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专题研究总结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6: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校实行“主动和谐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从学生的座位、听课方式等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因此我们三位语文教师(张丽美、李玉兰、李翠芬)选择了“ 小学生合作学习参与意识的培养”这样一个研究专题。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也有许多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合作不主动。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有时会出现“冷清”的场面,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很明显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 而另有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差, 他们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但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因为自卑而羞于表达。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如何为这类学生多创造表达的机会,如何积极引导这类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也是一个很突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

1、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2、明确小组组员职责,动员学生全员参与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但有时也可根据课堂活动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每组设组长一名。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是明确各合作小组组员的职责:如组长的职责是负责组内组员分工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还要登记个人和小组每次的学习成绩,统计进步情况并公布;“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要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并检查每人组内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资料员负责收集学习资料等。并采取轮换制——每位

组员应该在不同的合作任务中尝试承担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其各种能力。其次是为避免学生在以往学习活动中不主动合作的情况,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全体组员“同舟共济”的意识,即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亦然。这样迫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而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优生”可能会主动给予“学困生”帮助,而“学困生”也为了小组的利益,尽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组员必须为整组的结果负责。最后是建立评价机制。在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随机抽查学生或进行测试,对每个小组成员为小组所做的努力作出评价,并把结果反馈给小组和个人。也可设置小组组内成员自评表和组内成员互评表,对每一个组员的在活动中的作用给予评价分数。这样既可以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活动,又能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

3、精心设计合作任务,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合作任务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合作任务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的需求来确定。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合作任务。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互相质疑、解惑、互教互纠,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协作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词语的积累和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方面得以相辅相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但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地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开学初按照教导处的要求,写专题计划,经教导处通过计划以后就开始实施,以教学实践为主、搜集整理资料和跟踪记录为辅,通过半学期的实施有了一些浅显的成效,现将总结如下:

一、组建小组

为了能够顺利地实施专题内容,先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人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调配人员,学习小组以六人为一组,以成绩来说是好中差搭配;由能力来说是强弱相结合。组内合理分工,人人都有事情可做。

二、尊重学生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能树立自信心。那么,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颗种子,教师的要求是耐心地扶植,尽心地呵护。在一个班级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甚至也有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处于这种情况,先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人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调配人员,学习小组以六人为一组,以成绩来说是好中差搭配;由能力来说是强弱相结合。组内合理分工,人人都有事情可做。教师在课堂上多创造各种机会,让性格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师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有不同的感悟、观点。

三、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实践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根据学生爱好与参与程度,将学生按研究兴趣的选择,合理组成研究小组,并在小组内部民主推选小组负责人,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小组内部合理分工,产生各司其职的小组成员分工。小组研究目标明确,同学自主参与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同时在认识的过程中,因学生认识水平的有限,善于并合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认知过程中的疑问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写作小组活动中培养兴趣。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表达,能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对于进步大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习作,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给小作者品尝成功乐趣的机会,也给小读者创造取长补短的机会。我曾将小组成员写的《我的妈妈》一文推荐到班上朗读,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四、调动参与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花钟》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

们知道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你们想知道吗?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五、设计问题

目前,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课前设定好了,很少看到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课前教师设定的问题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思维强度小,没有张力;或者提出的问题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展开教师的教学过程,甚至是为了某种“轰动效果”的需要。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考虑解决不同问题需要的背景,学生思考问题的心理因素,解决问题的时间保证等。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只有提出了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启动学生问题发现机制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有价值的。

六、营造和谐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要教师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就能使学生乐学,就能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

乐,就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同时借助教学媒介和手段、措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参与。将学习研究参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媒介教学资源开展专题实践研究,将课堂参与学习观察记录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资料图片、教学媒介和手段,使学生在进行研究课题任务之前对研究对象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习兴趣,更应注重在课堂上的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参与的塑造与培养。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克服苦难,努力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花钟》的过程中,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将教学图片、实物等教学媒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认识花钟的结构,知道花钟是由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的种类形态组成的,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等的疑问自主参与到学习认识花的形态、构造、功能的兴趣中来,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通过课堂教学参与讨论与课外观察记录等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时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参与意识和能力,做到学习兴趣与知识收获一举两得。小组内部各成员的交流合作与学习,可以促进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增加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渠道。在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的过程中,同学们自主参与讨论学习、观察记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组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参与氛围。

七、学会学习

在实践学习中,小组成员将会面对庞杂的知识和资料,如何合理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考验。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教给同学们应学会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或是请教家长等等,旁征博引、广泛涉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对知识和活动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的方法。资料收集后,应广泛阅读,领会其内容主旨,融会贯通,合理利用。学习方法是多方面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就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主动参与是学生作为学习的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自身成为具有主动意识和能力的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专题阶段性总结

一、基本设想

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 8

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专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二、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专题的认识。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三、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班级人 11

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下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专题小结

本学期,我参与三年级备课组《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转变》的专题研究。专题组组长是李晓丽,成员为:我和李正英、唐燕。研究形式:课堂实践。成果展现形式:教研课、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出色学习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在研究过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根据三年级

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了以下行动: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5---6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座位面对面。

2、每组有分工,有小组长负责纪律、学习任务分配。

3、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寻找合作点,提出具体任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每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小组纪律进行评价。

一学期下来,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是有了一定的转变,学生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向他人学习,与同学共享。出现的困惑就是: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学生课内是否专心听讲,教师监控不到,优生越来越优,差生回答问题达不到要点上,逗人取笑,而多数小组长没能力辅导差生。

《小学生合作学习参与意识的培养》研修总结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有效程度较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形象生动

的语言,利用直观教具、课件、讲故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引起学生兴奋趣,在这种气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识。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我注意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2-6人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效果肯定不错。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

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四、体验成功喜悦,激励人人参与。

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留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我们经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正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们的评价语言也要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专题研究小结

这学期,我与凤桂芬、李正英、唐艳四位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现将研究所得作如下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很多教师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合作参与度就不均衡,有些小组角色分工不到位,没做好提前的准备就匆匆讨论,学生发言就没有中心,有的小组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合作时只是在浪费时间等等。究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怎样转变角色呢?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的角色

1、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管理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更是主要管理者。

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例如我班共59名学生,我就将他们按5--6人一组分成10小组,男女搭配均衡;选语文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担任小组长,表达能力较强者担任汇报员,学习较差的担任监督员,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另外选书写工整的担任记录员,此外还设一人为卫生监督员。不管怎样分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便于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让学生时时感到新鲜有趣,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活动时,要及时表扬那些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就当好了“管理者”。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也很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总设计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16

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设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小组学习的学习时间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考虑的。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促进者”

学生性别、能力、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此时教师就不应以统治者的权威自居,而应当好“促进者”。当小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理清讨论的过程,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领他们回到讨论主题,当小组内部合作不合谐时,教师应及时干预,调解,当小组合作的方法行之有效时,教师就可把他们作为典范表扬,把他们的方法作为经验宣传。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参与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开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促进者、管理者、例如:我在教学时参与最多的就是当小组中进行汇报交流时,我便经常作为小组的一员来发言,有时就作为女性代表进行补充,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充分体现。

二、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在课堂上合作学习。

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 17

键。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

2、教师要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学习任务明确,才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完成以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3、教师要注意小组学习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讨论问题,课下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也非常重要,课上课下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要善于控制, 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有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的合作;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该合作时再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上的混乱,也浪费时间。教师要深入合作小组,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要不定期地评价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员,让各小组在激励中更好的合作。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1、课堂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

课堂景观的可喜变化是本课题最显著的成果。随着课题的开展,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

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3、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质,促进了全面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富有团队精神。有90%的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定要对教师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即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专题研究小结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校全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小半年了,结合平时的教学、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合作学习虽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但是如何分组、如何合作以及合作多长时间等等。却是学生无法把握的,

这时教师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之一。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有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合作开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合作学习进行预先设计,虽然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确定好合作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首要问题。其次,根据内容确定合作小组的人数。合作小组的人数不是固定的6人一组或4人一组,得根据合作内容来确定。其三,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合作学习时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二、教师应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合作学习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选择情境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游戏、团体竞赛、身边生活问题的解决·····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使学生乐于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三、教师应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性别、能力、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此时教师就不应以统治者的权威自居,而应当好“引导者”。当小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理清

讨论的过程,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领他们回到讨论主题,当小组内部合作不合谐时,教师应及时干预,调解,当小组合作的方法行之有效时,教师就可把他们作为典范表扬,把他们的方法作为经验宣传。

四、教师应是合作学习评价的组织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开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促进者、管理者、例如:我在教学时参与最多的就是当小组中进行汇报交流时,我便经常作为小组的一员来发言,有时就作为女性代表进行补充,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充分体现。

五、教师应是合作学习的调控员、联络员

教师在刚刚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就没事了,而是应该在事前深刻领会和把握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先去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做好调控。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尤其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要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小组合作行为,避免“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使自己真正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切忌当甩手先生,任由

21

学生自由发展。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则应在组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同时,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化,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个别合作小组可能觉得有些困难。为了让这一部分同学更好学习,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当联络员的角色,将合作进行得好的一些组的经验告诉他们,或者直接让他们去参观其他组的学习。然后把思路、方法等带回本组,与组内同学一起交流,最终形成小组意见。这样,我们就由小组内的合作,在老师的联络下变成了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最后形成了全班的合作,将合作学习推向一个高潮。

总之,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那么我们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再让学生走上讲台,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这个师生、生生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种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在这里师生的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孤立者”转向为现代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22

2015年1月

23

中级职称专业论文或技术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研究心得或反思

实习目的或研究目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

如何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如何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音乐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汽车技师论文(或技术总结)的撰写详解

台湾问题研究 论文

专题研究总结或论文
《专题研究总结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