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学 院

学 年 论 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4年

7月 Comparison of the Win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摘 要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酒文化也是一样。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酒的源头、酿酒原料与酒的种类的差异,酒器,饮酒礼俗和饮酒目的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最后是中西方酒文化的交流及发展趋势,展现了相互融合的一面。

关键词:中国 西方 酒文化 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Win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bstract ’s daily life,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it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physical existence but also a cultural symbol.That is the symbol of wine culture.Wine culture is long standing and well established.Wine culture is one of the irreplaceable parts of a country’s histor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sediment.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 are basically different, and so is the wine culture.Though comparing the origin and the material and category of wine-making, drinking customs,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nd drink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wine culture.Thus furth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especially the value.

Key words: China the west wine culture comparison

目 录

1引言 ................................................................1 2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 ..................................................2 2.1中国酿酒的起源 .................................................2 2.2西方国家酿酒的起源 .............................................2 3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3 3.1酿酒原料与酒的种类的差异 .............................................3

3.1.1酿酒原料的差异 ...........................................3 3.1.2酒的种类的差异 ...........................................3 3.2酒器的差异 ............................................................3 3.3饮酒礼俗的差异 ........................................................4 3.4饮酒目的的差异 ........................................................4 4.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发展趋势 ....................................6 4.1中西方酒文化的交流 .............................................6 4.2中西方酒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6

5结语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1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是落叶归根的根源。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外风俗习惯的不同,引起中外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中国文化中,酒都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亲朋聚会,浅尝小酌可以营造气氛、增进感情。《圣经》记载道,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下把葡萄酒分给门徒,并告诉他们,葡萄酒是自己的血,让人们记住他是为了替人们赎罪而死的。在西方人眼中,酒是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面对这个充满魅力和生命的神圣艺术品,西方人自然会热爱它、饮用它,并且用心去欣赏和玩味。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的民族特性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2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

2.1中国酿酒的起源

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原料和酿酒容器,以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情况对酿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6000——5000年) (2) 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4000年) 上述两个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 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235——735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考古发现,在遗址中发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很大。

(4) 山东陵阴和大汶口文化墓葬 (5) 三星堆遗址 (6) 安徽尉迟遗址

以上考古资料都证实了在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定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2.2西方国家酿酒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曾经写道:“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说明当时人们发现了蒸馏的原理,古埃及曾用蒸馏术制造香料。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的蒸馏。国外已经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造成了蒸馏酒。据说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不是用来饮用的,而是用来引起燃烧的。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3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3.1酿酒原料与酒的种类的差异

3.1.1酿酒原料的差异

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主要以粮食为原料,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在中国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料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五谷杂粮与旧的品类、质量密切相关,如用糯米酿造的黄酒味醇厚、品质最好,用高粱酿造的白酒味很香,且酒精度和出酒率都比较高;而在白酒中,用玉米酿的甜,大米酿的净,大麦酿的冲。“美酒必有佳泉”,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旧的品质、风格等,为此人们特别注意识水性、知水味、选好水。关键之三是酒曲。它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与酶类,不仅是糖化发酵剂,而且能赋予酒特殊的风味和品质,是中国酿酒的重要而精妙之处。

西方主要以葡萄为原料,则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西方人常说,好酒出自好葡萄。葡萄的品种和质量,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特色和主要香型。在西方国家,可以酿酒的葡萄数以千计,但真正能酿造出顶级、名贵葡萄酒的葡萄,只有十余种而已,著名的有赤霞珠、黑品诺、席拉夏多内等。其中,赤霞珠是酿造高贵红酒的葡萄之王,黑品诺是酿造名贵红酒的葡萄皇后。

3.1.2酒的种类的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丰富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因此,勤劳的中国人民多用粮食酿酒。中国本土的酒主要分为两种:白酒和黄酒。从酿造工艺角度看白酒:蒸馏酒;黄酒:发酵酒;从酿造原料白酒原料:几乎各种粮食都可以,比如中国著名的五粮液就是以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为原料;黄酒原料:一般糯米、大米、粳米。从酒精浓度看白酒酒度:一般28-68度;黄酒:一般25度以下。从色泽看白酒色泽:无色;黄酒:微黄、黄色、红色都有。营养价值:白酒较小;黄酒较高。

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其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更利于葡萄的种植,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尤以葡萄酒为典型代表。现在法国的葡萄酒举世闻名。除了葡萄酒,啤酒也是西方国家对酒的一种创造发明。资料显示,啤酒由公元前3000年的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部落带到整个欧洲,当时主要是家庭作坊酿造;工业革命开始后,啤酒的生产开始从家庭手工酿造转至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在19世纪开始占主导地位,从20世纪初,啤酒传入中国,啤酒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

3.2酒器的差异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

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

在酒杯方面中西两方差别较大。而西方酒器现在占明显优势。中国的传统酒器在普通家庭中已十分罕见。

3.3饮酒礼俗的差异

中国饮酒体现的是对饮酒人的尊重,是维系家庭成员亲情,维系朋友友情,是建立人脉的一种交际手段和润滑剂。中国的酒文化受到中国尊卑长幼传统的伦理文化影响深刻,正式场合普遍饮用白酒,敬酒分主次,分顺序的。敬酒时要等主人先开始敬酒,主人敬酒完毕,其他客人才有资格敬酒;敬酒的对象一定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酒人一定要满杯,杯沿要低于客人的杯沿,表示谦虚和敬意;晚辈要主动对长辈,下级要主动对上级敬酒,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客人可以随意。同辈人之间讲究劝酒,行酒令,划拳等助兴的节目使喝酒的气氛浓烈而热闹,中国人喝酒讲究的就是一种气氛,体现了一种热情和好客,酒就是感情深厚的体现,喝醉了就说明喝高兴了。

西方社会饮用葡萄酒体现的是对酒的尊重,饮酒只是聚会的附属品,不会通过饮酒来建立人际交往关系。饮葡萄酒前期的品鉴也很考究。葡萄酒不会满杯的斟满,而是斟的很少量,以便在饮酒前晃动酒杯,用眼观其色,用鼻闻其香,用舌品其味,最后用耳听碰杯的清脆声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对应的酒具产生。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所以他们饮酒不会出现互相敬酒,劝酒的场面,一般是各自品尝各自杯中酒。无论喝酒的对象时谁,喝酒与否,喝的多少,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客气和客套,所以,一般很难得看到喝醉酒失礼于人前的场面。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碰杯也不会代表满饮杯中酒,而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只会小饮一口。

3.4饮酒目的的差异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1]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4.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发展趋势

4.1中西方酒文化的交流

由于语言中反映出的隐蔽文化面广大,所以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从某一民族的语言宝库中寻找到该民族的隐蔽文化层。下面从中西方酒文化的词语形态来探究其之间的交流。

当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们习惯用酒精麻醉自己,以此“借酒消愁”。在此观点上,中国和西方有相近的人生观。但不同的是,汉语中的“借酒消愁”常含有“愁上加愁”的隐身含义。如诗仙(酒仙)李白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英语中“wine”却不会令人“愁上加愁”,相反,它能令人忘记烦恼。《圣经》中就有喝酒忘记烦恼的说法:“Give strong drink to him who is perishing, and wine to those who are bitter to heart.Let him drink and forget his poverty, and remember his misery no more.”(proverbs, 31:6-7,The Old Testament) 汉语中有“旧瓶装新酒”的说法,它源自英语谚语“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但两者的与已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的“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来自《圣经》,常用来指:“把一些新的原则强加于太老或者不适合的人或事物,以至于使之承受不了”。而汉语中的“旧瓶装新酒”则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用来比喻文言文与新思想内容的格格不入[2]。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瓶装新酒”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数情况下用作褒义,比喻用旧形式来表现新内容。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中西方酒文化也得到进一步融合:青岛的啤酒节,水井坊中法酒文化交流,张裕葡萄酒的成立,国酒茅台走向了世界,西方酒如白兰地、威尼斯的洋酒名字在中国的出现,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酒吧,甚至有些中国人家里还出现了西方家庭式的酒柜,这些现象都是中西酒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西方酒都成了商品。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洋酒店,里面有来自西方各国的酒:Scotch whisky-royal, French champagne-Remy Martin and French Martell;当然中国的茅台,水井坊,张裕葡萄酒也远销西方。

3.2中西方酒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葡萄酒是西方国家的主要酒种,西方人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饮酒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干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搭配等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而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礼酒俗,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因此,中国人在引用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会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5结语

酒是上帝给与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而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酒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一种文化。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聚会中酒是必需品,中西方对于这种必需品有其不同的解读。以往的差别性探究主要倾向于酒文化的物质层面以及与古代诗歌、古代政治、酒令和饮酒礼仪的不同进行讨论。而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更有助于我们了解酒文化背后所隐藏的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意义,有助于人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交流,更好地为英汉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终更有利于整个世界人民的和谐和发展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注释

[1] 王守国.酒文化与艺术精神[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韩胜宝.姑苏酒文化[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00.

XX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参考文献

[1] 王守国.酒文化与艺术精神[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铁流.中华酒文化大观[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

[3] 张爱敬.酒文化[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

[4] 张长兴.酒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5] 赵荣光.中国传统酒人形象的历史异变[M].香港:饮食文化研究出版社, 2002.

[6] 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7] 朱迪.带一只酒杯去巴黎[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

[8] Thomas Karlauf.突然想喝酒,微醺[M].上海外文出版社, 2003.

[9] 蕭曦清酒國春秋[M].台北:台湾新生报出版社, 2001.

[10] 韩胜宝.姑苏酒文化[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00.

[1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5 [12]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3]杜莉.中西酒文化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1):1-4

[14]杨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2-83 [15]万晓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J].甘肃科技纵横,2009(3):160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

中西餐酒文化比较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悲剧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