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原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学原理》心得体会

在没有上美学这门课时就感觉到这门课程不是那么的容易去懂, 虽然说现实 生活中到处都是和美有关的事物,但是当自己真正来体会是却很难。就像有一句 话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 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生活中也很少有人来想这些,而美学这 门课就带我们深入的了解为什么是美。 上之前自己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美学这方面的内容,做了初步的入门。老师 的讲解中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美学这方面的书籍,就拿《美学原理》来讲,虽 然不是太深入的去读这本书。但通过阅读自己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这本书主要 介绍的是: 一,美的本质及特征。人们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和看到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特性 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引起喜悦的美感。 所以, 美的最终根源、美的本质是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 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自由创造能够成为美 的根源,是因为人能在他所创造的对象和产品中\"直观自身\",看到自身力量、智 慧和才能以及目的和理想的实现,可以感到自由创造的巨大喜悦,产生美感。所 以我们可以说,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二,美的产生。美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实用价值是指事物能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需要的价值。 审美价值是指事物能够通过使人产生美感而带来精神喜悦 的价值。 人们对实用价值的认识先于对审美价值的认识,审美价值是在实用价 值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早期的审美价值观和产品的实用价值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直接 联系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美是怎样产生的呢?

1、美产生于劳动

2、在美的 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 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4、在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辩 证关系。 三,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 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 存在的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形态包括: (1)人的美。 (2)劳动产品的美。 (3) 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 在社会美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 而不是形式。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 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 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 状、声音等) ,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 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它同社会功利性的 联系较为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 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 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 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的构成包 括两个方面: (1)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 (2)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 想的表现。所以,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艺术美不同于 现实美的特点表现为:

1、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经过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产生的美,凝结了艺术家 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 艺术美虽然来源于 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因为艺术美的 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人们 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 主观精神、创造才能。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 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 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 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 四,意境与传神。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 的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以意蕴和情趣取胜,是客 观(自然景物、现实生活)与主观(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 景的结晶。 意境的特点主要有二:

1、\"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生于象外\"。

2、情景交融。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通 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 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 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五,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 基本分类的理论,他从艺术是摹仿现实的观点出发,把艺术分为史诗、悲剧的喜 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虽然朴素,但对后世的人影响很大。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 容和感性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作出了逻辑的和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大类型。艺术分类的原则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内 容方面来说, 一切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只是各艺术门类的侧重方面不同。 从表现形式来说,各艺术门类都有独特的物质手段。因此,我们根据艺术作品的 内容方面的表现与再现的不同侧重点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根 据艺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利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 我们把艺术分为再现的艺 术、表现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属于再现的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和 电影等。 属于表现的艺术有工艺、建筑、音乐、舞蹈等。 属于语言艺术的是文 学。 六,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因为形式 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 和总结。 但是,形式美又不同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它不是具体的 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不直接体现美的形式的内容。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 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形式美的法 则包括单纯齐

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结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七,优美与崇高优美与崇高作为美的两种类型,在本质上都是人的自由创造 的生动显现,但是他们在表现特征及给人的美感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1、优美的 特点是: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它形式上的表现特征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从根本上说,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处于相对统一 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悦的美感。

2、崇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美处于主客 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 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从根本上说,崇高(壮美)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论述

1、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没有\"崇高\"这一名称,而是把崇高称作\"大\"和\"阳刚之美\"、\"壮美\"。

2、西方美学理论中关于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古罗马时 期的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这一范畴。 (2)18 世纪英国 经验主义者博克,详尽研究了崇高与美的不同特点。 (3)康德对崇高问题做了 深入细致的研究,他的崇高理论影响非常大,在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而美 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 是力学的崇高。崇高在现实中的表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是自然领域。1)在生活中领域的崇高 在现实生活里,崇高直接 通过人类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在这一领域,崇高就是指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包括人类力量的巨大和人的精神品质的高尚两个方面。 社 会生活中的崇高的特点表现为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显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量。 (2)在自然领域里的崇高 自然领域的崇高表现为自然事物的巨大体积、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 和一切自然美一样,自然领域的崇高美的根源也 是社会实践。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 艺术中的崇高是对现实中的崇高的真实、集 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突出自然事物的崇高特征,使自然领域的 崇高得到更为鲜明、生动的体现;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社会生活中 的崇高与日俱增具有历史真实性、更加感人。崇高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经常欣赏的 艺术对象,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净化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明显 的伦理道德性质,是一种充满阳刚之气和正义力量的美。崇高美集中体现了人类 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望、对美好品质与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积极 的审美意义。 八,美感的本质特征,心理因素,美感的共性与个性。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 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 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及其复杂心理活 动和心理过程, 它产生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美感的差异性

1、时代差异性。

2、民族差异性。

3、阶级差异性。

4、个人差异性。美感的共同性(普遍性)

1、时代共同性

2、民族共同性

3、阶级共同性

4、人类的美感共同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 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及他 们的一些美学理论。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 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 (即“产生美的原因” )这个问题就 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 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 , 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 、和无用的” 。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 黄金分割等形式。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 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 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 说,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 陌生的。 其次,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 美学学科直到 1750 年才诞生。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 十分古老久远。 ”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认为尤为重要,它阐述了美育对人的重要性。 “美育, 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 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 美情趣上得到提高, 受到了教育, 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 也得到了提高, 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 华和提高。 ”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总结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学原理答案 美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