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调研报告

共青团通山县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摸清青少年弱势群体底数,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科学决策服务,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教育、管理、服务、帮扶的力度,预防和减少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县综治办、团县委决定联合教育局、妇联、残联、民政局、司法局、劳动局等6个部门在全县8镇4乡开展青少年弱势群体调查摸底专项行动。

一、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差摸底,截止2010年8月份全县青少年弱势群体总人数为2069人,其中不在学未成年人655人,残疾青少年225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和孤儿153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27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957人,无职业青年52人。造成当前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因素。通过调查摸底发现, 部分弱势青少年家庭的父母也处于弱势状态, 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调研过程中, 乡镇、社区团干发现,处于弱势状态的父母很难教育孩子, 一方面是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能提供孩子足够的资源而觉得愧疚, 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同时在部分偏激的青少年眼中, 父母就是某些社会规范的受害者。就调查结果看,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完整和谐与否密切相关。数据显示, 弱势青少年群体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的比重较大

(二)疾病及教育水平因素。弱势青少年群体中, 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疾病导致的弱势,本次调查发现,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学历普遍偏低。数据显示,不在学未成年人占弱势群体的31.6%,所在比例相当的大。

二、青少年弱势群体犯罪的问题及原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本质是发展与未来,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造成他们只能局限于满足自身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因而很难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事务,反而加重了社会的依赖度。

(一)主观原因。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博湖中学一学生以刀伤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

3、社会诱因的侵蚀。(1)、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 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

三、对症下药,实施有效措施

弱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趋势,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一严酷现实,我们应吸取以往对弱势群体关爱引导、权益保障、教育转化工作严重滞后的教训,深刻反省工作上不足,对症下药,实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有效措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严峻趋势。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法律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后,于2007年6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施行,该法律是保护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权威性新法规,是全国青少年保护工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我们必须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决策部门还应该依据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执法的力度,把青少年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二)、提高社会权利,加大社会参与度

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社会承受能力十分脆弱,权益易受伤害。他们又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闲散青少年的就业权问题,流浪青少年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问题等等。保障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权利,应成为青少年犯罪预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要重点关注以下权利:一是受教育权。教育权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的教育力度,保障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工读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劳动就业权。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劳动就业权得不到保障,而劳动就业是事关他们能够正常生活、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就业紧张的形势下,单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就业的,目前急需政府制定特殊政策向该群体倾斜。三是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流浪青少年基本生活保障,贫困失学青少年的物质帮助等,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保障弱势青少年群体社会权利的工作纳入到总体工作规划之中,使弱势青少年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和关爱。

(三)建立预防控制体系,加大罪后管理

多部门联合行动,承担起对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和服务工作。以“政府主导推动、各方积极参与”的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与重新犯罪的控制体系,打破原有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对青少年进行帮教方面人力上的限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工作帮助社区青少年增强自信,进而融入社会,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及时加以疏导、帮教。

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基本情况掌握的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如何至关重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切实推动青少年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四)引导正确走向,净化社会环境。

要关注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承担起主要作用,学会通过简单的道理来告诉青少年社会上锁发生的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接受健康的主流文化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整顿当前文化市场,认真探索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创造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

(五)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构筑健康活动园地 常常将广大青少年弱势群体集合起来,通过座谈交流,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向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各地文化馆、影剧院、图书馆、公园等场所的健康引导作用,给他们提供一片安静、健康的娱乐学习园地。

保护青少年弱势群体,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关乎国家前涂命运的基础工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关注青少年弱势群体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系统性工作,涉及社会各个层面,需要各级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这样才能真正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打造一片明净的天空。

通山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工作报告

走进青少年调研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法制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做好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通山县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

青少年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