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4: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1.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答: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的识字方法有: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5、形象识字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有拼一拼。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

8、识字加减法。 加减法是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很喜欢。

9、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

不管采用哪种识字方法,都要注意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记得住,识得牢。

2.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有何意义 ?

答: “整体把握”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在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它的涵义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指整体直觉的文章把握方式,也就是不通过逻辑的层层推导,而是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所谓“整体把握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来解读文章的能力。

实现整体阅读要懂得教学改革的意义 ,“整体阅读”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动脑的良好读书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进而达到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语文的整体阅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整体阅读,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实现整体阅读要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实现整体阅读要抓好文章的关键环节:第一,要抓住整体,课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第二,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过多过细的提问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散乱无序,或冲淡主旨。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而动百,吃透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总之,对于一篇篇完整优美的课文,经过教者指导下的整体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整体阅读习惯和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3.“对话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

答:教学对话主要包括:(1)“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师生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3)“自我对话”,一种反思性对话,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思。

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的活动延伸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影响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的活动同样也延伸在教师的活动中并影响着教师的活动,二者之间形成了融合区域,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交往式的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对话式教学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不仅意味着教学观的根本转向,也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案作业

美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次作业

《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讲评

《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作业

国培小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乡下人家_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作业二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