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河北易县中学

郭文静

(一)教学目标

1、从成语的来源和内容探究成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通过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成语与文化间的关系

难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国学。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就像一个窗口带我们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相传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本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里面孕育着一个生命——盘古。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重合的可能已不复存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盘古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倒下来死去了。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成语“开天辟地”就由此而来。同学们想一想像这样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还有哪些?这些成语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今天我们就从成语的来源来探究成语文化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从成语的来源来体会成语与文化的关

1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女娲补天 叶公好龙 愚公移山

2、谁来给大家讲一下精卫填海的故事呢?(找一名同学讲) 明确:《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子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山西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那么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困难。

4、为什么这个成语会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呢?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各抒己见。

总结:精卫鸟虽小,却立志填平大海,它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应该具备的吗?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源于这个神话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5、它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回答。

明确: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创造了神话传说来表达抗争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虽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不惧任何生存困境的创造精神以及远古人民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决心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从古至今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生长。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钻木取火、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这些成语都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6、那叶公好龙又有什么含义的?

学生: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7、从字面看,“好龙”就是喜欢龙,喜欢龙有什么不好的呢?为什么会含贬义呢?谁来给大家讲一下“叶公好龙”的故事呢?(找一

2

个同学讲)

8、这个成语又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为什么是“好龙”?叶公那么喜欢龙,为什么又那么害怕龙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先秦时期楚人的龙凤观念有一个嬗变过程。春秋时期,面对强邻环伺,楚人对周边部族普遍崇拜的龙蛇又爱又恨。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交融楚人对龙的恶感渐渐减弱。子张讲"叶公好龙"的故事,拿南方的楚人叶公子高说事,言语的背后隐藏着春秋时期楚人对龙又爱又恨的社会文化心理模式。

总结:由此可见,一个成语的含义与它的来源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弄明白它的来源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才有可能正确的运用它。

9、“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庖丁解牛,杞人忧天,望洋兴叹,亡羊补牢”这些成语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来源于寓言故事

10、这些成语故事大部分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们不能只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弄清它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比如“庖丁解牛” 这个典故就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养生观念。庖丁为什么能游刃有余的去解牛?解牛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做事要掌握规律:掌握并按照客观规律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务,这样才能化解各种矛盾,从而达到“保身”、“全生”的目的。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

3

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总结:还有很多成语,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乐不思蜀、望梅止渴”等等,要么源自历史故事,要么源自文人作品,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文化内涵,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信息,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探究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有同学说,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只记住成语的字面意思就行了,弄清它的来源有什么用呢?请大家看几道高考成语题,看看弄清成语的来源对我们做题到底有没有用呢?

1、(2012·课标,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分析:芝兰玉树:《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上下其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2、(2012·山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

4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分析: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巧舌如簧: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2013·辽宁,13)下列各句中,如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而生。 ....分析:让枣推梨:《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由此我们可知,这是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登高自卑: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5

1、分别找三名同学分析这三道高考题。

2、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但第三题中的“让枣推梨”“登高自卑”却不能准确理解,但当我提示出成语的来源时就恍然大悟了。

总结:通过这几道高考题,我们发现这些成语均有它的来源,并且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学习成语,多从它的来源入手,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做高考题是大有裨益的。更会在无形当中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三)、从成语的内容来体悟中华文化

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窗口和平台。

请大家一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上课我们一起讨论。

1、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颜色扮演着尊卑不同的颜色,成语“白发青衫”“白衣秀士”“被朱挂紫”“大红大紫”分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2、“黄钟瓦釜”这个成语是什么含义呢?它与中华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四)、课堂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和例证中,我们发现成语的确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这堂课只是通过几个成语来引导同学们呢了解我们的文化,进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

成语文化探微 说课稿

计算机教学探微

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文化

小学古诗教学探微

中学古诗词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