那热情的歌声吧! 生:听第一部分试一试填词

3、跟琴纠正

三、重点讲解(学习新歌第二部分)

1、学唱歌曲

老师播放旋律一次,学生听;

2、分析最后一句的唱法

师:唱最后一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跟琴学唱最后一句,跟琴唱、结合两部分一起唱 跟琴轻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难点

五、实践练习

1、出示一段创编的词让学生唱

2、形式:老师领唱前句,学生唱后句

3、引导创编:众多学生唱前句,一名唱后句

六、评价延伸

1、师:《真善美的小世界》 是赞颂迪尼斯乐园的美国歌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美国民歌,大家听听,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2、安静聆听《哦,苏珊娜》

3、欣赏跟唱歌曲。

七、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与跟唱《木瓜恰恰恰》、听赏《匈牙利舞曲》

一、情境导入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播放《真善美的小世界》作为背景音乐)

二、听赏与跟唱《木瓜恰恰恰》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

3、自由读歌词

4、再听歌曲,随乐哼唱

三、听赏《匈牙利舞曲》

1、初听乐曲

2、说一说你通过音乐看到了些什么?

3、闭眼聆听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参加了匈牙利人民的音乐盛会,你们开心吗?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与同伴分享更多世界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六课 西部放歌

教学目标 :

1、能学会唱《走绛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2、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随乐跟唱,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并能随歌曲《拥军秧歌》跳一跳。

3、听赏《花儿与少年》时,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结构,并能听辨乐曲进行中的主奏乐曲。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听赏《花儿与少年》、演唱《走绛州》

一、情境导入

1、师介绍中国西部

2、揭题

二、感知西部歌曲

1、聆听《花儿与少年》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说歌词)

3、说说“走绛州”

4、听赏《拥军秧歌》

5、感受歌曲欢快地情绪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歌谱教学

2、随乐试唱

3、跟教师唱

4、歌曲处理

四、实践练习

1、学学挑担子

⑴请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⑵生自由选择东西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

2、随乐律动

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呢?

2、交流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演唱《拥军秧歌》

一、演练激趣

1、欣赏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介绍陕北民歌特点。

二、新课教学

1、播放录音范唱,教师示范秧歌舞。

2、简单介绍秧歌舞。

3、随歌曲扭秧歌舞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体态,明确秧歌舞的身段特点。 学跳秧歌舞的基本步法:十字步。 跟随老师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分组练习

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分组表演

三、表演歌曲

全体载歌载舞,完整表现《拥军秧歌》。

四、课堂小结

7、沙漠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能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参与表演。

3、能随乐哼唱主题音乐

(一),并记住这个主题。教学重点: 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学唱

教学难点:唱好二声部的合唱,有表情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手鼓和打击乐器 电子琴 录音机 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我跟阿爹拉骆驼》

一、情境导入

1、节奏拍击与模仿。2/4 x x x x 2/4 x x x x x

二、引导感知

1、初听《我跟阿爹拉骆驼》

步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情绪、风格。生回答新疆的小朋友们在队日里做什么?是怎样过的?心情又是怎样?生回答:(《我跟阿爹拉骆驼》 欢快)

2、复听。

进一步熟悉歌曲,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动作,感受歌舞的风格。

我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有谁会跳新疆舞,或几个新疆舞蹈动做动作。(请学生跳、全班学);老师学生共介绍动作。

学生跟着新疆的舞步随着音乐动一动。

3、了解典型节奏,学习用手鼓击打。X X X | X X X | X X | X―‖为歌曲伴奏。

三、重点讲解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觉得新疆音乐有哪些特点呢? (切分、波音、下滑音、节奏) 启发学生了解典型节奏

这首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节奏型是哪一种?(X X X | X X X ) 教师介绍切分节奏 X X X 这是新疆常用的节奏型,它可以增加歌曲活跃、欢快的气氛。 拍一拍:(X X X | X X X)

出示歌谱:下面我们用新疆乐器手鼓给歌曲伴奏。这里有几条节奏呢?没有节奏的地方就是与上面的节奏一样,我们把这三种节奏型拍一拍。

X X X |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 X X \\‖X \\―‖ 配乐器拍一拍:让我们配着音乐来一遍。

四、实践练习

学唱曲谱。(师生音乐接龙)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老师唱单乐句,学生唱双乐句2 2 21—‖ 这是上波音,往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原音上。

老师带学生唱:3 3 4 学生唱单乐句,老师唱双乐句:1 1 1 │ 3 3 3 \\│ 下滑音老师带唱词。还有哪里有下滑音 5 1 1 │ 1 1 1\\│

学唱歌词:第一遍:要轻轻的唱,强调 第二遍:放开唱

五、评价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简单的新疆舞蹈,新疆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并用手鼓给歌曲伴奏。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队伍,过一个快乐的队日。

男同学:双腿跪地,用手鼓拍击节奏。 女同学:在后面跳舞,老师领舞。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表演《我跟阿爹拉骆驼》、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一、复习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歌曲与歌谱

二、表演《我跟阿爹拉骆驼》

分组排练 (三个组) 然后分组表演

三、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管乐合奏曲,主体是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说一说所感受的场景。

2、再次聆听音乐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随音乐进行情景表演,模仿音乐现象(学生表演得怎样并不重要,只要能大胆的参与)

3、认识乐器 (单簧管 圆号)

4、练一练;

写出下面乐器的名称。 节奏听记填空

四、课堂小结

8、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能自主阅读《贺绿汀落水生还记》和音乐家小档案,并能将自己的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晚会》,感受乐曲的情绪与情感,并能尝试用锣鼓套打中的两段音乐。

3、能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游击队歌》并与同学一起进行二声部的合作演练。

4、乐意聆听歌曲《嘉陵江上》,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听赏的感受。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学习《贺绿汀落水生还记》、听赏《晚会》、《嘉陵江上》

一、情境导入

1、介绍音乐家贺绿汀。

2、谈话进入贺绿汀的音乐世界

二、感知作品

(一)听赏《晚会》管弦乐曲

1、师讲述《晚会》管弦乐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晚会》管弦乐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演奏的什么情境?为什么?

1、请同学们交流

2、哼唱主题。

3、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4、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5、尝试用锣鼓(或声势动作)套打下列两段音乐。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聆听《嘉陵江上》、演唱《游击队歌》

一、听赏《嘉陵江上》

1、教师分别朗诵《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的歌词。

2、学生聆听音乐

一、音乐二的旋律。

思考:你觉得《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分别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请你将曲名与适合的音乐用线连接起来。

音乐一 《游击队歌》 音乐二 《嘉陵江上》

1、再次聆听音乐,为什么你会为《嘉陵江上》选择一首速度较慢的旋律呢?

2、听赏《嘉陵江上》

思考:哪一句旋律制造出了悲凉的氛围?

1、认识还原记号。

二、学唱《游击队歌》重点讲解

1、学唱第一乐段。

听一听、想一想。想一想游击队员们在做什么。

2、用“嘣”模仿唱第一段旋律。3听一听、动一动(在律动中感受乐句) 思考:律动中停了几次。 4 听一听、找一找相同的乐句。

5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及尾声部分。听一听,想象情境 跟琴唱一唱。完整演唱。

三、课堂小结

9、乌鸦与狐狸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

2、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的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3、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具准备:CAI课件,乌鸦、狐狸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演唱《乌鸦与狐狸》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自己对乌鸦和狐狸在各方面的了解

2、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

2、说一说歌曲给自己的初步印象

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三、重点讲解,学唱歌曲

1、再听歌曲(师播放音乐)

2、教师唱歌谱,学生唱词

3、师生一起反复演唱

4、讲解附点、前倚音、变化音、下滑音

四、尝试练习

1、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生演唱相关乐句,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4、声情并茂地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人物性格,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5、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6、演唱相关乐段

五、评价延伸

1、感悟得失

2、师小结

第二课时:音乐剧表演《乌鸦与狐狸》

一、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

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二、音乐剧设计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

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 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

2、剧情片段表演 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

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

3、创编

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分组表演

三、音乐剧表演

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

10、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跳跃、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以及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

2、在演唱活动中,感受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感知顿音与连音、强与弱、快与慢等音乐元素在歌唱表现中的作用。

3、在对《踏雪寻梅》《花非花》《南乡子》三首作品的赏析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初步认知黄自作品中词曲完美结合是其突出的艺术风格之一。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跳跃、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以及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

教学难点:歌曲《踏雪寻梅》两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剪辑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一起回忆以前认识过的音乐

2、揭题

二、感知歌曲意境

1、卖关子激趣

2、边听边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你听到了什么声响?

3、互动交流

4、边听边跟唱

师:歌曲中,你听到铃铛的声响吗?能跟着音乐将这种“叮当”的声响唱出来吗?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感知《踏雪寻梅》。

2、老师简介作品。

3、跟琴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四、听赏与跟唱《花非花》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听赏,跟唱。

3、随音乐唱歌词。

五、听赏《南乡子》(片段)

1、介绍作曲家黄自的作曲风格。

2、听赏《南乡子》

六、课堂小结

10、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能声情并茂地演唱多首合唱歌曲。

2、在小组活动中,能自选一个节目积极参与歌舞表演,在艺术实践中与同学分享演出的快乐。

3、能准确地击拍唱歌普。

4、能用声势动作配合完成多声部鼓谱。

教学重点: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展现个人的表现力,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一般6—10人,选好小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箱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动员

提前几周,由文娱委员负责向全体学生发出参与活动的倡议,宣布音乐比赛活动的内容、规则、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欲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4、老师指导

(1)老师指导各组及学生该如何做好赛前的准备,具体要求: (2)组员之间要团结互助。

(3)每组准备一个综合性的表演节目,歌曲必须是本册的合唱曲目。 (4)熟听本册的各欣赏曲目的主旋律。

二、课中大综合

1、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 (1)活动一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开展。 (2)由老师先唱第一句,第一小组接唱。 (3)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以唱第一句,请另一组接唱)

(4)拉歌时演唱的歌曲,由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5)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2、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集体作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复习本册欣赏曲目的音乐主题及巩固“拍号”音乐知识,为下载音乐归类,学会与组员共同商讨。

游戏规则:

(1)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2)将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3)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4)评级标准: ①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②在听赏时,保持教室安静,否则将扣除纪律分10分。

③答案全对的小组加上100分,反之,错一题则扣除10分,以此类推。

3、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

4、游戏规则:

(1)比赛以淘汰制进行。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2)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接唱,以此来推。

(3)评价标准:评出获胜前三名的小组分别奖励30分、20分、10分,哪一组替换的队员最少获胜,接唱考虑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编唱的乐句与前一句风格一致。

三、综合评价,结束课堂

第12篇: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

第二课 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能正确演唱前倚音。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 ,把握好相似乐句,休止符的演唱与运用,以情感为线,以感受音乐形象为主,引导学生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小石子 教学安排: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出发!(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就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刚才我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走进陵园,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是一座巨型烈士群雕。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却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我们知道,他们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代表,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表达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我想到了一首歌,我要把这首雨花石献给这些可敬的英雄烈士!孩子们,请用你的掌声给老师加油吧!(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二、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同学们,革命先烈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化作一颗颗美丽的雨花石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两颗漂亮的雨花石,请听„„老师刚才用雨花石敲的就是这条节奏,(出示节奏课件)你会吗?请拿出你们的雨花石,学老师敲敲这条节奏。

1.2/4 X X X X X XOX X X-- (指出休止符的地方,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处理难点 1=c 2/4 6 3 6 545 3 0 203 321 2— 静静地躺 在 泥土 之 中。 (1)教师弹唱示范,学生学唱 (2)指出休止符处,学生跟琴声唱

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 1 6 2 176 5 0 403 2312 5— 深深地埋 在 泥土 之 中。 跟着琴声学一学。

师:孩子们,无数的雨花石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请听,雨花石的心愿是什么?(教师弹唱)„„你知道雨花石的心愿吗?

看到歌曲的第一乐段,在这一个乐段中,又出现了一种装饰音,她是用一个小音符表示的,写在需要装饰的音的左上方,你找到她了吗?我们把她提出来(出示课件)她的名字叫前倚音,她和上波音有着一样的本领,也能够把旋律装饰得更加好听,也难怪,她们都是装饰音嘛!我们把她放到旋律中来唱一唱,(教师唱有无两种,让学生分辨)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出示第一乐段课件) (1)学生跟老师的声音和琴声哼唱 (2)小声跟琴声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大声跟琴声唱 学生深情演唱第一乐段。 4.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先听老师唱一遍,然后请你说说这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1)教师范唱(确定情绪:激动,激昂) (2)学生跟教师声音和琴声小声唱 (3)学生跟琴声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带着激动的情绪演唱+教师唱结束句 (5)学生跟着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6)让学生带着深情,激动的情绪,完整演唱。

(7)分形式唱(女生前两句,男生后两句,齐唱第二乐段,结束句)

三、教师小结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孩子们,让我们记住这优美的旋律,记住雨花石美好的心愿,努力学习,好好生活,做一名像雨花石一样无私奉献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勇敢地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 (1) 模仿演唱。 (2) 学唱歌谱。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

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

二、三段。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回顾从潘冬子、王二小到“小萝卜头”的英雄足迹,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通过对歌曲创编歌词,说说自己应该怎样长大,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并能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用lu哼唱《苹果丰收》

三、节奏练习

出示一组3/4拍变化节奏

四、表演唱《我怎样长大》

1、生听录音,谈感受。

2、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复习3/4拍含义。

3、学习歌曲节奏。先学习前两句节奏,再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以后的节奏。

4、小组汇报。

5、教唱歌谱,学生跟琴视唱全曲第一声部。

6、加词演唱,纠正错误的地方。

7、分组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指名领唱,其他学生合唱。

9、以小组为单位,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10、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

五、编创歌词

1、回顾从潘冬子、王二小到“小萝卜头”的英雄足迹。

对歌曲创编歌词,说说自己应该怎样长大。

2、唱一唱自己的歌词。

六、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弓子不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 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知道《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

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3、简介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部分民歌主题。我们欣赏音频:

[草原主题]:乐曲一开始仿佛把人带入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紧接着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优美的草原主题。但在快结束时,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为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

[斗争主题]

①第一次战斗:一声刺耳的音响,预兆王爷要出卖土地——人们被惊醒,愤怒、紧张——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反抗的战斗场面——再现草原主题意味战争初胜。

②第二次战斗:欣赏前先提问:发挥你的想象并回答,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告诉你战斗失败了?欣赏完后讲解:叛徒的出卖——嘎达部队被包围——战斗更激烈——一声沉重而漫长的音响,英雄倒下了——奏出哀乐。

[民歌主题]

最后欣赏民歌主题,请仔细欣赏并回答问题。这首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这首民歌主题为何要重奏多遍?

4、当然,老师这里还有以《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2008把马头琴喜迎奥运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我们下节课学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听的三首歌曲,也作为学唱歌曲来进行教学,教会孩子们能够唱会一到两段,让他们在歌声中,感悟革命历史,谨记革命传统。我还让孩子们在课后写一篇“唱后感”,抒发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13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教案:拉 萨 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录音机、磁带、布达拉宫的系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引导学生随琴演唱曲谱

5、加入强弱,换气记号再次演唱,音量适当加高,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三、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峰宫?

3、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

四、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这节课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 《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 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 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学生演唱。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使老师感觉到你们都非常的热爱三峡,让我看到三峡的美。同学们要是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三峡更多的图片。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2.在器乐学习上要有一个飞跃,能初步做到整齐地进行二声部合奏。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的结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合唱带、伴奏带,歌曲《绿色的歌谣》范唱带及伴奏带,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的录音带、空白磁带。

教材分析

(一)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地球仿佛变小了,各国人民可以自由地来往、相处,“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识,本单元通过演唱和欣赏、演奏一系列有关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绿色,关注绿色的事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演奏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整齐谐和。

本单元难点

合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对,“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还有全世界人民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我们与全中国、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在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附近找到类似地球那样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们的地球生态已经严重恶化,人们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残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类报复了,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采伐森林过度,水土难以保持,洪水、风沙就接踵而来„„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两遍)。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2/4节拍,要唱出节拍重音。在“× ×”和“×× ×”处拍手或用打击乐器演奏。

4.学习合唱部分。

这一乐段共有两个相似的乐句(歌词相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两个乐句的相似,因此,需要多作对比练习。如将“5 6 5─ │ 1 2 3─ │”与“”相对比,将“”与“”相对比。 两个声部要分开教学,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同时要注意课本中提出的要求,即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议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以上练习,也不要搞标准答案,可有多种方案。 6.小结。

小结全课收获及不足,要求学生在课外对照八孔竖笛的指法图,学会吹奏“mi'”“fa'”“sol'”三个音(需解释和示范左手大指“掐孔”的技巧)。

教学评价

1.学生议论什么是地球村时的热情及参与率。 2.学唱《手拉手,地球村》的效率及效果。 3.能否初步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

2.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 3.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演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去听一听那儿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2.学唱《绿色的歌谣》。

这首歌是一首童谣,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很丰富的,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为重要?(学生纷纷回答。比较集中于第二段歌词中的“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大家说得很对,所以歌中警戒我们“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我们大家都要争当一名绿色小卫士。 (1)欣赏录音。 (2)随录音唱歌词。

(3)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答案应是运用连音顿音相结合,但要防止学生误以为旋律中有休止符就是顿音,因为运用休止符并不一定是顿音,可以这样举例,如“”中第二个“3”就是顿音,其效果与“”完全相同。

3.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遍(初听)。

(2)下面,我们来熟悉A、B、C各段的旋律。要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这两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的音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教师分别用钢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旋律,使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或C段。

(3)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填充)。

(4)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现在,我来弹琴,请同学们来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5)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4.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在口风琴上演奏这三个音是毫不费力的,只要让学生认识这三个音的键盘位置就可以了。在八孔竖笛上吹奏这三个音就要花一些工夫,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左手的大指掐住背孔(即○孔),记号是“”,方法是将左手大指第一关节弯屈,垂直立起,指甲沿孔边轻轻滑入孔内,使背孔露出一线形似月牙的缝隙,使气流能从缝隙中漏出,这个动作就称为“掐高音孔”。

吹奏这几个高音时,口腔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不可扁、挤,口风要悠长,好像在稍远距离吹一支小蜡烛,使火苗颤颤不息。 学生学习吹奏“mi'”,这要多花些时间,只要“mi'”吹好了,“fa'”和“sol'”就容易学会了。

5.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旋律。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并参与演奏了《森林狂想曲》,还学会了在竖笛(口风琴)上吹奏“”三个音,下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森林狂想曲》的合奏练习,请同学们在课下复习A段旋律并自学吹奏B段旋律。

教学评价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的速率及效果。

2.对《森林狂想曲》三个乐段的熟悉程度及参与“音效”配音的热情及效果。

3.学习竖笛(口风琴)吹奏“”的效果及初学演奏A段旋律的进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 2.能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地演唱。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我们要亲自奏一奏,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合作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己演奏,实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2.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复习几遍后请学生设计演唱方式,仍可有多种方式,不要设“标准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此歌中一些颇有特点的词曲结合之处,如:

这一句中,如将第

1、3小节改为和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特色之一了,可见即使是歌词不变曲调也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与曲调如何配合也将会影响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可以并应该能理解的了。

3.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要求学生既能唱第一声部也能唱第二声部,如有可能最好能初步学会二声部的歌谱。 在练习中要多次强调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前提下,要能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4.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乐谱见课本第48页)。 (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 (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第二声部旋律。 (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第二声部旋律。 (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合奏A段,再合奏B段。 (6)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A。

(7)加入“音效”,即音效—A—音效—B—音效—A—A—音效。(进行实况录音)。

(注意课本中合奏谱的第一小节是引子,并不是A段的旋律,在A段多次出现时这一小节可不奏。)

(8)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同学们演奏得很好,这是我们“班级版本”的《森林狂想曲》,你们还可以在文娱委员的带领下把C段也学会,就可以按录音里的顺序奏出全部的《森林狂想曲》了。 5.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经常地接近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评价

1.复习歌曲中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得到改善的程度。 2.器乐合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及演奏效果。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3.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及大草原的图片或VCD图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带、伴奏带(包括合唱歌曲的音响)、《天堂》《牧民的一天》《蒙古人》的录音带。

教材分析

(一)草原是绿色、生命的象征,在众多的人文主题中,草原是十分重要的、必选的主题。草原上分布着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草原有成群的牛、羊、马,草原有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音乐。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必将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以及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各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戴,草原上优美的音乐必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和美好的记忆。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歌曲《天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名称是《美丽的草原》,同学们肯定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学生举手发言,从各个方面描述草原的景象)。

是啊!草原非常美丽,但这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更有流动着的美,那就是草原人民放牧、歌舞的情景,更有如云的羊群和充满活力的马群,有的草原还有大批的牛群,有一句诗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确,内蒙古草原是最多和最典型的,但在其他省、自治区也有不少的草原,如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就是在新疆天山脚下的。

牛、羊、马除了要吃草,还一定要喝水啊,所以凡优良的草原牧场都有充足的水源。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沙尘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好在我们的祖先早就觉察到了,他们栽下了大片的防护林,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凶恶的风沙,使得肥沃的草原得以维持到今天,但是,随着沙漠的扩大化和部分地区的防护林被砍伐,有些草原已经被沙化了,草儿长得稀稀拉拉,给牛、羊、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造林,同时严厉打击偷伐者,部分已经沙化的草原的生态也已逐年好转。但这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了。所以,同学们要热爱草原,更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2)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学生分析:第一段歌词是描写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第二段是描写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就是歌词的特点之一,寥寥几句话就表达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都要注意学习。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两遍)。

(4)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很好唱,很多旋律都是重复的,唱起来也不费力,高音不高,低音不低,这就叫“音域”适中。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谱。

这首歌使用1=G的调,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初步接触过,现在让我们把本歌所使用的六个音在五线谱上表示出来:

请记住la、do、mi都在线上,si

1、re、fa在间上(学生随琴声轻唱这一音列,先从la1唱到fa,再从fa唱到la1)。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请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6)学生随琴声唱歌谱。 (7)学生随琴声唱歌词。

歌词中提到的“阿肯”,课本上已有解释,教师再补充一点: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人民的特别尊敬。

3.欣赏男声独唱《天堂》 (1)初听 (2)请学生讨论,说一说听后的感受(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议论,要求能听出这首歌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复听

(4)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第二部分在音区上比第一部分提高了,力度也增强了,各个乐句最后一个音也不太长,相互衔接更紧凑了,表现了演唱者赞美家乡的激情更增长了。

4.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歌颂草原的歌曲、乐曲,准备开一个“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演唱和欣赏的热情、专注及参与率。

2.学生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歌词及歌谱的积极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合唱《美丽的夏牧场》;读谱练习《草原上》、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

3.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学生静静欣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 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这首歌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稍宽了一些,一共用了“家看着谱先唱一唱:

”七个不同的音,请大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

3、

1、三音中选择)。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 (5)用课堂乐器学习演奏《草原上》,口风琴可用1=F,八孔竖笛亦用1=F,采用五线谱的学生可按谱面演奏,采用简谱的学生需按下谱演奏: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教学评价

1.学生为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设计其他演唱形式的积极性及效果。

2.学生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更多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注意事项。 2.由学生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例如:

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欣赏:歌曲《赞歌》,几位同学伴舞

小组唱:《草原上》(有自己创作的第二段歌词) 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断)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律动、创编等方式,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大河之舞》的VCD;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大家一起来》的CD、Flash或录音带、韵律操的录像。

教材分析

(一)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孩子健美的体形和韵律感,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与音乐就像是鱼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一般与音乐相结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创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学习中,通过模仿、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1.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教学过程

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大河之舞》的相关材料。 2.导入: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 3.提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4.教师介绍。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5.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1)将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介绍给大家。

重点讲一讲喜欢的原因: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 (2)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重点介绍。 6.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的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步伐可以任意组合,强调上身保持不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尝试你的踢踏舞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提问: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 2.再次听赏。

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 3.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 4.演唱指导。

5.欣赏:《稍息立正站好》的flash动画。 6.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 7.分小组汇报:边唱边跳。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对歌曲旋律节奏、情绪把握的准确度。

3.在音乐伴奏下,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跟准节奏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 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歌曲模唱环节中,学生掌握的速度和熟练度。能否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动作表现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 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 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 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 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4.颁奖。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 2.在欣赏活动中的文明程度。 3.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模奏、再创造等方式,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彼得与狼》的VCD;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响;乐曲中各主要段落的节选;所有人物和动物的头饰等。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部交响童话剧。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等。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过程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小鸟的可爱。 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 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

谁出现了?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了)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拚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的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拚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等知识),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良好的欣赏习惯。

3.在聆听过程中能否真正的随着音乐的进程进行音乐想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 (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模拟表演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模拟表演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教学内容: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录象片

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今天带来了舞蹈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后,师:舞蹈非常的精彩,你们知道吗?这些跳舞的演员都是聋哑人,因为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又要求动作统一协调,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她们都做到了,她们在无声的世界中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艺术享受。同学们,你们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虽然她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

二、交流体验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奋发向上,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

师:是啊,他们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生活在爱的人间。

三、自主感受、表现歌曲

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歌曲《爱的人间》,我们先来听一遍。

2、欣赏歌曲

师:这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曲,歌曲优美抒情,我们再来听一遍。

3、复听歌曲

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歌词

4、学唱歌曲 (1) 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跟琴唱一唱 (2) 学习中间部分 哪句有困难?单独练唱

(3) 练唱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区别在哪里? (4) 完整唱歌曲

5、歌曲处理

同学们唱的很好,我们来看,这首歌曲怎么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6、拓展

在四年一届的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着,更让我们为他们喝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课件:残疾人参加运动会 他们是新时代可亲可敬的人。

四、合作创编、升华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把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写下来,写在我们准备好的爱心卡片上,写好以后贴到黑板上来。

课件幻灯片《感恩的心》音乐。

五、小结

无数个小爱汇成一个大爱,让我们在爱的人间生活的更加美好。

第14篇:五年级上册音乐题库

五年级上册音乐题库

1 填空 2 填空 3 填空 4 填空 5 填空 6 填空 7 填空 8 填空 9 填空 10 填空 11 填空 12 填空 13 填空 14 填空 15 填空 16 填空 17 填空 18 填空 19 选择 ① 《渔舟唱晚》是近代的一首( )独奏

②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描写( )和( )的音乐 ③《晚风》是( )调,( )拍节奏,演唱强弱规律是( )

④ 《红星歌》是影片( )主题歌,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进行曲,要唱得雄壮 ⑤ 《思乡曲》是一首( )独奏曲,作者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 ⑥ 《故乡的小路》节奏为4\\

4、,3\\4的变拍子,歌曲中的 #叫做( ) ⑦ 《打虎上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演唱。 ⑧雨滴》是著名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写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⑨ 《多瑙河之波》是( )演奏,罗马的伊凡诺维奇作曲。 ⑩ 《乘雪橇》是一首管弦乐,( )国乐曲 ① D.C.表示的意思是( ) ② “>”是( )记号。 ③ “⌒”叫( ),还叫( )。 ④ “f”表示()

⑤ “P”表示()

⑥ 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叫( ) ⑦ 四三拍的拍号是( ),强弱规律是( )

⑧ 在歌曲和乐曲中,有许多是从弱拍或弱位起音的,开始的小节称为( )或“不完全小节”。

1、歌曲《嘎达梅林》是( )民歌 A、蒙古族 B、苗族 C、瑶族

20 21 选择 选择

2、歌曲《外婆家的澎湖湾》的作曲是( )A、王世光 B、叶佳修 C、洗星海

3、《乘雪橇》是一首(

A.管弦乐 B.大合唱 C.小提琴独奏 22 选择 23 选择 24 选择 25 选择 26 判断 27 判断 28 判断 29 判断 30 判断 31 简答题

4、×—叫做____音符。( )

A.二分 B.全音 C.四分

5、《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 )主题歌

A、《红红的雨花石》 B、《闪闪的红星》 C

6、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是哪国人?( ) A 德国人 B 奥地利 C 美国人 7,《丰收的节日》是哪里的民歌?( )

A 彝族民歌 B 塔塔尔民族 C 新疆民歌 1.《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多声部合唱曲。( )

2.《嘎达梅林》是一首具有彝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3.《渔舟唱晚》由男声主唱,辅以乐队和人声的衬托。( 4.《我怎样长大》是一首讴歌友谊的歌曲。( ) 5.《雏鹰之歌》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 ) 民族乐器有哪些?举例说出

、《烛光里的微笑

) )

第15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走进西藏》。

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2、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二、聆听、感受、体验

(一)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因为歌曲比较简单,学生节奏已经掌握,再逐句教唱已经没有必要,鼓励学生自己哼唱旋律可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5、加入歌词演唱。①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③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分小组演唱比赛。

(三)表演歌曲

1、学习藏族的踢踏舞。

教师:“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舞步,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2、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三、课堂小结

1、边唱边舞。

2、随音乐出教室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喜欢上聆听,并且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尤其要突出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并不能千篇1律的演唱各名族的歌曲。然后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分辨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等民歌体裁。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这都有助于对本民族的民歌加强理解与掌握其韵味。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的聆听这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要了解民歌体裁“花儿”。

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首先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并且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同学们想想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再进行回答。

师:西北是黄土地与蓝天,不是喧嚣的尘世、色调、景物,这和我们南方的大都市是有区别的。西北音乐的声音都比较单调,很多东西是凝重不变的,就像西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是用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用歌声表达自己不能随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青海是江、河之源,冰川晶莹、湖泊如镜、万涓清流。草原绿茵如毯、油菜如金、牛羊如云。这块净土,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民歌,也孕育出王骆宾这样的民歌之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听一首青海的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民歌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这首民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采用比兴手法。 师:同学能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又是什么吗?

生:歌曲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介绍“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宁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3、复听歌曲,带领学生们用方言演唱。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是“花儿”,并且对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同学们课后可以更加深层次的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民歌体裁。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人民豪爽的性格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模仿学习新疆舞动作,通过体验和编创舞蹈,进一步掌握新疆的音乐风格。

3、音乐与舞蹈本是一家,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舞曲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新疆舞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即兴编创新疆舞蹈并表演,使歌舞一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展现的地方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是智慧而又正义的阿凡提的故乡,你猜出是哪里了吗?

新疆,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新疆) 新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来感受。(师随机介绍) 新疆美吗?新疆风景美,人美,歌舞更美。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让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2、学生讨论。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分析歌曲结构。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 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4、复听。

设问:乐曲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再听。

全体学生模仿手鼓的节奏。

7、学习简单的新疆舞步,和着音乐跳一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疆的民歌,也学习了新疆的舞蹈,你喜欢吗?现在就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出教室,你可以是唱着歌曲,也可以是跳着舞蹈走出教室。

《四季调》教案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四季调》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3、能力发展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四季调》。

教学难点 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四季调》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调》,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调”。

2、初听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选用双响筒、沙槌、三角铁、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伴奏,体验青海民歌的风格。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体验。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小结

按照最初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不同力度与音色的变化,基本能体验到每段音乐的情绪变化。一首看似简单的民歌,在经过改编之后能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从而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都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然后跟琴歌唱吧! 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五、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画、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三、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曲,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

欣赏视频《赶圩归来阿哩哩》。

师: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从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们怎样一种的心情?

师:我们在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领略了彝族山寨美丽的风光,彝族人精美的服饰,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我们还知道,彝族人们大多居住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富有特色的土掌房,个个能歌善舞,特别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乐曲,他融合了彝族苗族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请你来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情绪,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师:是呀,乐曲激动热烈,往往让我们联想到喜庆、欢乐的场面。 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

师: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

师: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师:听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听引子+主题1)

二、分段欣赏乐曲

1、引子+主题1

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还高亢挺拔的?(引子+主题1)

师:听说有好消息要从首都北京而来,彝族的姑娘们禁不住唱起歌来,你听,她的歌声让你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

师:我们跟彝族的姑娘们来呼应一下,也来唱一唱。

师:学的不错,如果我们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声就更美了。

2、主题2

师:愉快的歌声在山寨里回荡,但歌声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下面这段音乐,让你想象到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

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

师:仿佛是姑娘和小伙正在对舞呢。让我们来跳一跳吧。

3、主题3

师:谢谢我的舞伴,谢谢你。得知喜讯就要到来的彝族人们心情是如此的高兴,你听,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主题3)

师:这个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法传来的?原来是马车带着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来了。你觉得这个马蹄声是急促的还是悠闲的?(主题3)

师:在音乐中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听主题3)

师:木鱼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让我们驾起邮递马车翻山越岭,把好消息传达到彝族山寨吧。

4、主题4

师:带着喜讯的邮递马车马上要到了,你听姑娘们的舞蹈发生什么变化了?

师: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

师: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就是双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姑娘优美的舞姿。让我们用lv来模仿一下双簧管音色。(弹唱)

师:在歌声中,让我们的手指,把姑娘们的挺拔舞姿描绘出来。

5、师:姑娘们的舞蹈刚结束,等待多时的邮递马车到了!山寨人们夹道欢迎,姑娘小伙们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喜讯吧。(主题

5、6)

师:你觉得这时的号角声,和前面欢迎我们的号角声,有什么区别?

师:情绪变的更热烈欢腾,让我们和彝族人们一起吹起号角迎接喜讯吧。

6、主题1+尾声

师:在刚才这段音乐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师:前面姑娘为了迎接喜讯的到来唱起歌,现在得知了喜讯而唱起歌,狂欢的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庆祝这个来自北京的喜讯吧!

三、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1、师:彝家儿女用他们最擅长的歌舞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知道这首作品的名称,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下面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完整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2、师: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吗?

四、小结

教会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第二单元 红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四三拍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一拍附点、切分音处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2008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生: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成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板书: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第二部分:热情、悠长。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播放音乐。 学习歌曲。 师范唱歌谱。

学生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拉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理。 师播放课件。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现?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拉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合唱教学

出示板书合唱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二声部; 师范唱二声部; 师逐句教唱二声部; 生跟琴唱二声部;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听另一声部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小结 地球村这么大单靠我们的一个力量来保护,能保护好吗?我们要呼吁我们身边每一个来 保护地球这个大村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共建绿色家园。

《留给我》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歌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有关环保主题的动画。 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真是太好了,让我们都来当“绿色的小天使”帮助小鸟重建家园,让人类拥有绿色的家园。今天我们来学习《留给我》这首歌曲。(出示主题)

二、学唱歌曲

(一)初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声?

2、欣赏动画《留给我》。

3、学生回答:小朋友希望把美好的东西都留下来。

(二)再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后,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乐段,为什么这样分?

2、学生回答:歌曲的第一乐段是前4个乐句,第二乐段从第10小节开始到结束。歌曲第一乐段情绪比较平和,第二乐段的情绪比较激昂。

3、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评价。

(三)学习歌曲的歌词

1、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读歌曲第一乐段歌词。

2、老师再范读一遍歌曲第一乐段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在哪儿出现。

教学要求:读歌词时,要体现紧迫感,语气要连贯、紧凑。强调“给”,“吧”要读得很轻。

3、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跟读一遍歌词。

(四)学唱歌曲(《留给我》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留给我》第一乐段,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学生演唱第一乐段,体会挽留、强调的情绪。

3、分析第四乐句。

教学要求:这一乐句最后一个字时值较长,学生要把时值唱饱满。要求气息支持,可以用上循环呼吸。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教学要求:第一乐段,注意气息,还要强调乐句的连贯。

过渡语:地球妈妈想说的话还很多,听听她又呼唤了什么?她想让我们帮她怎样去做?

5、教师范唱歌曲《留给我》第二乐段,学生聆听。学生感受情绪:强调“留下”,心情越来越迫切。

6、学生回答:心情更加迫切,情绪更加激昂了。音区高了、力度强了。

7、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第二乐段的

一、二乐句。

8、分析第三乐句,旋律越来越低,好像要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景物)都留在心中。

9、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五)完整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留给我》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小组表演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我们要 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

《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3、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1、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华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A段旋律乐谱、B段旋律乐谱、C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两乐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师在钢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让学生听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当听出A、B、C各段旋律时,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分组共同探讨、创作、分工,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如: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分组 论后,为乐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

三、课堂小结

通过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感受到了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了“音效”配音,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第三单元 快乐的舞步

《大河之舞》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3、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难点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大河之舞》的视频、录音带、录音机、踢踏舞视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如果同学们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

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师:(顺着学生的发言接下来)你们说得很对,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奔放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但是,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其它的音响。加入了什么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答。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也听出来了,这首乐曲中还加入了舞蹈者的脚步声。那么乐曲的节奏又是如何跟着舞者的脚步发展变化的呢?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答。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答。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答。

师:对,加入了后十六分音符,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电子琴伴奏哼唱,并随电子琴加入拍击。

师:后十六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片)

生答。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大河之舞》音乐剧中的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看一看爱尔兰舞者的踢踏舞表演,好不好?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师:同学们,多么激昂的旋律、多么热烈的节奏、多么宏大的舞蹈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其实咱们中国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有谁知道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师:对,是藏族。大家课下可以去网上找一找关于藏族踢踏舞的视频,感兴趣的可以自学。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学生随第二段主旋律站成队形。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五、课堂小结

《大家一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动感的节奏和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提问:这位歌手是谁?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这位歌手叫孙悦,这首歌的名字叫《大家一起来》。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瑞典作曲家罗伯特·乌尔姆和罗宾·雷克斯创作的乐曲《蝴蝶》改编而成,由于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而广泛流传。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强烈的节奏感。

二、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大家一起来》: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并为歌曲旋律排序。

回答: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3、欣赏《大家一起来》动画,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和切分节奏。

4、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提出要求: (1)在创编动作时,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要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有优美的动作。但主题动作不宜过多,可以每一个乐句编一个动作,重复的部分,可以编一样或稍加变化的动作。

(2)课本中的插图可供大家参考,可以学一学,队形要有简单变化,在结束时建议可以摆一个造型。

5、分组展示。

(1)跟着音乐分小组进行表演。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动感的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6、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三、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在人们当中广泛流传。通过小组的合作创编,激发了我们对舞蹈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创编出更有创意、更具特色的韵律操。

《小步舞曲》教案

(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非常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师:我们暂且把第一旋律当作描写公主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它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我们模仿骄傲的公主来跳一跳吧。(三步舞)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让我们与公主来合作一段舞蹈吧。(随女同学转圈)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二部分旋律,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部分音乐的情绪。

1.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2.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3.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2、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据说,本曲是为庆贺萨尔茨堡贵族罗比尼希的长子齐格蒙德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再多一些了解《小步舞曲》的知识,也可以听赏如贝多芬、巴赫等名家的相同题材作品,横向的了解这一风格的音乐,扩展我们的艺术视野。

《小步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1、了解小步舞曲相关知识;

2、学唱《小步舞曲》;

3、了解巴赫。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能在学唱《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

(二)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三)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西方的音乐有更多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小步舞曲》,感知乐曲的内涵。了解巴赫,了解西方音乐。

【教学难点】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口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小步舞曲”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巴赫及其求学之路。

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

二、初步了解小步舞曲。

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小步舞曲。

三、讲述《小步舞曲》的音乐内容。

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

四、结合谱例分段学习《小步舞曲》。

1、学习乐曲A段

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发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

2、学习乐曲B段

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

3、完整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

五、视频欣赏。

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

六、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作品简评,提高巩固。

这是一首献给爱人的作品:巴赫一生中写了很多的小步舞曲,我们生活最熟悉的这首《小步舞曲》是出自《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那是巴赫献给他第二任妻子安娜的一部杰出作品,创作于1722年。

最后,复听全曲,并让学生随着小步舞曲的节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例如:特长生的组合,有舞蹈基础的,有会用乐器演奏的等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分讨论以及分组比赛表演。

八、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写成的交响童话,也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这首交响童话通过音乐的描绘,

加之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由一种乐器来扮演。弦乐四重奏明亮的旋律表现了勇敢坚定的彼得,灵巧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表现笨拙的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狡猾的猫,大管描述着老爷爷的絮叨声,三支圆号奏出的不和谐音响代表着穷凶极恶的狼,猎人们的枪声则由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故事与音乐穿插,孩子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交响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钟老师知道,我们班是乐器班,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 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象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8、老爷爷和彼得。 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9、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

评价:你们不当演员太可惜了。

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10、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11、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

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四、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五、表演

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六、小结

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卢沟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 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我们都学过《卢沟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3)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 八音盒

《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威廉·退尔》序曲,初步领略歌剧音乐魅力,认识音乐概括歌剧故事情节、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等艺术作用。

2、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学习演奏乐曲。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的同时品味乐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2、体验歌剧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方法

欣赏、体验、探究、合作。

教材分析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

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作“音乐的戏剧”。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欣赏一部著名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三、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

罗西尼,生于1792年,于1868年逝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2、故事背景

这部作品以14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精神。剧中的主人公威廉·退尔是一个瑞士的名射手,由于他敢于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暴政,被奥地利统治者视为眼中钉。在奥地利统治的一百年纪念日的那一天,奥地利总督把自己的帽子挂在一根柱子上,要所有从柱子前走过的瑞士人向帽子行礼。威廉·退尔和他的儿子路过这里时,拒绝行礼。总督为了惩罚他们,竟要威廉·退尔在百步外把儿子头上的苹果射下来。威廉·退尔射中了苹果,同时准备射死总督。总督发觉了这一举动,立刻把他扣押起来。后来威廉·退尔逃走,和瑞士人民推翻了奥地利的异族统治。

3、欣赏音乐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威廉·退尔》序曲,亲自感受了一下歌剧的演唱,体会到了歌剧独特的魅力。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课下找一些经典的歌曲欣赏学习!

《森林水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欣赏法)

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

二、导入新课

发声练习1=C--F

4/4 1 2 3 4 5 - | 5 4 3 2 1 -|| 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 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三、新课教学

1、歌曲简介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初听《森林水车》

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

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 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4、学习曲谱

1)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

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

5、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6、提问

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 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 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7、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 1)结构:二段体。

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 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

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

蓝色多瑙河》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 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的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欢快轻巧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通过欣赏有关迪斯尼的图片及故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激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从中感受迪斯尼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辨别2/4拍的拍子,并知道2/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迪斯尼

、情境导入。

2、观看迪斯尼图片简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①介绍迪斯尼乐园。

②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感受真善美。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出示歌谱课件),谈感受。

2、按节奏来读歌词。①师示范。 ②学生齐读。 ③突破难点句的节奏。 ④完整的读。

3、用“啦”哼唱。

4、跟着琴声演唱歌词。①再次进行难点句的重点训练。 ②教师范唱。(启发有感情的演唱) ③全班齐唱。 ④分组唱或个别演唱。

三、拓展延伸

1、观看迪斯尼相关视频。

2、结合歌曲,进行综合的艺术表演。

四、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你们在迪斯尼乐园里过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迪斯尼的神奇魅力,感受了真善美的小世界,还参加了一回巡游表演,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相信这神奇的魅力依然可以延续,祝愿同学们梦想成真!

2、师生再见,学生唱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跳出教室。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舞蹈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烘托音乐气氛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呢?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很好。

三、复习

1、老师教唱一遍。

2、同学们合唱一遍。

四、课堂小结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平安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通过观看,来了解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平安夜》(音频)。

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诞夜,要把人间的美好祝愿,带给孩子也带给母亲,洒下无限深情等等。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学习歌谱(《平安夜》歌曲学习)。

(1)复习八六拍(八六拍指挥图示)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学生分组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歌谱。 (3)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现的六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老师应加以指导。还要把握好本歌曲的节奏,进一步强调和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和情绪。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歌谱。 ①复习歌曲第一声部。 ②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③演唱高低两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的五拍长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会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④分组合唱(引导学生不仅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4、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的结束句中“洒下无限深情”这句要渐弱,表达出人们对节日之夜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和谐,久久不能忘怀。

5、设计演唱形式(《平安夜》节奏创编)。(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一组:齐唱。 二组: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6、了解创作经历。

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音乐教师,名叫弗朗兹•格鲁伯。因为当时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莫尔神父要格鲁伯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格鲁伯先生被莫尔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地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就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歌曲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教学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经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还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去真正了解“平安夜”的内涵,感受节日之夜那种温馨与和谐。

《祝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祝愿歌》,并准确的演唱前八分休止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了解《祝愿歌》歌曲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区分乐句,掌握弱起小节的特点,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高声部的旋律注意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

教学方法 欣赏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有没有在不同的节日里都适合演唱的歌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祝愿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出课件)。在学唱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听赏一遍,请同学们认真体会歌词的意义,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听《祝愿歌》)

师:好,听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比较好呢? 生1:欢快的。

生2:愉悦的,用稍快的速度。

师:对,歌曲的演唱情绪是轻松的、愉快的。

三、新课教学

师:现在老师再放一遍歌曲,这一遍请同学们看谱子,感受一下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生:不是很了解。

师:整首歌曲在每个乐句的开头都使用了前八分休止符,也就是弱起拍,这首歌曲的拍号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在每个乐句的开头使用前八分休止符,会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正好与歌曲的演唱情绪是相符合的,在这首歌曲中有两种不同的含有前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还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就用划拍法来解决它们。

(1)2/4 0 5 1 2 ︳ 3 3 ‖ (2)2/4 0 5 5 ︱6.6 4 4 ‖

师:(用划拍法唱节奏)注意附点,为了让学生记住附点编一首顺口溜。 附点附点小不点,像颗豆豆不起眼; 它在音符右边站,时值就要增一半。 生:(学唱节奏与旋律)

师:好,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唱谱子。 生:认真学唱。

师:好,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咱们再来演唱一次歌谱。 生:(视唱歌谱)

师:我们可以把这首歌分为两段,那同学们来说说从哪里可以把歌曲分为两段? 生齐:从“祝你愉快学习”开始就是第二段。

师:好,那这次我们请男同学来演唱第一段的A段,集体唱B段;第二段的A段由女同学演唱,B段集体演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歌曲亲切、欢快的演唱情绪。

生:(唱)

师:大家表现的都不错,这首《祝愿歌》可以在很多节日里演唱,那么,它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可以祝福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关心帮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再演唱一次。

生:(唱)

四、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也祝福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节日里用我们的歌声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并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情绪给进行曲分段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旋律是否熟悉;

2、随音乐律动,进而感受音乐: 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能够融入音乐,认真感受情绪情感,在学生对音乐情绪都有了体会之后,出示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也一定是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2、作者介绍

3、乐曲分析

《拉德茨基进行曲》D大调,2/2拍,复三部曲式,由管弦乐队演奏。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1)乐曲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序奏——引子。

(2)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其a主题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经过一个4小节的间奏过渡,接着转入第二乐段的b主题。b主题较为抒情、明亮、妩媚。这段音乐结束在b小调上。

(3)第二部分B段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音乐转入A大调,此段也有一个简短的引子。B段的a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B段第二乐段b的音乐材料来自a主题,是它的展开,最终再现a

(4)第三部分再现乐曲第一部分A段音乐。

4、完整的听一遍《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体会,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风格。

5、知识拓展

结合乐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四、课堂小结

在合唱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背景音乐中师生再见。

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和节目单,积极参与音乐会的策划活动。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维也纳音乐会图片,听老师讲解。

师:维也纳是世界音乐活动的中心,它拥有“音乐之都”的美称。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斯特劳斯家族都先后在这里居住和从事过音乐活动。热爱音乐,崇尚艺术是维也纳人传统的品格。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奥地利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它是维也纳的象征。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虽然各国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世界各大城市都会不约而同地上演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希望借此形式,在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宣告新一年的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在全球的瞩目下拉开序幕的,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师:说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高雅、轻松、豪华、热烈„„

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仅有这些特点,还渗透着对爱、和平、欢乐和艺术的向往。 2.教师出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图片。

2006年12月25日,在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里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不论是音乐会的乐手、乐器、曲目还是风格,这都是一场原汁原味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北京版”。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千里迢迢举团来到北京,不但毫无保留地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精华呈现给对文化孜孜以求的北京人民,还热情地将中国观众钟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舞台。此次音乐会,实现了北京观众与维也纳著名音乐家们欢聚一堂,共迎新年。 3.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全体同学试着设计一场“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让同学们通过新年音乐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新年音乐会: 1.课前准备。

(1)学生选举产生“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2)组委会负责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音响设备的准备。

(3)自荐推选主持人。

(4)服装、道具、舞美设计等工作。

(5)学生分组排练节目,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 2.新年音乐会开始。

(1)组委会、评委和演员按指定座位入座。 (2)学生按节目顺序依次登台演出。 (3)评委进行评价和打分,按等级评定。

(4)节目形式与内容范围要广泛,要选择能充分体现学生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3.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 (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

3)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各小组的学生团结合作,自信地展示自己创作和编导的节目。 4.颁奖。

分为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组织奖,老师和评委给学生颁奖。 5.采访。

(1)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2)采访教师,谈音乐会取得的成果。

三、课堂小结:

第16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华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总的目标

1、在唱好二部合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能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音乐知识及视唱听音练习?

(二)具体目标

读谱知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技能目标: a、培养主音感

b、听辩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c、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d学习

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b、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三、教材重点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听记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5、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音乐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节次 1 8.27—8.31 《嘀格调》 《土家喜爱咚咚喹》 2 2 9.3--9.7 《脚踏水车唱山歌》 《黄土高坡》 2 3 9.10—9.14 《黄河船夫曲》 《走绛州》 2 4 9.17—9.21 《刮地风》 《洗衣歌》 2 5 9.24—9.28 《唱支最美的歌》《我爱我的祖国》 2 6 9.30—10.7 《祖国印象》 《美妙的歌声》 2 7 10.8—10.12 《小鸟请到这里来》 《森林晨光》 2 8 10.15—10.19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2 9 10.22—10.26 《在葡萄架下》 《看马戏》 2 10 10.29—11.2 《阿里郎》 《道拉基》 2 11 11.5—11.9 《嗯嘿呀》 《蓝色的雅特朗》 2 12 11.12—11.16 《故乡的亲人》《贺绿汀落水生还记》 2 13 11.19—11.23 《嘉陵江上》 《晚会》 2 14 11.26—11.30 《清流》 《冬》 2 15 12.3—12.7 《踏雪寻梅》 2 16 12.10—12.14 《银色的马车从天来》 2 17 12.17—12,21 《音乐七巧板》 2 18 12.24—12.28 期末复习2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爱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地跳起摆手舞主动参与听赏活动。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嘀格调》 教学难点:

能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地参与听赏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咱们湖南的湘西吗?在湘西啊,有很多的大山,大山里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有些什么民族吗?

1、请同学们交流。

师: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最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听,他们脚踏着水车,唱起了山歌呢!

2、聆听歌曲《脚踏水车唱山歌》。

3、听唱法学唱《脚踏水车唱山歌》

4、轻声演唱,注意声音位置。

三、新课教学。

1、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湘西民歌,(解释歌词中湘西方言的意思)

如:―嘀格‖有小和少的意思,―一班‖、―坪坝‖、―伢儿‖分别是―一群或一伙‖、―大块的平地或操场‖、―孩子‖的意思

2、老师范唱

3、采用竞赛的方式学习曲谱 (1)自由击拍视唱两分钟

(2)谁先举手就让谁先唱,请3-5名学生唱 (3)比一比谁唱得好 (4)全班唱曲谱

4、学习歌词:吐词要清晰

5、歌曲分析与处理:

基本速度为中速稍快,基本情绪是活泼、富有朝气。第

一、二乐句力度为mf,要唱得连贯、轻松、活泼。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力度为f,情绪较为激动,演唱应连贯圆润第四乐句的前两小节用微弱、清晰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最后两小节用力度mf和连贯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教材重点:

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 教学难点:

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 教学内容:

一、课前工作。

1、组织上课。

2、总结上学期学习情况。

3、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土家风俗。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乐曲是与哪个民族有关?(学生回答) 你们回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 哭嫁 对山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土家个、风俗民情)

2、复习《脚踏水车唱山歌》

1=E---C 2/4 5 1︱5 1 ︱5 4 3 4︱ 5 –︱5 5 5 5 1 5 ︱5555 15︱ 3 3 2 2︱ 15 ︱ 5 3 22︱ 3 23 16 ︱ 5 6 50‖ 3/4 1 2 12 ︱ 32 16 56 ︱ 1 2 1 ︱ 1- ︱X│76 577 63 │ 5 —│12 333 23 │ 4 4-│ 那一 天, 敌人打到了我的 村 庄, 我便失去了我的 田 舍 3 3 .2│ 1 – 7 │6 - -│ 家人和 牛 羊

1、听赏《晚会》

接下来我们再来听贺绿汀在1949年创作的《晚会》,这首曲子原名《闹新年》,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1940年在重庆改编成管弦乐曲演出,后又重庆电台对苏广播,受到了苏联听众的好评,1949年作者到达延安后没有作了第二次修改,1949年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作者编写了一组管弦乐曲(公六首),《晚会》就是其中的一首。整首歌表达了人民迎接解放时兴奋,敲起锣鼓,打起鼓,扭起秧歌来表现人民欢庆胜利的情景。 第一段强烈的主体出现在高音区,鼓乐齐鸣,在一派欢天喜地,热闹无比的气氛子下,欢乐的晚会开始了。

第二段通过主体乐句的对答和不同乐器声音强烈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晚会上男女老少兴高采烈的欢乐场面。

第三段由于采用了中国的民间音乐所特有的锣鼓节奏,对比更为强烈,晚会的场面似乎更加炽热欢腾。最后以全奏推向高潮,晚会在更加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三、小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第十一课 冬天的巡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乐曲《冬》,能随乐哼唱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或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能说出自己体验到得乐曲所表现的冬天之美的情境。教学重点:学会乐曲《冬》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听赏乐曲《冬》

1、听一听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2、想一想

生闭目聆听乐曲《冬》。想象画面。

3、说一说

学生说出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二、看一看,听一听、再说一说

讨论并说出音乐所表现懂得场景及各乐章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章:乐曲为不太快的快板,描绘了冬天寒风呼啸,人们在冰天雪地里浑身发抖匆地匆行走……

第二乐章:小提琴在拨奏音型伴奏下,奏出了一段抒情、柔美、温和的曲调,描绘了人们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享受炉火带给人们的舒适和安宁。

第三乐章:音乐明朗欢快,仿佛使人联想到在冰天雪地里来回跑步,尽情玩耍,时而跌倒,时而爬起,引起阵阵欢笑的情景。

5、唱一唱,敲一敲

师引导学生重点听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全体同学随音乐哼唱第二乐段音乐主题。 学生选择用沙锤来为音乐主题伴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注意保持二声部的和谐、均衡;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

2、听赏歌曲《踏雪寻梅》,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韵,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教学难点:

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歌曲《冬》,重温冬天的情韵。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3、视唱旋律,思考节奏的特点。

4、模唱旋律,视唱歌词 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5、分组分声部视唱旋律,思考旋律的特点。

6、视唱歌词,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四、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学过的音乐,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这些歌曲。

2、能用竖笛有感情地吹奏《故乡的亲人》。

3、能大胆地即兴创作歌曲乐句,并能给下载的音乐按拍子分类。教学重点:学生积极参与多种音乐活动,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知道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认输而定,一班6——10人,选好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活动

老师指导赛前准备活动。

二、课中大综合

1、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活动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展开。

由老师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组接唱。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唱第一句,请另一小组接唱。拉歌时所演唱的歌曲,有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1、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2、每组演唱时的声音整齐、甜美,即可奖励100分。

3、不团结的小组或出现―喊唱‖的、未接上的小组将扣10分。

2、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将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听赏后有五分钟时间答题。 听赏题只需在答题板上排序。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3、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比赛以淘汰制进行。

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的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每组可以安排两人当智囊团,但不能成为正式参赛的队员。(替补队员)

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根据老师唱出的即兴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4、音乐比赛活动四:表演大擂台 每组集体表演本册合唱歌曲一首。

表演的形式可多样:合唱叫伴跳、伴奏、诗朗诵…… 必须要用竖笛有表情地演奏《故乡的亲人》或其他歌曲。 表演要求:

(1)人人参与,每组必须认真对待 (2)合唱效果基本上和谐、统一。

(3)表演时要投入、要有激情,能充分表现美。

5、音乐比赛活动五:音乐大挑战 每组有三次选择答题的机会。

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协商后由一人或多人答题。但不允许在答题时,其他人在旁喊叫,破坏比赛的良好环境。否则扣除该组纪律分20分。

所选的题在未开题时,可选择自组答,还是别组答,所得、扣的分给答题组。

三、小结比赛情况。

第17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对于他们来说,乐理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接触,四年级的时候只是侧重于乐感的培养和歌唱方法的训练,在上课的时候穿插的少许基本乐理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很浅显的东西。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内容: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及音程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册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学生能充分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增强了审美体验。

第一单元《朝夕》由歌曲《清晨》、《晚风》、器乐曲《晨景》、《渔舟唱晚》四首乐曲组成,描绘了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单元《农家乐》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和聆听曲《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四首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欢乐。

第三单元《足迹》围绕革命历史文化选择了歌曲《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和聆听曲《红梅赞》、《红星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了音乐与历史、与民族间的人文性。

第四单元《可爱的家》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和聆听曲《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组成。其音乐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第五单元《故乡》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六单元《欢乐的少年》包括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和聆听曲《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四首乐曲,由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第七单元《雨花》,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带给人们遐想,学生则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第八单元《冬雪》通过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和聆听曲《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生动展示了冬雪给大地带来的严寒和雪景给人们带来的银白世界的欢乐。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

周次 课时 课题

第1课

1、2 3 朝夕 第2课

3、4 4 农家乐 第3课

6、7 4 足迹 第4课

8、9 3 可爱的家 第5课

10、11 4 故乡 第6课

11、12 3 欢乐的少年 第7课

13、14 4 雨花 第8课

15、16 4 冬雪

第18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五年级上册总共7课,七个单元,加上游戏宫和欢乐谷,分别是《朝夕》、《足迹》、《农家乐》、《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松花湖畔》8个单元!本册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

1 学生总体水平进步很快!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都有提高!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很好,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 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有所提高,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还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六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四、教学设想及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14.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

4 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第19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济南市文庄小学

赵娴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教材中的乐理知识,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能渗透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1 2周 第一课《朝夕》 3 4周 第二课《农家乐》 5 7周 第三课 《足迹》 8 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10 11周 第五课 《故乡》 12 13周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14 15周 第七课《雨花》 16 17周 《冬雪》 18 周 复习19 周《音乐宫》 20 21周 考查

第20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 五 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 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三.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1 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

(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

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三、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 (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 (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少年

教学目标:

一、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三、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四、学习竖笛#

5、#

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竖笛#

5、#

2、#4的指法,及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叮铃铃》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可喜的一天》,感受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叮铃铃》

(一)节奏导入。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二)听范唱。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三)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后加试唱,唱好这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试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上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在听辨的基础上模仿、练习。

(四)学唱歌曲时,衬词“罗”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五)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可喜的一天》

(一) 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二) 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三) 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四) 再欣赏一遍歌曲。

(五)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六)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七)小结:本歌表达的是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雏鹰之歌》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三、通过聆听音乐《罗马的松树》,体会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雏鹰之歌》

(一)背景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的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听范唱,每遍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首歌的风格性很强所以多听范唱对学好这首歌有很大的作用。

(三)学唱这首歌曲。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分为第二乐段的8小节。

(四)在学唱曲调时,可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的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加上。

(五)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使歌曲的风格更浓郁,因此,可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六)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音调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更强烈。

三、聆听《罗马的松树》

(一)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二) 初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象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三) 介绍作品名称及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在罗马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四) 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五) 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六) 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七) 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二、学习竖笛#

5、#

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听辨练习

(一)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2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三)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三.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注意:

(一)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感即可。

(二)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竖笛吹奏

(一)音阶练习:

1、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i

2、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二)#

5、#

2、#4指法练习。

(三)和声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四)《多瑙河之波》三声部吹奏:

1、先练习前16个小节的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要准确。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倾听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

二、三声部的音量要控制着,要突出第一声部的旋律。

4、在流畅地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再吹奏后16小节的曲调。

第七课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2、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踩雨》、聆听《雨滴》

二、课时目标:

1、能演唱《踩雨》感受夏天雨中玩耍的情景。

2、聆听《雨滴》感受钢琴弹奏的雨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出欢乐、活泼的心情。 难点:

自制乐器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踩雨》

(一)导入:

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种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二)新授:

1、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谁能看着谱唱出开始两小节的曲调?

2、跟范唱演唱“沙里格沙”这句。

3、跟钢琴哼唱前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

4、学会曲调后轻轻填词演唱。

5、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6、刚才我们从歌曲中了解到踩雨中的情节,那在音乐中又怎样来表达这种心情呢?(聆听后半部分)

7、跟钢琴哼唱。

6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可能学生会唱错。在这里教师可范唱让学生发现不同。

8、完整演唱歌曲。

这首歌我们可分几部分呢?怎么来处理各部分演唱呢?

9、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玩耍的情景。

三、聆听《雨滴》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1、聆听第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聆听第二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2、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

3、小组合作用自制乐器来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雨中》、聆听《踩雨》

二、课时目标:

1、能演唱《雨中》,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地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2、聆听《踩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

3、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难点:

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雨中》

1、聆听《雨中》范唱

2、跟范唱做拍手节奏。

3、跟范唱唱衬词,再加上拍手。

4、聆听歌曲用笔圈出八分休止符。

5、跟范唱学唱后半拍起拍。

6、哼唱整首歌曲。

7、通过范唱来纠正出错的地方。

8、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地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三、聆听《踩雨》

1、同一内容,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歌曲的构思、风格与不一。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踩雨》,今天我们来听另一首《踩雨》。

2、聆听《踩雨》

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谈谈两首《踩雨》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7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雨中》第二声部、聆听《暴风雨》

二、课时目标:

1、聆听《暴风雨》感受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2、发挥想象,能够创作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难点:创作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雨中》第二声部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雨中》,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今天来学二声部。

(二)新授:

1、学唱二声部曲调。

两声部合唱时用钢琴弹奏二声部旋律。

2、聆听范唱注意标有表情记号的演唱效果。

3、带感情演唱,注意各种表情记号的唱法。

三、聆听《暴风雨》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你认为这段音乐描写了那些场景?

1、再次聆听,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2、根据本课内容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3、创作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8课 《冬 雪》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水彩笔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5.你觉得这首歌有没有比较难唱的一句?(反复练习节奏 XX | X.XX | X.XX | ) 6.用节奏呼应的游戏反复练习P50页第二行最后一小节到第三行第三小节 的旋律 7.完整的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找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8.请再轻声歌唱全曲,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把歌曲演唱得更好。(在演唱时也可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

1.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曲《堆雪人》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9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

1.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6.师总结: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八小节,运用以跳进与级进交替的旋律,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的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铃儿清脆的响声。

7.带着我们刚才的分析,跟着音乐小声歌唱歌曲。(两遍)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聆听《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一遍),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 2.复听音乐《打虎上山》(一遍),跟随音乐讲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剧情和唱段背景。(引子部分表现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伴奏下逐渐表现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最后 10 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愤热烈紧张,具有强烈战斗性,生动有力的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英雄气概。

3.再次聆听,把刚才分析的内容带入歌曲,哼唱主旋律。4.再次聆听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