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6: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城市发展网 >> 城市发展 >> 城市文化 >> 内容阅读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作者:白晋虎 来源:黄河新闻网-前进 添加日期:11年01月26日

城市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要充分认识城市文化在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太原市围绕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这一核心命题,把城市文化建设作为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支撑,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步伐,对于新太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文化占居不可或缺的地位。

1、城市文化是城市实力的重要源泉。城市文化是支撑城市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城市文化既有艺术光辉,又能提高市民素质,丰富社会生活,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收益,推动经济增长。如城市艺术文化设施和公共艺术审美的开发、利用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结合并发扬光大的时候,城市就会出现兴旺繁荣。因此,可以说,成功的城市必然是文化城市。

2、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所在。城市是文化的高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与文化密不可分。城市文化,既可充实城市的内在底蕴,又能丰富城市的外在形象。城市形象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展现城市形象,首先都应该体现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深度和魅力,即文化的内涵。城市要在体现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环境文化,并以此来升华管理理念,陶冶市民情操,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3、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的强大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创造的产业价值也是巨大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很明显的。这种推动力又会对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城市文化营造的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化延展的前提,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产业化的要素,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振兴文化产业的同时繁荣城市经济,城市的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产业保证。文化产业符合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标准,它构成了独立高层次的城市生产力要素,是新经济资源的整合器,担负着整合城市其他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4、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核心要素。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个性美。而城市特色又与其山水地貌、民俗风情、历史沉积、文化沉淀是分不开的。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固有的特色,在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上不断创造和美化自己,才会具有长久的魅力。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都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城市如果不能塑造自己的特色,就会失之平庸而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次,城市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城市文化对人才具有很强吸附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制定措施育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筑巢引凤招人才,是一个城市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营造好的城市文化吸引更多人才为我所用,从而进推动城市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2、城市文化促成创新因子的集聚。事实上,创新精神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永恒主题。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城市形成无形的约束与支柱。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持久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3、城市文化对招商引资有较大影响。城市文化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来投资者本地化的压力,节省投资者的管理成本。而吸引投资的多少决定城市资本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在竞争中的地位。

4、城市文化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经济价值来看,城市文化及其文化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城市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动力;从生态效益来看,城市文化和城市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

二、转型发展时期要努力做好城市文化的经营和设计

1、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文化理念。城市经营中,必须在城市产业特色、城市文化特征、城市风格类型等上面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在未来的城市之林中,城市将以什么形象出现,这是城市文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城市理念文化的设计,一是要做到把城市核心理念当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来看待,切忌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作赶时髦的东西。有价值的理念文化,它既包含着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是这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等多方位文化信息的浓缩和提升。二是要做到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成价值高度浓缩的原价值来看待。价值高度浓缩的理念文化来自高密度创造的精神劳动。理念文化的这种特性,是理念文化成为文化体系设计中创造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城市理念文化的设计必须在经过广泛的深入调查和充分认证的基础上进行,这一任务可以由专业化的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承担,应避免其仅仅成为领导或会议讨论式的设计。

2、进行充满活力的制度性安排。推动行为文化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和杠杆是制度的安排。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文明城市建设,应该更直接得益于城市文化这个内部力量的推动。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涉及市民素质、社会风气、民俗民情、新闻传播等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城市文化设施。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会使人觉得这座城市有种独特的意象和吸引力,使人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行为上产生共振。当社会中存在着有损社会文化和精神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时,决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一个个体的认识问题,或是教育失败的问题,而往往是一个制度缺陷问题。要从根本上纠正这种不良的行为文化,就应当从解决制度的缺陷着手。在城市文化经营中,不

仅要利用传统的教育、文化活动这只有形之手,更要利用制度这只无形之手来推动行为文化的设计,以形成城市文化竞争力之源头活水。

3、在系统整合中塑造出城市魅力。成功的城市文化塑造,应当是在充分展现城市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化整体中所要表达的传神的内在魅力和无形的吸引力。要使城市文化得到传神的表现:第一,要实现行为文化、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三个系统的统一。三者之间要交相辉映,就必须走出传统的城市规划的路子,使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既不能表现领导的偏好,也不能成为设计者个人技术和艺术才能的单纯展现,而应当是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综合成果。城市的建筑语言不能成为简单的建筑美学的符号,而应当是展现城市特有理念的符号。第二,要追求物质与精神二元统一。就是要在城市文化塑造中,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形成的外溢资产与产业文化系统产出的私人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城市文化在考虑如何利用公共文化的魅力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推动产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市文化产品的输出,提高城市的辐射力。

4、瞄准城市文化的聚焦效应着力。就是选定最能表示城市内涵和传神魅力的文化标识作为核心,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和多种媒体手段,使整个城市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不断在城市文化标识上积聚,使城市文化标识在高度聚焦中闪光发亮,成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城市魅力和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的聚焦效应,要求找出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以文化创新设计为手段,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经营;在城市的文化经营的过程中,要求保持在空间上聚焦、在时间上连续;城市的文化经营要在明确的城市文化标识的前提下进行,以此形成和扩大城市文化的聚焦效应。

三、要围绕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城市文化的创新和提升

1、规划是城市文化建设有序发展的关键。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把文化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人文精神,符合美学原则,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具体要注意体现三点:一是科学性。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要求城市文化的个性、文化产业的设置、文化发展的走向、城市空间的布局都必须符合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时代性。要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公众参与理念,强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要创造诗意栖居的环境。三是超前性。要强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研究,着眼于世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城市文化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而不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2、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一是要在研究区域文化上下功夫,发展地方特色。搞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都要打文化牌。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地方特色,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在找准自己的位置与特色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营造特色与学习借鉴的关系,以开放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广采博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特色更浓更厚。二是要在弘扬历史传统上下功夫,发展历史特色。一些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是根,一些缺少文化传承的城市,纵然高楼林立,总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苍白、浅薄,缺少精气神,没有独特的风格、魅力和吸引力。在大规模的旧城拆迁改造过程中,能否以超前的眼光、审

美的品位,慧眼识珠,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把貌似陈旧其实饱含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保留下来,留住历史的记忆,使之焕发新的青春,这是检验一个城市是否有文化视野和远见卓识的重要标尺。三是要在彰显人文风情上下功夫,发展风情特色。文化往往蕴含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老街巷、老建筑、老地名中。街道之所以能传达城市的魅力,就是因为街道是一个城市风土人情展示最充分的地方。城市文化建设就要善于挖掘和提炼这种风情,并将其注入城市的本质内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故乡的什么呢?除了故乡的亲人就应该是故乡的风土人情了。

3、不断增强市民的整体文化意识。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而市民的文化意识既取决于教育,又取决于管理。目前,我们的城市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结果导致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市民教育体系,使广大市民缺乏市民意识和社区成员意识,进而缺乏对城市和所在社区的关怀意识、参与意识、维护意识、建设意识,表现在公共生活中,就是公德意识的欠缺和行为方式的不文明。同时,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往往还是“两张皮”,口号式教育多,人性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少,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不以人为本,重物轻人,市民的文化意识就得不到强化,难以变成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对人的关怀、尊重,它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逛步行街商场能不能歇歇脚,走在橱窗连绵不断的街上疲惫不堪时能否找到可稍坐小憩之处,等等,这都是很重要的。

4、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又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文化、人相融合的城市生态文化系统,它们之间的作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造文化、文化造人,城市造文化、文化造城市。对人而言,城市首先是一种物的存在。人造城市,是人类适应、改变环境的活动,它重视城市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重视城市的生态问题,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避免各种城市问题和城市病。同时,人造城市说到底又是人们对建造城市理念固化的建筑语言表达。另外,城市也对其居民不断地加以熏陶,就是在这种人与城市的互动中,产生了生态文化。在这种过程中,人们逐步调适自己与环境、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而对生态的觉悟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最终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太原“十二五”期间和未来更长的阶段要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走文化强市之路,在转型发展进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力,这是太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城市发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城市转型发展表态发言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报告

太原城市定位

企业转型发展思考体会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试卷满分答案)

现代化国际城市文化思考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