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8: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重难点:

1、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2、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三、课时安排:15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

课题:捆小棒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生活中发现20以内的各数。

3、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生活中发现20以内的各数。

3、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

教具准备:计数器、直尺、小棒

学习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再学习20以内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1、数小棒,引入小棒。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我们一起数十根小棒。 (师生一起数,然后小结)

2、介绍计数器

十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引入计数器)

3、认识数位

师:用计数器的珠子如何表示一根小棒呢? 学生动手操作。

4、认识11—20各数 (1) 认识11 师:个位上的1个珠子就表示1,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十,11用计数器怎样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师检查 (2) 认识15 我们拿出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表示的数是多少? 生回答后用计数器拔珠表示。 (3) 认识19 师:现在老师摆数,你们在计数器上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数来。 生拔珠

5、我说你摆,你拔我摆

师先示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6、估小棒

师:这里有一把小棒,请你估一估有多少? 同桌之间互相估一估。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十大的数,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

学生互相找一找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说出数的排列顺序。

2、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的。

五、总结

1、学生互评

师;这节课你认为谁学得最好?

2、小组互评

课题:搭积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 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进一步体会20以内的数的顺序,有数位意识。

3、步学会在合作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 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进一步体会20以内的数的顺序,有数位意识。

教具准备:幻灯片、正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

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0块积木)你们同桌之间互相玩一玩积木加减游戏,好吗?

师;从玩积木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二、建立模型

1、观察图,引出算式。 师:笑笑和淘气也和咱们一样在玩积木,看看他们是怎么样摆的?(出示幻灯片)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小结。

2、试一试。 师:刚才小朋友非常热心地给笑笑和淘气帮忙,现在你们愿意自己也试一试吗? (1) 师让学生根据算式,动手用积木搭一搭。 (2)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3) 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开火车

1、开火车,看看谁算得有快有准。

2、碰碰车

老师说明题意,让学生小组完成,最后汇报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1题)

师:请同学看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先计算再找规律。(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2题) 师:老师请大家观察两个算式13+5=

5+13=

从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3、登长城(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3题)

五、小结

你们给自己打个分,觉得给自己多少分? 下节课你会怎样补救不足?

课题:有几瓶牛奶

学习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棒、幻灯片 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

师;看,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来了,它要和我们一起玩对数的游戏。(以叫声代替)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不她难住了,请 你们帮她数一数一共有几瓶牛奶,好吗? 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列式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地知道有几只鸡蛋? (1)引导学生用凑十法。 .(2)学生动手摆一摆 板书:9+5= 把5分成1和4 ,或者把9分成4和5来凑十

2、试一试

9+3=

6+7=

8+4=

3+9=

5+9=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引导学生用凑十法)

2、比比谁算得快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老师考考你们,下面的几条算式会做吗? 9+4=

8+6=

4+7=

9+9=

8+5=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引导看图说出数理)

四、数学游戏

1、找朋友

先让学生明白题意,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2、数字小火车

出示“小火车”,讲明规则

五、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题:

有几棵树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不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出示:小猴子在公园里种了8棵树,然后小熊又来种了6棵树的情境。)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以上猴子和小熊共种了多少棵树,你们可以帮它算一算吗? 2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共同参与。 3小组汇报交流。 4老师小结。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办法。 二.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 师:你们会把他们两种的树列出一个算式吗? (2) 讨论算理,(8+6应该是怎样算的,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捧摆一摆“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教师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加9等于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比一比谁算得快,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3题。 五. 总结

利用主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环抱教育,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进行评价。

课题:练习四 学习目标:

1. 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

初步型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到秋游的情境中。) 二.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1.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标好号码的巴士,然后让小朋友拿好自己的棋(棋上有算式),然后让小朋友按照自己自己的得数应该上那部巴士。 2. 送信(利用练习四的第2题)用不同号码的邮箱。然后让显示拿起有算式的信,算好得数后投进相对应的邮箱里。

3. 排队(出示动物身上标有算式的动物图,让学生算出得数后,把动物按顺序排好。)游戏完后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第3题填完整。 4. 午餐,(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解答完全正确的小朋友可以得到“食物”)

5. 返校,(把第9题制作成车票的形式给学生,利用第9题创设情境,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

三. 总结。

老师让学生说说在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买铅笔 学习目标: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习重难点: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应用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观察

师:小动物非常喜欢学习,它们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动物文具店看看(电脑演示:小白兔买铅笔。) 2。摸以表演,提出问题。 师:现在老师来当小袋鼠,谁愿意来当小白兔,我们来表演小白兔买走9支铅笔。(准备好一盒10支的铅笔和5支铅笔) 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要打开盒子啊? 师:大家同意他打开盒子吗?

师:那个小朋友能说说,刚才XX同学是怎样拿的? 二.建立模型。

1.说一说,算一算。 2.摆一摆,说一说。

3.试一试,摆一摆,算一算。 三.解释与应用。 1.提问。 2.质疑。 3.练一练。 4.数字火车。 5.挑战。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怎样算得数才会又对又快? ] 课题: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学习过程:

一、创新情景,引导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观察一场精彩的表演,好吗?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讨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小蚂蚁和小蜗牛谁多谁少?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小组汇报交流 师作相应的引导

3、探讨算法的多样化

师:11-7=4,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1) 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2)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师生共同对比、评价

(1) 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的算法,请你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算法 (3) 师生评价

三、设计情景,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当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它要让大家来帮忙。

1、出示练习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2、出示练习的第2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四、应用拓展,解决计算问题

师:智慧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两道题。 第一题:出示练习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第二题:出示练习的第4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五、小结

今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课题:

练习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的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学生的乐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 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的减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学生的乐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 学习过程:

一、计算,寻找规律

1、第1题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

(2) 组织学生观察每一小组的算式,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组算式,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填数。 (4) 比较第四组数与其他三组数的区别。 (5) 引导学生观察第四组数,自己填数。

2、第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6题

(1) 让学生独立计算

(2) 观察算式,看看有什么 规律 (3) 引导学生自己交流。

二、游戏(比比谁钓得多)

1、戏准备:每组一些鱼行的算式卡片

2、游戏要求:根据每组算式,把相应算式投入相应的鱼篓

3、游戏结果交流:每组派代表读出本小组的算式,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第5题

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引导说话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许多计算的方法,在游戏中你们都非常投入,每人奖一个指挥星。

课题:美丽的田园 学习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习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 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 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课题:练习六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4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的认识,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的认识,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要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景

1、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不可以离开数,通过最近的学习,你们有认识了那些新的 知识? 出示11—20各数,让学生认读。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这些数?

2、联系生活

师:大家说得好,看来你们都学会了用数字娃娃了。想想看,除了 书本上介绍的,我们生活上还可以在哪儿见到他们呢?

2、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数字娃娃告诉我们,他们来做客时,不小心把队伍弄乱了,请你们帮他们把队伍整理好,可以吗? 学生动手摆一摆。

三、巩固练习

1、我会猜

师:今天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都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是11,小鹿第二个上车是13,其他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们知道吗?

2、我会算

(1) 活动准备:各组有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口算卡片,以及20以内的数字卡片。

(2) 活动要求:老师出示数字,同学找出相应的口算算式 (3) 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组员找算式

四、自行研究,找出规律

1、送信游戏

师出示算式,学生把相应的算式放进邮箱

2、小组合作,填写加法表

出示排列错乱的算式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好。

3、找出规律

4、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5、猜数游戏

五、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9+4=

4+7= 6+7=

9+9=

7+6=

8+4=

5+3=

5+6=

7+4= 9+8=

10+7=

12+7=

7+13=

3+2=

六、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