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雪猴》教学设计13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雪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方法,学习本课的15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蹿、茂、蹲、杠、搔、捂、蹦、雹、敏、暴、役”11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词典、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35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中列举的“相处、叫好、变化莫测、大惑不解、难以”5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仿佛„„”“„„果然„„„‘不只„„还„„”3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雪猴》

课内自读课文——《猫的趣事》

(二)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见和用法。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讲述了雪猴和边防战士的故事,展示了战士们和雪猴深厚的感情,老师应通过讲授课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精神和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请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

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 3.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课文导入 导入1:

在我国云南和西藏交界处的雪山峻岭之颠的高寒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罕为人知的珍稀灵长类动物,这就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奇——滇金丝猴,也日L{雪猴。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了解一下雪猴吧!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导入2:

听说过雪猴帮助人的故事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雪猴是怎样帮助边防军人的?

四、初学课文 1.方法和任务。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谁送“我”礼物了?

(2)第二天醒来,“我”发现了什么? (3)雪猴和其他猴子有什么区别? (4)雪猴和边防军人是如何相处的? (5)雪猴为什么把“我们”团团围住? 3.教学提示。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先讲认识和理解,有多少说多少,不必求全;然后请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1.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运用。 2.小组互动学习。

每个学生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提出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加以理解;理解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

六、解难答疑

老师解释全班学生普遍不懂、不容易掌握的词语。

(一)词语例释:

1.蹿:向上或者向前跳。如:~跳、~腾、~房越脊。 猴子在树上蹿来蹿去的。

打篮球时他非常灵活,一蹿就把球抢到了手。

2.高傲: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②装出一副优越的样子。如:十分~、~自大。

这人高傲自大,大家都不喜欢他。 猴王高傲地看着前方。

3.茂密:茂盛而繁密。如:丛林~、~的森林。 我家门口有一个茂密的植物园。 他有一头茂密的黑发

4.相处: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如:友好~。 这个人脾气很怪,很难同他相处。 我们班同学都相处得很好,像一家人似的。

5.操练:①以队列形式教授和练习军事技能。②练习。③实践。 我们在操场上操练队形。

6.叫好:对于事物大声喊“好”,表示对于事物的肯定、赞赏与喝彩。 我们为艾力的精彩表现而叫好。

7.席地而坐:古代指坐在铺有席子的地上。后泛指坐在地上。 我们席地而坐,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8.捂:用手或其他东西遮盖或密封。 她总是喜欢捂着嘴笑。

妈妈把我冰凉的脚捂在她热乎乎的怀里。

19.抵:①支撑;顶住。②阻挡;抗拒;抵抗。如:~制、~御。 把门抵住,别让他们进来! 他用手抵着下巴听老师讲课。

10.大惑不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后多用以指感到疑惑,不能理解,常带有不满或质问的意思。

11.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12.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他这个人很敏感,别人说几句话他也认为是在说他。 妈妈的关节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

13.难以:不能;几乎不能。如:~拒绝、~满足。 这东西太难吃了,难以下咽。 班长的要求太高,我们难以做到。

(二)形近字辨析:

1.睁:张开眼睛。如:睁眼、眼睁睁。 挣:尽力支撑或摆脱。如:挣扎。

2.蹿:快速向上或向前跳跃;往上冒;喷射。如:身体向上一蹿。 窜:乱跑;乱逃。如:流窜、抱头鼠窜、上窜下跳。 3.嘹:声音响亮。如:嘹亮。 瞭:从高处向远处看。如:瞭望。

七、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小结课文,简单梳理全文的脉络。

初次见雪猴的情景——雪猴与边防军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亲生经历雪猴救人的场面 2.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书面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3遍,并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结构。

2.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1.掌握课文的结构。

2.理解课文主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深学课文

(一)朗读课文可采用个人读、分组读、抽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穿插进行。

(二)串讲课文。

(1~3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我”与雪猴如何相遇。 1.提问:

(1)边防军连长告诉“我”什么了? (2)第二天醒来,“我”发现什么了? (3)“我”追出去发现了什么? (4)雪猴和普通猴子有什么区别? (5)客人来到边防站,雪猴一般会干什么? 2.“如果„„就„„”句型。 (1)导入:

教师以替换形式导入“如果„„就„„”句型。 明天下雪,我们不去劳动了。 如果明天下雪,我们就不去劳动了。 (2)句型操练: 请学生读出下列句子。

如果有时间的话,就给我打个电话。

如果大力士都搬不动这块石头,你就别想搬动这块石头了。 (3)归纳:

“如果„„就„„”句型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条件成立,会产生什么结果。 (4)课堂操练:

用“如果„„就„„”句型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明天下雨,爸爸妈妈就不用去地里干活了。 如果这事让爸爸知道了,爸爸就会特别生气。

(4~6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雪猴是如何与边防战士相处的。 1.提问:

(1)雪猴和边防战士相处得怎么样? (2)早晨军号吹响后,雪猴会怎么样? (3)军人们洗脸刷牙,雪猴会干什么? (4)军人们操练的时候,雪猴在干什么? (5)战士们上课,雪猴会干什么? 2.“„„也„„”句型。 (1)导入:

用“„„也„„”句型连接下列句子。 艾力暑假去了北京。/我暑假去了北京。 艾力暑假去了北京,我暑假也去了北京。 (2)句型操练: 请学生读出下列句子。 艾力去上海了,我也去上海了。 他要学钢琴,我也要学钢琴。 (3)归纳:

“„„也„„”句型表示同样、并列的。 (4)课堂操练:

用“„„也„„”句型连接下列句子。 我哥哥和艾力的哥哥都是中学老师。

我哥哥是一名中学老师,艾力的哥哥也是一名中学老师。 艾力和我都喜欢跳舞。 艾力喜欢跳舞,我也喜欢跳舞。 这次考试,我和艾力都考了满分。 这次考试,我考了满分,艾力也考了满分。 (第7自然段)讲述了雪猴如何救人的经过。 1.提问:

(1)“我们”在回哨所的路上遇到了什么? (2)猴子是用什么方式预告天气的? (3)朋友为什么连忙拉“我”走呢? 2.“„„果然„„”句型。 (1)导入:

用“„„果然„„”句型连接下列句子。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今天就下雨了。 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果然今天就下雨了。 (2)句型操练: 请学生读出下列句子。

李老师说只要坚持练字,字就会写得漂亮的。我坚持练了一年,果然我的汉字写得好看多了。

小李说到天池后,一定会被天池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到了天池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3)归纳:

“果然”是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前一句假设事实与后一句所说或所预测的相符。 (4)课堂操练:

用“„„果然„„”句型连接下列句子。

爸爸说四点来接我们。/四点了,爸爸接我们来了。 爸爸说四点来接我们,果然四点来接我们了。

艾力说这次考试他能考九十分以上。/艾力这次考试考了九十分以上。 艾力说这次考试能考九十分以上,果然,他考了九十分以上。 (第8自然段)讲述了“我”对雪猴的留恋。 1.提问:

(1)离开哨所时,“我”明白了什么? (2)为什么战士们舍不得雪猴? 2.“不只„„还„„”句型。 (1)导入:

教师以提问形式导入“不只„„还„„”句型。 今天参加清洁校园劳动的人多吗?

很多,不只是学生参加了劳动,许多教师还参加了呢! (2)句型操练: 请学生读出下列句子。

这件事不只我知道,还有许多同学都知道了。 关于这件事,我不只告诉你了,还告诉过其他人。 (3)归纳:

“不只„„还„„”相当于“不仅„„还„„”,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 (4)课堂操练:

用“不只„„还„„”完成下列句子。 我不只爱好数学,还爱好物理、化学。

参加这次比赛的不只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

四、课文教学总结 1.归纳文章的结构。

介绍“我”如何和雪猴相遇一雪猴与战士相处的情景一雪猴是如何帮助“我们”避难的以及“我”对雪猴的认识。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之间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学习课文,仔细体会雪猴与这些边防战士友好相处的感情,以及帮助“我”及朋友脱离险境的感人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掌握全文的叙述顺序,按文章的结构完整地复述课文。 2.书面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1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进一步转化成习惯和能力。

二、听的训练

老师将课文改编成故事,可以增删、改变内容,使故事更加口语化,让学生容易听懂。

三、说的训练 1.方法和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 2.复述要点。

介绍“我”如何和雪猴相遇——雪猴与战士相处的情景——雪猴是如何帮助“我们”避难以及“我”对雪猴的认识

(1)在班里进行课文复述比赛,看哪位同学复述得好,分别记分。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雪猴的了解和认识。

四、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将本篇课文的内容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书面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至练习五。 (2)完成课后练习七。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掌握。

二、读的练习

“自读课文”要按一定的阅凑要求进行阅读。阅读时,注意发音准确,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标示读句子;能根据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增强语感,达到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汇的目的。

三、我的小词典

1.瞳孔:虹膜中心的小圆孔。在多数脊椎动物中,无论扩大或缩小时都是圆形的,但家猫的瞳孔是竖立的,便于察觉老鼠等猎物的横向运动。

2.满月:圆月。

3.收缩:变小、变短或减少。金属受冷后,体积会收缩。 遇到冷空气,我们的皮肤就会收缩。 4.闭合:使首位相连,封闭,合上。 睡觉时,我们的眼睛会自然闭合。

5.调整:重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 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6.掩盖:遮盖。 大雪掩盖了田野。

7.粪便: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8.本能: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 婴儿吃了睡,睡了吃,这是他的本能。

9.天敌: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 猫是鼠的天敌。 10.追踪:追寻踪迹。

猎人们随着动物的脚印向前追踪。 11.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到我家请随意,别客气! 12.平衡: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不要偏食,这样才能营养平衡。 13.攀爬:抓着东西向前或向上爬。 壁虎在墙上随意攀爬,非常自如。

四、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自读课文”。 2.书面作业。

写一写“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并注音。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1.你认为雪猴的可贵之处有哪些?

2.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故事。 3.请每位同学谈谈人类和动物应该如何相处。

三、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话题,写出发言提纲 1.方法和任务。

要求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发言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

2.活动提示。

为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提议成立临时评委会,给各小组评分,并记录成绩。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预习第十四课的词语和课文。

雪猴教学设计(推荐)

雪猴课文教学设计

雪猴

11《雪猴》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雪猴教学教案

《雪猴》读后感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推荐)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推荐)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猴》教学设计13
《《雪猴》教学设计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