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道德经》解谜,有心人留意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道德经》解谜,有心人留意

[原创]《道德经》解谜,有心人留意

行仁 于 2012/11/3 9:55:2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第一章

道能说吗?能。但别把我说的道和诸子百家混同起来。 道能用概念来叙述吗?能。但我用的概念可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

为什么总是去人欲?那是为了返本归真,见宇宙真相。否则的话永远是情欲满身的常人。常人只能见到这个地方的表面现象。

这个地方,叫做阴阳。

你要和道同,那你就能跳出这个阴阳。 你也不叫常人了。 同叫入玄门。

一直炼下去,神通自己就出来了。

不是真正的修炼者,理解的那个概念的涵义以及句读不可能对。即使作为修炼者不同的修为读出来的东西也还都不一样。 不能再详细了。自己一点不动脑子,到了关键点的时候肯定就不行。那等于白看。 第二章

人得知什么是好、什么是美,都做好事、追求美,要坚决不做坏事、丑事。为什么创造了这个天地?是度人用的。天地生万物、养万物、教万物,无所求,不要求回报,不用你感恩。得和天地一样。成功了别傲,傲的话就厌你、弃你。 第三章

人不好名,就不争;人不好利,就不偷;人不好色,就不糊涂。圣人怎么治天下?教人修道。人都在返本归真,个别的“精明人”有贼心也没贼胆了。人都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天下自然太平。 第四章

无为而又有所作为,执两用中,不自满。至虚如渊似万物之主,能化解一切;生活在人群中而其心至清,似有似无。我者盲者之子,帝以忍让待象。

留意“吾”。后面的章节中还有“吾”、“我”。得能想出来是谁。 第五章

天地无亲而任自然,生杀以时;圣人无私而从事于百姓,德及鸟兽。天地之间如风箱,空而不穷,多劳多得。重刑政而穷其运,不如守德用中。 第六章

元婴也要,这个身体也要,不老化,性命双修。玄关设位,给天地打基础。缓慢连绵,“勿忘勿助”,因之不倦。 有些人历来对第六章感兴趣,因为在讲具体的功法。有动有静,“勿忘勿助”是我借用孔子的说法,方便有的人理解而已,事先说明,《道德经》就是说的“若存”两个字。元婴啊,玄关设位啊,这些我讲不了,但早有高人披露出来,需要有心人自己去找。 第七章

天地相互依存,所以都能长存。圣人要下反而上,要后反而先,为什么?无私成就公,公成自己成。

《道德经》中的圣人非泛泛而谈,要么是使人圣,要么是指具体的历史人物,以下也要留意。其实从第二章就开始展开谈这两个涵义了。 第八章

上升之善为如水。水曰润下,故近道。居择地,心能容,交仁爱,言诚信,政安定,事用贤,动及时。顺天应人乃无过。 孟子讲过“善、信、美、大、圣、神”。这六个字对读《道德经》也有帮助。 第九章

杯满则溢,不如适中。高房大屋,不能不朽。金玉盈室,不执能守。富贵而骄,自招祸患。损德遭难是天理。 计划每天9章,时间充裕的话,9天贴完。 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古文功底好,尤其语感好,又熟悉古史,能不被后世那些“疑古派”、“历史学家”所惑,对于读《道德经》非常重要。 还不是“一家之言”这么简单。81章都完成了,我会有个专门的说明,以免好事做成坏事;否则我是万万禁受不住的。 回帖人: 行仁 2012/11/3 19:02:02

跟帖回复: 第 35 楼

经文就是通行本的经文,清武英殿聚珍版。对照经文看,一时之间恐怕会反应不过来:你的解释和原文对不上啊!是,《道德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度人的经书,所以读《道德经》才和读别的书不一样。怎么读,对照经文琢磨。除了虚心、了解古史,还有两个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你得坐得住;二是得查字典,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有的章中一个字的涵义的多变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当你读通了会目瞪口呆。 除了字义变幻的让人眼花缭乱,句读的巧妙更是让人如入迷宫。怎么断句?只能依靠语法。断句之后,上下文的逻辑通还是不通?不通就是不通,老老实实的从新断句。这个功夫,历史上熬白了多少道人的头。

皓首穷经,这是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有的要求背下来,还有的只要求多读。这后面自有其原因。我说要懂古文,语感要好,要熟悉古史,这还是从做学问的角度讲的,通过这个方法能知道《道德经》中讲的修齐治平的道理,知道有天理的存在。而更高超的东西就不是靠这个了,比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文史功底再好也没用,那可真是“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得知道这是在说谁、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法。后面还有,所以必须得知道。这个比较简单,先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后面难度逐渐加上来。

《逝去的武林》一书载李仲轩老人说:“《周易参同契》、《翠虚吟》、《玄肤论》等道经都表示,没有把最关键的秘诀写出来,但如果读者抱着虔诚之心反复阅读,就会破解出来,名为\'不厌百回读,万遍将可睹’。不是文章有密码,而是心领神会了。文章自有文法有意境,心有灵犀,能读到文外之意。古人读经时,遇到不懂处,流行拜经,读一字拜一字,虔诚之下,终会读懂,名为\'天真积力久,豁然根本现’。” 真正的都知道那经可不仅仅是表面的字。

回帖人: 行仁 2012/11/3 20:52:35

跟帖回复: 第 44 楼

第一章中我说“一直炼下去,神通自己就出来了。”这个炼的前面可是“同”,同是修,理解上别本末倒置。前面有个“同”,“玄”是“化”,所以用个炼。众妙之门的妙和观其妙的妙不是一个意思。这两个意思你在字典上能查出来大概意思,但是是模模糊糊的,没明师也还是不能知其实质。

回帖人: 行仁 2012/11/4 9:14:45

跟帖回复: 第 48 楼 第十章

真我管住身体,身如婴儿,玄观不动念。爱民治国要大度,天门开合要学有雄,聪明睿知任自然。种植百谷驯化鸟兽,发明创造为民用,顺从天地而制度,选拔官长以治事,是谓演德。 第十一章

无欲,受益于车;无欲,受益于器;无欲,受益于屋。创造器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便利,滥用的话就拿走它,不给你了。 第十二章

五色障目,五音闭听,五味败口,追逐争斗使狂躁,有形之体令行动受限。人皆曾圣,惟贪执之念压倒知见之故,坠落于此。 第十三章

荣辱于常人惊心动魄,而圣人心不动;有身方能修,有身才能吃苦,故重身。所以重天下若重此身,而又不动心者,方可付以天下。 第十四章

“夷”、“希”、“微”之真相非言语所能形容,故与之合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暗,其物之多不可胜数,是谓同于无形无象之界;合一谓之惚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奉天循道以御今,诉诸于有能知天。无即道法。

留意这个“有”。先天太极中的那一点,就是德,就是朴,就是“太一生水”的那个“水”,道家也有叫“先天祖气”的。看一个人也好,看一群人也好,看天下也好,断其现状与未来,全看其有德无德。有德无德在于行,行发自心,其道为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于造就士者,洞察一切,高深不可测:安稳谨慎,端庄温和,敦厚大度。天下混乱,若大水之浊。谁能担当大任,治浊安民而兴业?保此道之士不愿满。惟不满能守柔而不强。 第十六章

入定。乃见万物无非因果。履命乃常人之理,不可乱动,危险。知则能容,能容则公,公则有众,有众有命,有命修道,有道则寿。精一不怠。 第十七章

太上,知其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信不足,如何?不信之。太上垂拱而治,不言不语;天下太平,百业并举,百姓皆曰“帝力于我何有哉。” 第十八章

天下公心既失,讲仁义的时代来临:真理一旦出现,谎言必随之而起;有六亲不和,亦有孝慈;有人结党营私,有人则忠心报国。 今天的9章。

这9章的内容展开来,能讲三天三夜,但《道德经》就压缩成这9章。有的人物接着前9章继续讲,而又有新人物出现。还得对照着看,得把所隐的人物和隐的手法找出来。必须得逐渐熟悉经文中隐的手法,否则关键的地方理解不了,接受不了。

大家现在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系列人物把“什么是义”演给人看,让人能对“义”的涵义有直观的认识,《道德经》里也有这样的安排,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怎么修道,建德损德分别有什么后果,等等,用真实的人物、事例让人理解,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当然这一点仅是《道德经》的一部分,仅仅这9章的内容就远不止这个了。

“致虚极守静笃”,我用了入定两个字,是泛泛而说。张三丰真人《道言浅近说》中说:“\'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留意“古之善为士者”,前面就提到了,后面还有。为是造就。保此道者是士。

今天的9章就说这些。明天继续。

回帖人: 行仁 2012/11/5 8:15:08

跟帖回复: 第 72 楼 今天的9章都有些复杂,所以打算每章都稍微展开一点。 第十九章

王者超越“圣”、“知”、“仁”、“义”、“巧”、“利”,则天下大治,繁荣幸福。照着这三条去做。文王当年有何遗命?嘱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仁是亲亲,义是除害,巧利就不用提了。这些手段都不高级。“圣”、“知”还不高级?前面说了那么多“圣人”如何如何,为什么这里又不重要了?美大圣神,圣是士,还有善为士者。圣人是你修道的参照,比如你碰到什么难题了,想想当年圣人是怎么做的,而善为士者才是老师。苏格拉底讲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是“哲人”为“王”,“哲人王”就是“圣人”;而苏格拉底也明确的说哲人王已经是第二等了,哲人王和其后的俗人王都是在“模仿”,也就是说哲人王也是有老师的。“此”是个动词。“文”是文王,不用你自己去想了。不足,《清华简·保训》称“不瘳”,俗话说的身体不行了。属是嘱。 第二十章

修道就是要超越那些常人的“学问”、“获利的经验”。常人社会说实在的确实挺可怕:你“唯”他说你拍,你善他就说你恶。人言可畏,不可不小心。见微知著,现在这醉生梦死善恶颠倒的局面,将来一定够呛。随便你们怎么嘲讽打击我吧;你们这些自认的“精英”,尽管视我为废物吧。我重德,本来就是和重名利的常人不一样。

这一章的断句很复杂。老聃当年在王室博物馆领一份薪水,不重名不重利,清心寡欲,在同僚们眼里“不合群”、“自命清高”,没少领略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因为他还讲道,所以社会上夹枪带棒的攻击更是直接往他身上招呼。陈子昂诗云:“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老子的对策是一走了之。“废物”这个概念来自苏格拉底的说法。《理想国》中讲“僭主”得势以后把与之同流合污的“精明人”都“封”为“专家”、“国师”等等,而把哲人也就是圣人视为“废物”。 第二十一章

仲尼讲“宽容”,也是取法于道。你怎么知道古往今来那么多神圣的事?因为我有宿命通。 第二十二章

他阴你就以阳对。简易最有效,杂乱就让人无所适从。怎么样使人圣?善为士者亲自给天下人演示这个中道:兼听、纳言、谦、和,这样就能明明白白的把事做成功而服众。你有一颗不争之心,没人和你斗的起来。古人说委曲求全可是经验之谈。你真能彻底无我了那就修成了。 第二十三章

太上无为而治,所以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谁为之?天地。“先天而天弗违,而况于人乎?”所以要尊敬有道者。有道者就是道,有德者就是德,无道德者就是恶。修道有道,修德有德,逆道缺德恶必攫之。人离道渐远了,所以有人不相信这些。 第二十四章

受害者翘首企盼之时,义师就出发了。自见、自是、自矜之类的东西,那私心邪念发出的臭气,浓浓的,动物都离它远远的。所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闪人。

企者是翘首企盼,跨者是铁骑。夏桀商纣都是这个情况。 第二十五章

有由物质混成,就是万物之母。转动不止,还有个名字叫迷,生之者是道。强有力为天下谓之大。自大导致坠落,落到迷里还是有希望返回去,因为道力量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者有土德才有威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呢?自己的路自己走正。

二十五章的句读比二十章还复杂。 第二十六章

民为邦本,心静制欲动。为了济世,当年终日往来迁徙不离军营,虽有宫阙燕处超然。为了女色而戏弄天下,不可能不唾弃你,完蛋时有人救你那才是怪事。 躁则失君,天下躁动,民怨沸腾,躁就是兆。 第二十七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才有本事度人。以不变之宇宙法则普度,人无弃人,事皆得正,谓之圆明。善人者为师,使不善人学为善人。气人德高,恨人学好,再聪明的人也弄不明白:“疯了吧?”这叫拦道。 今天的9章完成了。

《道德经》里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镜头开始拉近了。留心。 人有一种负面心理非常可怕:嫉妒。嫉妒心驱使下人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即使是做人的智慧中也特别强调“内敛”、“低调”。圣人和善人者都会遇到和遇到了这个问题。历史上嫉妒心驱使人在东方西方也都制造了大悲剧、大祸大罪。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个嫉妒心已经泛滥,尤其在这块土地上,陌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街坊邻居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无处不在。

第十九章,现在的“学者”一看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就一口咬定老子“反智”,其实是因为读不懂。这里是说要向上,要超越。“文不足”,专门说文王,后面的章节中还会提到文王。文王临终把《周易》传给武王,这在《清华简·保训》中有明确记载。《道德经》中讲的修齐治平以及超越上升之道,都是圣人和善人者经历过的,亲身演示过的,不是什么理论家的“设想”。

这9章中又有新人上场。 第二十八章

用雄为下,识贤去恶,知荣守辱,三者皆得道而归。德散为能,高明的制度是人尽其才。 第二十九章

抱着私心邪念取天下而为所欲为,我眼见着其完蛋,被淘汰了。天下乃神器,搞破坏不行。私邪皆无而顺其自然,万物就能各得其所。要想成圣就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不以兵。滥用武力,报应迅疾。点到即止。以柔克刚。当断即断。矜夸骄满会吃败仗。胜了别嚣张。重武轻文者短命。 第三十一章 生灵都不喜凶器。君子贵生,先礼后兵,以战取胜没什么好炫耀的。夸耀武力是以杀人为乐;嗜血者必完蛋,史书中都记着呢。救民于水火,左木右金,声讨其罪而伐之。以丧礼哀悼阵亡将士。 第三十二章

道长存,无以名之。德虽极细微,有之为尊。君王守德则万物定,风调雨顺,百姓和睦相处。本初制太极。既有即止,是以不殆。道在万物中。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觉者明。胜人为有力,胜私心为强。有智慧为富,坚定为有志。不失天理者久,宁死不屈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无处不在,无所不是,名以大小皆可。以其始终虚心,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讲大道,人争相来听。闻善摄生而去相害之心,则天下大定。卡拉ok,美食飘香,都能刺激路人使之驻足,道之出口却平淡无奇:视之平平常常,听之不耸人听闻;而做起来却挺难的。 第三十六章

怀着私心来干什么,必适得其反,是谓“云蔽日”。柔弱胜暴强。鱼不能脱离水,武力不可用于胁迫百姓。 今天的9章。还是要自己对照着《道德经》经文看。 历史从远古走来,镜头拉近再拉近。 真要得点什么,得用功啊 第三十七章

道不动,万事成。主宰不动,自然演化。欲活灵活现也都是假的。你不动,它就没。静在净心。人人都有个真我,未来是你自己选的。 第三十八章

人私心越来越重。越来越不如意都是自己弄的。人不讲忠信后才重礼仪,连面子都不要了那就要大打出手了。天目啊遥视啊别沾沾自喜,儒家君子还“主忠信”不重形式呢,修道人更不能在意这些而要重一。 第三十九章

得志者都是中和之士。不和就完蛋。违背道德,耍弄权术,一准翻车。无私者,清如玉,坚若石。 第四十章

反向运动是规律,阴阳的作用是去私欲。天、地、万物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生于无极。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坚修实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大肆嘲笑。不为下士所嘲笑,不足以为道。为何传大道?天下正邪、是非、善恶、好坏都颠倒了。道太大了,不可思议。唯道至善,容成万物。 第四十二章

无形生有形,有形分正负,正负成原子,原子成万物。万物皆有两面性,互动成一体。人都有私心,王者为公众考虑:不能两极分化,饿死人不行。

前人所教者,我也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君王之道,父道也。 第四十三章

善者无敌。无私破铁幕,无求有益。以身为教,无求而予,人皆信而从之。 第四十四章

有得就有失,没有什么东西是白来的。干下坏事,眼见着够你喝一壶的。知止吧。 第四十五章

谦虚才好。大直用忍,大巧用拙,大知寡言。内在运转心要静。清以静,无私则正。 第四十六章

清明,安居乐业;黑暗,兵临城下。贪而无止是祸端,私心邪念真得逞了那你就等着吧。物欲填不满精神的空虚,缺啥得补啥。

回帖人: 行仁 2012-11-7 14:12:40

跟帖回复: 第 135 楼 “真我”好像睡着了,喝醉了,稀里糊涂不理智了,而欲望之类的,加上后天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这套操作系统,就形成了某种样子的“思维”,这个替代程序,操纵着嘴巴说出什么样的话来都是可能的。所以当年大舜让商汤的祖先契作司徒,叮嘱他说“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要宽。首要的是要唤醒人的“真我”,让人的真我自己做主。这个“真我”就是《道德经》“使我介然有知”的“我”。 今天的9章完成了。

要是单讲修道,说理上一个无字就概括了。用了5千字,是因为有事牵扯到从前现在和未来,所以博古通今很重要。 第四十七章

人以前天目都能看。越自私,道德越下滑,能力就越小越少,也越来越依靠外在的工具。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就是因为恢复了先天本能。 第四十八章

去欲是简易大道,无私则能容所有人。用天地太极之理致太平,居下招揽人才以成功。

圣人与百姓合一。修心之道,要总是以善待人,总是不骗人。圣人在位,“正德利用厚生,唯和。” 第五十章

出则长生入有死。有对的路,有错的路,还有误入歧途的。误入歧途是怎么回事?把养身当养生了。闻善摄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着他。有死那是地上的事。 第五十一章

道德天地人。尊贵富裕来自道德。功自德,蓄德吧。天地养活人,人要能感恩。 第五十二章

逆则升。无为有为,有为无为。清心寡欲,知几能忍。人心全无,身非此身。是乃实修。 第五十三章

使真我坚定有知,一条大道一直走,知行合一。大道至简至易,常人却偏喜欢繁琐花哨的,常人嘛,太容易被迷惑了。那些早课不做,丹田荒芜,什么都没有却铺张排场,媚官敛财的,那是败坏修道人形象来的。 第五十四章

德为根本,有德才能有未来。修齐治平,你是好还是坏,装是不行的,看看你的相听听人怎么说看看周围环境就知道了。道治天下以德。

昨天超了1章。还是按照每天9章的计划来吧。今天的完成了。

回帖人:.行仁 2012/11/8 10:28:08

跟帖回复: 第 160 楼.第五十章“虎无所措其爪,并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无所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出来是“没有地方,没有处所”;无呢?没了,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举个《逝去的武林》中的例子。李仲轩老人说:“形意门的怪事不敢讲。年轻时,我一度住在丁志涛家。在那时,唐师给我们表演过追火车。就是让我们坐一站的火车,唐师说了:\'我抄近道追你们啊。’等我们到了,见唐师在火车站等我们呢,摇着扇子,身上没汗。能抄的近道,我们都想了,抄上也不会那么快。我和丁志涛都不敢说话了。”

第五十四章,修齐治平,怎样利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修道;道不远人,成人成物。王阳明有《拔本塞源论》,不妨参照着看。

还是要博古通今,知道天下大事,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

回帖人:.行仁 2012/11/9 7:18:23

跟帖回复: 第 167 楼.李仲轩老人有一句话:“形意拳是留给笃实用功、心地纯正的君子的。”看谁有心又用功吧。.回帖人:.行仁 2012/11/9 7:56:35

跟帖回复: 第 168 楼.第五十五章

有德而忠信者,身体好极了。感觉再敏锐也是常人,有知长存是真人。想养生、长生吗?心要善。一味强化这个肉身会加速老化,不好。 第五十六章 行于市,高于人。 第五十七章

对立起来,必定一团糟。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民,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依,谁知大结局?一片黑暗的时候,正常的被当成怪异的,好的被说成坏的。常人本性迷失确实太久了,所以圣人宽。 第五十九章

孝友为基,积功累德,内圣外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很容易,煎条小鱼难吗?你善良、讲诚信,就能不闹鬼,不降灾。自天佑之,圣人保民,国泰民安,于是济济多士。 第六十一章

国际关系,各自修德,安分守己。 第六十二章

道乃万物之法,善人之宝。恶人认为:美名可以收买、功绩可以造假。人人都为恶,天下就危险了。过去立天子置三公的时候,坐而论行善守信之道最重要。古人崇道可不是求升官、发财、逃罪。“物以稀为贵”,天下邪了,所以道才贵。 第六十三章

脚踏实地一步步走,经历风雨见彩虹。

回帖人:.行仁 2012/11/9 9:45:01

跟帖回复: 第 179 楼.今天的9章。

回帖人:.行仁 2012/11/9 12:16:15

跟帖回复: 第 183 楼.人到了大面积不讲德的时候就是到了危险的时候,所以才有“使人圣”这件事。道是“宝”,能使人由坏变好,“使人善”。 回帖人:.行仁 2012/11/9 20:52:43

跟帖回复: 第 184 楼.好坏颠倒的时候,流行奸诈、凶残,越坏越吃香,所以善、信就是稀罕少见的,也就是珍贵的。 第六十四章

未雨绸缪,有恒有成。返本归真而行之,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第六十五章

以国为身而修者,让自己的每个细胞都纯净。你以欺诈治国,那么遍地是贼,最后抓狂的是你自己;你以诚信治国,则其乐融融。得知道这个“反作用力”这个理。还得时时以楷模为参照,来检验自己做的对不对。超脱物欲了,天下也就大顺了。 第六十六章

外王之道居下谦虚,内圣之道爱人。人道德下滑,不再互让互助了,就走上了争斗的歧途。 第六十七章

人都说我讲的道太大,似无法做到。看着难,日久就见真功。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善故能舍己为人,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有威望。凶残、欺诈、争夺的,死矣!邪不胜正。天救的是好人。 第六十八掌

善人者不用武。古人以德服人,用兵则看天象变化。 第六十九章

恃凶发疯,坏事做绝。以柔克刚,制止以文。轻敌肇大祸。哀者终胜。 第七十章

我说的都是真人真事。人无知,所以不知我是谁。知我者希,从我者贵。我有宝,看起来却平平常常。端看你识不识。 第七十一章

扁鹊怎么说,蔡桓公就是不相信。扁鹊不怪罪你,不过你最好别做蔡桓公。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天罚至矣。不可摧残自然,不可破坏文明。如何圣人?尊道德继传统。你选吧。

回帖人:.行仁

2012-11-10 10:49:40

跟帖回复: 第 201 楼.今天的9章。

回帖人:.白人真黑

2012-11-10 14:09:14

跟帖回复: 第 202 楼.道,东入西出,鬼没神出,亡生西方为牺牲,故西人称洋鬼子。

回帖人:.行仁 2012-11-11 7:33:37

跟帖回复: 第 204 楼.第七十三张

无恶不作者死,克制忍让活。善人维护正义,恶徒伤天害理。善恶岂无报?上升会遇到门槛。抱道而行,无往不利。天网恢恢,逃不掉的。 第七十四章

生不如死,再用死来吓唬人,管用吗?人都活的好好的,个别的敢行凶,拿下!天地间总是有正统的。夜黑杀人,风高自杀。 第七十五章

居上刮地皮,天下啃树皮。居上害上疯癫病,天下就苦不堪言了。人为财死也甚可悲。生命的意义在提升,不在吃香的喝辣的。 第七十六章

玄同之士与世无争,临死不惧,强于天下万物。强横者渐衰,柔弱者渐长,这是规律。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如张弓,如天地,损有余而补不足。常人自私。谁能不自私?唯有道者。人言可畏,圣人也挠头。 第七十八掌

治水之道在疏导。自称“圣”可不行,那是百姓给的称号。肩担天下难,无私为百姓,这是王者。 第七十九章

和为贵。有德者居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治乱安民。“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第八十一章

真理简单易懂,歪理花里胡哨;善不是吹出来的,靠吹的是恶。无私者天助。雷霆万钧而不武,圣人之道为你而承受。 回帖人:.行仁 2012-11-11 8:59:04

跟帖回复: 第 219 楼.岂敢盗法?前面已经说了,我会做一个专门的说明。

侦探解谜

读书解谜

解谜票据融资

做一个有心人

做一个有心人

留意的造句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解谜,有心人留意
《《道德经》解谜,有心人留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