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麦哨 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麦哨》课后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麦哨》,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排在单元篇目的最后。文章主要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文章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这种手法的运用,并学习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畔、兜、穗、裹”等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麦哨、呜卟、和着”等词语。

2、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积累喜欢的句子。

3、认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并积累喜欢的句子。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学习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品位语言,深入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回忆前文,导入新文;初读课文,直击中心;精读课文,感受麦哨;拓展延伸,展示下水文”四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1、回忆前文,导入新文

回顾前面所学的课文《乡下人家》,说一说乡下人家的特点。由此引到作家陈益笔下的《麦哨》,激发学生探究《麦哨》的趣味和特点。

2、接下来进行课文初读。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寻找麦哨的特点。学生读完课文后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词,通过指生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等形式检验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仿佛在课文中听到了什么声音,由此引出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此处我设计互动环节,师读课文,生配麦哨声。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引导生体会麦哨的特点

3、到了精读阶段,文本的深入剖析围绕“欢快、优美”两个词展开。

欢快优美的麦哨声由谁吹响?引出第三段。学生在第三段感受乡下孩童的外表形象,以及比喻手法的运用。接下来细化感受人物形象。由此引出第5段,赏析玩耍的男孩的形象,感受孩童的快乐。在此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并进行拓展衍生,请生说一说女孩在草地上会怎么玩。提问学生当孩童们玩累了,会干什么?由此引导第6段。进行茅茅针的介绍,引导生根据文章的描写,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茅茅针的味道,体会到乡下生活的惬意。

乡下孩童无拘无束的快乐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进入第四小节学习乡下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列举,景物描写特点的分析,来感受乡下无时无刻的美景。教师在此处重点赏析描写麦子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擎”字运用的妙处,感悟文章“欢快、优美”的基调。

4、将课文吃透后,我对课堂进行了拓展衍生,对学生进行说话、写作训练。我会出示下水文,展示老师笔下的乡下生活。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以及下水文,思考自己体会到的乡下生活,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在此处重回首尾呼应手法,让学生讲述这种手法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将此种手法引用到写作中去。

5、作业,最后我会提出记忆好词好句的要求,并且布置习作训练,模仿课文写一段自己眼中的乡下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

24.麦哨

欢快优美 首尾呼应

《麦哨》说课稿

《麦哨》说课稿516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麦哨 说课稿
《麦哨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