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1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只是粗略的把握,主要关注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它的主旨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经济繁荣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实施各种有效的措施,但在建设、改革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也离不开人的主导,这里的人关键又在于党的指导,干部的领导,人民群众的配合。群众是需要干部带领的,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地方,干部的素质、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就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官员的素质关系到基层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是否存在偏差,一旦认识上产生了偏差,那么在实际的建设中又怎么不会走弯路、错路呢?无论是现在已经显现的乡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还是乡村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都已经明确的表现出基层官员干部的知识水平、长远眼光的不足。政府官员的素质还影响到干群的关系,素质低的官员往往会带来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基层党组织的定向把关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协调整合以及管理服务作用都不能体现出来,如此还如何积极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其原因:一是基层官员一部分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其自身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二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狠不痞,当不了干部”。三是认识的不足,多数村干部和群众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很严重的等待倾向。四是,群众的主题作用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出现盲目的自信,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无条件的满足农民的一切要求,住房医疗教育都由国家包揽,于是便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四是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司法不独立,官官相卫的现象十分普遍,群众就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也不敢反映。笔者“五一”期间前往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派出所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一线单位,虽有人值班,却大门紧锁,连小门都是关闭着的,一个证件证明的小事从一号推到二号又推到三号,直至离开也没有进到派出所的大门里。遍问周围邻居没有一人知道监督的号码、投诉的号码。所以,领导干部们的素质提高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干部的素质高了,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好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问题

农村建设存在长期规划滞后的现象。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抢建、滥建现象比较严重,出现“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一些地方由于农民建房的无序,因国家建设需要,或推进城镇化需要,农民房子建了拆、拆了建,几经反复,损失较大

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以笔者家乡宿迁陆集镇为例,镇政府在镇的西面开发了沿街小区,为了将小区卖出,曾放言将会把集市迁到沿街小区那儿借以吸引群众购买,然而,笔者“五一”回家发现,集市赫然出现在真的东面并且那儿又出现了一个居民小区。政府没有规划就这么随意的开发,甚至不惜政府的诚信,只为了赚地皮的钱,还不允许农民建房强制农民“上楼”,这让群众以后怎么相信政府,怎么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会是美好的家园。有的地方盲目学习“华西村”的经验,照搬华西村的模式,不追寻自己的特色,却一味的模仿别人。完全放弃矛盾的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的乡镇流于形式,或求大不求细,或注重新建忽视整治,或有一个好的规划,却不统筹政体,造成重复建筑,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各种资源。

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日益恶化,农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恶劣。虽然新农村建设势必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的话,那么农村的环境将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如果新农村的建设仅仅是将人们禁锢混凝土、钢筋的冷冰冰小区里,不注重居住环境的保护,那么这种建设和早期城市的以环境换发展的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一提到农民,有的人就会想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封建迷信泛滥。然而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官员应当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不是每一个村镇都要像“华西村”那样成立一个精神文明公司,但是他们的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却是每一个村镇都要学习的。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民的艰苦创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保障问题

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新农村建设要投资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屯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钱,钱从哪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没钱的时候,项目在建不能停工吧,没办法,钱从只好群众那出了。笔者居住在镇上,居住的地方政府并没有修建水泥路,只是普通的路,没办法,总不能每次雨天都进出都满脚的泥泞吧,只能是居住路两边的居民自己出钱修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在进行,问题是不可能不存在,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会很好的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将会会建成惠及全国8亿农民人口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需要“换位”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辩证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