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简述周恩来外交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8: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简述周恩来外交思想

周恩来总理在近代外交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代传奇人物,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报复,在见过之前,积极参加中共对外对内的战争工作,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

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总理在长期的外交工作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以及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他主持我国外交工作长达26年的时间里,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最全面、最杰出的贡献。他外交思想的最重要内同是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下面从他的外交思想以及外交贡献着重进行如下叙述。

(一)外交思想

一、和平共处与中国传统“和为贵”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和为贵”、“尚和合”的哲学思想。这种和合不是异质事物简单相加堆砌,而是各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相互对立、冲突继而融合趋同的一个辩证过程。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的精髓。“和合之道”成了其和平外交思想的重要一“元”。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方面就是和平共处。在周恩来经历的众多外交事件中都体现着他追求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的外交理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被任命为总理兼共和国的首任外交部长。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政策、方针和外交任务究竟是怎样?中国的外交往何处去?这不仅是外界所关心的,更是新中国外交事业不容回避的问题。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开始就坚决执行和平外交政策,将“和平共处”“革命不能输出”的思想贯彻始终。

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做过这样的论述“我们现在的外交任务是分成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要同苏联人民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情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是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和平成为我国外交的一大目标。1950年,正当美国企图将朝鲜战争扩大化时,周恩来就约见了印度大使潘尼迦,他指出“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在和平中建设。过去一年中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美国政府是靠不住的”。1953年6月,周恩来在阐述国际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这一重要思想时就指出“我们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一切国际纠纷。”“帝国主义既怕和平,又怕战争,我们都不怕,不怕和平也不怕战争。我们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1954年,周恩来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事件,而且对世界外交事业深刻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作为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准则。争取和平,在和平中共处事是周恩来在外交事业中孜孜以求的。

二、求同存异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观

“同”与“异”是一对哲学命题。中国哲学文化中对这对哲学命题有十分精辟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与“同”是相互区别的两个哲学范畴。古人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古代的哲人一方面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地指出承认差异性的必要性。《荀子》中写道“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知异名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荀况从名实相

副的角度论述了承认事物差异性的意义。这些论述都是关于“同”与“异”关系的思辨。这里两者的内涵应该是“和合”而不是“去异”。承认差异并不是一定要消灭差异。“和谐统一”是一种新的境界。

“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是周恩来对中国哲学辩证思维在外交领域的创造性发挥。周恩来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外交风云,他总是冷静沉着,细心观察,善于在对立中积极寻找一致性,以更好地减少对立冲突,尽量扩大共识。这一点也是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的生动体现。对于“求同存异”,他在会见埃及客人时谈到“处理涉外分歧的时候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事情总是勉强不得的”。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亚非会议,当会议遇到逆流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发言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的共同之处是“是要解除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与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与对立”。纵览周恩来的一生,他总是诚挚而又耐心地实践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时至今日,这一点依然是指导着中国办外交的重要哲学思想。

三、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不等于盲目排外、闭关自守。周恩来指出: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对全人类都是有用的。我们要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尽可能迅速地用世界最新的技术把我们国家的各方面装备起来。只要我们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努力拼搏,就可以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突破尖端,后来居上。他说:“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有先进经验可以学习,有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可以利用,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所以我们前进的步伐可以加快。” ①怎样学习、利用?其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情报资料,知道哪个地方哪门科技是最先进的,明确学的对象。在周恩来关心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情报所。1963年周恩来领导制定“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科学技术情报工作被列为重点之一。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在学习、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从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按照我们所最急需的门类,派遣专家、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出国学习、取经。请国外专家来中国传授知识。从技术设备方面采取引进的办法。50年代,周恩来领导了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的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他要求认真学习和推广这些项目“从设计、施工、安装直到开工生产的技术经验” ② 60年代和70年代,周恩来领导了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设备的工作。1974年,周恩来针对我国广东、上海、东北能源短缺的状况,十分关心核电站引进考察情况,要求早日引进核电站。实践证明,他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其三,向外国长处学习,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同创新结合起来。50年代,周恩来指出:“要独立思考,避免盲从,不要迷信。” ③60年代,他进一步指出:“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 ④正是他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才能保证维持民族独立,政治上独立不允许外来干涉,经济上独立不依赖外援。只有彻底独立了,我们才能发展自己给自己定位的中国,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周恩来外交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的历史贡献

一、维护中国独立安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就中国是一个被压迫、受欺压的国家,世界列强争着抢着对中国进行瓜分以及剥削,将许多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于是,重根来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一些重大政策。1950年2月,他赴苏协助毛泽东谈判,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维护中苏关系奠定了基础。从1956年底到1964年初,他三度出访亚非28国,建立与发展同它们的友好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周恩来积极寻求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与发展关系的途径。对日本,他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对英国,他在日内瓦会议后促成了两国间代办级的半建交关系。他同尼克松谈判签订的《上海公报》,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这就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由于周恩来的不懈努力,到周恩来病逝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在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取得了世界工人的伟大成就,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斗鱼我国坚定地贯彻执行正确的外交路线、策略密不可分,与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密不可分。

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与经济封锁,我们除了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外,还特别重视发展同临近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代表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此后,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是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如能为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接受和遵守,就会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后,从万隆会议⑤到60年代看,我国同许多亚非国家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集中概括和高度升华,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因应时势,依时而作的结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说明这些原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趋势,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根本否定。

三、以思想带着中国外交活动走向世界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十月革命⑥后,列宁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提出了处理同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原则⑦,即苏联的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主义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可是后来的领导人却把苏联的国家利益等同于国际社会主义利益,并以此作为处理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一条原则,这导致无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的大国际主义错误,损害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关系。周恩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进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不仅创造性的丰富发展了列宁关于不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的思想,使之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通准则,而且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个重大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健康发展,地址和减少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对这种关系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回顾历史,可以说,新中国正是因为周恩来才走向世界的,世界也是通过周恩来才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他独具风格的魅力,以及丰富的思想,不断给我们以心得启示,然我们不断前进着,努力让中国更加开放、自主。

参考文献:

1、裴坚章:《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2、陈宏等:《新中国外交》,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曾应旺:《周恩来——中国外交第一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裴默农:《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出版

5、《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中共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6、高歧:《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斗思想论述》 北京出版社 1995年版

7、米镇波:《周恩来与大国关系变动》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版

8、姜桂依:《西方人看周恩来》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9年版

9、《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413页。

10、《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85页。

注释: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413页。

②《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85页。

③同上书,第257页。

④同上书,第566页。

⑤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⑥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⑦列宁指出俄国在政治上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经济上要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军事上要退出战争。提出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姓名:于雪楠

学号:09211468

班级:2009211312

学院:计算机学院

论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周恩来外交

论万隆会议中周恩来外交思想

周恩来外交故事

周恩来外交风云

周恩来外交故事

周恩来外交风云录

周恩来外交文选

唐家璇谈周恩来外交思想四大核心内容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

简述周恩来外交思想
《简述周恩来外交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