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周庄水韵123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8: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周庄水韵》教案

一、导入新课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有这样的评价: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周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周庄,一起来品味周庄水韵。(板书:周庄水韵)

二、温故知新

1、一部分

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和水连在一起的具体事物有那些呢? 倒影、石桥、小船、行人、古镇

联想到马致远的一句温馨的词?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怎样来展现这幅小桥流水人家图的?

流水图:抓住水中的倒影:斑斓迷离,犹如风中一匹匹漾动的彩绸;

小桥图:抓住桥的外形:风格各异,不管你怎么欣赏,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人家图:房屋倚水而建,有了石桥的连缀,水上古镇便浑然一体。 因此,这样的景象可以和那个著名的水上城市媲美?威尼斯

第一部分交代清楚了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这里的一切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水给古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有着怎样的情趣和韵致?我们一起复习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用怎样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来展现。

2、二部分

1、听读第4自然段,抽一个女生朗读。

听读要求:用勾画圈点法找出作者次游历的节令、观察的角度、作者的感受。 (1)、这段写了几次游历?(生:两次)

(2)、第一次游历是什么季节?(生:仲春)从什么角度观察?(生:视觉) 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生:是一幅水墨画)

从哪些词语看出周庄怎就成了一幅水墨画了?(生:笼罩、隐约、飘忽)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唐代,纯用水墨创作,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一切的景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视觉效果。

作者第一次游历抓住雨水写出了周庄水墨画一样的韵致。(板书:雨 水墨画) (3)、第二次游历是什么季节?(生:冬天)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生:视觉 听觉)作者有什么印象?(生: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那么冬天的周庄有哪些颜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生: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

版画是中国四大画种之一,在板质材料上进行雕刻然后进行印制的画。其特点是线条清晰,色块之间对比强烈。

第二次游作者抓住雪水描绘了周庄版画一样的韵致。(板书:雪 版画)

2、齐读课文

5、6自然段

用勾画圈点法找出作者次游历的节令、观察的角度、作者的感受。 (1)、第三次游历是在什么时候?(生:温暖的春夜)从什么角度观察?(生:视觉、听觉)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用原文的词语作答。(生:童话)

说到童话,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红屋顶,水晶鞋,魔法棒、睡仙在泛着星光的小河里泛舟,王宫里正在开part,宫殿外礼花缤纷,宫殿里灯火辉煌,等等,要有多美就有多美。

文中哪些语句让人觉得周庄像一个童话?(找句子来读)

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

第二次游作者抓住河水描绘了周庄童话一样的韵致。(板书:河 童话)

三次游历,虽是并列关系,但我们不难发现,前两次是略写,第三次才是详写,前两次展示不同节令的风采,是为了突出第三次到周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前两次比作水墨画、版画,只是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次游历作者欣赏了周庄节日的庆典,感受到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幸福的生活。这次游历不仅一饱眼福,她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历程,因此用童话来比喻此次感受比用油画要贴切得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写了三次游周庄的见闻和感受,以“水”突出周庄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的灵气。文章的景美,语言更美。)

二、融会贯通

1、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教师选三句作分析

3、“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明确:作者描绘了春季烟雨朦胧的周庄,采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周庄迷离朦胧的美。

(江南的雨是迷离朦胧的,如朱自清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江南的雨是轻盈淡雅的,如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南的雨是充满灵性的,如苏东坡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江南依稀袅袅的烟雾里,水村山郭,几丝柳絮,平静的湖面溅起浅浅涟漪,你坐在一叶乌篷船上,湖面轻舟荡漾,带着菡萏气息的清风拂过脸庞,此时掬雨在手,情也悠悠,梦也悠悠。)

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

4、“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找出用得好的动词:滴 淌 渗 修辞:比喻 拟人

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

滴:屋檐高些 淌:桥洞里水更多 渗:石缝的空间比较小

(同学们的解读太完美了,看来,周庄水的情趣已经滴进同学们的眼里,淌

进了同学们的心里,渗进同学们的记忆里。)

5、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作者描绘了春夜节日里的周庄,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色彩的角度再现了周庄喜悦、热闹的场景。 写景方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神韵等)

2、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尽量用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来描绘)

3、调动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4、有条理的描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5、变换角度进行描写(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结合、景与人的结合)

三、妙笔生花

写西湖吧,富顺的西湖可是有名气的,有诗为证: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天下。富顺西湖什么最具有代表性呢?荷花,哪个同学仿照题目为今天的作文拟个题目《西湖荷韵》

一朵朵荷花上的花瓣像一个个小娃娃似的围在一起,花瓣尖上的颜色比较浅,粉粉的,还稍稍带了点雪白的颜色;下在开的花瓣根部是淡黄色的,开败了的花瓣根部则是绿色的.荷花的花蕊是金黄色,好像金黄的小脸在迎着我笑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 随着一阵凉风,清香扑鼻而来。

那一朵朵荷花,手掌大的花瓣洁白如雪,五六个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 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了嫩小的莲蓬,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叶上,而荷叶则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叶的茎是绿的上面布满了小刺儿,好像一把伞柄;如果把荷叶茎折断,茎上就有许多连着的丝,真不愧是“藕断丝连。” 叶,绿的那么新鲜,那荷叶就像一把把张开的伞,

风停了,荷花也停止了舞蹈,荷花渐渐睡了,我也更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凭栏眺望,湖中荷花,或红荷垂露,盈盈欲滴,或白荷带雨,皎洁无暇,有的刚露水面,含苞待放,碧叶叠翠,青盘滚珠。 莲叶何田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依旧荡气回肠,掷地有声。

五、总结:结束教学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周庄的古韵已在你们心里缓缓流淌,积成一潭心灵的清泉;周庄的新风已在你们脑海里定格,化作一幅秀美的图画;的确,周庄美得令人心驰神往,做周庄人是幸福的,做一个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

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导学案

《周庄水韵》预习导航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与读后感

2.周庄水韵教案

2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123
《周庄水韵12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周庄水韵课文 周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