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规范答题指导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7: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高考阅卷看答题技巧

——细节决定成败

各位同学:

下午好!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可能每位同学的心情都是既有期待又有些紧张,毕竟这是一次重大的检验,将对每位同学长达12年的学习做一次最终评价。为了迎接高考,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大量的习题学案,各种形式的模拟演练,但在每次考完后,很多同学都会感觉仍然留有不少遗憾:如果我再认真细致一些,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我的成绩本应考得更好,为了不把这种遗憾带进高考考场,今天我将批阅高考试卷的经验,给大家讲一讲高考规范答题上应注意的问题,今天的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

一、了解高考阅卷

每年的高考阅卷都是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立即展开,一般会持续10天左右,评阅地点一般会设在山东大学。按照语文二卷各个不同的考试内容,会把所有的阅卷老师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制定统一的阅卷标准,阅卷过程严格执行,并且一直会有跟踪监测。作文是二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阅卷标准和检查也最为严格。实行网上阅卷后,每一份作文的评阅至少会有两位老师分别打出分数,如果两份试卷的分值不超过7分,则电脑会取一个平均值作为该试卷的最终分数;如果相差超过7分,则会由第三位老师再打分,取分值相近的两个得分的平均值;如果3位老师打出的分数相差均超过7分(争议卷),则会交由阅卷小组的组长讨论后,最终评定。每位老师在评阅作文时,也会分别按照“内容”“表达”“发展”三项分别打分,每项满分均为20分。

二、作文阅卷细则

1.关于整体要求:无标题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

2.关于审题:偏离题意的,完全离题另起炉灶的作文,给3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6分;偏离题意的不得超过42分。

3.关于抄袭等情况的判定

第一种是抄袭,就是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但是,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第二种是套用,或者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较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第三种是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三、阅卷教师的特点

1.来自教学一线,责任心较强。以济南应届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为主体,再从全省各地挑选部分责任心强、比较有经验的老师。阅卷老师尤其是作文阅卷老师一般都有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有不只一次的高考阅卷体验。

2.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今年山东省的高考报名人数约为66万,参加作文阅卷的老师大约有200人左右,去年的实际阅卷时间为8天,平均下来每位老师每天的阅卷量非常大,由于阅卷任务较重,阅卷老师平均停留在每份试卷上的时间不到1分钟。为了赶上进度,老师一般不会重复批阅一份试卷,这就

对文面立意的要求极高,每份高考作文在扫描后电脑的成图一般会出现三个版面,尤以第一版和第三版最为重要。主题偏离或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电脑阅卷,如果因为字迹模糊而导致扫描不清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也会影响判分。

3.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感情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四、给考生的建议

1.熟悉评分标准,准确审题,把握细节,力求稳中求胜。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一篇作文,如果立意准确,表达清晰,内容充实,即使写得比较平淡,也可以拿到基础分42分,相反,如果立意偏离,即使材料充实、文采飞扬也不会超过上限42分,立意可谓作文的生命线。纵观近几年高考的作文命题08年的“春来草自青”,09年的“见证”,10年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中的作文,特别是青岛的两次模考作文“思想的重量”“活出自我”,共同的特点是题目比较宽泛,都有巨大的写作空间,但其实又都有对审题的明确限制,一不小心,就可能偏题。应对策略就是完整审题,把握材料的用意,选择一个相对较小而且扣题的角度,深入挖掘。

2.不在作文中出现“硬伤”立意准确,作文基本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需要在内容、结构和语言上下下功夫。作文中的硬伤,会极大地影响老师的主观情绪,为老师扣分提供依据,这些硬伤主要包括:

A.文体不明议论文中的举例过长或者记叙文中的议论段落太多,会让老师无法判定这篇文章的文体,因此,最好动笔前要完整构思,首先要确定文体。高考中最受欢迎的文体是比较轻灵的散文文体,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或者抒情

散文。当然,大多数的同学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选择写一般议论文或记叙文。

B.用错事例最严重的要数“张冠李戴”,其次是事例不典型,不能证明观点,应对这一点,考前可以分类积累一些作文材料,务求准确,考场上使用事例时,要用记忆最准确的一些事例,拿不准的尽量别用。按照事例的典型性分类,最好的事例是来自中学教材的事例(作家、主人公、作品、文言文等),其次是古今中外文学界作家作品,再次是艺术家(美术、音乐),然后是科学家,文娱体育明星或者存在争议的名人(郭敬明、韩寒),也可以作事例,但最好不用,原因很简单,喜欢他们的人和不喜欢他们的人几乎一样多,没必要在高考中去冒险用他们的事例

C.病句别字“表达”的起码要求是不出现病句和别字,如果不能做到文从字顺,多处出现病句别字,不仅会在错别字上单独扣分,也会在第二项打分时被大打折扣,作文中也要尽可能少用最好不用口语化或者文言化的语句。应对办法,一是练习时多写一写优美的片段,二是写完作文,自己要认真地检查一遍。

D.透露个人信息一是地方信息,凡是能透露出地方、学校特色的不要写,二是个人信息,不要在试卷中明示或者暗示“艺术生”“体育生”“成绩一直不好”等信息,可能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心理,还有的同学对阅卷老师大唱赞歌或者编一些凄惨的家庭悲剧故事以期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或者同情,往往弄巧成拙。

E.字数不足虽然标准中的字数不足扣分是有规定的,但这只是显性扣分,隐性的影响无法估量,因为字数不足,会让文章不完整,影响整体效果,所以除了字数的扣分外,在内容表达发展中均会有体现。所以考试时要合理安排时间,给作文写作预留1小时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

3.要重视对“真情实感”的要求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是要看你对某事的看法或者意见,而不是想要看千人一面的套话,因此不管是议论文、记叙文或者是散文,都很看重这方面的要求。选择议论文的同学要注意写出文章的现实意义,即别人看完你的这篇作文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收获?不要为了证明某个观点而构思,证明完了毫无意义(见证、思想的重量);选择记叙文的同学要注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合情合理,不要上纲上线,人物形象脸谱化;选择抒情散文的同学要避免堆砌词语、堆砌材料,或者无病呻吟、虚伪矫情。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题目的显示意义。

4.明确创新的内涵 立意“创新”≠大唱反调,文体“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

5.碰到新颖题目,学会随机应变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宽泛的话题下又设置一些小小的“陷阱”,也力求避免考很多考生都练过的文题,所以猜题是没有必要的,那种把平日的好作文或者看过的范文改头换面直接换上的做法也容易会出现偏跑题的情形,越是面对一个和平日练过的作文比较接近的文题时,越要警惕,学会辨别陷阱,切忌盲目乐观,大意失街亭。当面对一个比较陌生也有很多典型材料的话题时,首先要冷静,告诉自己,我面对的问题别人也正在面对,而我准备的所有论据中,一定有能比较扣题的,我总会有办法解决。当你的精神相对放松时,才能把储存的论据分类梳理,才会想起一些曾经用过或者见过的好的论据。(也可以避免知道但没想起来的情况),然后先在开头化用材料,引出观点,再把想起来的能靠的上边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巧妙地扣题。

6.给自己的作文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要对作文有太高的期望。根据前面所说的阅卷程序50分以上的高分比较难得,可遇不可求,即使写作水平最高的学生,

也很难对得50分以上的分数非常有把握,而把作文的最终分数定位在42——48分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因为42分是平均分,不是最低分,高考中会有大量分数不足40的作文出现,如果在内容表达深刻方面有优势,保证作文分数在43分以上还是很有把握的。

五、阅卷教师的要求

高考作文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跳舞是讲写作要灵动不拘,而带着镣铐,主要指审题方面,不能随心所欲,中心分散。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包括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等。

2.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3.记住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六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六.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一定避免。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写完文章一定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尽量作文中化用材料,否则容易跑题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二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1.写作一直非常好的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卷面草,低档;

12.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或者线索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3.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在适当的段落,制造亮点。

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我们是第一次参加高考,但了解了高考规则,就会发现高考并不可怕,预祝所有同学都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高考作文答题技巧

高考作文答题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规范答题指导
《高考作文规范答题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