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政治期末卷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乌海市慧文学校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满分__100__分; 考试时间___50__分;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25×3)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而走入误区。这一事实说明

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3.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4.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5.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6.200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说明

A.世界观支配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C.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7.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9.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

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0.“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1.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12.2006年6月,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这说明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B真理性认识总是相对的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D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13.上题中的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A.实践B.科学理论C.科学实验D.多数人的认可

14.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事物的联系是变化多端的

15.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16.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17.2006年7月25日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交通安全条例》,将增设“轻微违法行为,警告后予以放行”条款。这一消息透露后,立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蚁穴,就能毁掉千里堤坝,一次次小的轻微的交通违法就可能发展到大的交通事故。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18.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9.2006年4月27日《青海日报》载文指出,我们的思想真的不需要再解放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克服自满情绪,防止走形式,使我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深入下去,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标准和要求,在“行”上用功,“小”上切入,“具体”上着力。上述做法中主要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A.克服自满情绪 B.在“行”上用功C.在“小”上切入D.在“具体”上着力

20.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阶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利益冲突的对立性,也有利益一致的同一性或和谐性。这体现了

A.世界上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利害冲突

C.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而不是全部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21.2006年6月27日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2.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B、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辨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4.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表明

A.要敢于肯定一切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C.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D.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25.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二.非选择题。(25)

26.材料一: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材料二: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刷新了世界图景,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类置身于舒适、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又部分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甚至由于人们非道德地使用科技,导致危害人类自身安全的事情频发。如,炸药被广泛使用于战争。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8分)

27. 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十三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乘车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他在雨中踩着泥泞看望受灾的孩子们。温家宝专程前往新建小学,实地考察抢救因地震被掩埋在废墟里的小学生们的情况。他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⑴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8分)

二、非选择题

答:1.(1)①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和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学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2分)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科学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2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但由于人类的孜孜以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就体现了这一点。(2分)

(2)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科技成果的作用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

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科技运用中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支流问题。

③要创造条件,使事物朝好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科技成果运用得当,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造福人类;运用不当,则给人类带来灾难。④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在运用科技成果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1)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其中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5分)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就客观条件而言,人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创造价值的条件都由社会提供;就主观条件而言,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5分)

期末卷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教案

高中政治期末质量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政治 期末卷

期末模拟卷

期末卷三年级

期末冲刺卷

期末哲学卷

13届期末卷

期末检测卷

高中政治期末卷
《高中政治期末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