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题实验教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即墨市德馨小学

于兰美

1.课前准备:完成《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读准生词的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这一方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这一方法的妙处。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字形方面:“虐杀”的“虐”下半部的开口方向朝外,提醒学生“老虎的爪子朝外才能伤到人”

“摧毁”的“摧”与“催促”的“催”进行字形比较,加强识记。 字音方面:“深邃”的“隧”读音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青海高原这株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资料补充: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文章第五自然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抓住“百十余平方米、两合抱粗、粗实而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感受这株柳树的生机勃勃。

2.第七自然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

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抓住3个“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都能起死回生,体会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及出处: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的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小组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字形,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字形方面重点强调“虐杀”的“虐”下半部的开口方向朝外,提醒学生“老虎的爪子朝外才能伤到人”

字音方面重点强调:

“抛散”的“散”的读音sàn,关注另一个读音sǎn,让学生组词 “深邃”的“隧”读音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2.听写本课生字:虐

【设计意图:将生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激励孩子在预习的时候认真对待生词,力争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独立识记生词】 3.检查课文朗读

老师随便选取课文中的段落让学生接力读,及时正音。 预设读第三段“在青海高原„„” 第五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 第六段“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 第七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 最后一段“这株柳树没有抱怨„„”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较长,全篇检查时间太长,这样抽查,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又可以检查朗读的准确度】

4.交流预习卡“读文思考”中的问题:青海高原这株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生命力顽强、神奇,让学生把交流的词写到黑板上。

二、自主品读,丰满形象

(一)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的生命力

1.默读课文,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的生命力?整理并完善预习时所做的批注。

2.小组交流。(要求:小组内学习最弱的那个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补充;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包容,耐心帮助学习吃力的那个同学;交流时要学会倾听,组长适时组织成员进行记录、修正,使组内达成意见一致)

3.全班交流。(要求:小组四人同时上场,让学习势力最弱的那个同学先说,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台下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或者反驳。台下的同学与台上形成互动。) 预设学生会交流到如下句段: 句段1:(本段作为朗读训练点)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预设学生会在相互补充中抓住“百十余平方米、两合抱粗、粗实而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感受这株柳树的生机勃勃。

预设学生会联系上文关于青海高原荒芜的环境描写补充对高原这株柳顽强生命力的理解。

点拨:让两个学生手拉手撑开感受一下柳树的粗壮,用两间教室的面积大小与百十余平米形成对比,突出树阴的大。读出自己的感受。(自读、指读、齐读)

点拨: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图片,让学生对着图片进行解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句段2: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预设学生会抓住3个“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都能起死回生,体会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点拨:把你的佩服感受带进文章中,读出来。

句段3:“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预设学生会抓住“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奇迹般的保存了生命、不可思议”这些词语体会到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点拨:句段三和句段四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猜测和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柳树的品格。板书:想象 齐读

【设计意图:渗透表达方法的教学,实现语文教学转身】

点拨: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第八自然段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否可以删去呢?

预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对比”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三、点拨引导,情感升华

师生配乐齐读“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一片绿阴”

点拨:“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还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预设:

学生会联想到保尔、张海迪、霍金等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 点拨: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预设: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是不可能公平的,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 4

望,凭借自己超乎想像的韧劲和毅力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

1.积累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各类赞美柳树的古今诗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目力所及 不可思议 艰苦卓绝 名贯古今 雷轰电击 铁铸

虐杀 摧毁 吟诵 韧劲 学生书写过程中时刻关注执笔姿势。

同桌交换,参照大屏上的答案,快速批改!错的红笔纠错三遍。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生字词,积累四字词语,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

二、美读课文,增强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配乐感情朗读比赛。 3.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拨:光读的动情远远不够,要把这些浸透着真情的文字牢牢记住才可以。比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记住最后一段文字。

生自主背诵,然后让第一个背过的同学全班展示并交流背诵快的方法。 预设: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提示背诵;在头脑中浮现文字,背不过的地方可以多背几遍。

其他同学用这几个方法再来练习背诵,同桌检查、齐背。

三、吟诵诗歌

积累内化

点拨: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回去搜集赞美柳树的古今诗文,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 小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到贺知章的《咏柳》山西民歌《杨柳青》杜牧的《新柳》等。 配乐有感情朗诵 (自己练习、指名朗诵、齐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将听写过程中出错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写两遍,默写一遍。 2.找来《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读一读。 3.预习《草原》。 附板书: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想象

神奇

对比

借物抒情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