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改革操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9: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及课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采用一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即为如下6个环节: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全过程都是教学生学,都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再合作学习,最后当堂训练。应用时,课型不同,应有所变动。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在“例题型”课中的应用

例题型课上的学习内容是例题。教学环节为如下6步:

1.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可配有陪衬的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必配音乐);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怎样效果好,就用怎样的方式板书课题。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

2.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掌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要领:

1)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2)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既不降低,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

4)学习目标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5)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

6)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3.自学指导

揭示学习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

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重点看例题中列方程部介,对解方程部分可略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

2)要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思考题不宜太多,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4)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分钟左右),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5)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出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地思维。

6)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切不可随便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4.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后,进入“先学”这个环节,“先学”包括“看例题”和“检测”两个环节。

(1)看例题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认真默读例题(代替老师讲例题、传授知识),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操作要领:

1)要注意保证学生看书的时间,时间要充足,确保看完并能思考,切不可时间太少,走过场。

2)看的内容一定要有主次,对旧知部分可略看或不看,重点部分、新知部分要带着思考题精读,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3)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抄题(抄下一个环节要用的检测题),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不能辅导学生。教师对认真自学的同学流露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但不宜讲话过多,切切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检测(板演)

学生看书一结束,就检测学生看书的效果,一般采用一次性板演、练习的形式(一般不搞两次板演,不采用提问的形式),因为书面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就是下一个环节“后教”的内容(因为“后教’’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操作要领:

1)学生看书一结束,教师讲好过渡语,并且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定学生板演的位置或准备好的小黑板,供学生板演。

2)教师先公布检测题,让同学们在座位上练习,再指名2---3名(不宜1人,人太少会影响效果;不宜人过多,过多后教时麻烦、耗时多)后进生板演(因为后进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上好课;如果让优生板演,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上好课。

3)板演的内容为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能检测出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情况,检测题做对了,就说明学生对例题理解了,如检测题哪一步错了,就说明对哪一点不理解。

4)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板书,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思考如何“后教”,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5)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

5.后教

学生读书、检测例题后,就进入“后教”的环节。“后教”不是指教师讲,而是“兵教兵”,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后教”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后教”一般分两个环节:

(1)更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的答案(不要擦去原来学生写的)。如学生更正错了,再鼓励别的同学更正,别的同学又更正错了,再让别的同学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教师不要轻易表态,不能使更正变成教师唱“独角戏”(更正)。

(2)讨论。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

①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光盯住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不要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同学思考,个个准备回答,以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袖手旁观;要问:“会的请举手”,以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先让最差的学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因为齐答容易使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同学畅所欲言,说个够(发言面力争100%)。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使得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

②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非重点的那几步应一掠而过,如没有问题,可以不讨论。教师绝对不能信口搞“满堂问”。

③讨论的顺序。不能一题一题讨论(即一题讨论完了再讨论另一题,因为这样,必然讨论一题与讨论另一题重复、无条理,不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会浪费时间),应该同时看几位学生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一步(并把其他学生有关这一步的错误并人一起讨论),问:“知道这一步对不对的请举手”,“说说为什么”。大家归纳,教师板书(板书要点,字体工整,不宜太小);再看几位同学同时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二步,讨论:“这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总之,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由教材在课堂上从实际出发,认真确定。

④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⑤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的,但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教;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跟着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⑥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好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用好三角板、圆规,画图准确,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不可用三角板代替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6.“当堂训练”

“后教”结束,即进入“当堂训练”。“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三:一是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也便于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课外引导学生更正、作必要的辅导。三是便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课外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辅导。

操作要领: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必须在下课之前完成作业,交作业本。

2)“当堂训练”可分两种:背诵知识点和书面练习,也可只搞书面练习。

3)课堂作业主要是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学生课堂作业时,教师要巡视,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5)教师不得辅导学生(如有错误,待课外辅导)。如少数学生做得快,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叫他完成别的学习任务。

以上六个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在应用时,不要生搬硬套,必须领会精神实质,灵活运用,教师在各个环节之间,还要讲两句鼓动性的过渡语,承上肩下,引导学生紧张学习,当堂达标。

(二)在“概念十例题型”课上的应用

此类课型中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概念,后部分是例题。

这类课的操作方法与例题型基本一样,仅增加看书的内容,即增加了概念部分。教学环节概述如下:

1.板书课题(略)

2.揭示目标

3.自学指导

(1)投影自学指导。

投影内容要包含4点,要让学生看了后能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

指导自学的方法,边看书边理解边熟悉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概念,看例题时,注意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的。

(2)学生看自学指导。

4.先学

(1)学生看概念、看例题。学生看书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看得又快又认真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引起竞争。

(2)检测。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与例题类似的习题),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一般不默写概念。

5.后教

(1)更正。做对的同学帮助做错的同学更正;通过更正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

(2)讨论。弄懂“为什么”。

①逐类讨论。若对,则让他们说“为什么”对,加深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理解;若错,讨论:“为什么错”,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②教师点拨的重点应放在本节课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与例题的结合点上,即弄清是怎样运用本节课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6.当堂训练

(1)布置作业内容(课堂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难度,选题要适量、适度),明确作业要求。

(2)学生做作业。

教师要巡视,确保人人独立、按时完成;下课时收齐带走全班作业本。

在“概念十例题型”课上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有下面3种:

①“一学一教”(即“一学”:一次性地看概念、看例题,板演; “一教”:一次性地更正练习中的错误、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这就是上面介绍的最常用的方法。

②“一学二教”(即“一学”:即第一次学生看例题、看概念。“二教”:第一次“教”,提问、纠正概念理解中的错误;第二次“教”,

板演、更正、讨论,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当堂训练。这一种方法就是在“一学一教”中增加了提问、纠正理解概念方面的错误这一环节。

③“二学二教”(即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看概念,提问概念,讨论、理解概念;第二次“先学后教”,看例题,板演,更正、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

这3种方法以第一种“一学一教’’让学生集中学、集中练,简化程序,节省时间,每一步,学生都紧张思维,学得扎实。但具体用哪一种,应该从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如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变动。

(三)在“综合复习型”课上的应用

在综合复习时,一般采用“大循环”昀方式进行,每一循环一般分为3课时:

第一课时:检测(先学)

目的:摸清学生对本专题有哪些会了,还有哪些不会。

操作要领:

Ⅱ检测练习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有代表性,围绕本专题的主干知识命题。

目教师要巡视,确保学生独立按时地完成检测练习,要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同学不会做草稿,将草稿纸翻过来转过去、乱涂乱画等。

第二课时:纠正检测中的错误(后教)

目的是引导学生纠错,更正一题,学会一类,避免下次重复类似错误,吸取教训。 步骤:

①学生自己更正检测中的错题。

②出示典型的错误解法,请学生指出错误说明原因,并更正。

③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讨论注意点。

操作要领:

口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更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老师只讲大家都不会的。

目不能就题讲题,要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能够触类旁通。

第三课时:针对实际,综合练习(当堂训练)

目的:

在前两节课的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综合训练,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操作要领:

Ⅱ教师巡视,摸清有哪些倾向性的问题。

团课后及时批改并引导学生更正。

这类课型也可4课时一循环:即第一课时前加一节课,让学生读书、背书,质疑问难,以后一课时检测,一课时纠错,还有一课时拓展练习;也可以两课时一循环,也可一课时一循环,不论几课时一循环,都要“先考”,发现问题,再“盾教”(纠错),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更不能使复习课变成老师重讲一遍课本。

《物流电子商务与操作》教学改革总结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课程教学改革操作方案(学期版)

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

远程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规划

教学改革操作
《教学改革操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