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4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一、近期本组研究专题:

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大力推进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我校的 “童心”教育理念,在各个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真思考、真合作、真学习。学生要学会完成前置性学习,体现学生个性学习的方法。所以本学期我们组的研究课题定为:“以生为本的英语合作学习活动,促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方式:

1.利用每周二下午或是周四上午前两节的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集体研讨与交流,教师们通过研讨一致认为: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二人对话,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按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活动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或个别特点等各种不同因素合理搭配(4—6人)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或完成的情况作为奖励依据。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都有极大的作用。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于前置性作业:什么是前置性作业呢?前置性作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预习作业,它源于我们学校的领先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前布置的一项作业,学生的这个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是需要展示的,可能是需要汇报的,也可能是需要讨论的,它需要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搜集、查阅资料、走访、归纳 1

等各种方式去完成。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英语教学中较适合使用以上二者结合的课型是:新授课、会话操练课、阅读课或复习课。

2.上合作学习的片段课,每人15分钟。要求体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教师有适时的调拨与评价。

课堂基本流程:

第一,以小组形式进行前置性作业汇报,大约3分钟。

第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给出一个基本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

利用已有经验和前置性作业内容编出一个新的对话。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要表达的内容,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可以准备简单的道具等。

第三,表演完毕,其他组员给出评价,主要评价每个组整体表现,或是某个人表

现的是否突出,也可提出改进建议等。可以用英文或中文。

3.每位教师尝试上完整的研究课。

课型教师自己定。主要体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即可。

今天给大家呈现的两节课,一节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另一节是体现会话教学的。也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了。

一、整体呈现的依据与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听说领先。因为听是一切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个方面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据语言学家估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比例分别为45%、30%、16%、9%,这一数字清楚地表明,听是语言运用的第一要素,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分辨和理解不同话语的最基本的能力。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有目的性,有计划,有趣味性地听,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里获得足够的信息。这一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和详细的说明。由此可见,听力训练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对动画、视频、色彩鲜艳的图片等呈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整体理解听力内容的能力,把教材中呈现的抽象、有局限性的情景图片变成活灵活现的

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是学生理解每课新语言和词汇的有效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是从感知、理解开始的。语言的学习规律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语言一定是先听,在情境中听相应的音,帮助我们明白、理解音的意思。故,听不懂就不会说,就无法与人沟通。因此英语要先听后说,听懂了、听清楚了再模仿。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我们努力改进听力教学环节和活动,促使学生听力理解、判断,利用听力获取信息、感知新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改变以往教学中放放录音,或教师先教词句,教会了再听录音,将听的输入变成听力检测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要先整体输入听力内容呢?因为不是所有听的内容都是新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在情境中根据听力材料,区分哪些是生词、新句,哪些是熟悉的,就有一个回忆、识别、思考、判断、联想的思维过程,主动感知新语言项目。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专家的讲座和我们的教学实践,英语组的老师们都达成了以下共识:语言学习具有客观规律,不遵循规律是不科学的。所有的语言学习——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依赖于无意识的听觉过程。学习者的大脑感知自然发音句型的速度比听老师的口语解释要快得多,也精确得多。学习者的大脑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无意识加工后,再去听有关“生词”或“语法”的讲解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提倡学习新内容之前先讲解。讲解会干扰大脑自然学习的路径,使学习过程更困难,导致学生依赖教师教,降低他们积极主动整体感知理解能力的培养。初次呈现教学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呈现目标语言,使学生通过听力接受新的语言信息、感知新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听力检测,把它们作为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教授完新语法词汇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2个学年的不断课堂研究实践,英语组的老师们总结了以下整体呈现教学内容的方法:

1.利用截取的视频材料,展开听力理解教学。

2.教师利用制作的幻灯片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所学内容,简便易行。

3.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片断和教材的歌谣相结合,理解教学内容,展开听力理解教学。

4.教师一边播放自制的幻灯片,一边自己介绍图片内容,带领学生感知所学内容。

5.利用反复听、看教材中的歌谣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教学内容。

6.利用现成的一些英语动画视频让学生感知本课的新语言项目。

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需要高度协调的语言技能:“听、理解和说”,“听、理解和写”。这是学习成功的产物。这就要求学生在语境中进行听说训练,在整体感知语言背景、情境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语言内涵,模仿、学习、操练、内化语言的发音、形式和结构。孤立的学习单词或句子只能破坏大脑的自然学习路径,使学生陷入“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森林,”死记硬背了单词、句子、语法,却仍然不会运用的窘境。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探究、发现的愉悦、兴奋,导致可持续发展动机的减弱,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课堂实践,我们对听前的整体感知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课堂实录与教学案例。李娜、和倩老师利用截取的视频材料和自制的幻灯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展开听力理解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申莉、王方老师利用图片和声音输入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视听体验,提高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有效性;桂莹、赵玉娟、张雪涛、于洋老师利用恰当的英语歌谣导入教学内容,展开新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下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孙明焱、郑野老师利用拍摄的录像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听力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在中心学区的英语教研活动中,我校英语教师多次上研究课或展示课,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教师对于听前的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做得十分到位,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与规律,为其他学校的教师研究听力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当然,这才只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点做法。

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主题教研活动汇报

语文组教研活动汇报

主题教研活动汇报总结

主题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参加教研活动听课汇报

“教研月”活动汇报材料

教研汇报

教研汇报

11年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小结汇报

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教研活动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