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邓三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一、前言

据相关报道在我国有4.5亿农民看不起病,近80%的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素占30—60%,个别地区高达70%!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乡村农民陷入贫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从2003年开始,政府开始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部署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但由于多方因素牵制,财政资助力度有限,导致口惠多而实不至。几年来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太小,2004年中央财政补助支出才8亿元,还不够在北京建所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仅为10亿元。2006年,中央预算有了大幅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加41.9亿元,增长7倍多,算是迈出了一大步,这当然是广大农民的福音。但是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这一问题,近期,我和同学,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走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龙岩市的上杭县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我们做了此次的调研,目的是让政府更多关注到这一问题,了解他们的情况,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有关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一些借鉴,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当前的卫生医疗状况满意程度不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是看病不方便。尽管我市建立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但基础十分薄弱,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村卫生室设置不健全、卫生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有34%的被调查者反映村里没有卫生室,到邻村卫生室看病最远的要走4公里;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生病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就诊,而是舍近求远到乡镇卫生院或市里医院就诊。病情稍重一点,有56%的被调查者选择进城求医,这不仅导致农民看病难,而且加重了农民看病负担。据调查,农民到市内医院就医,仅交通费、生

活费一次就要多支出50元以上,住院费用要增加30%以上。

2、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在调查中,农村群众常这样感慨,“现在干什么事情都敢想,就是不敢想生病”。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46%的被调查者年家庭医疗卫生支出超过100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10%以上。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据调查显示,农村有25%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43%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3、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即使是我市人民医院,每天也是挤满了等候看病的患者。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上杭县兰溪村45岁村民宋莲香因患脑瘤到省人民医院住院两次,第一次住8天因治疗费用不够没有手术,后找亲戚东拼西凑3.8万元第二次住院才做好手术,前后花去费用4.5万元,其中仅来回车费、生活费就用了3000多元。因治病负债3万多元,她说按正常年景收入水平,需要3—4年时间才能还清。

4、报销比例低。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但同时,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群众平时生病一般看门诊,但门诊费用只能报销个人帐户上的10多元钱,补贴不了多少,看病还是靠自己出钱。今年我市调整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虽然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报销比例调高了(最高可达到80%),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群众不愿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还是享受不到这个优惠政策,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不到50%。兰溪村杨顺英患心脏病,今年住院3次,每次都是在市人民医院,分别花去医疗费1800元、1940元、1500元,三次分别报销了300元、580元、700元,分别只占总额的17%、30%和47%。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由于无力改造和扩建,仅业务用房危房面积达6700平方米,占业务用房面积的17%。巡检卫生院由于受危房制约,只能在门诊部挤出2间房屋作为临时住院用房,6张病床满足不了群众住

院需求。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目前,除城中、东马坊等6个卫生院具有住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外,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仅能提供基本门诊医疗服务。除城中、长江埠两个办事处外,其他乡镇卫生院均无救护车,绿色急救通道不畅通。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大多数名为村办卫生室,实则由村医私人经营,生活与医疗用房不分。诊疗手段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自1996年后,我市乡镇卫生院没有分配进一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有执业资格的仅642人,占职工总数的44%,业务人员不足一半,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0%,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2%;村医中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占14%,中专以上学历仅7%。这些乡村医生大部分是过去的“赤脚医生”,没有受过较高或正规的医学教育,技术水平普遍较为落后,年龄断层、老化。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近几年全市卫生系统有300多名技术骨干外出打工被除名,乡镇占70%以上,仅兰溪卫生院就流失了16人。技术人员进修或培训期满后外流的也较多,有的卫生院缺乏上岗人员,功能科室形同虚设,象分娩、结扎、阑尾炎等最基本的手术也无人能做。明强卫生院只有2名医生,即使看全科也难排班坐诊。医技力量不足,群众患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05到2007年,我市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分别为1188万元、1424万元、2993万元,如果剔除用于公费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配套等的支出,实际每年卫生事业费只有448万元、538万元、578万元,不到财政支出的1%。这部分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医疗离休人员经费、血防等开支,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几乎为零。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营艰难,绝大多数负债经营,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800元左右。在调查中,院长们戏称,“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无任何补贴。由于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险,有的村医把治病当副业,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4、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我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7年农民参合率为80%,今年为85%,全市还有6万以上人口没有纳入进来,

新农合没有实现全覆盖。同时,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广大农民实际还是看不起大病、重病。尽管我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但由于资金有限,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在标准、范围、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无助的境地。

三、建议

(一)深化改革,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1、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2、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建议上级部门应尽快明确对口重建的总体模式,资金投入模式、医疗器械装备投入模式,专业人员培训模式等一系列全省统一的方案,尽快明确卫生对口重建是省统一切块投入或者由各县政府对口投入。

(二)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1、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

2、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

3、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三)加强组织管理及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能力

1、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而使整个市场经济框架中的

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要组织、培育和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保证为农村提供适宜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此外,政府要在多元化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引进国内外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障市场,以弥补社会医疗保障的不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效率。

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村的税费改革以及部分省取消农业税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更好地就医创造了经济条件。

3、改变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念,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深受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的影响。应帮助农民了解,这种自发的低水平的保障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医疗费用提高、疾病风险增强的现实,要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镇卫生院体制和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后,我们对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了解,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国农村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的确,中国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的问题。作为一个还在学习的学生,由此获得了对现实关注并研究的经验。同时对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异、改善城乡不平等的现状、促进社会公平、有效地发展诸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做完此次调查带来的一个收获。然而以上研究似乎还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就必须从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理论,需要国家、社会、城乡多方面人员现实中的通力合作。如何在实践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学者们的建议得以实现,并使得农村医疗体制、机构、人员的配置真正体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也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五个统筹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惠及七亿六千万农村人口的政策。

毛邓调查报告

毛邓调查报告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调查报告
《毛邓三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