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计》前言1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前言》讲稿

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

一 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研究 二 中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研究

任课教师:秦军伟 授课对象:农机化

2013/5/18

《前言》讲稿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计》前言 一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研究

0 农产品加工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种植养殖业,即原料生产业;另一类是原料加工业,即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将

2013/5/18

《前言》讲稿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中国 GDP的14%,并涉及到食品、饮料等行业。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许多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1995-2004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万亿增长到近4万亿,年均增长10.8%;销售收入从1.5万亿提高到3.9万亿,年均增长11.2%;利润从262亿元提高到1826亿元,年均增长24.1%。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800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2013/5/18

《前言》讲稿

1.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

1995-2004年,我国工业、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4∶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8%下降到2004年的21%,而其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98年的0.8∶1提高到2004年的1.1∶1。这说明我国与工业化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一致。

1.4 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和区域优势,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龙头,中国现已形成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比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山东的蔬菜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

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013/5/18

《前言》讲稿

1.5 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1998-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万个增加到7.3万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0.39亿元,年均增长1.66%。

近年来,国内发展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如北京燕京啤酒、内蒙伊利和鄂尔多斯、河北三鹿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1.6 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趋势。

2013/5/18

《前言》讲稿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2.1.1 农产品加工率低

目前中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

2013/5/18

《前言》讲稿

2.1.3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282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少,沿海省区多,如西藏3个、青海6个、宁夏8个,而沿海省份山东44个、浙江30个。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为数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2.1.4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统计数据表明,1998-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由1.9万亿元增长到4万亿元,增长了115%;而从业人员从1560万人增长到1800万人,仅增长15%。至2005年加工业总产值增长到 4.18万亿元,从业人员却下降到1800万人。

2.1.5加工企业效益低

1998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63%,同期工业企业为2.03%;200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67%,同期工业企业为6.04%。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2013/5/18

《前言》讲稿

2.2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2.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 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如小麦、苹果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苷的油菜籽品种种植比例过大(95%),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2%-7%,没有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2 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

目前,在国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

2013/5/18

《前言》讲稿

2.2.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

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余额为0.15亿元,只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数的1/2;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2.2.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略)

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它产业不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2.2.5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略)

1998-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税率从8.1%下降到6.5%,但同期工业企业销售税率从6.3%下降到4.7%,加工业比工业企业平均税负高出近2个百分点。

2013/5/18

《前言》讲稿

3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1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政策,如2003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同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这些政策在信贷、税收减免、技改等方面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但是目前贷款难、税负重仍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因此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3.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开发和推广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2013/5/18

《前言》讲稿

3.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O9000体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3.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是

2013/5/18

《前言》讲稿

3.5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方便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3.6加强部门协调(略)

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 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7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略)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 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

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 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 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结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2013/5/18

《前言》讲稿

4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4.1精深型加工

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值集中反映了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发达国家比值一般为2:1—4∶1,是我国的10-20倍。

比如,大豆加工成豆油,深加工成为色拉油,再进一步加工成大豆磷脂,仅每100吨磷脂就增效500万元;国际上玉米可深加工成为3000多个品种,广泛用于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领域,其增值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4.2注重质量与安全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已经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方向转变,优质、安全的绿色产品正逐步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

食品安全是所有国家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绿色加工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要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优质化和标准化;原料基地要求实现标准化生产,以减少农药、化肥、污水源,一般可减少 25%-30%以上的污染,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卫生。

2013/5/18

《前言》讲稿

4.3全球化规模型发展

在5万食品加工企业中,仅有133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而且多数是乡镇、私营企业,无法应对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挑战。

做大规模,可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增强资金和技术实力,树立品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与其他相关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龙头带动作用。

所以,要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此为依托,促“产工销”一条龙,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

4.4食品加工业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最活跃的领域

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渠道;全世界食品工业年销售额为27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发达国家工业化食品约占70%,而我国只占15%-20%。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经济500强中,有20多个是食品加工集团。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增长势头明显,快于GDP的增长,从1997年开始食品工业上升为

2013/5/18

《前言》讲稿

5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显著降低加工能耗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到“十一五”末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的产值之比超过1.5:1。具体目标为:

5.1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有较大提高

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到60%,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其中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75%,水果超过15%,蔬菜达到5%,肉类达到15%,水产品超过35%;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5.2产品质量要有较大提升

建立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得到更快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各类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水平。到2010年,力争60%左右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2013/5/18

《前言》讲稿

5.3技术与装备水平要有较大提升

研制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先进的农产品加工重大装备。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得到推广和较广泛应用,农产品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总体技术与装备水平达到21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5.4龙头企业集群要有较大发展

培育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

5.5基地建设布局要更加优化

根据农产品优势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以及农产品出口需要,设一大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5.6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要有较大提升

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力争使更多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2013/5/18

《前言》讲稿

6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 6.1 粮油加工

6.1.1 玉米加工

加强高油玉米、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等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建设优质原料示范基地;发展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玉米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开展玉米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开发;研制年产10万t以上玉米变性淀粉生产专用设备,主要包括脱胚磨、针磨、分离机、浓缩机等;开发竞争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的品牌产品,使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不包括饲料)由12%提高到20%。

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北方春播玉米区和河北、山东、河南等黄准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调整玉米加工区域布局,增强玉米主产区的加工转化能力;在河北、吉林、山东等玉米淀粉加工主产省,建立加工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为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山地玉米区,甘肃、陕西、新疆等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重点发展特色玉米食品、玉米深加工产品和饲料工业。

2013/5/18

《前言》讲稿

6.1.2 大豆加工

加强高油、高蛋白和无腥味大豆等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建设优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销路广、市场潜力大的豆奶(粉)、浓缩蛋白、组织蛋白、专用分离蛋白、改性大豆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或食品基料,使总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开展传统豆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制与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工业化水平;加强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发大豆磷脂、低聚糖、异黄酮、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以及利用油脚、皂脚水解提取脂肪酸、甘油和利用废弃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同时,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大豆综合加工利用能力,延伸大豆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使1000t/d以上制油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提高到70%、大型龙头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40%。

在广州、深圳、东莞、北海、厦门等珠江三角洲,上海、张家港、宁波等长江三角洲和大连、青岛、烟台、日照等黄渤海等沿岸、沿海地区建设高级调合油、饲用蛋白、脂肪酸、甘油、维生素E、精制磷脂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在东北和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黄淮海地区发展大豆浓缩蛋白、组织蛋白、分离蛋白和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并丰富生产品种、开发其终端产品;加强非转基因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传统豆制品生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013/5/18

《前言》讲稿

6.1.3 稻米加工

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发芽糙米、留胚米、蒸谷米,高纯刀豆文秘助手蛋白、米淀粉脂肪替代物、米糠多糖、米糠油、稻壳可降解环保餐盒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展米饭、米线、营养强化米、营养米粉等传统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使日处理稻谷100t以上碾米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标准一等以上大米占总量的90%,优质品牌化的大米供应量占全国城镇大米年消费总量的20%左右,工业化米制品产量占稻米总产量的20% 。

在东北三省和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培育年处理30万t的加工龙头企业,并形成相应规模的碎米、米糠、稻壳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建设企业规模为年产3~5万t的营养大米、营养米粉生产基地。

2013/5/18

《前言》讲稿

6.1.4 小麦加工

加强面包、饼干、蛋糕、馒头和面条等加工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优先支持发展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以及重点发展传统面制主食品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实现中式配餐、学生营养配餐及大众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开展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麦胚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和发展我国小麦加工业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程度;实现面制食品手工制法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使小麦专用粉加工量达到面粉总加工量的l8%、日处理小麦200t以上的面粉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达到50%、小麦副产品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l0% 。

在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发展以优质强筋小麦为原料,生产面包、面条、馒头等专用小麦粉为主的加工企业;在江苏、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和湖北发展以优质弱筋小麦为原料,生产饼干、蛋糕专用小麦粉为主的加工企业;在黑龙江、内蒙古发展以强筋春小麦为主要原料,生产面条、馒头等专用小麦粉为主的加工企业;在小麦主产区培育日处理小麦l000t以上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京津沪、广东发展日处理面粉l0万t以上的传统面制品和日产20万包以上的方便面工业化生产。

2013/5/18

《前言》讲稿

6.1.5 油菜籽加工

发展高产“双低”、专用高芥酸、高油酸、高硬脂酸等品种,建立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开发和推广菜籽干法脱皮、低温冷榨、膨化浸出、低温脱溶、物理精炼等制油新技术、新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利用菜籽饼粕、皮壳、油脚等副产物,开展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生物柴油、润滑油、油墨涂料等新产品,使菜籽精炼油年产量增加到600万t,油菜籽加工设备国产化率由70%提高到90% ,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等制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长江上游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及河南信阳等长江中游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等长江下游地区进行加工企业布局。企业布局生产规模要大、中、小相结合,优势产区应重点发展大型加工企业;产品档次要高、中、低相结合,以发展高中档产品为主,油菜籽优势产区应重点发展高档产品。

2013/5/18

《前言》讲稿

6.1.6 薯类加工

开展高淀粉型、油炸型、高蛋白型等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贮运技术研究,提高加工原料的品质;开展薯类淀粉和变性淀粉技术研究,提高薯类淀粉和变性淀粉加工水平;开展马铃薯条(片、全粉)、甘薯方便湿粉等技术研究与开发,增加薯类食品的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配合饲料生产,解决薯类加工厂废弃物污染问题。使薯类加工转化率提高到25%,深加工转化率提高到l0%。薯类淀粉总产量增加到150万t,变性淀粉增加到30万t,薯类食品增加到50万t,薯类加工设备国产化率由70%提高到90% 。

马铃薯与甘薯类加工企业主要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布局;木薯加工企业主要在广西和广东布局。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要大、中、小相结合,薯类优势产区应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产品档次要高、中、低相结合,以发展高中档产品为主,薯类优势产区要重点发展高档产品为主。

2013/5/18

《前言》讲稿

6.1.7 特色杂粮加工

加强燕麦、荞麦、啤酒大麦、小米,以及红小豆、绿豆、蚕豆等食用豆类等特色杂粮加工特性研究,建立优质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优先发展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加强传统食品的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开展燕麦β—葡聚糖、荞麦黄酮等高附加值成分的研究,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食品;开发燕麦早餐食品、荞麦传统食品、大麦茶、小米饮料、豆类食品馅料等产品,并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杂粮、杂豆加工业的发展也应按照作物优势区域带进行合理布局;生产企业的规模大、中、小相结合,以发展大中型企业为主;优势产区重点发展初中级加工,产品档次高、中、低相结合;经济发达地区加工企业要以发展高档产品为主,面向城市高端消费人群。

2013/5/18

《前言》讲稿

6.2 果蔬加工

6.2.1果蔬汁加工

加强果蔬汁加工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研究原料预处理技术、高效榨汁技术、膜技术、非热力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浓缩汁冷冻贮藏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对引进的关键设备与零部件及加工工艺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引进新型的加工设备,如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等;开发果蔬汁新产品,主要包括非浓缩复原(NFC)果蔬汁、复合汁和果蔬汁主剂;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果蔬汁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进行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在加工布局上,原料主产区建立浓缩加工厂,发展浓缩果蔬汁、果蔬浆等半成品,大中城市等消费市场建立灌装加工厂,发展果蔬汁终端产品;辽宁、山东、陕西等地发展浓缩苹果汁;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发展番茄酱、浓缩葡萄汁;天津、河北、安徽等地发展桃汁、浓缩梨汁;重庆、湖北等地发展柑橘浓缩汁与NFC柑橘汁;海南和云南等地发展热带果汁;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发展直饮型果蔬汁终端产品;形成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半成品与终端产品、出口与内销产品共存的产品结构布局。

2013/5/18

《前言》讲稿

6.2.2 果蔬罐头加工

选育适合罐头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加强去皮技术、电脑程序控制自动杀菌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研发连续化、智能化的加工装备;开发易开罐、软包装、半刚性包装等新型包装容器和材料;重点开发轻糖型、混合型等新型果蔬罐头产品,建立并推广罐头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立足区域布局和产品布局,考虑原料基地和产品市场两大因素,进行企业的合理布局。在河北、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新疆等传统生产省份集中发展果蔬罐头生产;在浙江、湖南、四川、湖北等发展柑橘罐头,河北、辽宁、浙江、山东、安徽等发展桃罐头;在福建、山东、山西等发展芦笋罐头;在浙江、福建等发展竹笋罐头;在新疆等西部地区发展番茄罐头。

2013/5/18

《前言》讲稿

6.2.3 脱水果蔬加工

选育适合脱水果蔬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建立原料基地;研究冷冻干燥、真空微波干燥、低温膨化干燥、联合干燥、太阳能利用及产品分级等技术,开发新型脱水果蔬产品;开发先进、高效、节能的脱水设备;建立并推广脱水果蔬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果蔬主产地及东南沿海贸易发达地区,如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发展脱水果蔬产业,同时向西部地区如甘肃、宁夏、新疆等发展,形成“优势品种、优势产区加工”的“双优”布局。重点发展洋葱、大蒜、南瓜、胡萝卜、姜、辣椒、萝条等脱水产品,扩大脱水马铃薯、洋葱、胡萝等大品种生产规模。重点在东南沿海出口基地进行加工业布局,同时发展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及东三省的脱水果蔬加工,增强向中亚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出口能力。

2013/5/18

《前言》讲稿

6.2.4 果蔬速冻加工

选育适合速冻果蔬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快速冻结和快速解冻新技术,开发速冻果蔬新型产品,扩大豌豆、甜玉米、草莓、荔枝、杨梅等产品生产规模;开发生产能力高的连续螺旋式速冻机、超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喷淋式速冻机以及配套的果蔬预冷机,并开展速冻包装材料的研发;建立并推广速冻果蔬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果蔬主产地及东南沿海地区,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发展速冻果蔬产业,同时向东北及云南、新疆等边疆省份发展,形成环形发展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芋头、菠菜、豆类等速冻品种,扩大豌豆、甜玉米、马铃薯等大品种生产规模;增加国际市场上交易量可观的速冻水果生产如速冻草莓、杨梅等果品;重点在东南沿海出口基地进行加工业布局,加强云南、新疆等西部地区及东三省的速冻果蔬企业建设,增强向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出口能力。

2013/5/18

《前言》讲稿

6.2.5 果蔬物流(略)

研发果蔬商品化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开发新型果蔬保鲜剂、保鲜材料及保鲜设备;研究果蔬鲜切技术、品质控制及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果蔬冷链储运系统和果蔬物流信息平台;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建立果蔬物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产业化推广与示范。

立足山东、陕西的苹果产业带、长江中上游的柑橘产业带,以及河北、辽宁、山东等蔬菜主产区进行物流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大蒜、洋葱、番茄、芦笋、青椒和辣椒、胡萝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出口蔬菜和苹果、梨和柑橘等出口果品。在东部沿海地区蔬菜主产地建设大型蔬菜物流企业;在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果品主产省建设大型果品物流企业。

2013/5/18

《前言》讲稿

6.3 畜产品加工(略)

6.3.1 肉制品加工

加强冷却肉、冰鲜禽肉、发酵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与物流配送技术研究与开发,增加肉制品加工品种,提高肉品加工能力;加强对畜禽血液、骨组织、畜禽脏器、皮毛绒等的利用;研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品加工先进设备,重点开发自动化智能分级生产设备、自动化肉品加工生产设备、自动化在线或定位检测设备等,提高我国肉品加工关键设备的自给率;开展研究微生物预报预测技术、溯源技术,建立完善的肉制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使我国肉品加工率达到10%,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

在东北及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牛羊资源丰富地区,重点进行优质牛羊肉的屠宰与加工龙头企业布局,以生产冷却牛羊肉、冷冻小包装牛羊肉、低温肉制品等产品为主;在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活猪资源丰富地区,重点进行生猪屠宰和加工龙头企业布局,以生产冷却猪肉、高温火腿肠、发酵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等产品为主;在西南地区,重点进行中式传统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布局,以生产腊肠、腊肉、宣威火腿等产品主,兼顾低温肉制品的开发生产;在江浙水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进行水禽加工龙头企业布局,以生产水禽低温肉制品和盐水鸭等特色产品为主。

2013/5/18

《前言》讲稿

6.3.2 乳制品加工

加强原料奶营养与加工特性研究,建立优质奶源基地;研究干酪、益生菌发酵产品、强化婴儿奶粉、免疫活性肽等新型乳制品加工技术,优化我国乳制品的产品结构;研究并建立菌种资源库,选育出风味独特、性能优良、便于商品化的优良菌种,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的商品化直投式发酵剂;研究现代乳品质量及安全检验技术,开发质量检验设备,建立乳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

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带及天然草场丰富地区,利用丰富的原料奶优势,建立和发展乳牛养殖和乳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发展专用乳粉、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长保质期巴氏杀菌奶和乳饮料、冰淇淋等制品;在中原、华南、西南、华东及城市周边的奶业区,支持发展大中型乳品企业,主要生产供城市消费的巴氏消毒奶、酸奶和冰淇淋等短效产品;对缺乏原料奶供应的城市以UHT奶、酸奶为主;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以奶粉、UHT袋奶为主。因地制宜,结合资源、市场、发展潜力等进行合理布局,将规模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避免过度集中投资,造成局部奶源的紧张和市场的拼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酸奶 巴氏消毒奶等短效产品,使企业形成自我生存的特色优势。

2013/5/18

《前言》讲稿

6.3.3 蛋制品加工

重点进行消毒包装洁蛋、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等新型蛋制品生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对溶菌酶、特异性抗体因子、清壳素、生物活性钙素、硫酸软骨素等蛋及蛋壳内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进行研究开发,提高蛋品及副产物附加值;对松花皮蛋、成蛋和糟蛋等中式传统蛋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进行研究,提升传统蛋制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蛋品加工国产化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建立禽蛋加工生产操作规程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蛋禽饲料、蛋禽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禽蛋原料质量与安全。

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鸡蛋生产集中的地区,重点发展消毒分级的鲜蛋(洁蛋)、液态蛋、软包装卤蛋、以及方便蛋制品生产企业;在洞庭湖、鄱阳湖周围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水禽蛋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水禽蛋品加工企业;在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鹌鹑蛋生产集中的地区,重点发展对我国香港、台湾和国外的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出口鹌鹑皮蛋的加工;在西部的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四省,主要建立无公害、绿色放养禽蛋生产加工企业。

2013/5/18

《前言》讲稿

6.4水产品加工业(略)

6.4.1 淡水鱼类加工

研究烤鳗、鱼糜制品、鲟鱼子、水产模拟食品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冷冻调理食品、冷藏保鲜鱼制品、即食食品和休闲食品;利用加工废弃物研究开发氨基酸、调味品、营养品、健康饮料、功能食品等;开发淡水鱼加工专用成套设备;建立淡水鱼加工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主要进行鳗鱼、鲢鱼、罗非鱼、鲮鱼、鲟鱼等加工开发,发展烤鳗、冻鱼及鱼片、鱼罐头、鱼糜和鱼糜制品、氨基酸调味品、鲟鱼子、腌熏制品、鱼露、模拟食品、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等的加工;在辽宁、江苏、山东等地区主要进行鲢鱼、鳙鱼、鲟鱼等加工开发,发展鱼糜和鱼糜制品、鱼罐头、冻鱼及鱼片、氨基酸调味品、模拟食品、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等的加工;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区主要进行鲢鱼、鳙鱼、罗非鱼和鲟鱼等加工开发,发展鱼糜及鱼糜制品、冻鱼及鱼片、鱼罐头、腌熏制品等加工。 6.4.2 海水鱼类加工

研究以海水养殖鱼类、远洋捕捞鱼类、海水中上层鱼类的超低温速冻技术、物流保鲜技术、干燥技术、质构重组技术等,开发海水鱼类加工新产品;加强海水鱼类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建立完善的海水鱼类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2013/5/18

《前言》讲稿

在海水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地区,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省,主要进行鱼粉和鱼油加工,其次进行腌干制品和鱼糜制品加工;在远洋捕捞鱼类主要分布地区,辽宁、浙江、山东等省,主要进行金枪鱼等深海鱼类加工,开发鱼糜制品、调味制品和保健食品;在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分布地区,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省,重点进行养殖大黄鱼、鲈鱼加工。 6.4.3 虾蟹类加工

研究原料虾蟹的质量控制技术、虾蟹新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如超低温速冻技术、保鲜技术,开发新型生物保鲜剂及加工成套设备;利用虾蟹加工废弃物开发甲壳质和甲壳胺等精深加工产品。

在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对虾加工主要分布地区,应加强对虾养殖过程中渔用兽药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出口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

6.4.4 贝藻类加工

研究养殖贝类的生物危害检测技术,贝类的净化、保鲜与保活技术,贝类的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新型贝类产品;研究藻类危害物脱除与检测技术、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海藻食品、海藻胶、海藻保健品、海藻化妆品;建立贝、藻类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辽宁、福建、山东、广东等贝类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开发供应超市的保鲜牡蛎、冷冻牡蛎、裹面包屑的牡蛎产品;浙江主要发展缢蛏精深加工;江苏主要发展文蛤加工;广东主要发展贻贝加工。在辽

2013/5/18

《前言》讲稿

宁、福建、山东等海带主要分布地区,重点开发海带食品、海带调味品、海带保健食品、海带化工产品;江苏、浙江开展紫菜研发,重点发展紫菜食品、保健品和海藻化工产品;广东省开展江蓠、马尾藻、紫菜、麒麟菜和螺旋藻等研发,优先发展藻类即食食品、藻类保健品、藻类药物;海南应重点发展海洋蔬菜藻类食品和琼脂胶、卡拉胶和海藻胶加工产品。 6.4.5 其它海产品加工

研究鱿鱼质构重组技术与综合利用技术、海参胶原蛋白稳定技术与保鲜技术、海蛰深加工技术与含矾废水污染物控制技术,开发鱿鱼鱼糜制品和调味制品、海参保鲜制品和保健食品、海蛰方便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远洋捕捞主要分布地区,辽宁、浙江、山东、天津等省市,主要进行鱿鱼深加工,开发鱼糜制品、调味鱿鱼制品、鱿鱼废弃物开发保健食品;在海水养殖主要分布地区,山东、辽宁等省,重点进行海参加工。在山东、辽宁、广西、天津等省市主要开发海蛰深加工产品和方便食品。

2013/5/18

《前言》讲稿

6.5 传统农产品加工业

6.5.1 茶叶加工(略)

开展绿茶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名优茶机械化、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的研制,以及绿茶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的前期工艺技术研究,建立符合现代食品加工要求的绿茶示范生产线;开展新型茶饮料开发及制备新技术研究、袋泡绿茶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茶叶天然产物提取与利用研究,主要研究类黄酮化合物、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开发功能性的高附加值产品。

茶叶初制加工主要在原料主产区布局,茶叶精制加工及深加工主要在中心城市布局;出口茶叶加工主要在沿海城市布局;茶叶初制加工以发展中小规模为主,在原料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加工能力。力争传统茶叶加工产品比重下降,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上升。

6.5.2 糖料加工(略)

重点发展精炼糖(精制幼砂糖、单晶冰糖、赤砂糖等)加工业;鼓励开展以低成本糖料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支持采用生物膜和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发精细化工产品等,提高食糖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开展甘蔗渣造纸、甜菜废丝利用研究和开发等。

糖料加工主要在原料主产区布局。重点建设南方、北方两大糖料加工业重点产业带,其中,南方重点产业带布局在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四省区,北方重点产业带主要布局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三省区。支持制糖企业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经营效益。

2013/5/18

《前言》讲稿

6.5.3 蜂产品加工

加强蜂产品功能因子研究,重点进行功能因子的提取、合成、分析、检测、功能评价、分离重组等,拓展蜂产品的开发深度和范围,提高蜂产品的附加值;加大蜂蜜果糖的开发,通过深加工提取和转化技术,将商品价值低的次等级蜂蜜加工成蜂蜜果糖,同时添加功能因子,使之成为对糖尿病人和心血管病人有辅助疗效的保健食品;开展蜂花粉开发利用研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花粉进行破壁,富集核酸,并利用其中的黄酮、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开发以抗衰老功能为主的蜂花粉核酸制品。

蜂产品加工主要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布局,以发展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深加工保健产品为主,大力发展有机蜂产品、保健蜂产品、传统蜂产品、出口蜂产品等。

6.5.4 食用菌加工

加强食用菌加工和保鲜技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重点开发食用菌即食食品和保健食品,增加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大力开展食用菌药用成分提取与利用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

在浙江、福建、山东等食用菌主产区,建立一批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用菌生产加工,积极推进食用菌即食食品、保健品及药物开发,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水平。初加工主要在主产区进行布局,精深加工主要在中心城市布局。

2013/5/18

《前言》讲稿

在食用菌加工产品结构中,力争初加工制品比重下降,不超过80% ,即食、保健食品和药物制品比重上升,分别达到15%和5%。

2013/5/18

《前言》讲稿

《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前言2 二

中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研究

0 前言

农产品加工机械是指把各类农产品加工成供直接消费的成品、生产用的种子和工业原料的机械设备。广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还包括各种畜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的加工机械和设备。

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要求和加工特性,同一种农产品通过不同的加工过程可以得到不同的成品。因而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和品种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如各种粮食加工机械、谷物干燥设备、油料加工机械、棉花加工机械、麻类剥制机具、茶叶初制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种子清选机械和种子处理设备等。此外,各种薯类洗涤切片和切丝机械,制淀粉和粉丝的成套设备,瓜果类洗涤、分级机械,各种豆制品加工机械,果品加工机械,烟草调制设备,发酵和酿造设备,以及乳制品加工机械等也是用途较广的农产品加工机械。

2013/5/18

《前言》讲稿

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现状 1.1 设备技术水平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10-20年,90%左右的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甚至没有质量标准,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体系。

以淀粉加工为例,我国淀粉机械达到国外70年代初水平的约占5%,达到80年代水平约占15%,达到90年代水平的约占5%,其余的为60年代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国产淀粉机械水平比世界水平几乎落后25年左右。

1980年以来,全国分别从十几个国家进口了淀粉机械,其中全线引进约40多条,引进关键单机30多种,总引进费用约40亿元。引进淀粉机械的淀粉产量约占全国淀粉产量的50%左右,引进变性淀粉加工机械的变性淀粉产量约占全国变性淀粉产量的80%左右。

2013/5/18

《前言》讲稿

1.2 成套性差、种类少

以种子加工机械为例,目前我国种子加工机械还以单机为主,机械水平仍相对落后,工作性能不理想,部分产品质量较差。电磁、比色清选等特种加工机械还未批量投产,市场上小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性能不够完善,加工质量、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的种子工业已成为一个新型工业部门,其良种繁育、加工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种子加工由单机向成套、由成套向工厂化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国,种子加工厂大都由成套设备组成流水线,从进料加工到包装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加工工艺先进,监测系统完备,并且普遍采用了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深加工,较大地提高了种子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以维斯托伯公司为例。维斯托伯以制造种子加工机械尤其是精选机见长,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制造各种成套种子加工设备,以加工不同形状、规格、属性的种子,甚至小到每克一万粒的种子;可以制造全套实验室用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可以制造各类单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2013/5/18

《前言》讲稿

1.3 机械加工工艺和制造手段落后

国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公司大都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引入到生产当中,普遍应用光控和数控技术,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1.4 农产品加工机械质量差

国家粮油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面粉加工机械进行的监督抽查表明,所抽查的22个企业的22种产品,合格的有18个企业的18种产品,不合格的有4个企业的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8%。此次抽查,检验项目全部合格的只有3个企业,达到一等品水平,占被检企业的13.6%;15个企业仅达到合格水平。A类重缺陷“吨料电耗”指标有2个企业的4台样机不合格;B类重缺陷“噪声”有6个企业的9台样机不合格,占被检企业的27%;面粉含砂量有3个企业的6台样机不合格;问题比较集中的是c类轻缺陷,其中“涂层附着力”共有7个企业的10台样机不合格,占被检企业的32%;“磨辊白口层深度”指标有8个企业9台样机超标,占被检企业的36%;“外观质量”共有7个企业l1台样机不合格,占被检企业的32%。

2013/5/18

《前言》讲稿

1.5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

与国内的设备相比,国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德国生产的种子加工机械,整套种子加工设备只需1-2名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

拌药机根据拌药量自动控制物料的流速和给药量,参数的调整很方便。药剂用双泵单独不问断供应,保证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种子表面,再进入绞龙拌合,包衣效果较高。

1.6 质量控制快速检测方法落后

世界农产品品质检验正在努力向完全依赖于机器自动进行的方向发展。

品质检验可分为破坏性品质检验及非破坏性品质检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破坏性品质检验的研究及机械设备的开发工作,正在广泛地进行着。

我国的农产品分级主要采用手工、机械分级,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差。

2013/5/18

《前言》讲稿

2 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1 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以水果加工机械为例,由于作为加工原料的果蔬价格偏高,加工特性差,致使加工产品价格高,品质差,果蔬加工品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市场,这是影响果蔬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果蔬加工机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小规模低速发展,时停时续。

2.2 制造水平低技术落后

以水果加工机械制造业为例,行业内机械制造企业除原轻工、商业系统的一些老厂外,其余多为农业机械厂转产和新建的一些小厂。制造加工手段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相互仿造,低水平重复性生产情况严重,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一些产品甚至沿用5O年代的落后技术,能源消耗高,原料浪费大,质量低劣。

2.3 缺少大宗产品的成套设备

由于缺少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宗产品和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原有传统品种被冷落,尽管有一些新品种不断应时而现,但终因自身缺陷而缺少竞争力和生命力。致使农产品加工市场疲软,影响和限制了成套的规模化设备的开发生产。

2013/5/18

《前言》讲稿

2.4 缺乏高水平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

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标志着整套设备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些设备往往集中多种先进工艺和手段,技术含量高,制造加工困难,造价昂贵。我国这些设备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别很大,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投入少,行业中缺少制造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一批企业的加盟。

2.5 行业标准不建全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面粉加工机械为例,目前各企业执行的3个面粉加工机械分等标准,存在着同一指标合格判定标准都不同,与国家标准也不符。有的新产品,如碾皮制粉设备,尚无行业标准,现有标准中,有的指标也偏低。

2.6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粗放,多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小企业没有质量管理制度,而大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制度“老化”的现象。有些制度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成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文件。许多企业的制度侧重经济处罚,而不是依靠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定量的质量控制指标,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由于质检人员无章可循,质检工作难做,没有权威性。

2013/5/18

《前言》讲稿

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趋势 3.1粮食加工机械 3.1.1 稻米加工机械

我国目前90%的稻米在农村加工,因此,小型碾米机组需求量较大,生产企业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机械设备,改进加工过程中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加工工序的设备、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稻壳和米糠综合利用、碎米深加工、稻米添加剂等机械设备发展。

3.1.2 面粉加工设备

我国目前面粉加工设备大中小型都有生产,可以满足需求。中小型面粉加工机械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比较相差不大,在大中型面粉加工机械方面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单位面粉能耗略高,产品可靠性略低,优质面粉的出粉率低。加工专用面粉、营养化面粉等设备品种规格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发展专用面粉加工设备、提高优质面粉的出粉率、进一步降低耗能。加大对大中型设备的制造企业的支持,加大加工工艺的改造,提高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

2013/5/18

《前言》讲稿

3.1.3 玉米加工设备

我国玉米粉加工技术较低,仅占玉米产量20%左右,普遍用作口粮和饲料,深加工只占玉米产量的9%左右,主要是玉米加工设备品种不全、技术落后。

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研究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浆、玉米蛋白粉以及玉米淀粉的深加工产品,如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加工机械设备。

3.1.4 薯类加工机械设备

薯类是比较经济的淀粉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工业品的中间原料。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在薯类加工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薯类量不多、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过程中耗水耗能较多等等。

在“十一五”期间应加大薯类除加工和深加工设备的开发力度,如开发薯类淀粉、薯类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及薯條、薯类淀粉糖、工业用淀粉等加工设备,促使薯类种植较集中的地区的农民致富。

2013/5/18

《前言》讲稿

3.2 棉花加工设备

我国生产棉花加工机械在经济技术指标、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水平大体相当,由于我国多数产棉区是人工手采棉、籽棉含杂量不多,比较适应。但是对与人少地多、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新疆地区用人工采棉就比较困难了,现在已引进100多台采棉机,对于机采棉国内生产的棉花加工设备就不太适应了,主要是因为机采棉含杂量较高,清理杂质量较大,另外机采棉含水量较高,烘干系统需要改进,再者采棉机工作效率较高,需要及时将收获的棉花加工处理,防止霉烂变质,对自动输入籽棉部分要进行研究,还有专用运输车辆等等都需要加以研究。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应对机采棉加工设备重点研究并组织投产。

2013/5/18

《前言》讲稿

3.3 油料加工设备

主要包含油脂加工设备和油脂饼粕的蛋白提取设备。 在“十一五”期间油脂加工设备应重点支持推广浸出法制油技术设备,加强油脂浸出制油工艺和低温脱溶的研究并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成套化;加强物力精炼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研究不同条件工艺下油脂饼粕质量对植物蛋白影响,研究植物蛋白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大豆花生油脂饼粕的植物蛋白得以更广泛应用。研究开发油菜籽、棉籽饼 粕的脱毒技术和设备,使油菜籽和棉籽饼粕中的蛋白成为饲料和食品蛋白。开发蛋白生产的超滤、低温冷冻和真空干燥技术和设备,适应蛋白制品的发展需要。

3.4 蔬菜加工机械设备

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出口量占世界

2013/5/18

《前言》讲稿

3.5 果品加工机械装备

我国已成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水果90%是鲜销,与发达国家40-70%进行加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水果保鲜技术及设备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每年因水果储存不当而霉烂变质的也较多。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①加强产地水果保鲜技术和设施的建设,提高水果储存能力;②加强和提高水平采摘后的清洗、分级、杀菌、预冷、打蜡、包装等设备的开发和生产;③提高鲜果冷藏运输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减少鲜果运输中的损失;④加强水果制品和综合利用的机械设备的开发生产,提高水果的综合利用水平。

2013/5/18

《前言》讲稿

3.6 茶叶加工机械

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

2013/5/18

农产品加工机械整理资料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论文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

机械加工设计心得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械加工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学大纲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教案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计》前言1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计》前言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