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于永正《高尔基与儿子》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练朗读——百读不厌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古老传统而又富有蓬勃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绽放出了它的光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推崇。于永正老师就是坚决贯彻这一理念的专家之一。

于永正老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于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成功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感知到体悟,最终实现内化。

感知是基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从良好的初读感知开始。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是草草地让学生初读了一遍课文,就开展师生对话,或是让学生谈什么感受,显出学生的自主性。其实这类教学,大多是流于形式,教学效益不佳。古人云:熟读诗书子自知。只有在让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深切的与作者对话、交流,这是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相互对话的前提、基础。于老师深谙其中道理,初读感知时并不是止于“一读”,而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一读再读”。上课伊始,于老师便用简洁的话语布置道:“请同学们把文章朗读一遍。”学生读完了,于老师请同学们把文章再读一遍。等两遍读完了,于老师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一而再,再而三,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平淡无奇,恰恰是在这无奇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对话的足够时间与空间,开始对文章有了全面的感知。

体悟是升华!在全面感知的基础上,深入体悟文章中蕴含的感情有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精读就是体悟感情的重要手段。于老师的精读教得更是精彩,请看教学片段实录:

(指名分节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流畅。你的声音真好听!(不失时机地予以激励)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一字不差!“一字不差”我要向你学习。(鼓励并不单调,而是形式多样)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不错!很佩服你的勇气。(发自内心,真诚地表达教师的赞美哦)

听于老师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范读)

生1:很投入!

生2:有感情。

生3:于老师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

生4:于老师在读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丰富。

生5:于老师注意了停顿。

师:(惊喜地)你听出来了?在哪儿停的时间比较长?

生5:在句号的后面停得时间比较长。

师:(师拥抱这个学生)拥抱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奖赏。还有什么要说的?(于老师的表扬艺术,令人敬佩。)

生6:在读那封信的时候读得很轻。

师:为什么?

(生说不上来)

师:因为信是文字,是没有声音的。能学着我读吗?

就这样,在赞赏与激励中学生积极主动的与文本与教师对话,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就这样,在于老师的点点拨拨中学生掌握了朗读的诀窍,也体悟了文中蕴含的深情。趁着被撩拨起的阅读兴致,于老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琅琅的书声在课堂里久久回荡。我想学生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的快乐。有了这份快乐,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内化是目的。都说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背诵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内化过程,正如俗语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课堂教学最后,于老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写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重点段落,实现了内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4、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课文,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及高尔基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

..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

于永正《给予树》课堂实录

于永正《一块面包》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于永正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

于永正

于永正

于永正《高尔基与儿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高尔基与儿子》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