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三峡之秋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小学

李伟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写孕育文明的长江之美、后面写黄河的雄伟壮丽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亲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励

1.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 2.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3.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放三峡风光片] 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4.录像中的三峡真美,作者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导学探究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充分说) 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一)早晨

1.学生充分说。

2.教师引导: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明丽)进一步解释“明丽”那些事物是明丽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

3.三峡的早晨就像是一首美妙的音乐,(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二)中午

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

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3.出示:“中午,群峰披上金甲„...三峡有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4.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

小结: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生机,是如此热烈,这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三)下午

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雾多) 2.这是什么时候的三峡?(下午) 3.出示:“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这一段

下午的三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老师补充) 4.讲解:“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比喻句) 5.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比较,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平静) 6.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读出热烈、平静的感觉。

(四)夜晚

三峡的夜晚景色如何? 1.学生充分说。

2.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出示“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摇曳”

师进一步解释: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静衬动的写作方法,更能体现夜的宁静。

3.读这一段,读出静的感觉。

(五)月夜:

1)说到这宁静的三峡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这时„„„„从山上挂下来” 学生谈理解,教师补充: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再次强调比喻句)

4.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美妙的月色,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吗?(自由读,推荐读)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是呀,月光如水,多奇妙呀!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随即出示)

1.齐读这一段。

2.作者在最后点明这天的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去掉可以吗?

(照应开头,起强调作用) 三.定教释疑: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方纪笔下美丽的三峡,希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以便于书写自然之美。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总写——充满成熟气息

早晨:露水、橘柚树

三峡之秋

分述

中午:阳光、长江

下午:雾、倒影

夜晚:月亮、月光

总写——这一天是中秋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三峡之秋》教学中,我能做到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真挚感情,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明白。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较好地落实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三峡之秋
《教学设计:三峡之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