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就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就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近几年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各地为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农村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市场得到发展。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 现状

1首先农村现在普遍拥有的传媒设施有:有线电视或电视差转台、文化活动室或图书室、寺庙、在部分发展较好的村庄也拥有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老年活动室

2 文化消费: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国家逐步降低对农村基层的介入程度,乡镇和村一级的经济实力弱化,除东部个别地方之外,中西部的绝大部分乡镇和村都不再有文化设施上的资金投入,乡镇文化站、村一级的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村组文化室大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县乡文化机构组织的“文化下乡”、“电影进村”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喂食”式的文化建设机制,往往是政府唱独角戏,难以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心中的文化热情,也没有点燃农村的文化火种,几十年的建设和努力依然没有培养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与这种公共文化活动逐步退缩相对照,农村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开始起步,农民自发集资改建文化阵地、资助政府办电视差转台、成立个体电影放映队、兴办舞厅、游戏厅与网吧等,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成为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生力量。调查显示,农村文化公共投入在配置上不尽合理,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且大多数是一次性基建投入。中西部地区县以下几乎没有对文化人才的投入,也几乎没有保证文化设施正常运行的经费,绝大多数是只管“建设”,不管“运转”,存在明显的“重投轻管”的特点。与公共文化设施严重老化衰败相对照的是电视、影碟机等现代文化设备快速普及到家庭,从投入主体上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国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开始进入一个以个人(家庭) 为主的时期。组织体制:行业部门分割、重复建设、有限资源浪费农村文化建设责任分属多个行政主体(部门) 。在县一级,县广电局负责电视广播,县文化局负责群众文化,县体育局负责群众体育活动,县委宣传部负责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在乡一级,党委有党委组织的文化活动,教育办(所) 有教育办(所) 组织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内容重复率高,组织形式简单,政出多门,领导网络不健全,分类不明确,边界不清,谁都组织管理农村文化,谁都不负全责,谁都没有同其他部门协同起来做统一的规划与投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原本有限的农村文化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3重形式轻效果、轻后期管理与评估

绩效评价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它对农村文化建设起着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作用。但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评估工作机制不全,评价标准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评价的标准就是多少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多少本藏书、多少盘光碟、多少台电视、有无正式的规章制度,等等,很少涉及到诸如文化设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设施的使用率等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评估一般都是一次性评估,缺乏一个事后的反馈监控机制,一些已建成的农村文化设施很难得到有效使用。

4文化的封闭性

中国农村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建国后,随着农村宗族逐步消减,亲缘、业缘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消退,而基于地缘之上的地域文化特点保存相对完整。据课题组对东、中、西部农村的实地考察,当代中国农村文化体现在地缘结构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即不同地域的农村文化差异很大,地域文化特色往往与当地的方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一种文化的系统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同地域的农民很难轻易融入其他地区的文化体系中去,例如,各地方戏曲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农村文化在地缘结构上的相对封闭性。

(二)思考

一切上层建筑都由经济基础决定,农村文化的滞后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滞后的影响。所以要建设农村文化必须要将农村的经济带动起来,只有衣食无忧的人才会重视文化精神的建设,文化建设不是空口白话,没有物质文明何来精神文明。 在近几年来国家在建设新农村上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例如:

1、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要以文化工程项目为基点,加快推进农村“三大”文化工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和电影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仅要确保中央业已确定的三大农村文化项目的建设与完成,还要建立保证这些项目长期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如: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尽快全面实现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基础,健全“人”、“机”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探索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机制。逐步建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以乡为重点、以村为基点、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放映体系。

2、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支持农村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农村特色文化,是农民应对现代文明和都市文化冲击的有效缓冲机制,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既可以让农民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实现生活的意义,又具有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新时期,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它基本上是公益文化产品,应该纳入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

3、支持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引导建设兼有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功能的村落公共活动场所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证明,不论是在东部还是在中西部,体育健身项目受到乡镇干部、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体育健身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趋势。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群众希望将村公共体育场地建成综合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及村落公共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国家应支持在村一级建设兼具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两种功能于一体的村落公共活动设施。

4、进一步强调“送书下乡”工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基层性,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投入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农村的“三农”图书和报刊数量偏少、实用性差、价格偏高。中国农村广阔,差异极大,国家统一配送方式目前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送书下乡”项目应该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如“送书下乡”要求送到乡镇文化中心,有村级文化室(中心)、“农家书屋”的地方,要求送到村级文化室、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送书下乡”工程项目中引入竞争机制,放开对社会中介组织的准入限制,切实提高“送书下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民的支持与配合,近几年我国在这一块上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小觑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会是另外一番繁荣景象。

宿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关于近几年户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村生育文化建设现状

就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就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