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理想的风筝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礼贤二小 侯丽平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和刘老师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提问题、放风筝,来表现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但是对课题《理想的风筝》会提出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这些问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2、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3、深入细节,学习写人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学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提问题、放风筝。(学生回忆并写出板书)

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学生读这句,老师指导朗读)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研读细节,体验“思念”

1、过渡:春天,对于作者来说,回想起了很多往事。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幻灯片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触动了你的心?将相关语句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你的感受。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中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来品悟:

幻灯片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从红色的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幻灯片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④指导细节描写: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指导朗读(老师板书:细节描写;同时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⑤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作者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预设二:在“提问题”中体验“思念”之情。

(一)当学生交流到“提问题”这件事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的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关系。”一段话。

①提问: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感触?(进一步说明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之深。这也可以说是暗点文题之笔——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架起了理想的风筝。)

②学生再读这段话,体会刘老师的耐心和亲切。

(二)学生交流到“提问题”时,出示“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的正确、深刻,他便静静的立在教室的一侧……这时候,他比备考的学生还要紧张。

①细读这部分,刘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的回答问题,作者做了那些具体的描写?画出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读一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画面。

②学生闭起眼睛,师读这段话。学生体会、思考从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这些描写把刘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人至深。难怪: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新、那么亲切。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预设三:在“放风筝”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幻灯片出示要求)默读6至9自然段,细细地找一找最让作者思念的细节,写一写你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作者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亲自制作)

●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亲自放飞) ●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作者又怎能不发自肺腑的呼唤——“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课堂上的幽默、还是他提问时的神采飞扬?还是„„请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

刘老师,我思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四、拓展延伸

1、感悟“理想”:思念着刘老师历史课上的悲壮,思念着刘老师提问时笑,思念着刘老师的风筝。这一想就是30年。

①回顾文章第二部分,思考在作者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 (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提升学生们的认识: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学习刘老师,学习他那种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五、渗透写人文章的方法

文章通过描写刘老师的几件事,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刘老师乐观幽默,工作认真,热爱生活的品质。从中你受过到了如何写好一篇写人的文章呢?

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写人。

2、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表达感情。

3、可以加上自己的议论和抒情。

4、景物衬托,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事例 刘老师 细节描写

谈腿疾 乐观幽默 语言 提问题 工作认真 动作 放风筝 热爱生活 神态

……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理想的风筝 风筝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