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辩证法试题1125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活与哲学》阶段性检测(唯物辩证法)

命题:王润超2010.11.2

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共30分)

1.金融风暴已经震动全球经济,受其影响,印度经济神话破灭 ,股票和房地产面临崩溃;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危险;全球金融危机给英国的奥运筹备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各国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救援方案。上述材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4.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法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2008年8月1日实施的《反垄断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自1994年草拟到出台,历经13载沉浮,于07年7月30日 正式通过,“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7.“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8.指出下列哪些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

① 水滴石穿②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③ 将凉水加热为温水④ 党支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⑤ 银行存款增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9.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1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10.“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厚积薄发,水滴石穿

11.面对批评,右边漫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错误在于:

A.对人冷漠,袖手旁观B.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C.只顾个人,不顾集体D.回避矛盾,明哲保身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8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

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

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13.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 舞动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

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

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 + 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统一性

14、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

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15.“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对立统一的原则

16.铁路不涨价,虽然直接惠及亿万旅客,但也助长了票贩子倒票牟利,不少想回家过年的

人仍然买不到票,“望票叹息”。从哲学上这主要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利弊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17.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这句名言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从哲学角度

看,这是因为

A.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18.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

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体现的哲理是

A.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C.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D.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

1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

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据此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②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④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盲

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此观点说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

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① 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② 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④ 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B.②C.②④D.①③

22.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① 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② 联系主要就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③ 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 由于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3.“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D.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24.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

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符合: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辩证的否定观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一切从实际出发

25、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的大敌,是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的,这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

A.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错在没有对思想动机作出科学的分析,有的意识能决定社会的变化发展,有的则不能

27、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就业观念

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弘扬民

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依据

29、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

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下,哪里还会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可见

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脑力劳动者,但不能离开体力劳动者

B.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D.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

30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邦本”、特别是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主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他们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B、孟子等人把人民看得比君主还尊贵

C、民本思想和近现代民主思想是相同的D、古人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20分)

31、(08年山东卷高考题)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

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0年来,中国

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生活与哲学》阶段性检测(唯物辩证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ABADB 6-10 CBBAB 11-15 DDCBB 16-20 DDCAC 21-25 CACBB 26-30 CDACD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必须坚持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3)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4)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一切文明成果。

——————————————————————————————————

《生活与哲学》阶段性检测(唯物辩证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ABADB 6-10 CBBAB 11-15 DDCBB 16-20 DDCAC 21-25 CACBB 26-30 CDACD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必须坚持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3)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4)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一切文明成果。

辩证法

辩证法

1125招聘会

自查报告1125

辩证法论文

实践辩证法

辩证法否定之否定

《谈谈辩证法》

辩证法论文

《激战》经典台词1125

辩证法试题1125
《辩证法试题112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辩证法试题 辩证法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