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29: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一课,我有挺深的感触,下面谈一谈。

这节课值得我高兴的是,我利用课件,通过配乐范读,给学生渲染了一个很浓的思念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入了文本,进行了多层次的对话交流,和作者感同身受,一起走进三十年前刘老师的世界里,再以读促悟,所以对于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就不难了。

课堂的过渡与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很注重语言的过渡和小结,所以课堂是显得较严谨的。学生也能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虽然我很努力地去注重了小结与过渡,但在“继续品味细节,感受人物”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还是被“卡”了。学生找到了令自己感悟深的语句,但并不一定是按课文的内容顺序来谈的,这个时候我的衔接是很牵强,很不自然的。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这个问题,可心中还是把握不大,想兴许上课时能自如地解决。我很感谢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来了,并给了我建议。如何进行上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特别是放手让学生来谈就关键语句的感受时,我在教学中最难处理。这个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做课件时也很困惑的。我想今后在备课时还是多多请教他人,尽量解决教学上的困惑,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果让我再重新上这一课,我会精剪一些教学环节,如“导入与回顾”再进行取舍或整合,我一定会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过渡与小结,但也会特别注重教学的生成,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机应变,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

推荐第2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一、文本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以学生的口吻回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刘老师。通过四件事例将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文笔生动细腻,刻画人物特点鲜明,描写既直白又含蓄,处处是抓手,又处处无抓手,有独特的行文特色。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是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从工具性方面看,是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学习,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基于此,就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是需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相机适时点拨指导学生的。

二、设计理念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因此,结合文本特点,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以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段阅读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的要求等,教学中我打算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突出重点的训练目标——把握文本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为突破口,拟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先整体感知行文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接着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人物特点,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最后进行课文补白。这样的设计力求凸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更是突出当前“我们的教学应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的理念。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想念您

; 想念您

; 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残腿

激情上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二)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三)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

2、

3、

10、

11、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阅读课:理想的风筝

实况介绍 宁夏:李娜

阅读系列 ( 语文S版 六下)

理想的风筝

执教: 宁夏 李娜

课前谈话:欣赏图片(校园活动照片),最后一张照片特别说一下,在习主席旁边的丁雍。最有纪念的意义。看了刚才那组图片,能不能勾起你的回忆呢?你准备毕业了,有没有什么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呢? 生自由发言。 在你的六年回忆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六年中也许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等等给我印象很深刻。老师这样一说也许会有老师跳入你的脑海里。不能一一说,分享就到这里。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

7、

8、

9、10段讲放风筝。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推荐第3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 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1找同学读这件事。

2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 思念你

思念你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推荐第4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课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毕雪燕

一、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三篇文章中的三位老师各有各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学习老师的精神品质是编者的意图。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而与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的故事,课题却是《理想的风筝》,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3.情感和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走近人物

1.出示文字,感知人物。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齐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原文片断,进行人物对比,初步感知刘老师的生活态度。

二、研读“笑”字 ,走进人物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给同学们最多的是什么表情?请认真读文,勾画出写刘老师笑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汇报交流。

第一次“笑”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1.听了刘老师笑谈残疾的言语,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2.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写作方法,并指导朗读。

第二次“笑”

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1.读句。比较“漾”和“浮”。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指导朗读。

第三次“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读句子,你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这风筝他亲自做,亲自放,亲自捡,这很平常、甚至司空见惯,作者却说它让刘老师“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你怎样去理解这句话? 3.指导朗读。

写板书

1.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刘老师在写板书时的哪一个动作打动了你的心? 2.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每写一次转写板书的不容易?为什么? 3.指导朗读。

三、写法迁移,拓展延伸

1.小结本文写作方法。2.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在无数个日子里 ,他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呢?

出示说话练习:

许多个日子里,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他会————,他会————,他会————,他会————,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汇报交流。

四、品味心声,真情表达

1.介绍作者,升华情感。2.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究竟是谁影响了他,让他学会与命运抗争?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让他学会笑对人生?

3.完成写话练习。4.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我们更深地明白和理解了《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的深刻寓义,更加认识和领悟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你认为作者仅仅是看到风筝,而在回忆爱放风筝的刘老师吗?这风筝代表的是什么? 这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文章,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了在生活的道路上怎样去(指学生回答板书后的词语)笑对人生,永不言败!

板书设计:

笑谈残疾 幽默乐观

理想的风筝 艰难板书 敬业奉献 笑对人生,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永不言败!

(板书上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而变化)

推荐第5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

李娜,女,任教于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1980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近年来,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全国、自治区、市、区级评比中获奖。2007年8月,在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10月,执教的《满山的灯笼火把》一课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西部行”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精品展示课;曾三次获得宁夏吴忠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2014年获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暨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宁夏赛区一等奖。被中共宁夏吴忠市委、吴忠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吴忠市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荣誉称号。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一、文本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以学生的口吻回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刘老师。通过四件事例将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文笔生动细腻,刻画人物特点鲜明,描写既直白又含蓄,处处是抓手,又处处无抓手,有独特的行文特色。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是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从工具性方面看,是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学习,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基于此,就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是需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相机适时点拨指导学生的。

二、设计理念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因此,结合文本特点,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以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段阅读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的要求等,教学中我打算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突出重点的训练目标——把握文本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为突破口,拟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先整体感知行文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接着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人物特点,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最后进行课文补白。这样的设计力求凸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更是突出当前“我们的教学应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的理念。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想念您

; 想念您

; 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残腿 激情上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二)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三)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

2、

3、

10、

11、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阅读课:理想的风筝

实况介绍

阅读系列 ( 语文S版 六下)

理想的风筝 执教: 宁夏 李娜

课前谈话:欣赏图片(校园活动照片),最后一张照片特别说一下,在习主席旁边的丁雍。最有纪念的意义。看了刚才那组图片,能不能勾起你的回忆呢?你准备毕业了,有没有什么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呢?

生自由发言。

在你的六年回忆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六年中也许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等等给我印象很深刻。老师这样一说也许会有老师跳入你的脑海里。不能一一说,分享就到这里。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

7、

8、

9、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推荐第6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许亚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马上要毕业了,平时学习一定很辛苦。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大家欣赏。(课件)

知道这个舞蹈的名字吗?(《千手观音》)

大家一起说——

看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

一群残疾的姑娘和小伙子居然把这段舞蹈演绎得如此完美,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是啊!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春天到了,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2 理想的风筝)

最后一个字,读(zhēng ),是后鼻音,再读( zhēng),和“风”组成词语时读轻声,整个词语读(fēng zheng),风筝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线风筝。请大家齐读课题。

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人是谁?是什么事让他难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体会课文主要讲了那些事,从中读懂了什么?

2、书读完了,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课件出示三组词语

(1)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2)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地

离地

急速一转

这个“转”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

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读“zhuǎn”意思是“改换方向、位置、形势等。”“转”读“zhuàn”意思是“围绕着圈儿动。”听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仔细琢磨琢磨,再讨论讨论,怎么读?(课件出示文章)

个别读

很好,你已经会区分了。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词,其实并不简单,让我们再一起读-----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3)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手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

满足

“撒”也是多音字,在这读“sā”,除了撒脱手,还可以组那些词?另外一个读音是“sǎ”,你可以给它组个词吗?撒播(课件出示读音)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课件出示第四组词语:连翘花

吹奏

戏耍

仰望天空

(1)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2)翘是一个多音字,,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后课件出示读音)

(3)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4)介绍连翘花,(出示连翘花的图片)这就是连翘花,给你一种什么印象? (5)那就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6)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出示:《村居》

(7)多美的春景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第二自然段!(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加上配乐)

5、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看,这就是可亲可爱的刘老师。谁来介绍介绍他?(介绍完后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突出描写刘老师样子的语句) (1)默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后再次介绍一下刘老师(配上风筝图片)

(3)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所以作者永远无法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忘不了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课件出示)

三、课堂延伸

1、介绍苏叔阳

残疾的刘老师没有悲观消沉,没有怨天尤人,他坚强乐观、热爱工作。(板书)刘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作者苏叔阳在面临绝症时,也像他的老师那样坚强勇敢与病魔抗争。患癌症的12年来,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苏叔阳现在的生活很丰富,他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出示苏叔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可敬的刘老师啊,你在哪里?(出示最后一个段落)谁来读这句话?你读后感受到的是什么?学了课文,你们会想到谁?

四、练习写字,力求工整美观

推荐第7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预设

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部 雷琳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编入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表达的都是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传神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了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了美好的理想,赞扬了老师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全面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塑造了刘老师这个乐观,自信,幽默,坚强的鲜活人物形象,而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抓住刘老师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让人回味无穷。

《课标》中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学习文中第一个事例。第二课时:复习听写,形成积累。精读课文。以默读、情感朗读的方式品读课文,在交流表达中升华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凸显性格”的表达方式。第三课时,复习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听写,感情朗读,铺垫情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

春天又来了,每逢这个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关于春天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准备听写。

(指名两位同学感情朗读,提醒其余同学记住其中的景物,听写。用实物投影检查听写,进行点评。全班感情朗读,形成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场景呀!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我的刘老师。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刘老师?(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你认为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幽默、豁达的人。他虽然左腿膝以下全部截去了,可他却并不悲观,还把自己的腿疾编进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这样一个乐观、豁达的老师,让我们尊敬。听过他的故事,每一个学生心里都—— 读读文中对我们感受的描写吧! (齐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个故事:写板书

1、默读课文,感悟细节

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如此的怀念和尊敬。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仔细体会每一个细节,注意勾画圈点,写上你们的感受!

(生默读、勾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

(1)“„„只靠着„„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刘老师对工作很认真,虽然身体残疾,可他仍然坚持上课,而且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是什么情感支撑他拖着残疾之身,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对学生的爱,他很坚强)

(2) “每逢到„„撑„„离„„转„„转„„写„„再转 (刘老师上课很困难就连上课写个板书都很麻烦)(每一个动作其实都很危险,撑地 离地 都有随时摔到的可能性)(每一次板书都要旋转两次,每节课有多少次板书呢?老师很坚强,工作很辛苦)

我们都是通过老师的什么描写读出这些品质的?(动作描写)多么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呀。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跳越旋转多少次,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对老师的担心、害怕和尊敬)

刘老师身残志坚,坚强不屈,每一个动作都让学生们深深地震撼!读这个部分,通过刘老师动作的感悟,读出你内心的震撼!

(生自由练读)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动作,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个故事:放风筝

1、默读,感悟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表情、就是一串动作、也许就是一处话语„„用心读第

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生默读、勾画)

2、交流,汇报 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1)、“自己放风筝”“决不肯失去”

(他很热爱生活,放风筝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2)、“注视” “仰望”“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注视、仰望都写出了刘老师对自由的向往,渴望和追求。他热爱生活。)(风筝中寄予了老师的希望,老师的理想,也寄托他对生活的热爱。)

(示课件。理解精妙,图解老人的神态、老人的寄托) (3)追风筝

“故意”“任”“笑”“叫”“拄着”“蹦跳”“追赶”“喊”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那时候,他一定感觉到了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刘老师的强壮和力量吗? (练习朗读,互做评价)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追赶风筝的快乐中,展示的就是他生命的顽强和力量,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生齐读)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生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利用作者的生活背景,升华对“风筝”的感悟

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后来,他患上了胃癌,几次切除了自己的器官,但他仍然活了下来,而且笔耕不辍,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5、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 我 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 总序》 (再读)

6、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再联系我们刚才从三件事中品读的一些感人的细节描写,现在你对理想的风筝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 (老师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7、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他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

理想的风筝 凭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 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 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 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那自由飞翔的风筝,是否放飞着你的理想?你追逐的身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五、布置作业

推荐第8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 思念你 思念你

……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22、理 想 的 风 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 (生活生命 事业)

推荐第9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篇1: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这“一发”该怎么牵?我算是绞尽脑汁,最终我落实到一个“情”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认识一个人就要看其貌、察其态、听其言、观其行,那么品读课文时,我就以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为抓手,捕捉到相应的细节描写,从而逐步感悟人物的品格,进而内化为学生对刘老师的“情”,一种无法言喻的尊敬爱戴之情。

篇2: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开头写景,结尾抒情,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夹叙夹议。文章很长,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有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我采用了“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主线

课文列举了四个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刘老师的精神品质。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品析这部分内容时,我以“你从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主问题,以“刘老师,您在哪里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为情感主线贯穿事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作者30年念念不忘刘老师的原因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深化理解主题打下基础。这样,整堂课的教学,主线明朗,层次清晰,主旨明确。

二、品细节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叙述事例时,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生动细腻地刻画,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咀嚼品析,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读出“笑”背后坚强乐观的精神;第二件事领悟刘老师敬业执着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显出甜蜜的笑”和追风筝时的动作、语言,逐层解读,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3: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正是缘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深厚情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这部分的教学我可以说是最没底的部分,因为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我总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导到位,所以总感到有点慌。

另外,抓“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二、运用多种读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引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体验和感悟,或感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能将风筝放上蓝天,那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能像正常人那样追赶风筝,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对课外资料的运用

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就不难找到答案。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教学过程中,无疑同样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的提问过于理性,使学生的回答好似贴标签,人物的形象也就不能突现;教师牵得过多,既然在上课伊始提出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抓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毕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也影响了课堂氛围。

教学完本课,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好好锤炼,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要能运用学生的生成性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推荐第10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能从第

2、

5、

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三、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四、教学时数: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往事的内容,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

3.指导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质疑。

(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①笑谈残腿;②讲课极好;③提问学生;④放飞风筝)

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

(1)讲课极好:

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引导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

(2)提问学生:

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教师指导朗读。

(3)放飞风筝:

①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指名朗读。

④齐读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

(三)升华情感,突破难点:

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指名回答之后,教师要小结课题的两层含义: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长为像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师生对读结尾两个自然段。

(四)小结全文,领会写法:

纵观全文,你欣赏作者的哪些写法呢?(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画面,出示小练笔:我忘不了刘老师_____________的情景,这情景深深感动了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试写,展示,评价。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5、

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修改课上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检查背诵。

2.进一步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和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指导小练笔。

4.处理练习题。

教学过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背诵第

2、

5、

6、9自然段的方法,指导、检查背诵。

2.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鉴赏文中的好词佳句,领略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方法的巧妙,体会作者议论、抒情点睛之笔的精妙。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交流小练笔的内容,指导修改,强调表达的规范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4.处理《学习探究诊断》中的本课练习题。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11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过凤楼镇中心小学 张玲 辜海燕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通过对本文的讲授让学生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

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五、教学难点:

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教法:

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七、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八、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并预习课文。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2、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因此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刘老师。尽管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因此作者发出了“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的真情告白

4、请同学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学习《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纠正字音,学生齐读

3、指导书写,并要求学生组词。

4、出示本课多音字,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5、学生拼读生字、多音字及组词。

6、学生提出课文中不容易理解的词语,由同学帮助解决。

二、初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

三、反馈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请同学来读一读: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2、(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3、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笑谈腿疾)

4、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5、(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6、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上课板书)

7、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喜放风筝)

9、齐声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0、交流。

四、深度感悟

(一)笑谈腿疾

1、出示刘老师图片,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幽默风趣)

7、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8、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9、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0、同学们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

11、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_________。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________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____________。 (笑:风趣幽默,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乐观开朗,令人敬佩)

12、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3、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二)上课板书

1.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请同学上台表演刘老师板书的动作。

4.表演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5、从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岗敬业,身残志坚

6、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7、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8、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9、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写在自己的书上。

10、时隔30年,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11、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出示: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2、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板书设计: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幽默风趣 上课板书 爱岗敬业,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十、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以舞蹈《千手观音》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首先,通过学生的读与组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其次,让学生自读自学概括文中讲述的关于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再次,通过让学生自读、表演等形式体会前两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刘老师幽默风趣、乐观开朗、坚强敬业的精神。最后通过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热爱生活。

本节课上完后,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让我感到满意的是学生板书和表演两个小点,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第二,在课件制作中,字体较小,导致后排的同学看不清,影响了课堂效率;第三,缺乏对学生在读上的指导;第四,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概括性太强,使学生不明白该如何回答;第五,在字词上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前安排的一个小练笔“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没有完成。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去改进,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还有很多要我去学习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12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课文】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g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wúgōng),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piān)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前言】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2.指名读

3.师生交流

第一组让我想起了他丢腿的这件事情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事情

第三组写了春天放风筝的事情

第四组写了春天追风筝的事情

4.我们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1)师生交流

(2)刘老师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新授

1.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学生: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读文章)

幽默在哪儿?师生交流

透过这种幽默,你还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刘老师?(师生交流)

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的刘老师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这个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乐观来。

(4)学生读

2.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对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3.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写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学生说,教师板书:敬业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到这些语句的呢?

再请个学生朗读相关的文字。(幻灯出示)

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刘老师呢?

请学生再读相关的文字。

学生读完后,问学生,读板书,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写板书很艰难)

(3)如此艰难,每转一次都会赢得同学一次心跳。

(4)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无私奉献的刘老师

在课堂上,刘老师的心情怎样?

师生交流

请同学再来读这个故事,体会刘老师心中的情感。

4.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风筝的事情,北方的春天(老师范读一段)下面就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读了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情,看看你们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请大家高声诵读这两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

(2)拿出笔,看看读了这件事,你有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并在这些词语边上写写自己的感悟。

(3)师生交流

学生说: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学生说:他的腿把风筝送上天的快乐。(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学生说:

(4)教师出示:他总是手持线管在风中翱翔盘旋。

学生读

同学们,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他还会想着什么呢? 学生: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请一位同学载把这句话读读,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当他看着燕子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学生读想着想着,我们的刘老师就

5.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漾

从这个字,大家感受到什么? 笑容是漾出来的,像水纹一样漾出来的。

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学生读) 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

第13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丢腿”、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

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4、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和哪个细节(哪个画面)?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这幅情景与作者 “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有什么关系呢?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2、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顺势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一镜头品悟:

放大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④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在“写板书”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到“写板书”这件事时,顺势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

①建议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 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三:在“放风筝”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出示:

●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近30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3、老师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让我们大家再次放声齐读课题——理想的风筝;饱含深情地读——理想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们不见自己的启蒙老师陈顺娣也近3年了。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陈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两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陈顺娣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风筝 热爱生活

第14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两个写作技巧:所选几个材料间有内在联系,都指向中心;材料安排要讲究顺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的性格品质以及对我的影响,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体和作者,导课: 1.文体:散文以及散文特点 2.作者苏叔阳的生活经历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引导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任选一件事,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在这件事情中刘老师留给你什么印象?

3.总结:在这篇散文里,三件不同的事情,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写文章选择的事情是两件或两件以上,这些事情间得有内在联系,都指向中心。

三、细读“放风筝”部分,体会刘老师的性格品质 1.默读第

8、9自然段,划出触动你心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引导体会:

“亲手”组句,体会刘老师不断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最幸福”“笑”组句,体会刘老师乐观、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以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四、理清事情间的顺序

1.课文写的三件事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2.总结:故事的出场要讲究先后顺序。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刘老师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鼓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不断地克服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第15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放风筝这个典型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一、回顾课文 确定目标

1.复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引入: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饱含这他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而最能抒发这种情感的是这一句(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作者会思念刘老师的什么? 3.“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二、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轻声读读课文7至9小节,想一想:读了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你又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2.拿出你的笔,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这些词句旁写下你的感受。3.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预设: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弃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故意撒脱手”(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他笑着,叫着,„„”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相信自我)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整合出示放风筝的语句,读一读看看这几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从制作风筝到放追风筝都是亲自去做,刘老师坦然面对自己的腿残,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去感受刘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 教师引读:(配乐)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学生接读)虽然刘老师的腿不便于奔跑,然而(接读)刘老师不但要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感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有时候还(接读)看

(3)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自己就像风筝„„ 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

)就像风筝„„

(4)师引读: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就“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漾”原来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这个漾字让你感受到什么?(自信满满,满心欢喜)

4.同学们想一想,刘老师放飞的只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呢?那刘老师放飞的是什么理想呢?(热爱生活、坚强乐观„„)

是啊,这自由翱翔的风筝,有刘老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刘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盼,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就是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 板书:放飞

师:刘老师拼搏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朗读第7至第8自然段,记住这动人的场面。

三、品味心声,感悟“思念” 1.这样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勇于挑战自我,让生命发出最强音,所以三十年来,每当春天又到时,作者就会产生这样的思绪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教师:三十年来,作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历尽人生的坎坷:

(出示:苏叔阳的资料,指名读)苏叔阳 :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5.问:从苏叔阳的经历和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 正是因为刘老师的影响,所以苏叔阳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他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永远有刘老师的影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想想,这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6.师:当病魔缠绕着我时,是刘老师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激励着我,当我写作遇到挫折时,是刘老师坚强不屈的精神陪伴着我,当“*”的暴风雨来临时,是刘老师笑对人生的乐观感染着我。

所以苏叔阳在《谢谢老师》这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配乐朗读) 把老师比做母亲,把老师比做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份。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让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四、提升感悟,深化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视频资料)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练笔:在你小学六年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像刘老师这样的老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感动的瞬间。

第16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霍金、贝多芬、张海迪、陆永康、海伦·凯勒),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们哪些有共同点呢? 生1他们都是残疾人。 生2:他们的意志都很坚强。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他们都是身残志坚的人。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到第22课

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什么故事?

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 旋转跳跃

急速一转 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 撒脱手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生1:第一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笑谈腿残”的故事。 生2:第二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艰难写板书”的故事。 生3:第三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故事。 生4:第四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故事。 师:

板书这四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笑谈腿残

(1)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思考: 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馈并板书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2 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

酸、难受、悲痛、伤心)

师:是呀,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深情讲课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反馈板书

(4)有感情地朗读

3、提问学生

(1)默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刘老师的品质。 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感受品质

(4)对于这个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课件 过渡: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放风筝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8、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

(2) 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

(3)师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地朗读 。

过渡:文章不仅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还写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情景,小组交流讨论第9自然段,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生:我读出了一位自强不息的刘老师。

三、提升感悟

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

1、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完成练习出示课件

2、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3、小结: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五、作业:

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本文作者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

六、板书:

22 理想的风筝

 笑谈腿疾 幽默、乐观

 艰难写板书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刘老师 (思念)

 放风筝 热爱生活、挑战困难、自强不息

 追风筝

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因为文本很长,所以要挑最重要的教。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文本进行了取舍,将文本的真正内涵捏在手中,不断打磨头脑中现有的理念。 在教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时,我在思考能不能用三种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去研读,但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了文本,教学时我关注对人物细致的刻画,对有的词句要引导学生去揣摩。如:谈腿疾时的一个“笑”字,值得研究;写孩子们心里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起”此次也要推敲;写板书,这一部分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放风筝这一部分抓一些细节来谈感受,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把思与读有机的统一起来,如单纯的抓住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一问题来说的话,学生似乎有一种思维的疲劳,引不起孩子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相关的段落,达到了精读、品读的目的。

第17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第二课时)

实验小学 曹 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体会“我”对刘老师的爱戴和感激以及“我”内心深处难掩的思念之情。

4.紧扣课后习题,朗读品味,体会“泛”、“漾”等词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可贵精神,以及作者对他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

对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的理解、感悟。 课前花絮: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这是为什么呢?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生读课题)

2.还记得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板书:笑谈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二、紧扣“圆木棍”的三次细节描写,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深入感受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是作者怀念自己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写下的文章。(出示图片)这位老师身有——(生:残疾),他的行走只能依靠一根——圆木拐杖。

对于这根“圆木拐杖”,课文有四个地方对它进行了描写,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圆木拐杖”的句子,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学生交流(教师逐一出示四句相关语句) 学习第一次出现“圆木拐杖”(第4节)

出示: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这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那么他是如何跟孩子们“笑谈丢腿”的?谁来读? 出示: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3.听了刘老师的这番解释,教室里腾起——(引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腾”起可以看出---- 一个“笑”字写出了---- 透过这股幽默,你又体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2)引读: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同时---

(3)悟读,理解“酸涩” “尊敬”含义

(4)学生们对刘老师的这种感受是从心底里慢慢产生的,可以从句中的哪个字感受到?

(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身体残疾,却总是那么乐观幽默。谁来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谈自己丢腿的事?

4.小结:刘老师就是用这根“圆木拐杖”撑起了他那残疾的身体,他也以乐观、幽默、坚强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学习第二次出现“圆木拐杖”(第5节)

出示: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1.这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在“写板书”时) 2.(引读第一句话)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师,他只靠着„„(生: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句话,看看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圈出来,反复读读,说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3.交流,品读感悟:

(1)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撑”、“离”、“急速地一转”等词感受到刘老师写板书时的艰难、很不容易(教师做几个转动的动作,让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刘老师写板书之艰难)。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引导感悟:这段话中连续3次用到了“转”字,他一次次艰难地转过去,转过来,从不嫌麻烦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坚强、敬业、爱生、有着顽强的毅力)

(2)指导读(多形式,层层递进读): (3)(出示,齐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学生开火车说话:这激动的心跳里有同学们的——,也同学们的--- 过渡: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第三句写“圆木拐杖”的句子就出现在——

学习第三次出现“圆木拐杖”(第6--9节)

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指名读。

(2)听了他的朗读,你眼前浮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笑着”、“叫着”、“蹦跳着”理解)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刘老师的神态、动作、喊声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快乐、自信和忘我,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腿有残疾的人。 4.终于—(引读)

出示: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的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①“终于”说明什么?还有哪个次也能感受到?

②既然那么不容易,刘老师为什么还要“故意撒脱手”?而且还不让别人帮忙,“要自己来”?

③引读:你们看,此时他的脸上现出得意----他得意是因为---,他满足是因为---我想,那时侯的他一定觉得---因为他感到了---这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老师,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5.(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齐读

6.过渡:其实课文

7、8小节也写到了刘老师的这一点,请你读读,找一找。交流:

 “亲手制作”、“各式各样”——刘老师心灵手巧,很有生活情趣;

 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1)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决不肯”“亲手”“总是”“手持线拐” “不断拉动”) 是呀,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他喜欢挑战自我。 (2)说话训练:他仰望„„注视着„„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蓝天上那一只只放飞的风筝,(出示风筝在蓝天飞翔图,配乐)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我就像这只小燕子,多快乐,多自由„„) 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

 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①这句话,你最关注哪个字?为什么?(抓住“漾”体会: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由衷的快乐,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乐观)

②指导读。

三、学习10-11[第四次圆木拐杖(棍)] 1.时间飞逝,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引读第10节)

出示: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1)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理想、自信、乐观、信念、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放飞了快乐,对生活的热爱„„)

(2)这就是他生命中“理想的风筝”,也正是这“理想的风筝”影响着他的学生,成为了学生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风景。

出示:当作者在*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他总是会想到刘老师,刘老师的一言一行,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时时影响着作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像刘老师那样乐观向上、有执着的追求。所以,苏叔阳身患癌症(肾癌、肺癌),先后动过多次手术,如今已70岁,他还一直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与命运抗争,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用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的心态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3)说话练习:当年的学生,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他有满腹的话儿想对刘老师说,如果你是苏叔阳,你会说什么?

出示:刘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

您是

您是

苏叔阳在《谢谢老师》一文中这样写到(出示,学生齐读诗句): 刘老师,我想对你您说, 您是润泽大地的春雨,

您是擎天的柱,

您是我生命中的风筝

„„

(6)说不尽的感激,道不尽的思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唤---(出示,齐读):

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 思念您 „„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生命的顽强 对生活的热爱

第18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提前、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二)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五)读课题,质疑。(例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自学指导一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2.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线拐、沉醉、不由自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2、3自然段)。自学指导二

课文主要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什么事?

(一)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三)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教师读

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四)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四、课堂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

2.通过三件事,体会刘老师幽默、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0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

1、

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全班交流感悟。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

⑸引读第4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引读第10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6——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6——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⑵引读第10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板书时急速一转,这就是————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自学指导二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引读第10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引读第11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课堂小结:

30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可亲可敬的刘老师你在哪里呢?我们深深的思念您。

五、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 的感情 ( )地摇摆 ( ) 的老师 ( )地擎着 ( ) 的心跳 ( )地拉动

2、缩句

(1)、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2)、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3)、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起苏醒。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板书 坚强不屈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第19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漂亮地书写“翘”,并且能根据字义读准多音字“转”,读准多个“转”字出现的句子。

2、学生体会出作者抓住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写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品质,并运用换词和对比等方法对“漾出”和“蹦跳着”推敲品读,感受用词巧妙会使文章生动细致。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睹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春天又到了,窗外春意融融,我就会想起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古诗)

生:(诵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里的“纸鸢”指的是——风筝。

师: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风筝”。 “筝”竹字头,下面放一个“争先恐后”的“争”,齐读2遍。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作家苏叔阳每逢看到天空的风筝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生:风筝会有什么理想呢?生:理想怎么会和风筝连在一起呢?)

3、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同学打开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天穹

女娲氏

擎着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1) 出示图片,这就是连翘花,“翘”这个字读得非常准确,

想写好“翘”字,需要注意什么?(你关注到了关键笔画,你注意到了这个字的半包围结构)瘦长两习要紧凑,一勾托住两弟兄,同学们在你的预习卡上再写一个。 (2)急速一转

转向讲台

这两个词你能读准吗? “转”是多音字,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有两个读音,当它解释为改换方向、位置的时候读三声,当它解释为绕着某物移动的时候读四声。

这一段话中有5个“转”,你能读准确吗?同位读一读,区别读音。 出示有拼音的段落,看看你们读正确了吗?同位再读一读。

小结:想要读准多音字,就一定要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生字没有问题,那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3、谁能借助小标题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简练流畅。

三、走进文本,研读感人至深场景

1、课文很长很难理解,书后第4小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2、指名读

课文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找出几处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3、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在书上写写批注,先自学,再分组交流。

4、学生自学,分组交流

每位同学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同学们的发言,选取你们认为理解体会最深刻的内容集体汇报交流。

四、学习交流

(一)笑谈残疾,感受刘老师的乐观向上。

1.学生交流汇报。(刘老师说话的内容如何理解,刘老师说话时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板书:笑)

2.听了刘老师的笑话,学生们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句话中藏着三个写不同感受的词,找到了吗?同学们想想,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感受呢? 3.指导朗读。

听着刘老师讲自己的残疾,你的心中„„?酸涩中包含什么? 师:这就是酸涩,你能把这种感情用读表达出来吗?

你想到刘老师会笑着讲自己的残疾吗?

这酸涩的感受没有事先安排,没有特意准备,在一瞬间出现在我们的心头,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泛”上我们的心头。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为刘老师的风趣感到开心,为刘老师的不幸感到心酸,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感到由衷地敬佩,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

4、同学们,这段文字不仅有讲残疾这件事的叙述,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夹叙夹议。(板书:夹叙夹议)

(二)转写板书,升华刘老师的坚强乐观。

1.师: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关注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谈出了自己的理解体会。接下来交流第二部分内容时,希望同学们运用好这种学习方法。 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转)

3、师生交流

同学们都做过单脚转圈的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师:我们站了一会儿转了几圈,就觉得累了,可刘老师却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做。想想刘老师板书时转圈的动作,你想说什么呢? 师:是啊,他每转一次都很艰难。

师:此情此景,令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刘老师很坚强。生:我感受到刘老师的意志很顽强。) 引读:

刘老师一堂课要板书好多次,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引读)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上好几节课,站上好几个小时,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引读)

一年又一年,年过半百的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不知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引读)

4、师:此时,你激动的心跳是对刘老师的——,你想对他说——

5、教师小结:是啊,正常人站上一节课、两节课都会很辛苦,何况刘老师只有一条腿。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写板书的动作,对他而言,却很困难。

(三)走进风筝,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1.学生汇报交流——放起风筝。 2.出示

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1)刚刚有同学找到了这句话,也找到了这个词语“漾出”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可是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漾出的一般都是水,所以我认为写笑容用“露出”是不是更加合适?

(2) “漾”在字典中解释为:液体太满而向外流,现在你能不能再说说这里为什么用“漾出”? 点评:是啊,心中的快乐已经满溢出来,笑容情不自禁的漾出。

(3)这快乐还感染了谁?作者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觉。

能不能通过朗读感受到刘老师的快乐?

小结:孩子们,我们通过换词和查字典的方法,感受到了“漾出”这个词语的巧妙,体会到了刘老师坚强与乐观,这个描写多巧妙啊!(板书:漾出) 3.继续交流——追赶风筝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作者为什么短短的一句话中强调了刘老师的这么多动作? 联系前文“写板书”想一想

(2)师:读这句话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当刘老师挑战自我,抓住了线端,他脸上——(师领读。)

当刘老师挑战命运,成功的那一刻,他感到——“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4、30年过去了,苏叔阳不曾忘记刘老师当年放飞风筝的情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第10小节。

四、品味心声,体悟潜移默化影响。

1、同学们,30年过去了,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是乐观,是坚强,是对生活纯朴的爱与追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19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2、面对坎坷的命运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他在《苏叔阳文集总序》中这样写道: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3、思考:这还只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吗?课文学到这里,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理想的风筝”呢? 它就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生命伟力,就是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只理想的风筝飞向了辽远的天穹,也飞进了作者苏叔阳的心里。每到春暖花开,风筝扶摇直上的时候,苏叔阳睹物思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4、总结:一支拐杖,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生命;一只风筝,放飞坚强乐观的人生理想。刘老师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心灵的震撼!

5、课文学完了,咱们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或者启发:

作者睹物思人,抓住重要物品联想到刘老师,通过三个事例,巧妙地运用词语,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这样人物的品质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六、读写结合,自主拓展学以致用。

1、课外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2、模仿课文写一个人。(此文确实是一篇写人的范例。迁移训练有必要。)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谈残疾

写板书

放风筝

漾出

蹦跳

夹叙夹议 巧妙用词

第20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临湖第二中心小学

语文团队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体会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应该说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对课题《理想的风筝》会提出一些疑问,如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理想的风筝与刘老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点拨,借助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适时补充,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披文入情”,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2、抓住细节描写,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苏叔阳的生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尤其是“筝”是后鼻音,在这里应读成轻声。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重点提示“筝”、“翘”和“转”的读音。 (2)指导读好带有生字新词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丢腿”、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

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4、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和哪个细节(哪个画面)?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这幅情景与作者 “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有什么关系呢?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渗透“睹物思人”的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2、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3、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师板书:刘老师)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过渡:春天,对于苏叔阳来说,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不绝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顺势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一镜头品悟: 放大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板书:细节描写;同时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④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在“写板书”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到“写板书”这件事时,顺势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

①建议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从这一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

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三:在“放风筝”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出示:

●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师述: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理想的风筝。(学生读题)饱含深情地读——理想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筝。

3、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近30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

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1、思念,也是一种缘分。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们不见自己的启蒙老师陈顺娣也近3年了。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陈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两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那样抓住细节描写(小结并板书:语言、动作、神态),课余写一写你们的陈顺娣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2、利用休息时间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事例

刘老师

细节描写

谈腿疾

乐观幽默

语言 写板书

顽强执着

动作 放风筝

热爱生活

……

神态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