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0: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乡村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抓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产品。如村村建立起农家书屋,部分村居建立健身文化广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县城居民的距离。

2.抓宣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利用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原因。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拆屋盖楼,也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政策措施的变化、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进步。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政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证。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壁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当前要突出抓好县城、区域中心镇和中心社区的规划,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貌。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细则,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

4.1是应该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更多资金的支持。

4.2是应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

4.3是应该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

4.4是应该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

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5.1是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形成城郊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生活型服务业。

5.2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

5.3是推进产业化经营

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通过合作社带动产业膨胀。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适当从销售环节提取管理费,通过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文化娱乐、环境卫生、民主管理等层面成立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或协会,打造产业链、文化链和民主管理链,通过合作社丰富村级管理资源,加快村级管理民主化进程。

6.抓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

借鉴先进县乡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搭建农民变市民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产业聚集、集约经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空间,为城乡各种资源的合理自由流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7.抓队伍,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朝气、有思想的农村干部来完成,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群众,还要强化农村“两委”班子,彻底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干部,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思路新、点子灵、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又具有改革和拼搏创新精神的能人推选为村支部,让他们带领广大农民完成城乡一体化这项新的历史变革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需要“换位”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辩证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