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小学作业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4 08:32:4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 作业

初三英语教学设计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places that you visited?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中心内容是谈论中国地理知识,如介绍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和历史名城,并让学生谈论各地特色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法内容是用连接词that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2、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1)重点词语:

Tourist a number of introduce lie in have fun Fetch come true so……that…… not only……but also…… Be known as think of island license giraffe Break down neck take away rather below Thick plain (2)重点句型: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000 years of history.Among them ,the Yangze River is the longest one and the second longest is the Yellow River.It’s a book which introduce China in detail.It’s Mount Tai that/which lies in Shangdong Province.That’s the most fantastic places that have ever heard of.Hong Kong is known as the Oriental Pearl and Shopping Heaven.(3)重点句法:that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掌握新单词和词组:

(2)学习用that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3)学习中国的地理知识

(4)通过学习中国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语言技能目标:

1 (1)听:能听懂有关河流和琥珀的对话和短文

(2)说:能用英语谈论中国的名山大川,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能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感受

(3)读:能根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阅读并理解关于中国地理、历史人物和厉害事件的短文;能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以及首字母提示完成短文内容;能根据所学内容,扩大课外阅读并汇报阅读内容 (4)写:能用所学知识介绍中国文化

3、情感目标:

(1)在谈论中国历史和地理时乐于参与并积极与他人合作 (2)通过交流对风景名胜的看法理解他人情感 (3)更深刻地了解祖国文化

三、学习策略:

1、预习和收集相关材料

2、总结定语从句的规律并运用

3、有效地借助自身的历史、地理知识理解英语

4、通过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学习中国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

师生问答、讨论、复习相关旅游方面的知识。

T:Hello! Boys and girls .I like traveling.I have seen many places of interest.By the way ,are you interested in traveling? Ss: Of course.T: 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 the Great Wall? S1: It’s one of the greatest wonders of the world.S2:It’s about 4,000 miles long.T:Good.I’m pleased with your knowledge about the Greatest Wall.Today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第二步:呈现

1、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导入新课。

T:We are Chinese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China? S1: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

2 S2:China has about 5,000 years of history.T:Good.China is a great which/that has about 5,000years of history.

2、学习定语从句,板书下面句子: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China has about 5,000 years of history.将两句合成一句并解释:

China is a great which/that has about 5,000years of history.

3、向学生展示一幅泰山的图片,呈现新单词“tourist,fetch” T:Could you gue what places it is ? Ss: It is Mount Tai.T:Do you know where It lies ? Ss: It lies in Shangdong Province.T:This is Mount Tai which lies in Shangdong Province.Many touists travel there every year.T:S3,could you fetch me a book named Guides to China ? S3: No problem.T: tourists: traveler fetch: go to a places to bring sth.Back 4让学生听1a并回答下列问题:

(1)Does China have a very long history? (2)Which mountains are mentioned? How aboue rivers? (3)What book can introduce China in detail? 核对答案,写下关键词。 第三步:巩固

1、让学生读1a ,完成1b,并核对答案。

2、选几组学生表演1a。第四步:练习

1、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关键词复述1a。

2、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

3、谈论更多有关中国的地理知识。

4、让学生听录音,完成3,并核对答案。

3 第五步:综合探究活动

1、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知道的名胜古迹

2、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汇报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教师巧设问题,循序渐进,逐段理解课文,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灵感,畅所欲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发展,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景,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

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充分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会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

2、小组合作,激起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其他组,这种以学生为主进行的小组合作,能有利地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

3、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科学合理,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比较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但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免还有些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1、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层次不高,只有语言形式上的操练,达不到语言交际的层次,交际面有时过窄,很难训练到全部,基础差的学生往往答不上口,只在一边看热闹。

2、如何正确处理学生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

4

5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作业

11级中文3班

邢佳雪(赤峰)

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让我们完成的那份教学设计。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改进,最后才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第一份教学设计将会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如何做一份教学设计、如何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是最大的。

我觉得这份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将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不少的帮助。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班级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活动。都说因材而施教,但是想要因材施教也必须要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材”,要怎么样施教。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觉得会分析一个班级的学情就可以对教学起推动的作用。我认为在我以后的教学当中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根据学生的的特点来制定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制定最适合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仅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我自己的教学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其中,学习者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我觉得做好学习者的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提出、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才能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另一个对于我有很大影响的就是课堂上讲的关于视觉辅助工具的那一部分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是将来在我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到的。随着现在学校建设的不断完善,学校的一些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会使用这些设备,并且能够恰当的在适合的时机使用这些设备,这样我们就能把它们作为我们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工具。举个列子来说吧,就像是书写批注,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属性、特征或联系,帮助学生详细的进行学习。照相机功能,能为不同的对象的观察提供方便的操作。我觉得照相机功能不仅仅是方便操作,还更加形象的把需要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课上,我们还学习了要依据教学目标需要分析教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当的删减或者添加我们的教学内容,来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怎样安排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在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定要选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仅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也会更加利于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的顺利。

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怎样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些内容在课上也有提到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我觉得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导航仪,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不能只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那样将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我以后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难以实现高效的教学。

科上还提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合不同学习内容学习的不同方法。这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都可以适宜的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比如与背诵或者记忆有关的学习的通用方法有: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关联词提示法等。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提醒学生使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一些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学生使用倾听、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学起来就不会觉得特别的困难,有方法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学会了如何准备一堂完整的课,学会了如何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就是这些内容对我以后的教学来说都是助推器,帮助我教学活动的实施。这就是这门课对于我的意义吧。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作业

课题: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学习分数的活动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及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12朵花,每3朵一束,可以分成几束?

(3)10个蘑菇,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让学生口答,说说计算列式的理由。

师: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谈话: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一家去山上采蘑菇,一共采了36个

(出示教材第78页例3情境图)

提出问题:这篮蘑菇的 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个? (2)合作探究。

谈话:你们能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思考一下,这篮蘑菇的 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圆片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更好。

(3)学生汇报。

方法一: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把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 方法二:联系分数的含义: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方法三:把这篮蘑菇平均分成3份,白蘑菇是其中的1份,是2个。 提问: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得出:6÷3=2(个) (4)比较方法。

提问: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试一试。

出示问题:这篮蘑菇的 是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适时表扬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6÷2=3(个)”表示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

1、2题。

1)摆一摆,说一说,完成第1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摆一摆。先摆8个 ● ,拿出它的 1/2;再摆12个 ●,拿出它的 1/2。

提问:都是拿出 1/2 ,为什么个数不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不同整体的 1/2所表示的物体个数不同。 (2)分一分,完成第2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先画竖线分一分,再独立填写算式。 提问:12个草莓的 和12个草莓的 哪个多? 师小结:同一个整体的 和 的个数也不同。 2.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的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初学,初步建构

1.课件出示例题场景。(4只小猴分4只桃)

教师提问: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1/4 ),三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3/4)

生:1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1/4,3只小猴就是3个4/1 ,一共分得这些桃的3/4 。

师追问:谁来说说3/4 在这里的意思? 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些桃的 3/4。

二、比较辨析、自主建模 1.桃子总数改变(总数变了)。

(1)桃子的只数变为“8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4 。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8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3/4。

(3)比较二次分桃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桃子的总数不同,却都可以用3/4 表示呢? 师生追问:看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分数时,关键要看什么? 2.猴子只数改变(份数变了)。

(1)猴子的只数变为“5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把10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教师追问:为什么3/4 变成了3/5 ? (2)学生根据要求改条件。

教师继续提问:谁来改变这里的一个条件,但要求还是能用3/5 来表示?

3.师生小结: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与总数没有关系,与分成的份数和要取的份数有关。

三、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 口答:

(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课本第69页第2题) 说说每幅图里的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占了几份。

2.重点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课本第68页第1题)

(2)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课本第69页第3题) 组织集体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第(1)题:第

三、第四幅有两种答案,重点讨论几分之一的那种。

1朵红花是占了总朵数的1/6 ,那为什么2只山羊占了总只数的1/3 呢?(学生明确: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3.游戏。(比一比谁最心灵手巧)

(1)一堆小棒有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2/3 ; 教师追问:说说你是怎样拿得又快又准的? (2)一堆小棒有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 3/4;

(3)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请学生说分数,大家一起拿小棒。(六分之几、十二分之几)

4.情境判断。

猴妈妈要把27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

猴子淘淘拿走了这些桃子的1/3 ,猴子乐乐拿了剩下桃子的 1/3,猴子圆圆也拿了剩下的 1/3。三只小猴拿到的桃子一样多吗?

四、课堂小结、全面反思

课题: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认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例图。

提问:认识它们吗?小兔采了6个蘑菇,上一次我们帮助小兔求出了这篮蘑菇的 ,你还记得怎么列式吗?

6÷3=2(个)

追问:它表示什么?(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2.揭题:同学们的记性真好,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帮助小兔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1)谈话:我们来看看小兔提出了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 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2)提问:把这些蘑菇的 分给小兔,要知道分给小兔多少个,该怎样分?

学生先动手用6个圆片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最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把6个 ,平均分成3份, 是4个 。 同理,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给小兔2份,所以是4个。(让学生投影分的过程)

(3)归纳算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解决了“分给小兔多少个蘑菇”的实际问题,你能不能把我们刚才动手分蘑菇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列式,小组交流列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样列式) 6÷3×2=4(个)

师小结: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给小兔2份,就是4个。

2.分析比较。

(1)出示课前复习的题目及例题。

6个蘑菇,这篮蘑菇的 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个? 6÷3=2(个)

②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 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6÷3×2=4(个)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想法)

小结:6个蘑菇的 ,就是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算出2份是多少。

3.归纳总结。

在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出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再乘所需要的份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利用图片自主进行操作,并与同桌交流算法。然后指名汇报,并让学生实物投影演示分的过程。

提问:都是拿出 ,为什么拿出来的个数不同?(因为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个数也不同)

2.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并讨论:分别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份数分别是几个?

3.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设计作业: 1.一年的教学实践,写出你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解决的策略。 2.根据你们所教年级的具体情况,写出你们所教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 3.根据实例,写出初、高中不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4.写出你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作业要求:第一,每题最好以论文的标准格式形式完成,最好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二, 1.2.3题每题字数不低于2000字。

第1题: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解决的策略

仿佛转眼间已经工作一年了,但大学生活的种种影像还是时不时在脑海里出现,记忆犹新,在这一年的任教工作中,发现自己对这一年的教学经历也有颇多的感触,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有很多困惑,但没找到很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一直都是边教边学边摸索,下面便一一道来。

在教学设计的要求中,我们学校专门给我们教师印发了有要求的备课纸,里边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包括考点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作业布置,教学资源。这些是教学设计中最基本的环节,还不够完善,虽然只有这些环节,但是我在设计每一环节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困惑。而且我们在备课时要和课改结合,用新课改方式上课,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尤其是地理,在贵州,初中地理没有得到重视,初三的时候有没有学地理,与高中脱节了,所以在高一给学生上地理更加困难,必须得备好每一堂课,做好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这真的是难到我了。

教学设计中要求我们写出每一节知识的考点要求,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来说有点摸不清头绪,我对高中的知识还没理清思路和结构,所以对每个知识的考点要求,我得结合学校给的每年的地理高考考纲要求来写清楚考点,但在写的时候还是不怎么明确的,感觉是模模糊糊的。这促使我在教学之余多看书,把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

一、

二、三三本书都仔细阅读,来摸清知识结构和知识点来强化自己。

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有一个重要的变革, 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课 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可以说,新课程 改革以来,“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教育专家和教师口中。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为什么 要确立三维目标?如何确立和落实三维目标?今天, 我把我收集、整理的有关这些问题与大 家交流。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 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 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 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 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 程而最终实现; 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它渗透在知识与 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 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 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三维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 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 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 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但是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存 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没有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是形式,可有可无。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很少考虑教学目标,往往直接设计教学过程,造成教学没有方向,不知道要达到什么 结果。老师教学要有 目标意识,老师要很清楚自己这节课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无非是从教参到教案,照搬照在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中,虽然在大学时学习和练习过,但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这两环节,在设计时总是不知道每个知识用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总是很纠结,在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上做得也不是很顺畅。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关键是在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得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和理解能力。所以在知识与技能的设计中,我便多参考相关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来确定。而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中我大多结合新课改和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来确定,自己逐渐摸索和积累经验,并积极向学校的老教师讨教经验,邀请他们去听我的课,并给我多提建议,来逐步完善教学方法的确定。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中,相对简单,但也不是没有任何疑问,写出更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从长远来看,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知识点,所以这还是很有难度的,对于我来说。

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教学重点与难点又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内容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而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还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班六七十个人,针对不同的学生来确定重难点,确实让我不确定。我只能搜索和参考确定重难点的相关资料来结合学生实际确定。

对于学生学法的确定,还是得因人而异,但设计的时候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只能从班级的整体出发来确定学习方法。我们因要结合新课改上课,所以一般用的学习方法都是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有关的,但每次都用这些方法学生也是觉得很无聊的,所以我也在尽力摸索出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方法,毕竟他们基础差,得想办法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这些方面存在很多疑问,其他的都还好,自己可以解决。希望在学习了研究生课程后,在这些方面能有所提升,逐渐深化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第2题 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

“设计”一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设计是指在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设计被引人到教学领域后,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成为日益受到重视、适应范围广阔的多学科研究领域。随着人们30多年来对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根据教学系统的特性,国外学者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瑞达·瑞奇(Rita Richey)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

孙可平,1998)。国内有的学者提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也有的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地理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它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学资源和地理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即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做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它以地理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总之,地理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地理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地理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我们学校学校高一共二十个班,班级分为三类,一类是相对基础最好的班级,二类其次,三类班级学生基础最差。我这一年三个类型的班级都要带,分别是一类的高一(2)班,二类的高一(5)(6)班,三类的高一(11)(12)(13)(14)班,总共是七个班级,超带一个班。虽然学校把班级分类了,但其实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都差不多,基础都是非常的差,算是老师们眼中的“差生”吧!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激情,我有信心,所以我会尽心尽力教好他们。

在接下来这一年的日子里,我竭尽我所有的能力,尽力去教好他们,把我知道的知识以一种合理的方式传递给他们。由于学生基础差,所以我们平时除了正常上课外,一些班级还会额外选择性地在下午的6:10--6:50之间自主给一些科任老师加一节课,我的地理也有两个班加课了,加课的目的就是多辅导他们。我平时课比较多,一般都是早出晚归的。在正常的上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每一堂课都是认真备课,而且是提前备课,绝不会不备课就上课,这是我的原则,我必须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也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不提前备好课就去上课,会让我特别难受,心里特别不安,经过认真备课再去上课的课堂效果和没备课就去上课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之外,学校给我们新老师每人配了一个老教师来带领我们,指导我们,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我觉得这种方法特别好,可以从老教师们那里学到很多知识、教学经验和方法。而且学校规定教师每个周除了自己正常上课外,还必须去听本组或者其他学科的老师的课,目的就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些我觉得我自己在这半年都做得很好,我每周都坚持去听指导老师的课,并邀请她来听我的课,给我点评和指导。虽然听其他学科的老师教课有些知识听不懂,但他们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所以我坚持做了,我感觉有不少收获,在接下来的每学期我都会坚持这种做法,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平时除了给他们讲课外,我还要观察班上的个别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和不好学的学生,多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我很欣慰的是,我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让一些不爱学的学生转为积极好学的学生,让平时爱打瞌睡的学生变得认真听讲,看到他们的变化我非常的高兴,我觉得鼓励和疏导他们也是我的份内事,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所以我在尽力做着我应该做的事。

但作为教师,我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给他们上好课,给他们传授地理知识,所以我得备好每一堂课,所以结合不同类班级的学习能力,我制定出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来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虽然是备同样的课,但不同的班级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让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

首先是在三维目标设计上,对一类班级的要求最高,知识与技能部分一类班级全部都得完成,而二类班级稍微放松一点,三类班级有些知识他们只需要了解即可。过程与方法上,一二类班级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三类班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学习也学不懂,所以得教师多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其次是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一二类班级尽量先让他们自主尝试找出重难点,然后教师再来补充,而三类班级对于重难点把握不透,他们觉得每个知识点都是难点,都学不透,所以还得老师多提醒他们。

在每课的课后作业或习题的要求上,三类班级都是先自主完成,我再抽时间针对讲解。在讲解中,一二类班级理解力稍微强点,所以简单的题稍微点一下,针对讲较难的题。而三类班级连最简单的题他们也完成不好,所以我会尽量安排时间逐个给他们讲解和分析,由于他们的自觉能力较差,所以课后我会特意给他们安排一些最简单的知识点要求他们去抽时间把握,我随时抽查。对于一个新手教师,一来就面对三个类型班级,所以要说教学设计能拿出个很具体的方案,我还是没那么多把握,我只能说是在摸索中前进,逐步积累经验罢了。

第3题 根据实例,写出初、高中不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不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第4题 我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

本门课程是我们研究生网上课程中唯一一门专业课程,所以我对本门课程寄予了厚望,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如下所说。

地理教学设计是上好每一堂地理课所必须要做好的前提,但每每在设计地理教学时,我总是会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犹豫之处。所以我希望在学了本门课程之后能在我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能真正帮到我,比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如何能达到深化,能深入的去接近实际教学而做出具体设计,也就说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模板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具体的设计,能真正设计出切合我们学校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案,因为我现在就是很犹豫很徘徊,不知道自己的教案要怎样去设计才能符合他们的水平,真的很希望在学了本门课程后能有所提升。

推荐第5篇: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天津市塘沽区新港第一小学

小学英语

康莉萍

通讯地址:天津市塘沽区新民街74号

邮编:300456

电子邮箱:tjklp@126.com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关于课后作业,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和特点来布置不同的作业,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英语作业的设计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英语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一定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情趣爱好等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

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我们实际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它不应是那种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的简单机械模式,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主动积极的富有个性的将生命力溶入其中的过程。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问题,因为作业对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自己的教学得失,从而完善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查漏补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作业达到互动沟通,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为此,有效地操作这一环节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有效把握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就目前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因作业而伤脑筋,作业成了学生的最大苦恼,甚至发展到因为作业而怕学习。主要是因为单纯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忽视了过程和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及其评价的意义,并赋予它新的价值,优化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英语作业设计和评价的优化的研究,旨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

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达到乐于学习英语、有效学习英语的目的。

一、作业设计要承认学生差异,应注意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程序编制作业,给学生有序的、台阶式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 步步登高”,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兴趣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作业布置不宜“一刀切”,不宜“同样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应具有针对性,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优生可以从各方面挖掘,要求高点。但对差生可减少作业量和难度。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做哪类作业,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愿做,我会做,我能做好”,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应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如单词作业:由于抄写单词的枯燥、机械,不仅让学生有厌恶情绪,还让教师头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画画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在设计作业时,我便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内容画图,要把单词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所学单词达到理解的目的,对于中等生可把学到的

单词造句,对于学优生可用这些词编成一段对话。根据所学到的职业及相关话题。我设计了让学生画出或贴出家庭照片并予以描述。孩子们用他们的稚嫩的小手画出他们的家庭照片,有的简单介绍着家人的职业和年龄,有的则用英语全面地介绍着家人情况,有的还根据图片编了一个家庭幽默小剧。这样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记忆单词,更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热情,保持兴趣,将画好的卡片贴到教室或自己卧室的每一个角落,多美观多有亲切感啊!当然这些作业都是让学生能自主选择并达到运用的目的的。在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这一话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并教他们你今天学会的动物名称。**去做一名小记者采访你的家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准备好资料,明天作展示吧***描述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以题目为My father’s favourite animal.写一个小短文,准备明天的小演讲。这样把教材内容活化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言能力。

二、作业设计要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英语作业的设计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才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英语在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1.根据话题任务设计作业:每当学完一个话题后,我们应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巩固新学单词和句型。针对描述人物的个性及外貌话题;我设计了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朋友、家人、或卡通人物

或人物明星。学生们有的选卡通人物柯南来描述;有的选《家有儿女》中扮演夏雪的小演员来描述,孩子们把人物的个性、爱好及其他所了解的情况都用英语描述出来,在向大家介绍时其洋洋得意自豪的表情仍在我的眼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可以形成学生勇于实践,不怕犯错,充满自信的积极情绪。 2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1)培养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究者和成功者。根据有的单元的单词量较大,我让学生制作了相关的单词卡片,并予以分类,让孩子们分类记忆,而且利用所学旧知来进行对话练习,有效的练习并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点。如在学过动物这一话题后的总结作业:1让我们来制作一本动物画册,将自己喜欢的动物(含课内的和课外的)图片或照片搜集起来,标上相应的英文名称,制作成册子,然后和你的小伙伴们练习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进行介绍吧。2归纳我们在这一单元及以前学过的动物,将所有成年动物和幼年动物对照列成表格,给你的家长介绍一下吧。第二节课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口、笔头

能力,又突出了教学目的与重点,学生能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知识点,学生们乐意自己总结归纳,并能灵活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谣、歌曲,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巩固相关句型或语音。可以让学生根据他的样式进行改编,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学生对语音掌握不太好。我们可根据所学到的字母的音标,先让孩子总结字母的发音规律:让孩子们去搜集相关的单词自己设计出表现这些单词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去发现规律,有的同学设计了一棵大树,树干上有音标几字母,树叶为单词;有的设计为水中的鱼;有的设计为星星;有的设计为花朵,有的设计为风筝,然后让孩子根据所搜集的单词来创编新的chant加以背诵并总结规律;当然对于学困生,他们可直接把所学到的chant熟读并体会到其中规律,达到慢慢进步的目的。就在这样的设计创作型作业设计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计出别人想不到的作业类型。在异想天开进行创作作业的同时,也可以记录下了他们每一次突发的灵感或新发现。 让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单词予以归类并加以总结,同时给予点拨。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能耐,能轻松地驾驭知识,从而为之奋斗不止。

三、作业的评价应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

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可采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师生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此外,还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评价作业,如评比小歌星,小诗人,小作家,小小故事家、创意之星等等。 1.作业评价要尊重激励学生

我们的评价都是为了扬起学生积极上进的风帆,促进他们健康思想和人格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最重要的。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通过学生的自评,针对个别学困生对对话掌握不太好,我让孩子们结成小组进行作业擂台赛,为了本组的共同利益,这样在课下形成了学生互帮互助的氛围。我还设计了班级生命之树,这生命树由全班每个同学评价构成,树的主干为各个组,每个主干上的树叶为每个同学,每个同学取得成绩都能为本组以至全班的生命树添枝加叶。

在复习阶段,我经常把权力交给几个学困生,他们兴致很高,也尽量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可利用的各种资源,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点滴闪光点,因为孩子们都是重感情的,也许我们的一个眼神可以激发孩子向上的意志,也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接触的是一群天真的学生,要真心对待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 2让作业成为师生互动的点金石: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是一种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特别保护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理解学生,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刚开始试验时我主要以贴星及小印章并参与班内加分等形式,后来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语言,但我感觉还是少了师生间的互动,后来我的课代表在作业本里给我写了几句话使我想出了和学生交笔友的主意,孩子们把他们在生活中和在学习中的困惑都写在作业本的后面。还有一个同学,韩月美把她的身世秘密和她的苦恼告诉了我,我告诉她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事,有的学生问我学习的好方法,有的学生还给我提出了他们的建议。虽然他们的话是那么的稚嫩,但那都是出于他们的内心,我很感动,因为孩子们真的信任我,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只是一个倾听者,孩子们也很高兴。我想这样的作业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吧。

综上所述,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不仅要形式多样,而且应具有趣味性。实践证明,我们只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情趣爱好等的作业设计,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会终身学习,最后走向成功。

参考书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7月

2.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3.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4.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葛文山 “任务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论”,《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二期

6.钱峰 “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期

如何布置合理又有效地作业就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结合科学的理论,把作业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发挥潜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凸显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发挥。因此,我们应改全班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作业为层次性作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适宜各类学生的难度不同的作业,引导他们去自主选择。

如关于对话教学,可布置以下几种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去完成:A、听课文录音并跟读;B、熟读课文;C、表演对话。这样就考

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师还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如学习了有关水果的词汇之后,我设计了三种作业:第一种作业是画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并在下面注上相应的英文名称;第二种作业是“写特征”,用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英文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水果,让其他同学猜是哪一种水果;第三种作业以“My favorite fruit”为题写一段话。总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权利、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选择、实践,去创造、应用。作业的自主性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指导”、“参谋”或“顾问”。

二、讲究趣味,学会创造学习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放在首位,因此在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习,我们要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在学习了颜色的英语单词后,可以让学生画一条彩虹,再用英语标出相应的颜色,也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做一些着色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回去做个调色试验;在学完人体各部位的英语名称后,可留一个作业: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或卡通人物,然后标出各部位的英语名称。再如学了Weekdays的英语名称后,可让学生课后自选曲子编一个星期歌来唱,然后在班上开一个演唱会,比比谁唱得好。

教英语数字的时候,可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

不难看出,这些趣味浓厚的作业不仅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内在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提倡多样,培养综合英语素质

我们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单一乏味,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不同形式的作业能提高学生英语不同方面的能力。

1.创编英文歌曲和简单的英文歌谣。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自编,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最后一个单词的押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进去。

2.完成调查表。学习完“What do you like?”“What can you do?”“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句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对同学家人做一个调查,完成相应的调查表。

3.收集相关单词。让学生自己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单词,并进行分类,如水果类、动物类、球类、乐器类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人人争当英语小作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单词、句型进行简单短文创作,并评出“每周之星”,既让学生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明确作业本身在英语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英语作业设计时的合理性、艺术性、多样性,才能使我们

的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作业,使其成为学生课外再学习,综合能力再提高的另一天地。

随着课改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创新。但是,英语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很大改观。目前不少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没有层次性。即便是难度中等的作业也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此类作业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产生畏学和厌学情绪。而且许多教师仍围绕笔头练习巩固知识,这些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扩展视野和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在作业的布置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一、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1.注重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小学英语的课程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是否喜欢和愿意做,学生完成作业后能否体验到成就感,是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自信。教师要认真考虑这些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一抄、二背、三练习”的作业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使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

3.注重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终身学习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着眼于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二、如何设计开放型的作业

1.设计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兴趣和动机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助餐”作业。教师可将作业分成A、B、C三类套餐:A作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作业在难度上略高;C作业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每单元A部分的对话后,我可设计以下作业:A、模仿录音,朗读或表演对话;B、根据提供的信息替换词语对话,表演对话;C、在理解的基础上,创编对话并表演。

2.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展示的机会

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类型的活动,如画图和手工等。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作业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8 In cla一课时,教授完祈使句“ „,please.以及Don’t„ ”句型后,我设计了画图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画两图,并分别配上一个肯定的祈使句和一个否定的祈使句。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举着自己图文并茂的设计带读上面的英文。这类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知识。

3.设计鉴赏型作业,提供表现机会

标准优美的语音、语调需要学生反复听录音模仿才能形成。而单调和机械的重复听读,时间长了学生会厌倦。如能让学生模仿课文录音朗读并制作录音专辑,学生会很有兴趣的主动模仿练习。

4.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机会

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我设计了“找一找”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比如,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一缩写英文字母,如:在家用电器上可找到up,down,on,off;在药品上可找到 OTC等。又如我结合牛津版五年级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关于愚人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从中领悟英语文化,感受异域风情。再如,学习数字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特殊的英语数字和电话号码等等。

5.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机会

小学生活泼好动,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Let’s do a survey

环节既有较强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又能使英语作业生活化。牛津教课书中设计了许多这样的小调查,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如:教学4A Unit4《I like„》一课后,教师可针对所学的玩具类单词和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设计一个小调查,学生互相询问并汇报调查结果。这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6.设计发展性作业,提供挑战机会

发展性作业目的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难度略高于教材练习,因而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教学Happy birthday的内容时,教师可了解未来有那些学生过生日,并让学生准备一场生日晚会。发展性活动可以是一些群体活动,如讲故事、表演英语短剧、为校园设计英语警示语;也可以是个别活动,如制作生日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祝福语。这些作业既可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三、教师创造性的批改作业,使每个学生获得激励

正确、科学地评价和批改学生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1、多写激励性评语

相对于等级评价,激励性评语耗时较多。但是此类评语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我采用Great!/wonderful!/Excellent!等,这类评语多用于低年级;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Keep it up!/Hope you work harder!等,这类评语多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性的语言既能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作业,又能暗示学生的学习方式。

2、实行多元性评价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自评中树立信心。通过自评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查找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小组集体评议作业,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别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和拓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技能。作业的改革和创新,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积极的

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素质。课后作业也可以解决因教学资源不足而引起的语言活动类型单一的问题。我们应该精心的设计新颖、独特和具有亲和力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泗洪县重岗小学

江雷生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发布人: 李莎 时间:2009-11-23 点击: 70 小学生总是能从各种活动中找到乐趣和自信。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课本剧等英语实践活动,通过说、演、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

1、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说说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真实情况。如学了《 family》 后让学生当即画出自己的家并简单介绍。

2、画一画。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在学习抽象的形容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把形容词和名词结合起来作画,如画“tall boy”、“big pig”、“pretty girl”、“ugly monster”,在画画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上半部分画画,下半部分写单词,或上面画画,反面写单词。这样,把抽象的单

词和形象的图片联系起来,这时在学生脑海里的tall,big,pretty,ugly更形象更生动,记忆更深刻。上课时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卡片操练句型,如“What \'s he/she/it like?”“He’s/She’s/.”在此过程中学生确实把这些劳动果实作为宝贵的礼物在享受,在享受过程中主动愉快地把所学知识牢牢记住了。有些学生的图片画得还真不错,我就把画的好的图片收集好,必要时借用学生制作的图片作为教具。如漂亮的公园图片等等,在学习park一课时,借用孩子的图片作为教具练习句型。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当老师借用某个学生的图片时,试想一下那个学生的心情有多激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建立“成功自我意象”,可以形成学生勇于实践,不怕犯错,充满自信的积极情绪。

小学阶段所要学的英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例如水果、学习用品、家庭成员名称、家庭生活用品等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学完这些单词后,我布置他们将这些物品归类,贴标签,如book,pencil,table等。为了美观,学生们用心书写单词,贴在各类物品(或图片)上,布置成一个个美丽的小房间、小文具店、小家具店等等。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设计学生的课外作业所做的探索努力。我相信,充满着童趣、充满挑战多维化的课外作业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语言学习上所

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找到乐趣,找到自信,不断进步。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潭山中心小学——刘玉兰

语文教学,作业是构成完整语文教学体系,是巩固和运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程精神呢?下面本人就结合教材,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让学生在多元化作业中,获得对知识的巩固。

作业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注意到多方面的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生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像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让学生自己想像中草虫的村落的景象。再如教学《彩色的翅膀》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

海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教师高兴,有时边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愉悦倒是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这就是多元化作业的妙处所在。

二、因村施教就应设计多层次作业。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在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臵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一些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当这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不正是,因材施教,设计多层次作业的功效吗?

三、设计自选式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

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臵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臵,作业的数量、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 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

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翻开,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这使学生有了热情参与的期望。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的去完成任务。

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单单是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这使学生有 了热情参与的期望。同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去完成任务。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他不会把作业看成负担,而会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是差异。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给 主题但又不限于

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母亲节”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完成作业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即便学生某天由于其它作业多,家中有事能完成,我也不责怪,只要在交来的空白作业本上写明事由就行。我们也应该相信学生是不会“长期欠债”的,同时这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得到了发展。

四、设计趣味性作业,满足学生的心理特征需求。

学生怕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1律的练习形式。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业的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如教学了《不合群的小蝌蚪》和《爸爸的咳嗽》这两篇后,我布臵学生养几次不同类型的小蝌蚪,不时的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爱心。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怎么利用作业更好地巩固教学,让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运用知识,掌握知识,深化知识,并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就感,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方向。我们就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创新,争取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第7篇:作业 作文教学设计

《假如我是„„》半命题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导入

师:有人说理想是一盏不熄的灯,能照亮夜行的路。我要说理想是一颗树种,默默地埋在心中,等待生根发芽。总有一天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一定会有美好的愿望。让那些我们常常幻想的美好愿望在今天的作文中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就共同畅谈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师板书:①出示题目

②出示习作要求

a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

b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c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学生就题目和要求进行讨论)

三、指导审题

师: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为题。从题目上看这是半命题作文。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构思提纲时要注意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字眼“假如”,从这个字眼中我们看出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强调有假设、如果的意思。以第一人称来写。“„„”是自己某种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把填好的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说:

假如我是律师、老师、警察、校长,小鸟、雄鹰、小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写这样的想象作文,同学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大胆、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时候要注意:

①有意义,对社会,对别人有益处。

如:假如我是教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

假如我是一根小草,要为大地洒下一丝绿荫;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将发明一些东西贡献给人类„„ ②想象合理。要从当前现实出发,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体、不笼统。

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畅谈自己的理想。大家把各自的理想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不错。凡配称为理想的事物,就必带有善美的本质。理想是人生的导航灯塔,没有理想的人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寸步不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这次习作不论在说或写的时候,开头,从现实入手,点明时间,地点及我的角色,从现实生活入手,主体部分展开想象,结尾回到现实,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总——分——总

四、读范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拿起神笔,把世界变得富裕而漂亮起来,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先来到农村的学校用我的神笔,画出一座二层小楼,让同学们在楼里,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上课。

我又来到农民伯伯家,如果没有电视、电饭锅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话,我会把它们一一画出来,放在农民伯伯的家里,好让他样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了。

我又来到种植蔬菜基地。再画出一个喷药的箱子和几盒农药,把药倒进箱子里,喷在蔬菜上,把虫子去掉,好让人们吃的放心,再卖一个好价钱。

我又来到了一个大沙漠,我要画出一棵棵小树苗,一辆喷水车,再挖出一个个坑,浇上水,让小树长大,为祖国填上一片绿色。 如果,我真的是神笔马良的话,我会让这些成为现实

板书:假如我是„„

教师科学家校长

神笔马良云花

从现实生活入手展开想象回到现实

时间、地点、角色具体点明中心

总分总

五、完成习作初稿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运用学到的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进行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的?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

(2)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3)你的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

2.分小组互批互改。

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七、指导评赏

1、小组推荐优秀作文进行范读赏析

2、将班级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推荐第8篇:《长征》教学设计作业

《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分析律诗的结构,把握诗歌的中心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翻译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像。想象红军当时艰难的条件下,战胜一个个困难险阻的场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任务

1、夸张手法的运用,了解律诗的基本知识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

二、

四、

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

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

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九、总结归纳

长征精神: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教学评价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wēi yí páng bó 乌méng

岷山( ) 云崖( ) 开颜 ( ) 2.解释下列词语 (1)逶迤: 。 (2)磅礴: 。 (3)等闲: 。 (4)开颜: 。 (5)云崖: 。 3 按要求填空。

(1)《七律·长征》作者 ,体裁 ,这种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 》写于 ,“三军 ”指 。 4.用现代汉语写出这首诗的大意:

能力提升

5.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1)A风尘扑扑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__________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__________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岳岭 D腾细浪 __________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彦 __________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7.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8.诗不同于散文 ,作者把红军的革命气概及大无畏精神浓缩在四联八句的诗里,体会“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寒”字有多样化的理解,诸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谈谈你自己的见解。 A有人认为,一个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B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C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D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前顽敌的寒栗。 答: 。

开放探究

9、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推荐第9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业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2007212940 康芹芹

教学设计一

用作者的心情变化为线索串联整篇文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

2、分析、掌握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掌握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用学生曾经学过的《背影》进行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画出重要的词语,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

三、梳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分析作者“不宁静”的原因。第2课时

一、听写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赏析课文中的写景段落,分析其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三、运用课文中的写景手法仿写一些句子。

教学设计二

用欣赏文章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为线索分析整篇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通感等修辞手法

2、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3、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4、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句与词语。

三、听录音,学生谈谈自己有感触的句子段落。

四、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第2课时

一、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理出文章的感情变化思路。

二、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学生自读文章的写景段落,熟读成诵。

四、运用通感、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景物描写。

教学设计三

以品味文章的语言为中心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多遍,由疏通文句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请学生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赏析语段,品味语言。继续让学生找出自己有体会的段落句子,感受文章

的语言美,重点分析文章的

四、

五、六段。

五、找出文章的文眼,并分析作者“不宁静”的原因。

六、背诵课文

四、

五、六段。

推荐第10篇:单元教学设计作业

猜读,小说阅读的一个好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进入初三上学期了,我所带的两个班共95名学生,其中女生48人,男生57人,他们对小说的阅读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男生的兴趣最浓,一把语文书拿到手,他们最先读的就是这个单元。但是如何去阅读一篇小说,学生们还是有点不太会,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只关注小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主人公的一些故事,顶多是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又是如何在情节中发展的,小说中为什么还要涉及到一些人物生活的环境,小说的主题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等等,他们平时是不太思考这些问题的。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通过他们自己来猜读,设计一些激发他们猜想的问题,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这应该是一个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纵观整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完整地出现小说单元的阅读,本单元是第一次,所以完全有必要在上第一课时就把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告诉他们。本单元共有四篇小说:鲁迅的《故乡》、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黄蓓佳的《心声》,还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单元导语中是这样写的:

“少年时代,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

这两段话明确地为我们的教学做了一些提示。第一段主要对这些选文的内容作了提示,以及读这些小说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即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们在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获得一种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第二段主要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原有的经验。还对教学的目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再具体一点就应该是:

1. 能复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2. 能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并能依据文中具体描写人物的句子通过推理判断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能通过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说出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1 4. 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找找当今生活当中有没有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说出作品在当今时代有何借鉴意义;

二、切入点

这四篇小说最终都是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单元整合学习中可以用一个“变”来贯穿整个单元,如《故乡》中通过故乡的变化和人的变化来表现社会的变化;《孤独之旅》通过杜小康的变化表现环境对人的影响;《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声》通过老师的变化来反映李京京朗读得好是由于他对文章产生了情感的共鸣。通过这些“变”来表现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教会学生根据标题运用猜读的方式来迅速理清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抓住小说的主题,并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句来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系统地进入小说的阅读,我们平时最喜欢读的就是小说了,但如何去阅读一篇小说,并且要带着一种阅读的发现和兴趣来读一篇小说,有没有可行的办法,在多年的阅读体验中,我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猜读法,今天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只要你们紧跟着我的思路走,我相信你也能快速掌握。想学吗?跟我走!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读一篇汪曾祺写的小说《陈小手》,边读边猜我提的问题,同时还要想想小说有什么特点?请看大屏幕:(一节一节地往下放,不能全部都放出来,否则猜读的效果就达不到。括号内的内容可以采用问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陈 小 手

汪曾祺

(看到标题,你会进行哪些猜想?人物,主人公,性别,职业等,再去对照原文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看自己猜得是否准确?)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 2 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猜为什么陈小手会是一位出名的男性妇科医生呢?他有何高明之处?陈小手是他的本名吗?)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既是医生,就要给人看病,而陈小手是接生的,猜猜他接生与老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既然他活人多矣,那么他的地位应该很高吧?文章写到这,猜猜会有别的变化吗?)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不用猜我们也知道陈小手肯定能出场,并且也能顺利接生,如果这样顺着我们的思维写下去,那我们也能写,但作者却能发表,肯定会有他的独到之处,那么会是什么新的故事发生呢?猜一猜。)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3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移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

“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呲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口。团长拿出20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20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 “不送你了!”

(既已告辞,事情就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文章还有一段,你能猜到最后的结局吗?)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

(出人意料的结局,猜猜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刚才我们带着猜想读了这篇小说,现在思考一下小说与我们平时读的散文有什么区别?(板书: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情节跌宕起伏,环境为人物服务)看着同学们读得意犹未尽,我们的语文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四篇小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的小说学习。

(二)

第一个环节:猜读,熟悉小说情节。 1.简述猜读法的特点。(大屏幕显示)

猜读又叫预测书法,就是阅读一本书之前,看标题及前文,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做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先看题目,猜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可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会不会采用什么议论或讨论的方法来写,然后再读下文。从标题开始就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直读到结尾,都不停的猜想思考。想想后面作者会怎样写,有哪些长处或不足,从中给我的启发是什么。经过这样的一番猜想,就明显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效果,这样也可以将这些记的更牢。不易忘记。猜读步骤:

(1)确定猜想起点。切记不能胡乱猜想,一定要按照文章的标题或一些有关材料来猜想。

(2)对照阅读。指快速阅读后,找到跟自己猜想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再来重点阅读。 (3)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做比较,比较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有些方面一致。 教学步骤

4 2.以《故乡》为示例指导学生:

(1)先看标题,你会有哪些猜想?或者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么来写?然后默读《故乡》课前提示,说说这篇课文是从哪些词入手进行猜读。从文中快速找出相关的描写故乡的段落,读一读,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再猜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种故乡?

(板书: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

(2)可结合课后的第一题“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来进行思考。找出能表现他们变化的段落来,并对人物的前后变化进行思考,比较他们前后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的描写用词有什么特点?同时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板书:少年闰土、中年闰土;记忆中的杨二嫂、现在的杨二嫂)

(3)通过这些变化,我们知道了现在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差距太大的原因是社会造成的,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也是社会造成的。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呢?

(板书:变化原因——社会)

(4)学生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说出小说的主题。

3.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猜读课文: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让他们在课下进行。第一大组《孤独之旅》、第二大组《我的叔叔于勒》、第三大组《心声》,要求先看题目猜想猜读点,然后每个同学快速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地方来读,进而快速熟悉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接着大组可以分成小组从不同的方成进行讨论交流,并要选一个人来发言作本组的结果展示。

4.专门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成果展示。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适时开展讨论,尽量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经验,老师只是旁观者,但对他们的某些问题要加以指导和纠正。

第二个环节:猜读,分清主人公。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篇小说中有时会出现多个人物形象,但谁是主人公却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是不是标题中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呢,或作者下笔最多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呢?有时未必就是,这还需要我们继续运用猜读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可以用《我的叔叔于勒》来作为一个例子来分清谁是主人公。

1.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先猜猜,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是从正面写还是从侧面写他呢?快速从文中找出有关写于勒的段落和句子。并能说出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怎样的于勒?说说这些关于于勒的段落和句子大多是从谁那儿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人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猜猜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提示:要确定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标准是这个 5 人物要能提示这篇小说的主题。

4.猜猜作者为什么要写菲利普夫妇由盼到躲呢?这和小说主题是否有关系?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它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能不能找到这些人物的影子?

5.猜猜小说的结尾还可以怎样续写?结合课后的习题四“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续写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人物的性格。

第三个环节:猜写,设计人物小说。

在前面的环节中,我们已经利用猜读法来读小说,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读书方法,它有利于我们快速找到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主人公,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小说的创作呢?我们可以以《心声》为例来学一学小说的创作。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都早已读过,并产生过共鸣,被感动过,甚至也流下过泪水,那么又是什么让你如此情难自禁呢?

1.先看标题,心声,会是谁的心声呢?他有什么样的心声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声呢?

2.李京京的想朗读课文的心声要求高吗?既然不高,为什么却成了他的心声呢?同学们可以猜猜作者想要借这个心声表达别的心声吗?那应该是什么?请说出来。

3.一篇好的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只有李京京能把《万卡》这篇课文能读得如此感人?为什么《心声》这篇小说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说出你的观点。

4.同为学生,你有心声吗?参照李京京的心声,你也可以写一篇你自己的《心声》。在情节的安排上,你可以借鉴前三课的安排,在人物的塑造上,你也可以利用前三课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变化会有一个不变点来设计,甚至你还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环境来表现你的主题。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要有真情实感。

5.布置作业:模仿《心声》,写一篇人物小说。

四、设计反思

猜读法,是我自己在读小说时喜欢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一回读小说时,看到标题就会展开猜想,猜猜小说的情节、主人公的遭遇、人物的性格等等,有时还进行一些联想或想像,想像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会面临哪些变化,很容易就能让自己进入到情境当中,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对小说的主题也容易领会。然后在不经意当中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的阅读兴趣,所以就把它拿了来让我的学生们也学一学。因为这个单元都是小说,故用这种方法我觉得还是比较实用的,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找到相应的地方来进行重点品读,这样可以大量节省时间,对课文 6 的重点内容也容易把握到位。指导学生用猜读法迅速从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导入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猜读法,我从课外选了一篇小说,其目的是用来激趣的,同时也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猜,在猜想中,其实也在调动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为写人物小说作了一个铺垫。

整个教学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通过猜读获取环境、情节和人物的相关信息,把握小说的主题;第二个板块通过猜读分清谁是主人公;第三个板块是结合主题心声来进行模仿写作,但情节和人物及环境的选择可以借鉴前三课的精华。整个课堂运用猜读来教会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前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一些技巧,让学生学会表达。

四篇小说如果完全按照小说的文体来讲授的话,学生会对原本有极大兴趣的文章缺乏好奇心,以至于课堂不会有出彩的地方,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所以我想运用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来进行指导,这样甚至可以调动起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构建一个新的文本,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更容易到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就不能面面俱到。

又因为他们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在习惯写记叙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去进行一点虚构,去尝试进行小说的构思和创作,这样学以致用,也可以解决平时作文没有素材和头绪的烦恼,可以教会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然后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去。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何乐而不为呢?

第11篇:教学系统设计作业

教学系统设计作业

2011级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 201117040131 陈琳

一 试述你认为重要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及其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概述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几个学习理论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 )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二)认知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学习理论开始重视研究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用S—O—R(O即学习的大脑加工过程)模式来取代简单的没有大脑参与的S—R联结,强调有机体的学习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对于人类经验重新组织的过程,主张人类的学习模式不应该简单地观察实施刺激以后的有机体的反应方式,而应该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重组,应该强调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类型的建构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比重,运用同化与顺应的方法有效地促成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建立。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J.S.Bruner,1915— )、奥苏伯尔、加涅、皮亚杰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Slavin,1994)。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因此,我们只能试着对它的主要观点作一些简要的梳理、概括。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关系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学习理论制约和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学设计理论依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的学习理论进行了接受和选择。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不是一种替代的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行为主义强调外显行为,客观刺激。认知主义强调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强调外显行为后面隐藏的认知结构的变化。而建构主义则强调知识的多面性,自我建构,在具体环境中建构过程和建构结果。它们都有合理的科学的一面,同样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并不是所有环境,所有情况下都只适用于一种学习理论。教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将这个过程单一化或简单化的倾向都是错误的。不同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它反应了人们对知识以及学习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

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采取什么样的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因为学习理论影响到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维度。教学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的优势和劣势,以在不同的学习情景中,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优势在于目标明确,外在的刺激和灌输可以系统的讲述知识,易于形成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操作,便于教师控制和组织教学等。而它的劣势在于学习的主体始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当外在刺激条件与学生知识结构与准备状态不符时,知识传输的效率低下等等。 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在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可以更好的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教学效率较高。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学生可以达到基本统一的知识结构,便于管理和评测。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等等。其弱势在于统一的教学目标未必符合每个人自己的最佳发展形式。统一的学习方式,未必是每个人最佳的学习途径。另外,对于高级技能、复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等,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建构主义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技能,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适合于复杂知识的理解,高级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形成。其劣势在于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学习评价较为困难,组织与管理学习也十分困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和协作不适合简单的陈述性事实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技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理论就是人们在思考教学中所形成的旨在探讨、解释和预测教学现象的观念体系,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隐藏其后的各种教学关系和矛盾运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映。进一步说,教学理论是人们思考或思索教学的结果;是一组思想和观念体系,它包括一系列认识、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本质的能动的、系统的反映。从教学理论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正如孙可平在《现代教学设计纲要》一书中所指出的:“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学设计更大程度地依赖于教学理论的研究。”事实证明,解决教学问题必须研究教学理论,应用教学理论。因此,把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探讨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一般认为,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由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率先倡导的。所谓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其目的是通过探究去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科基本原理去把握学科的结果。因此,该模式强调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一般来说,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四个阶段。

(1)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在教学设计时,问题可以是学科本身引出的,亦可以是从社会生活中引出的。首先,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其次,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讲解、出示实物和图示等,要尽可能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把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改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然后把先前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把目前的各种片断知识组织起来,最后提出一个或几个假设。

(3)上升到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的感性体验符号化,成为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前一阶段的假设也许有几个,这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逻辑的精选,即对假设内部的不完整和矛盾的表述进行精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使其成为精确的概念、定理或定义。 (4)转化为活的能力。就是把业已抽象化了的概念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用概念体系去理解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概念的复现,有助于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又将凝固了的认知结构化成为能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展开,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营造课堂教学的自由气氛。第二,有结构地提供教材。所谓“有结构”,一是指要提供较完整的教材,这些教材能够多侧面地证明假设,或者能从中推导出假设来;二是指某一教学单元的教材必须是整个学科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必须与其他部分有逻辑上的联系。第三,运用发现技法。发现教学既是一个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发现技法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发现技法的培养。发现技法基本上有归纳和演绎两种。其中包括:渐次限定条件,缩小范围;将复杂关系还原为简单关系,这是一种归纳的思维方式;利于类推,由一事物推及另外一种事物;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寻找共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演绎的思维过程。发现法还特别强调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把稍纵即逝的思想表达出来。第四,关注中差生的回答。发现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上,使学生的思维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感性走向理性。中差生的回答往往具有代表性,虽是片面的观点,但提出来并给予重视,这不仅可以鼓励本人,提高自信,还可以造成问题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全班学生的思维。

总的来说,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我们应紧密结合其间的联系,注重其发展理论要求,寻求更好的需求发展。

第12篇: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课《观潮》

第一课基本信息 执教者 王娟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材分析

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生活经验有限,对着重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的学情分析

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知识与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能力目标 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过程与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文的内容。

情感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度与价值观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目标 思想感情。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

重点

教学重难想象画面。 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

难点

景象。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我始终贯彻创设情境的理念,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艺术手段,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观潮情景,把学生带到真正的情景中去,方便学生更与 设计说明 好的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遵守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的理念,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设计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预设的图 时间)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2课件出示:古诗的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引导学生体会引入,可以

(一)吟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观潮”和“天让学生了解诵古诗,导入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下奇观”两个古人赞美钱新课

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观”字各是什塘江大潮的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么意思? 诗句,知道

名称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1、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1、自由小声要充分

读课文,画出生发挥学生识

2、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字和新词,采用字的主动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自己喜欢的方法性,鼓励学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自学生字。 生用多种方

法来识字,

3、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同学之间重视对学生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互相交流自学生自主识字的

字的情况,争取引导和交做到把字音读准流,激发学确。 生自主识字

(二)自的兴趣。

3、朗读全文,主读文,探究

力争把课文读正学贵有识字

确,读通顺。 疑,在阅读

教学中一定

4、默读课文,要给学生创在读书的过程中造质疑问难遇到不懂的问的机会,要题,请你用铅笔给足时间,做个标记。让学生能够

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学生结合资变换身

(三)变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料,认真研读,份学习,让换身份,释疑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充分交流。学生感受到解惑 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了一种乐趣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和新奇,同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课堂小结

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

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仔细品读,你有什么感受?心情又如何?请带着恰当的心情再度一次课文。

2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布置作业

2朗读课文。 1分钟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观潮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平静 声

板书设计 远

像闷雷

一条

白线 稍远

横贯 潮来时:

白色城墙

再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来后:平静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反思 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

第13篇:教学设计 、作业评分标准

教学设计评分标准

1、“数量”:数量多,书写整洁 1分;数量较多,书写一般 0.5分; 数量少,书写潦草 0.1分。

2、“四栏式”:按格式写,每个栏目都有较丰富的内容 0.4分;不按格式写,内容一般 0.1分。

3、“进度表”:教案前有进度表,进度安排详细,按进度写教案 0.2分;有进度表,但不详细或未按进度写教案 0.1分;无进度表 0分。

4、“教学目标”:有三维目标,书写详细 0.4分;未按三维目标书写或书写简单 0.1分。

5、“重点难点”:重难点明确,设置合理 0.4分;只有重点或者难点,设置含糊不清 0.2分。

6、“教学程序”:内容科学丰富,结构合理,书写认真 0.8分;内容一般或内容较少,书写一般或潦草得0.3-0.5分。

7、“板书设计”:结构新颖,安排科学 0.3分;结构一般,设计没有新意0.1分。

8、“学情反馈”:有对学生情况的交代或者互动的一些介绍 0.1分。

9、“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里明确提出本节课成功之处或者不足 0.4分;仅仅是写了一点内容总结之类的话 0.1分。

作业评分标准

1、“数量”:每个班级的作业本一本不少并且作业布置合理 1分;班级作业本有缺少的情况,内容太多或太少 0.5分。

2、“书写”:书写整洁 0.2分,书写潦草不得分。

3、“批阅次数”:批阅次数较多 0.2分,较少的不得分。

4、“批改质量”:有针对性批语 0.3分,仅仅有批阅符号和“阅”或者“优”之类简单的词 0.1分,仅有符号的不得分。

5、“批语”:旁批或者尾批语言有针对性,有启示性或鼓励性的话语,或者有及时的提醒 0.3分。

第14篇:《火烧云》教学设计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火烧云》教学设计作业

教育科学学院

11级小教文本(1)班

2011434033

覃利云

《火烧云》教学设计1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资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需、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各种云的颜色很多,课前要求学生在早晨或黄昏,最好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彩的图片和描写云彩的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烧、寿、镇”;后鼻音:“盈、恍、猛”等。画出自身不懂的词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3.再读课文,可以是自身读,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后考虑讨论:课文哪些局部是讲霞光的,哪些局部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来读一读,初步了解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4.本课描写火烧云色彩、形状变化的语句,用词十分准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例如: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极多”说明火烧云的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只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把火烧云想象成了动物,突出了火烧云变化的有趣。“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标明了火烧云形状在不时地、快速地变化着,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

5.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然后互相推荐,谈谈自身的阅读感受,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喜欢自身选择的局部。还可以说自身观察到的或展示根据课文的描写自身画的火烧云,进一步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6.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1)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朗读时,可让学生抓住生动准确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火烧云变化莫测的有趣景象,把火烧云变化之快,形状之多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2~6自然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来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是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变成“狗”,“狮子”„„让学生按着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背诵。

7.积累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本课内容了解并能背诵的基础上,摘抄自身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推荐,互相说说摘抄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是最美的。加深理解和体会。

8.识字写字。本课生字比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身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对学生较难写好的字,如“盈、蹲、揉、喂、跪”等要作适当指导。“盈”字提醒学生,“”在字中的位置和大小;“蹲、揉、喂、跪”均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指导写好右半局部。

9.鼓励学生课后多读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身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推荐。

《火烧云》教学设计2

课文《火烧云》,写得生动活泼,刻画景物惟妙惟肖。除了作者仔细观察外,无疑得益于独到的写作方法。

一、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文章开篇说“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作者并没有写火烧云,而是描绘霞光。文中用了五个“„„变„„”的排比句,以和“„„照得„„”和“„„是„„”的句子,着力渲染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改变了本性,大地万物红彤彤、金灿灿的。这霞光从何而来?原来“火烧云上来了”。这就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了铺垫、强烈渲染,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教学这一段时,可采取如下步骤:

1.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2.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3.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想想、议议)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再通过读、划、思议学习,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二、写变无“变”,无“变”显变;动中见静,动静结合

第三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绚丽多彩、千变万化,文中却不用一个“变”字,以四个“一会儿”构成的排比句式,把火烧云的色彩变化一一描绘出来,景色醉人,气势壮观。用“一会儿”既突出变化之快,又暗示色彩繁多。四个“半”字象四支彩笔将“紫”与“黄”、“灰”与“百合色”均匀揉和为一体,这不只让我们领会到色彩的层次美,而且能领略到色彩调配的和谐美。最后一句用了两个“„„也„„”的句式说明还有无数奇妙多变的色彩。可见作者运用语言之精妙,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具体词句去品读体会。

课文四——七自然段写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却也没有一个“变”字。文中用了三个借喻句,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逼真地表示出来了。“一会儿„„模糊了”、“忽然„„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显示了“马”、“狗”、“狮”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的特点;还有“正在„„就„„”、“跪着”、“跑着跑着”、“蹲着”等词句清楚地表达出火烧云在动中变、在变中动的特点(强调借喻手法的突出效果,使学生理解词句描写的魅力,从而在将来的学习写作中准确运用)。

作者在对火烧云的动态描写中,也进行了静态刻画。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是跪着的„„”前者描写动态,后者刻画静态。“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句中“两三秒钟”显示变化之快,但前加“过了”一词,又说明“跑马”一动不动。这些动态和静态描写,把火烧云的形状多姿和变化万端刻画得入神,读者能在纷至沓来、瞬间万变的形态中,获得清晰、真切、印象深刻的造型,不致于眼花缭乱、不可捉摸,强化了火烧云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表示力和感染力。

教学这一局部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1.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课文中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云状变化按什么顺序写的?(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三、结篇自然,耐人寻味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既照应了课题和篇首,又点明该文是刹那间的实录,同时显示了火烧云变化之神速。末段的两个“象„„”和“什么也„„”的排比句,留下了似是而非,若有若无,虚实相兼的感觉;拟人句“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喜好它的小朋友”很有情趣,尤其是“偏偏”一词,突出了火烧云似乎故意逗弄小朋友,也表达出小朋友烦恼悔恨未曾看清的心情和依依不舍、迷恋向往的感情。为了解除小朋友这种悔恨的心情,教学时可让学生合拢课文,想象回忆火烧云的景象,以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

第15篇:教学设计作业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教学设计》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C

7.D

8.A

9.B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学习需要分析的必要性及其具体任务包括哪些? 答案要点:

学习需要分析的必要性: (1) (2) (3) 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

学习需要分析有助于理顺问题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学习需要分析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是进行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通过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必要途径;

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设计教学方案以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可升级性和先进性——在设备选型时应充分注意设备的发展趋势。

2、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答案要点: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条件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论述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这三种学习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首先,教学内容并不仅仅具有单一的含义,例如,知识信息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认知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结果的信息,其中渗透着情感、态度、意向、师生关系等成分,历史学的教学便是一个例证。某一方面的学习还会涉及其他领域的学习。例如,学生学习混合化学剂技能时,既要懂得各种试剂的化学性能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又必须掌握混合化学剂的操作规程与技巧,同时,还需培养重视安全的态度。这方面的学习机涉及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其次,提高人事、树立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情感领域的学习)往往是其他学习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者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对所教的科目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活动就不易取得成功。

各类学习之间存在这种相互联系,是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这要求我们在确定学习目标时,综合考虑某一方面学习内容的多方面的教育含义,把教学视作一个促进学习者全部个性发展的过程。我们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类,只是择其主要方面加以强调。

2、试比较3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答案要点:

集体授课的优点: (1) (2) (3) (4) (5) 教师和学生习惯上都容易接受。 容易备课。

能在规定时间内呈示较多信息。

能同时面对大量学生上课,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能在讲课过程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

集体授课的缺点: (1) (2) (3) (4) (5) 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的精确度较低

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交换看法,学习比较被动; 客观上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演讲时,难以获得关于学生产生误解和遇到困难的反馈信息。 不适宜传授动作技能,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个别化学习优点: (1) (2) (3)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 有助于在其他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

2

(4) (1) (2) (3) (4)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别化学习缺点:

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若用单-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 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 备课复杂、费用较高。

小组相互作用的优点:

(1) 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3) 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 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慢,哪些学生需要给予鼓励或纠正。 (5) 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

小组相互作用的缺点: (1) (2) (3) 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不至于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

第16篇:《教学设计》第五次作业

《教学设计》第五次作业

《教学设计》试题

一、填空题

1.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因此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校教育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 中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

3.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 系统 )计划过程。

4.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 操作 )样式和简约方式。

5.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 本身 )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6.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 内部 )因素,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7.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地产生策略、选择策略、( 自我 )控制及调节的过程。

8.有关的研究还表明,元认知能力的获得并不单是由于个体的成熟,而更是由于个体的学习,个体若缺乏基本( 学习

),那么即使到了成人阶段,在这方面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9.有关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这并不是缺少完成认知任务的( 基本 )能力要素,所缺少的是将这些能力要素协调起来,组成策略并从中获益的能力。

10.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有关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 期望

)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学习需要。

二、单选题

1.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他们是指( A )。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B.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D.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2.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分别是( A )。

A.传播技能、态度和情意、知识和认知水平、社会及文化背景

B.交互能力、态度和意境、知识和技能、文化和行为背景

C.传播能力、传播通道、编码和译码、情境脉络和传播内容

D.传播技能、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传播内容及文化背景

3.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A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

C.6个 D.4个

4.劳特斯(Lotas)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划分为情感Ⅰ、情感Ⅱ、认知Ⅰ和认知Ⅱ等四种类型。情感Ⅰ是指( A )。

A.学习者喜好在群体中进行学习,对他人的举动非常敏感,往往倾向于根据他人的情感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B.学习者则关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们倾向于根据道德的美学的原则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C.学习者喜好关心生活的实践层面,并往往倾向于根据精确的信息进行学习上的决策

D.学习者则喜欢用事实建构和理解有关的理论

5.肯普模式(1977)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A )。

A.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B.教材组织、学习者特征、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C.媒体选择、教学目标、可控性和学习者分析

D.学习者特征、灵活性、适应性和教学目标

6.从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呈现形式、呈现要素三个方面考察了教学材料设计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 A )。

A.梅里尔的“部分呈现理论”教学设计模式

B.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C.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 D.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简答

1.为什么说学校教学活动是实现人类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有效联系的重要纽带?

答:⑴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多门课程使学生获得的系统性的知识,系统性的知识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总体认识的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长期以来在探索世界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人类这些智慧的结晶通过教育与教学的加工凝结成为教学中的知识。

⑵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向自己智慧挑战的过程,学生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能力,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性的认识逐渐有效地汇聚成为人类的总体认识。 2.简答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答:教学设计归纳为:(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等三个层面。

⑴(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以称它为长期设计。

⑵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除了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之外,还起着协调年级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作用。

⑶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

3.简答教学设计的涵义。

答:⑴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⑵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有着比较具体的操作程序,它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⑶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4.肯普模式中的十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什么?

答:⑴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⑵选择课题与任务;⑶分析学习者的特征;⑷是分析学科内容;⑸是阐明教学目标;⑹是实施教学活动;⑺是利用教学资源;⑻是提供辅助性服务;⑼是进行教学评价;⑽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在这十个环节中,有九个(即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七、

八、

九、十个)环节都由教师自己完成,只有第六个环节是在教师主讲或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完成的。5.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 答:⑴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⑵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

⑶建构评价过程;

⑷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

⑸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 ⑹安装和维持系统。

6.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答:这一阶段对应于儿童入学之前和入学之初。

⑴知觉的集中倾向性,即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维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维度或层面,不能守恒。这个阶段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⑵不可逆性,这是与可逆性相对的。所谓可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下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思考;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同时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不可逆性即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⑶自我中心主义,即指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而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换言之,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不能够客观地分析世界,而只能主观的看世界。 7.学习方式设计的一般要求。

⑴多样性、完整性。如,语文、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思等活动;数学学科的阅读、观测、想象、思维和计算等活动;自然学科的阅读、观测、实验、分析和计算等活动;社会学科的阅读、观察、调查、分析和辨别等活动;劳技学科、体育学科、艺术学科中的一系列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等;活动课中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保健活动、旅游参观活动、公益劳动等,都应该完整地设计。

⑵有序性。一般要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

⑶适度的强化,即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应该有适当的强化的时间,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也应该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 ⑷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学习活动总量是指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学习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所谓学习量是学生所学习的一切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总和。学习活动总量的确定和分配要依据一定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学习活动总量太小,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而总量太大,又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和身心健康。

四、论述题

1.试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答:(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成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导方案,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步骤,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其衔接,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

(2)整体性。整体性或统整性要求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配合,达到某一标准下的最优化。 (3)操作性。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被分解为具体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等都必须体现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教学设计方案才能成为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方案的操作性特征还体现着教学设计方案的弹性和灵活性特点。

(4)创造性。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性劳动,而是一项发挥教师才智,焕发生命活力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性活动。教学设计活动虽然有着一定的程序性、合理性、精确性等方面的要求,但这些具有一定规范性特点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并不是对其才能自由发挥的束缚,更不应该影响甚至扼杀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中的创造性。为了能够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同时,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2.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任务。

答:(1)确定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比较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这类目标反映的是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它是一种“期待性目标”。另一类目标是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也称为“达成性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用可操作行动的语言或概念对“教和学”的效果(或结果)进行描述。

(2)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

(3)研究学生特点与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的基本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教师比较恰当地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有利于教师合理准确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二是有助于教师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背景知识;三是有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力求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己的最好发展程度和水平。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因素应包括: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社会性因素等。

(4)教学过程相关措施的研究与分析。教学措施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3.试述教学设计的优势。

答案要点为:

⑴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

⑵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⑶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⑷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 4.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

答:⑴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如: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以使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使用类比的方法、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等。

⑵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如: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内容)的生疏程度、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让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与学习者爱好的、感兴趣的活动活动联系起来、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儿童通常都怀有对于未来生活或活动的目标,在引导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时,将这些知识、技能与他们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对未来的价值,意识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达到未来目标所需要的。

⑶建立自信心的技术。如: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学习者一般都希望知道学习目标,即希望预先知道学习结束后要掌握什么,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如果通过排序,使得各项学习任务能够循序渐进地排列起来,而且这些任务都能保证准确地得到执行,那么这将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如果给学习者以控制教学过程的适当的权限,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将能得到维持与增强。可以允许或鼓励学习者自己决定某一步骤做什么、选择什么新的任务,通过这种自主性决定来控制行为和反馈。如果这一过程进行得审慎,那么允许学习者判断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和估计可能存在的难度,这有利于学习者形成自信心。而且,通过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学习者还能够掌握自我管理的策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⑷产生满意感的技术。如: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当学习者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达成某一学习目标时,就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反馈,那么就能够向他们展示他们所形成的能力,使他们产生满意感,从而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反馈应该是及时的,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反馈应该显示学习者有关的行为反应是正确的、接近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正确,则需要告诉学习者为什么不正确,并给他们指出一条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途径。鼓励作出概括、迁移。当学习者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鼓励他们将这种技能加以概括并迁移到类似的或新的情境中去,有助于他们形成满意感,并进而强化学习动机。

五、实践题

结合教学实践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作为的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的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

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

⑶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当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等;

⑷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供的学习指导;

⑸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等。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及我区小学体育学科“四自”教学模式等,创设春游中在草地上玩耍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身体,学会与人合作交往。

二、教学思路

通过创设小青蛙到草地上玩耍的故事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玩中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术,锻炼了能力。 如课中教师把圆圈比喻成小池塘、周围的草地等,使学生产生想玩的欲望; 通过创设各种不断变化活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创设各种练习环境,使学生理解、感受立定跳远的动作要点。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定跳远动作和小青蛙的动作有点象,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通过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自己初步尝试、体会立定跳远的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三、组织方法

贯彻“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自觉调控”的四自教学模式的 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教授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将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进行自我感受,自我探究。在教学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让学生体会,学生发现用力摆臂向前跳,会远一些,从而使学生理解摆臂作用,引出蹬腿、摆臂动作;通过学生自由结伴,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得到有益的锻炼。 教材分析:立定跳远是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双脚跳起的知识,为今后的助跑式跳远和三级跳远打好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 游戏:过沼泽

教学任务: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

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二、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双脚轻巧落地。

教具准备:垫子8块 录音机1台

教学程序: 导入:

一、整队、报数。

二、师:上节课我们说要召开一次专项运动会,是关于什么项目的运动会?(学生回答跳跃运动会)。今天一共有四支参赛队伍,他们是青蛙队、(青蛙队的学生展示)袋鼠队、白兔队、蚂蚱、(各队进行展示)来了这么多的跳跃能手,我们今天的跳跃运动会肯定会很精彩。各位跳跃能手准备好,:我们现在就向着森林运动场出发!(放音乐疯狂青蛙舞曲)

师:带领学生做蛇形跑,边跑边模仿小燕子、蝴蝶、螃蟹、大象、小鱼、袋鼠、青蛙、兔子、绕肩、带到比赛场地。(每人站到一个荷叶前,还是每队占到一个荷叶前。学生练习是在河岸上练习)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的场地,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热热身,活动开筋骨。跟我一起做。

头部、体转体侧、腹背、跳跃、弹性屈伸。

好,我看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请大家观察一下比赛场地。 (讲场地和比赛规则) 简单、明了。 师:我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跳过池塘。三局两胜制。

我们的跳过池塘比赛可以开始了。比赛方法:分成四组,每组的第一人跳到河对岸把旗子举起来,第二人才能出发,看那足以最快的速度跳过池塘。 比赛规则: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轻巧、快捷。 脚不能落在荷叶外面,如有违犯,回到起点重跳。 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采访第一名的队伍,你们是怎么取得第一名的?

师:小结。其他三支队伍不要气馁,让我们总结经验,争取下一局的胜利。我告诉你们,跳得快跳的远是有秘诀的,现在我把这个秘诀悄悄地告诉你们。

屈膝半蹲、稍提脚跟;上下配合,弹性屈伸;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屈膝缓冲,声音很轻。(要求学生边学边做)自己练习,体会动作。在重复口诀。

师:大家要互相学习,互相做小老师,看谁的动作轻巧上下支配和最协调。 师:吹哨,学生会原位。第二局的比赛准备开始。 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采访最后一组的队伍,为什么会失利,要想取得第一名怎样改进?请大家帮助他们分析一下?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针对问题进行练习。

师:吹哨,学生会原位。第三局的比赛准备开始。 预备------开始。 师:发奖。

最佳跳跃奖、最佳配合奖、最有爱心奖、希望之星奖。 师:下一个比赛项目更难了,你们有没有信心。

你们看,在我们的后面就是一片沼泽,我们的第二个比赛项目就是通过沼泽。沼泽地很危险的,如果踩进去会怎么样?对会陷到里面。所以组委会为大家提供了两块小垫子作为帮助我们顺利通过沼泽的工具, 因为我们踩小垫子上压力会分散,不会马上陷下去,但是速度一定要快,不然也会很危险的。

师:请你们想一想,怎样安全、快速的把所有的同伴送过沼泽呢? 请你们小组研究想办法,想出办法快速实践。教师到各组指导。 师:练习时间到,我们得比赛马上开始。(音乐新运动员进行曲) 比赛规则:身体各部位不能碰到沼泽,否则从头再来。 注意我们是跳跃能手,应该跳着通过。 师:发奖。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你们高兴吗?我们以后要积极的锻炼身体,迎接更多的挑战。现在让我们高唱凯歌,欢庆胜利。(幸福拍手歌) 随着音乐返回,做放松动作。

第17篇:教学设计第一次作业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理论?请简要说明。 (1)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任何系统都包括五个要素:人、物、过程、外部限制因素和可用资源,这五个要素间有三种联系形式:①过程的时间顺序;②各因素间数据或信息流程;③从一个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的原材料(人或物)。 (2)传播理论

信息传播是由信息源、信息内容、信息渠道与信息接受者为主要成分的系统。进行信息传播,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考虑信息的结构与顺序是否符合信息接受者的思维与心理顺序。信息不能“超载”,过于密集的信息直接影响传递效果,增加负担。而且不同信息的注意获得特性不同。有些材料宜于以视觉方式呈现,有些则宜于用听觉方式呈现。还可以运用多种暗示技巧来增强这种注意获得特性,更重要的是考虑信息接受者的特性(年龄、性别、偏好等),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等。 (3)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与教学设计。概括地说,行为主义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最基本应用是把可观察行为作为教学基础,提出用可观察行为动词界定各类教学目标(包括价值观与态度教学)并依此进行教学传递与评价。

认知理论与教学设计。认知理论探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活动,其中主要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转换过程,例如,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与记忆的8个阶段的学习模型。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指导意义是:建构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它。学习的认知建构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大都是在观念上,如何发挥人的潜能问题等。 (4)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

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的概念模式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时间中心模式的代表性是卡罗尔模式,用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教学的质量决定所需时间,用毅力与学习机会决定学生实用时间,与学习程度一起组成一个公式:

任务中心模式关注于如何促进学习的过程,例如,布鲁纳模式与加涅模式。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与储存取决于知识的结构方式,提倡编制学科中心的结构化教材,通过学生自我的探究来把握、理解学科结构。加涅模式源于他对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观点。他把学习结果(学习领域)分为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与态度五类,形成系统的教学任务分析观和九个事件的教学过程等。

学习者中心模式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上。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接受所有学科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依据一般都是采用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

第18篇:教学设计作业作案

《教学设计》课程作业评讲(1) 1.教学系统普遍性的主要任务

⑴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⑵为学生奠定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促进学生严惩良好的现代社会公民素养。 ⑶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影响教学信息传播效果的四个因素 ⑴信息传播技能; ⑵态度和情意; ⑶知识和认知水平; ⑷社会以及文化背景。

3.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

⑴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⑵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⑶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⑷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4.简单论述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

1.狄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有如下十个构成环节:

(1) 明确教学目标 (2) 进行教学分析

(3) 确定行为、个性的准备状态 (4) 写出行为目标

(5) 开发与标准有关的测验 (6) 开发教学策略

(7) 开发和选择教学媒体 (8) 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 (9) 修改教学

(10) 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有如下九个构成环节:

(1) 教学目标 (2) 教学分析

(3) 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 (4) 作业目标

(5) 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 (6) 教学策略 (7) 教学材料 (8) 形成性评价 (9) 总结性评价

3.综上,我们总结教学设计模式的八个基本环节为:

(1) 学习者的分析 (2) 教学目标的设计

(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 教学过程的设计

(5)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6) 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7) 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8) 教学评价的设计

①发现学习者学习所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期望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②分析学习者面临的问题的原因,为寻求在教学设计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供前提条件。 ③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并确定教学设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④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制约因素,从而论证解决该问题、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⑤寻求解决学习者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2.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 ①引入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 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采用各种方法是教学材料中产生矛盾、冲突和惊奇。 ②加强针对性的技术。

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降低新内容的生疏程度; 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 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 ③建立自信心的技术。

清楚明确的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与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

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 ④产生满意感的技术。

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

鼓励作出概括、迁移。 3.简述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①普遍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是历史最悠久的教学目标取向。 ②行为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③形成性目标取向

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

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

4.论述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和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⑴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

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陈述各个主要的课程要素,使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地学习有关内容;

顺序性,强调每一后续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相关内容作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

整合性,强调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行为与所学内容统一起来。 ⑵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①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

②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心理顺序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和心理活动顺序。

③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是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前后相连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参考答案

简答题: 答: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包括六个基本环节:

(1).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

(2).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

(3).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

(4).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

(5).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

(6).教学过程的评价阶段

答: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答: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是:

(1).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期分析 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2).目标设计 是对按照学习的分类和学习分类的层次划分学习任务,为设计“教”与“学”的学习经验提供的依据。

(3).策略设计 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选择决策、规划设计和一体化整合。

(4).评价活动 是通过对教学活动方案(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检测,提供反馈、修正和进行优化。

论述题:

答:教学情境设计的一般方式有:

(1).故事化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愿意主动学习。创设故事化情境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所举例子应以低年级孩子为例。

(2).活动化情境 适宜的情境常常跟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设置开展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便于开展探究、协作和问题解决等研究性学习,是数学、语文、自然、音乐等课程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式。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举例子应具有以上特征。

(3).生活化情境 从教学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入手,设计教学情境。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使用。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信息、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内容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常用方式。知识、技能和情感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把知识、技能、情感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境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举例子应具有以上特征。

(4).问题化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为数学、语文、自然、音乐等课程设置适宜的学习情境。在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学习中都可以找到生动的问题素材。利用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有效的的问题情境,利用认知的矛盾问题创设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所举例子应具有以上特征。

参考答案

简答题:

答:教学媒体一般具有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从属性、能动性。

教学媒体的功能有:

(1).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可以替换的

(2).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于其他教学媒体的地方和善于表现的内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3).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

(4).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答: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教学评价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按照评价基准不同可分为: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自我评价

按照评价功能不同可分为:

(4).诊断性评价

(5).形成性评价 (6).总结性评价

按照评价内容不同可分为: (7).过程评价 (8).成果评价

按照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 (9).定性评价 (10).定量评价

答: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搜集资料等几项工作。

(一).制定评价计划包括:

(1).确定搜集资料的类型

(2).确定评价标准

(3).选择被试人员

(4).阐明试用成果的背景条件

(二).选择评价方法 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我们主要采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三).试用教学设计成果和搜集资料的基本步骤是: (1).第一步,向被试者说明须知。 (2).第二步,试用 (3).第三步,观察教学

(4).第四步,后置测验和问卷调查 (5).第五步,归纳和分析资料 (6).第六步,报告评价结果

论述题:

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并组成一个系统过程。分述如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

(2).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再按照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类别细化分析知识点内容。

(3).根据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4).最后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学生的特征和学科的特点这三方面的因素。 (举实例,按上述过程进行相应分析)

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

多媒体教学设计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的设计 (2).支架式教学的设计 (3).随机通达教学的设计 (4).协作学习的设计

(5).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

(根据所举实例选择一个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三、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媒体选择工序为:第一步,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第二步,媒体类型的选择;第三步,媒体内容的选择。

(2).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有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网络学习资源的情境等。

(根据所举实例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情境进行设计)

四、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

选择教学设计成果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多种评价的方式,像档案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根据所举实例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设计)

五、整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这一步是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和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等的整合、评价和调整工作。

第19篇:语文教学设计作业

语文教案设计重创新

2010级在职教育硕士 曹仙瑜

[摘要]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古人曰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用这个“预”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 ,主要是编写教案。教案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广大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忽略了教案的创新设计,教案仍然是“旧瓶装新酒”。有的教案是万能型的,无论什么课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教案就是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依据这样的教案上课,教学效果是低效的。今天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教材、课堂和受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而不能只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今天,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出创新型的教案,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要创新 教学过程要创新 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古人曰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用这个“预”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 ,主要是编写教案。教案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广大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忽略了教案的创新设计,教案仍然是“旧瓶装新酒”。有的教案是万能型的,无论什么课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教案就是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依据这样的教案上课,教学效果是低效的。今天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教材、课堂和受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而不能只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今天,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出创新型的教案,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教学目标要创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制约着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中心论”,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机械的呈现知识,导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法实现,这种教学目标对教学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有的教学目标甚至冗长繁琐,吞噬重难点,表述不明,无法关注学生创造力的生成。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走出这个误区,科学的创新的确定教学目标,做到重难点突出、难易适中、各章节相互协调、实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几方面我确立了几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例一:《小石潭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积累文言资料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法选择: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例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宁格勒的树》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教学重点 :

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

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教学时数 :

1课时。

二、语文教学过程要创新。

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品格。首先语文教学过程要重视生活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可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春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破土而出的嫩芽、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蜜蜂的嗡嗡声;再俯视脚下那松软的冻土,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春天的景,春天的人,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这些将化为语言文字,学生也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了,还会尽情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跟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外去玩一玩。”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于是,排好队走出了教室,一边走我一边指着校园的树说:“这些树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看见树上长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见树枝上长出了几片尖尖的绿叶。”“我看见„„。”接着来到公园里,有的孩子就嚷起来了,“快来看,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老师,那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学张开双臂自我陶醉地仰望着天空自由地旋转着,时而大声地叫着“燕子、燕子飞来了!”时而跑着追逐花蝴蝶,这一堂课老师没有组织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来,开始回到这节作文课的主题《找春天》。出乎意料之外,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连平时最不喜欢说的孩子此时也说话了。从这个活动课中可以看出,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语文教学内容要创新。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着力于凸显教师思维个性、闪耀其独特的思维亮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首先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感陶冶的教学风格,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 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 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另外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换。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善于运用图表勾画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 系,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即以感性促理性。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案创新对有效地实施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要创新,要做到重难点突出、难易适中、各章节相互协调、实现“以人为本”。教案内容要创新,教案要着力于凸显备课主体的思想魅力、闪耀独特的思维亮色;教学过程要创新,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教案创新必将引发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型,充分解放师生双方的教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高明珠.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河北鹤壁工贸学校.教学与管理.2003.[2]潘涌.教案创新:解放教学创造力.教育科学研究.2008.

第20篇:语文教学设计作业

《老王》教学设计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生活——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 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 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 朴实

语言 简洁 朴素

2、杨绛作品———————————— 真实 震撼

叙事 琐碎平淡

《老王》教学反思: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说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与时俱进”,在深层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我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教师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学生们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早已见惯不怪了,可是通过曹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重新带进写作的天地,学习了把琐碎组成一个整体的写法,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抓住这个契机布置仿照《老王》写写我《老曹》,顺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诲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小学作业教学设计
《小学作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