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黄氏家族民居看平话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7: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网络发表:739977613QQ空间及http://tieba.baidu.com/p/1039663643 作业要求:参观黄家大院,写心得体会 作业形式:手写版、打印版均可。 上交时间:2011年4月8日前 标题:从黄氏家族民居看平话文化 姓名:杜杼芬

院系班别:经济管理学院09物流 第二专业班别:10汉语二专班 学号:0917050115 指导老师:陈列

从黄氏家族民居看平话文化

.

南宁市黄氏家族民居,俗称黄家大院,位于邕江北岸永和村。相传黄氏远祖为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北宋皇佑年间,广源州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立国号,定都邕州,因此朝廷派狄青带兵镇压。据黄氏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山东白马,随狄青的军队南下平定侬智高起义后,便随同部分宋军被留在邕江沿岸驻扎。黄氏初在马村,清康熙年间,由于后人经商有道,便在有一定积蓄后于永和村兴建新居。经商所得积少成多,黄氏民居也渐成规模。近年来由于修建邕江河堤需征用土地,黄氏家族民居有五分之一的建筑被拆除,未被拆除的建筑于二〇一一年被评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家族民居坐北朝南,均为硬山式建筑,方位符合风水学的“左青龙,右白虎(右前方有邕江),前朱雀,后玄武”;从物流的角度上讲,民居紧邻邕江,水运便利,因此黄氏一族能依托便利的交通经商发迹。

站在黄氏家族民居的正门,可以看到门两侧各有一个“枪眼”,遇外人进攻时黄氏族人可以从“枪眼”中查看院外情形而不受伤害,这体现了民居的高防御性。

正门左边(东边)的第一间屋子叫花厅,比右边的房屋略高,这显然受到了传统的以左为尊的思想的影响(西方以右为尊)。花厅是黄氏家族的议事场所,是男人的领地、女人的禁地。女人就算要给在花厅中的幼子喂奶,也不敢踏入花厅半步,只能请求男人把孩子抱出来。

院内每一段台阶的级数无论多寡均为奇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奇数为阳数,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台阶级数为阳数的宅子既阳宅,表明这是活人住的地方,而不是死人住的阴宅。踏着台阶拾级而上,隐有“步步高升”之意。阶梯之下还有暗沟,排放污水 的同时又不易滋生蚊蝇,不得不令人叹服工匠的智慧。

黄氏族人以平话为母语,在大院的多重门中,有部分石板为红色,平话里“红”、“旺”同音,既言鸿运当头,又暗含兴旺发达之意。在有门板的门两边各有一块重重的石方墩,用于平衡门板的力量,以延长门板的使用寿命。门墩正面有铜钱图案,可见这个经商之家希望开门见钱。紧挨着门墩的户枢之下竟雕刻有如意的图案,寓含“万事如意”。

宅中壁画尽是龙凤、忘忧草、宝葫芦、仙鹤、寿桃、荷花、牡丹,寄寓了屋主富贵长寿、平安吉祥的愿望。

在宅院的中轴线左边,有一处厅堂处于整个宅院的心脏位置,这就是中堂。中堂大厅摆放着黄氏的祖宗牌位,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有一间房。家族中的红白事均在大厅举办,但如果死者在外过世,则尸体不能停放在大厅。中堂大厅东南的房间(即左边第一间房)叫“轮房”,族中男丁谁办婚事,就将轮房作为婚房。轮房外的墙上刻着繁体的“不准猪鸡栖此”六字,表明人住的地方不能让低等动物靠近。中堂后屋檐的滴水瓦,每一片瓦上的图案都不一样,寄寓着各种美好的愿望。

宅院的中轴线上,地砖多为竖铺,以防滑泄水。另外,整个中轴线并非从前门到后门一通到底,而是中途拐了两个弯。因为直通的话穿堂风过猛,大有万箭穿心之态,而拐弯则可以缓和风速,工匠智慧可见一斑。

宅院后种有大榕树,既可以档北风,又能够涵养水分。我国位于北半球,如果把树种在前门,则会影响院内采光;且我国俗语中就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说法,屋后种树是传统习惯。另外,在两广的大多数汉语方言中,“榕”与“龙”同音,“榕树”即“龙树”,龙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无需赘言。从描写南宁的古诗中(如“家家榕树青不凋,桃李乱开野花满”)可以看出种植榕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黄氏家族民居不仅是黄氏家族居住的地方,更是平话文化的一个缩影。 首先,平话是南宁城中村、郊区、周边县份汉族人的母语。根据著名平话学者李连进在他的著作《平话音韵研究》中的观点,北方人初到广西时被土著人(壮族人)称作“云唐”,汉语“人”的发音在壮语中念作“云”(接近于普通话中的“文”),又由于壮语的一般构词法是主语在修饰语之前,因此“云唐”即“唐人”,也就是“汉人”的意思。北方汉人所说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称作“云唐话”或“文唐话”,简称“云话”或“文话”,而且汉人在与土著人的交流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些名词。又由于语音的不断变化发展,“云话”逐渐又称作“平话”并沿用至今(“云”、“平”在平话中皆为唇音),少数地区仍保留了“文话”的叫法。尽管吸收壮语使平话有所演变,但平话还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归屋”(回家)、“哪门”(什么)、“来朝”(明天)、“饮杯”(喝喜酒)、“哪谁”(谁)、“我队”(我们)等等。平话与狭义上的粤语同源,因两广分区治理和古代战争而分化,又因近代商业交流、人口迁移而趋于合流,大多数语言学者、专家都认为平话属于广义上的粤语。平话人作为外来人口,内部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就连通婚也是平话圈内“自产自销”,如现在黄家大院的第八代(指从马村迁到永和村之后的第八代)女主人之一——黄阿婆本身也是平话人,在石埠镇老口村(原属江西镇)长大,老口村是典型的平话村落。

如今聚族而居的南宁平话人当中,除长堽村冯氏来自广东以外,族谱多记载祖先来自山东白马(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史书中多次记载黄河发大水,如《宋史》中就有“(天禧三年)六月……甲午……河决滑州。戊戌……河决滑州,泛澶、濮、郓、齐、徐境……八月丁亥……滑州龙见,河决”,“(天禧四年)六月丙申……河决滑州,秋七月……癸未……河决荥阳、顿丘、白马、温县”。更为详细的如《宋史·兵志》中的“庆历中,招广南巡抚水军、忠敢、澄海,虽曰厢军,皆以旗鼓训练,备战守之役。皇佑中,河北水灾,农民流入京东三十万,安抚使富弼募以为兵,拔其尤壮者得九指挥,教以武技。”还有记载侬智高起义的,如(“皇佑五年正月)戊午,狄青败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余级,智高遁去。甲子,遣使抚问广南将校,赐军士缗钱……二月……丁壮馈运广南军需,减夏税之半,仍免差役一年。”《续通典》、《续资治通鉴长篇》、欧阳修《涑水记闻》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黄河经常发大水影响了社会秩序,朝廷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招民为兵并统一集中训练。由于白马(滑州)既是灾区,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便成为了操练军队的场所之地。侬智高起兵反宋后,狄青的军队在何处集结出发尚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断曾经过白马这个地方,甚至就是在白马出发的。因此,黄氏族人自称祖先来自山东白马、随狄青南下平蛮是可信的。当然,可能有一部分平话人,为了证明自己是纯血统的汉族人,保持心理上和地位上的优越(封建社会少数民族多受压迫),他们便不管祖先来自何处,在族谱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写明“祖籍山东白马”,白纸黑字谁还敢说我不是汉人?本来,祖先来自山东白马并不就等于祖籍白马,但历代口口相传以致成误,或者是有意而为之。这种自称“白马遗民”的现象在壮族人当中同样存在,这可能是民族融合或攀附心理的结果。

黄家大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传统汉文化的体现(平话文化本身就是岭南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究其原因,应该是作为军事移民,平话人背井离乡来到古代的南蛮之地,深深的故乡情节结使他们在土著人的汪洋大海中顽强地保留了中原的文化,以致于千百年来尽管北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岭南却传承了汉家的相对原始的文化。男尊女卑、等级森严、讲究风水等等,黄家大院所体现的平话人在故土的习惯。当然,在广西屯驻之后他们便反把他乡作故乡,为岭南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沙井镇的三津村、江西镇的扬美村等地,均有类似于黄家大院的建筑。如果没有工匠带来相关技术,也就没有这么多汉式风格的建筑物。

无论是黄家大院所在的永和村,还是前文提到的马村、老口村、三津村、扬美村,无一例外均是沿江分布。当年北宋朝廷留军队驻扎的时候,本就是沿江驻扎。平话人占据了河谷平原,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依托水运经商也得心应手。在传统思维中,经商是低等人所做的事,认真读书考取功名才是正道,因此,经商之家往往同时是书香世家,黄氏家族便是其中之一。但有时平话人是看不起壮族人的,在某些平话当中,“村人”是“壮族人”的同义词,平话人还嘲笑壮语中不同于汉语的构词法为“村人讲倒话”。黄家大院的高度防御,最初很可能是为了防备与自己关系不佳的土著人。从平话人聚居区的部分地名看,平话人与土著壮人曾经有过冲突。如“埌”字在壮语中大约为“湖、低洼积水之地”的意思,而南湖边的埌西村民却是自称来自山东的平话人。又如“那”字在壮语中是“水田”的意思,扬美古镇作为平话人聚居区却有“那晚码头”、“那缆巷”、“那慕山塘”等带“那”字的地名。平话人占领近水之地,必然要把土著人往稍偏远恶劣的地方赶。当然,从整体来看,两族人民之间还是相对和睦的。

平话人作为直接的军事移民,是岭南汉族人的一个特殊支系。黄氏家族作为平话人中的一部分,虽然和其他平话人一样,渐渐随着城市的建设而不再聚族而居,慢慢丧失了自身的特点,但黄家大院永远坚守在邕江北岸,诉说着数百年来的沧桑。

从赵氏孤儿看忠义文化

宋氏家族

荣氏家族

王氏家族

谭氏家族

梁氏家族

浅谈裴氏家族

彭氏家族家规

宫氏家族 姓名

李氏家族资料

从黄氏家族民居看平话文化
《从黄氏家族民居看平话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