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艺术创新性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艺术创新性教育的思考

摘 要:平面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中的重要领域,其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存在这观念落后、教学模式缺乏整体性和系统科学性等缺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将设计基础教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注重时代性与本土化的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

检 索:www.daodoc.com

The thinking of Art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Graphic Design at the University

HE Jing

(San Men Xia Polytechnic, Sanmenxia 472000,China)

Abstract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modern design art 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teaching rooms, such as lack of integrity and systematized.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must to take the design basic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of teaching, mixes the times and localization together.In addi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sing a variety of ways to develop innovation thinking of students.Only in this way can we developing the good designer who is adapt to the times.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Art education; Innovation thinking

Internet :www.daodoc.com

一、艺术创新性教育现状分析

平面设计作为设计艺术的形式之一,运用各种直观的视觉元素向受众传达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是艺术与商业相互结合的产物。在滕守尧为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所作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在当今世界,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在当今多元化的大众需求和全球化经济趋向日益膨胀和扩张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设计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艺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成为人文教育中创造性培养的中坚力量,承载着“艺术化生存”的重要目标,具有更广泛的人文意义。笔者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与观察中发现,作为设计艺术的基础学科教育,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着文化与技术创新教育的双重窘境,存在着观念上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我国设计艺术向现代性和全球化迈进的速度。

观念决定态度。包豪斯提出的三个重大设计原则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时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三点涵盖的艺术设计的重要理念,实现它的途径只有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勇于创新。其中尤以创新最难达成。在所有平面设计教学的问题之中,关于艺术创造性教育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至今难以完全挣脱的难题,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结果仍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在观念上根本转变对艺术创新性教育的态度,表现为忽视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地位,盲目崇外跟风,教学和设计中的“拿来主义”。首先,一提起艺术创新,很容易被误解为漫无边际的夸张和想像,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发展个性,以至于有的学生也认为特立独行和夺人眼球就是创新的目的和标准,而忽视基础课和实践课。其实,平面设计教学所开设的基础课,是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营养来源,离开它,创新将成为无根之木;实践课是验证和提高自身艺术创想和技术能力的最好途径,离开它,创新是否具有意义讲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实用价值有要求的平面设计来说,实践的结果成败决定了艺术创新的成败。一个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必然是有坚实的设计基础作为铺垫,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实践作为前车之鉴。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给我们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铺天盖地的外国设计作品,以其新鲜独特感带给学生全新的艺术感官体验,于是很自然地开始了模仿,作品充满了他者的元素,迷失了自我。遗憾的是,由于高校的扩招,教师由于能力和精力所限,很难及时引导,帮助学生辨别其中的优劣,树立正确的创新设计理念。

态度决定行动。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教育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大教育观,系统的平面设计教学还没有建立更科学的优化模式,处于创新摸索阶段,教学观念上还没有跟上大众的心理需求和时代需要,仍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既颠倒了教学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地位,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设计出来的大都是些陈陈相因的东西,抓不住受众的心理,更不用谈什么深刻的印象了。本来平面设计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平面形式的约束,如果没有创新作为生长点,作品将毫无存在的价值。

二、改进艺术创新性教育的培养方法

改变观念,重视基础教育,是平面设计教学的重点。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树立正确设计学习理念的关键期,利用专业基础课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其进行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的观念转化,使其认识到基础课程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否则,空有满腹精彩的想法却不知如何真实完整地表达出来。

教师还要注意将时代性与本土化结合起来,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教学。任何时候,平面设计都是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一门学科,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引导学生打开双眼,敞开胸怀,有针对性地接纳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更新知识储存库,报刊、杂志、展览、各种媒体等等,无一不是另一个课堂。此外,作为需要向公众传达信息的平面设计,必须考虑文化传统的影响力量,将本土的传统文化糅合进自己的设计作品,使受众能最大限度产生心理的共鸣,达到设计目的。当下平面设计教育往往存在着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缺陷,这是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形式化夸大化的结果,使之比形式更形式,到最后只剩下空架子,浮于表面,缺乏精神内涵。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意与涵义,年复一年,老是重复同样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使得教师教着没劲,学生学着没意思,与现实生活脱节,与表现形式脱节,失去了表现力。要想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需要教师根据需要及时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民间美术知识,将传统民俗美学与现代性紧密结合,探索平面设计本土化的道路。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具有特定文化情景的学习下,思维活动异常活跃,其作品与时代风格的融合更加自然贴切。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Garhard Mathias)在比较中德艺术教育专业课程时指出:“中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了技术,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而德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实现这一目标而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即创意。”创意来自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即有创意的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是人们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所进行的具有新颖性、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往往缺少这种思维活动方式。其实早在18世纪,雷诺兹(Reynolds, J.)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所作的讲座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凡是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会在自然和身边不起眼的小事中细微观察,勤于思考,获得艺术灵感:就像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那样,他能从奇怪的形象中获得灵感,比如火焰中的幻影或褪色墙上不经意的划痕。艺术家的头脑中充实着丰富的思想并具备熟练的手上功夫后,就能轻松自如地进行创作。

同时,他还向青年学生介绍了一种被称为“模仿构图”的训练方法,就是将相同类型中其他作品的不同优点组合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掌握所选择的艺术,明白什么是卓越的艺术,接着是达到本质上的完美。这不仅适用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门类,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课的训练,以此加强设计科学性,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提高设计能力。

传统的平面设计艺术教学,注重的是对传统艺术成果的继承,采用经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创意积极性、拓展创新思维缺乏引导和激励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设计潜能。这种问题式教学,首先改变的是僵化的教学方法和陈陈相因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首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最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问题教学的情境创设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应打破学科界限,深入挖掘相关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创新思维培养方法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不应忽略的,就是采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头脑风暴,激发设计创意。头脑风暴是从社会学引进而来的,借鉴到平面设计教学中,笔者认为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特定话题进行有意义的联想,具有目的性,方式方法也可多种多样。例如,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几个完全无关联的事物,要求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发挥想象,找出有抽象意义的共同点、共通点,并或创建合理的联系,设计一个有意义的视觉传达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课堂上思维异常活跃,通过设计和相互交流,视野得到更大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启发,进行情感交流,相互影响和促进,做到教学相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学问比学生精深渊博就凭感觉和经验轻易否定学生。《礼记?学记》中就明确指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师生交往互动中容易出现问题矛盾的地方。

三、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

每一个阶段、每一节课都要确立明确规范的教学达成目标。有的教师洋洋洒洒讲完了,学生也做了作业练习了,却收效甚微,感觉作品没有更多的新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详细目标和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白这节课或本阶段需要向哪个方向努力,以此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根据目标设计相关的评价方式,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生活实践相关的课题,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意潜能。平面设计艺术为现代商业服务,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平面设计,早一点建立起课堂与社会的关联,利用艺术设计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可以是一张海报的简单构图,可以是包装纸的设计,也可以是T恤上的图案。课题设计注重的是对生活的洞察,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关联,用一颗饱含创意之心打动别人。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开放式教学也是很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课堂所得终究是有限的,要想视域更宽,还要将课堂的大门打开,让课堂外的知识走进来,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情境。例如,根据课题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信息,丰富设计资源;对优秀设计家进行访问,拓宽艺术视野;请相关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看展览,关注艺术动态,提升艺术修养;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设计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是好的,更要经得起社会需求和社会审美层次的考验,了解从设计走向产品、走向社会的流程。通过如此种种灵活多变的开放式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将得到无限延展,艺术设计教学将不是一个封闭的圈,而是一个发散的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改进,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全球化中中国文化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又为我国设计早日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改变当前“中国无设计”的说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

平面设计思考

创新性教育典范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关于高校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新的思考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考

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艺术创新性教育的思考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艺术创新性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