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背民篓心 为政之道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民篓心 为政之道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在干部的负面消息充斥社会的同时,长顺县敦操乡的“背篼干部”弘扬了一种精神,一种真正的人民公仆的精神,它的精神是对基层党员心系群众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长顺县敦操乡,当地乡政府干部每次下乡时都背着印有 “为人民服务”的沉重背篓,力所能及地帮群众捎带一些生活用品。据悉,在挂村帮扶开始时,干部们每次驻村入户都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时顺便帮群众捎带小东西,后来群众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干部们干脆买背包来背, 一年下来每人都背烂了好几个包。于是,乡党委政府干脆为每个挂村干部配发了一个结实、耐用、容量大的背篓,并在背篓上印上“为人民服务”字样,“背篼干部”由此产生。如今谁家有什么困难干部都清清楚楚,甚至领低保、领救济粮、存钱等较私密的事,村民都愿意交给干部帮助办理,这种融洽的干群关系使他们成为群众信得过的最亲最近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即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背篼干部”的事迹和精神即是告诉我们国家的干部就应该这样做,这样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人民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干部,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背篓干部”让我意识到,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即要从小事上做到为民服务,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从小事上做到让群众满意,从大事上做到让群众放心,在平凡的岗位中努力拼搏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

曾几何时,我们的干部竟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听多了,见多了,渐渐的发觉这一句经典的话语更多的只是出现在干部的报告文章中,或者是在干部的口头表述中,公仆心渐渐的淡漠了,父母官的架子渐渐摆起了。老百姓和干部之间逐渐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心墙,在老百姓眼里,干部就是“官老爷”,是权势和权力的代名词;在干部眼里,老百姓就是“老不信”。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干部愿意去背

老百姓的“背篓”?还有多少干部愿意去自讨苦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不信任不和谐的干群关系愈演愈烈,群众说干部忘了本,遇到问题不是躲就是绕,不是踢足球就是打太极;干部说群众无知无法无天,不是上访就是告状。于是各种基层矛盾问题不断的积累发酵,逐渐酝酿成各种群体性的社会事件。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摆错了位置!

背篓干部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不是他们有多高深政策理论水平和多崇高的理想追求,而是在于他们与老百姓同呼吸共甘苦,老百姓想啥,他们就做啥?老百姓需要啥?他们就送去啥?他们的背篓里始终装着民心,装着百姓冷暖疾苦,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

他们的背篓里还装着责任。下基层接地气不是去游山玩水,不是去沽名钓誉,是去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小背篓虽然简陋,但里面装着厚重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背篓里也装着艰辛。山路弯弯,爬坡下坎,他们是在用双脚丈量自己的业绩,没有骄人的成就和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有的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劳累和艰辛。他们的背篓里更装着沉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背篓干部一方面要完成数不清的做不完的穿针引线的繁杂琐事,另一方面还要时刻高唱“四季歌”,春天要下田促春播,夏天要抗旱保收成,秋天要忙碌搞秋收,冬天还得淘修沟渠搞水利。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前的任务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创新思维模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创造新的道路以及新的方法为百姓谋福利造福祉,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群众乃国家的命脉,抓住了群众,就等于抓住了生命。只有深入基层,体察人民群众疾苦,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无私奉献。“背篼干部”承载的是一种责任,代表的是一种脊梁,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都要成为这种脊梁,那就是成为撑起中国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脊梁!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改革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论语之三:为政之道

为政之道,重在用才

五心成就快乐之道

为政格言

为政不为

从善如流 纳民入心

《小渔篓》教学反思

禅篓的哲理故事

《小渔篓》教学设计

为政以德

背民篓心 为政之道
《背民篓心 为政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