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历史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1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一历史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到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制作图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 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实质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40年,西方列强用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人民而言是一部屈辱史,同时又是一部抗争史。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那么民族资产阶级能否扛起民主革命的大旗,最终结果又是如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入《辛亥革命》这一课。 [讲授新课]: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几个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

对于课本提及的清朝的“新政”和“宪政”改革,通过两段材料的呈现,肯定改革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却是被动的垂死挣扎。培养学生站在全面的立场评价历史本身的能力,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正因为改革客观的积极作用以及改革的本质,成为了革命爆发的原因。同时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条件。

这一目的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对于这部分知识可设计如下问题解决。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后又出现那些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政治纲领是?它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如何?它的成立历史意义在于?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临时政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高潮

关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一目可设计如下问题解决:

1、结合书本的内容,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

2、关于《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可引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条文,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后结合材料思考后,从三个角度归纳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 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3、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根据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第一、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第二、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第三、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四、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2、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3、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课堂小结]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产阶级扛起了民族革命的大旗,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高一历史第二课学案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讲稿(详细)

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必修1)

历史问答题——辛亥革命

【历史】4.13《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定稿)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1
《高一历史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