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5 07:53:4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26 三峡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ng) 夏水襄陵(xiāng)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ng)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唐·元结)。

【设计意图】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推荐第2篇:三峡情·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峡?(教师适时小结,介绍三峡)

全班齐读课题,并介绍三峡。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小节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小节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指名朗读,思考:这节主要写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这一节,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教师引导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体会:

(1)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2)两个爱。

4.指导朗读这一节。(节拍、情感)

5.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第一小结的方法,自学第

二、三小节。

6.出示学习提纲;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对这些诗句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

2、3小节。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有感情朗读。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2.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话总结全文。

2.今天的三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

听取、交流。

四、自主积累,学习写法。

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勾画、抄写、背诵、仿写。

板书:

25.三峡情

故乡的景如梦的景

儿女思乡情

三峡的雨、云 故乡的情如痴的情

推荐第3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对偶句和散句兼用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作品。(学生介绍。要求清楚简练。)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二、互助朗读:

(1)同桌间可提出自己读不好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小组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

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让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推荐第4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

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 嶂 曦 襄 溯 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第一课时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后,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 改自己的作品。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 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推荐第5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永年第十五中学 贺社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课件展示苏通大桥的壮美画面,并配上相关的文献资料说明,同时在《蓝色的多瑙河》的背景音乐烘托中,师生就苏通大桥的壮美身姿作短暂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江映衬了桥美,桥点缀了江美,可谓桥美江更美。而在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眼中,三峡才是长江最美的江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墨,去领略一下1500年前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30页。

二、走进作家,了解出处

首先,让我们结合书下注释,共同走进文章的作者,对他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注意用笔圈画出要点。(学生朗读)

老师再为大家补充一下。(出示画面,学生齐读) ①郦道元,“自幼好学,历览群书”,著有《水经注》。

②《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读通课文,正音清句 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自读课文的方式共同走进美丽的三峡,同学们读中可以将值得读准的字以及值得读清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交流。(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

优美的文章需要优美的朗读,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并加以圈点勾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圈点勾画)

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来试试,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我们一起来评点他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学生推荐朗读,读后师生评点交流)

四、读懂课文,感受美景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再次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把意思难以落实的词或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疏通文意。(学生质疑释疑)

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出示画面,学生回答) 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再朗读一遍,这一遍要注意边读边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呢?(学生齐读,回答问题)

五、读精课文,赏析美景

不错,所谓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因此作者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描绘三峡的。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三峡风景片,然后看看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与欣赏到哪些美景对应起来。(学生赏景,找对应的语句)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觉得三峡确实很美,就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后交流你最喜欢作者笔下哪些三峡的景象?说说喜欢她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朗读,相互交流)

是的,三峡处处是风景,但作者却仅仅用了155个字,写景真称得上凝练生动。这既与作者写景抓住了特征,又和作者恰当的安排了写景顺序有关,请同学们探究作者是如何安排写景顺序的?(学生探究、讨论交流)

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注意读出三峡的美。(分组朗读: 第一组读山之景;第二组读夏水之景;第三组读春冬之景;第四组读秋之景)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得很好,其实秀丽迷人的三峡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留下不少的文学佳作,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两篇吗?(学生交流)

老师也为大家推荐一首《早发白帝城》,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朗读后请大家完成两个问题:(出示画面,学生齐读)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三峡》中哪两句内容最接近?(学生回答)

(2)读材料,了解李白写作此诗时的背景,探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句中人物的心境各是什么?(连接材料,学生探究交流)

七、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同学们,相信秀美的三峡给大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要知道她也仅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有更多的中华美景值得我们去领略,为之骄傲。

课后老师要求大家完成两个作业:(出示画面)

(1)、用散文化的笔调改写《三峡》,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不少于500字。

(2)、找一篇介绍中华美景的文章加以赏读。

【板书设计】

峡 郦道元

——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夏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水

春冬——素湍绿谭

悬泉瀑布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高峻美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推荐第6篇: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我在教学中,只想扎扎实实又灵动地引领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所以,我设计的目标只有三个: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你们喜欢文言文吗?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文言文”吗?(屏显) 第一个“文”——美好。

“言”,——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

“白话”。

最后一个“文”——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怎样学习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要求?

掌握作者信息(包括:字、号、朝代、哪里人士。) 掌握作品信息(包括:选自何处)

掌握文言词汇(包括:文言实词和虚词) 掌握文章大意(包括:翻译) 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信、达、雅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删、补、

换、调、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

1、简介三峡以及作者、作品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 《水经注》:《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学习归纳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学生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点评一下。

1、读准字音(屏显字词)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曦月

飞漱 重岩叠嶂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 乘奔御风

隐天蔽日

襄陵

瀑布 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沾裳

峻茂 (学生齐读,教师提醒。)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欣赏边注意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三)再读课文,通大意

1、补充注释(屏显)

略无阙处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至于夏水襄陵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翻译课文

师:这几个词语解决后,这篇文章对大家应该没有文字障碍。同学们现在以四人一组,结合注释,每人译一段文字,其他三名同学指正。(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师巡视指导。)

3、组际交流,解决疑难。

师:现在哪个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一下。 学生交流。

师:如果大家没有问题了,我就考一下大家。(屏显重点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学生回答。

4、分组朗读

师:现在,我们男生大声齐读第

一、二段,女生美美地读第

三、四段。(学生分男女齐读课文。)

(四)三读课文,赏美景

1、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板书:山

夏水

春冬景色

秋天景色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朗读体会

学生动情朗读,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清澈见底,奇异秀丽

摇曳多姿 秋:悲寂

凄凉 忧伤,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五)四读课文,析语言。

师:每个季节的三峡具有独特的美,它激发了无数文人的灵感。大作家余秋雨也到过三峡,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道元作文在上头。”余秋雨在他的《三峡》一文中这样写道——

(屏显)

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写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同学们,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山的几句话,好在哪里,竟让余秋雨如此喟叹?(生回答)

师:这几句话,确实写得好。这句话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写出三峡的山的连绵高大,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从侧面烘托了山之高。看来,要把文章写得好,还要讲究一定的写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刚刚我们一起总结出的赏析方法,仔细赏读

二、

三、四段。

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

《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 ,“哀转久绝”这是凄婉。

《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师:语言是情感的外衣,语言是最精致的艺术手段,学习语言的运用也是我们语文课的核心追求。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我们的语言。

师: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文字,如此美的手法,同学们在赏析之后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课进行到这儿,我们试着背一下课文,谁可以?

(六)拓展深化

师:酒香也怕巷子深,景美也要多宣传。电视上经常播放一些旅游宣传广告,很简练,例如“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我们也写一写,宣传宣传三峡,好吗?

学生写作并展示。

(七)总结学习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

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

2、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

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三、作业设计 1.整理笔记。 2.熟背课文。

3.课外搜集并欣赏有关三峡的诗、文、歌曲等。

四、板书设计:

郦道元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夏季

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三峡》教学设计

舒城二中

朱纯润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推荐第7篇:《三峡》教学设计

16、《三峡》

——教学设计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 语文组 谢晓军

【课程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沿溯阻绝”,“清荣峻茂”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易于在朗读、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所接触的文言文较少,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使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欣赏仍有一定困难,仅仅着眼于借助工具书对字、词、句的翻译和对文章的背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兴趣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从创设教学情意场入手,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轻松掌握文言知识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做到以情激情。 【学习目标】

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通过反复富有感情的朗读,获得情感体验,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继而通过学生个性设疑,加深对课文的探究品味。 【设计理念】

对于文言文,诵读总是主旋律。熟读、美读可以促思,可以怡情,可以悟理,继而实现以“诱”达“思”的目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更是以学生个性体验为主线的,因此本课主要采用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个性、情感朗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会学习中的自信。以求学生能体味文言之趣,感受文言之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作者和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作者及三峡有初步了解。

2、搜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引入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长江三峡更是神州山水中的瑰宝,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你都积累了哪些关于三峡的诗句?

1、生交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实物投影展示)

„„

2、师生共读诗句。

意图:借助古诗词营造文学氛围,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通过师生共同诵读,既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古香古色的语感中初步了解三峡的特征。同时为课堂创设良好的诗意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动机。

实录: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学生都能放开声音诵读。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刻意读出诗歌的情感。

二、明确目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三峡》。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1、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

2、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

3、通过个性设疑,对课文探究品味。生:齐读目标。

意图:强化学习的目的性,为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三、朗读课文 共同体验

(一)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1、同桌之间合作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一人大声朗读课文,一人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音和读不好的节奏。

意图:充分体现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录: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生长期以来非常熟练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学生非常投入,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全班交流发现的问题,教师强调补充。多媒体展示:

(1)易读错的字音和难于理解的字词:

quē zhuàn zhǔ cháng

líng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泪沾裳 夏水襄陵 .....

2 tuān

yǎn

sù shù

素湍绿潭 绝 巘 沿溯阻绝 飞漱其间 ....(2)易读错的节奏: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实录: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其整理的纠错点,其他同学记录、订正、补充。课堂气氛较活跃。

3、全班齐读课文。

明确要求:可以读慢一些,一定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意图:切实抓好文言词语的学习,这是诵读、学习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实录:同学们读得字音准、节奏清,树立了朗读好本文的信心。相信随着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并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一定会朗读得更好。 (二)指导情景朗读,读出景物特点。

1、指导诵读第1自然段。(1)找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其他学生点评诵读。

引导学生从抑扬顿挫,韵律特别是有没有体现出景物特点来进行点评。 (3)教师引导点评:

问题1:哪些句子写出三峡山的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问题2:它们分别写出山的什么特点? (连绵,高峻) 问题3: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读出这些特点。

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要读出山的连绵,声音就应该稍微延长。 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要读出山的高峻,声音就应该稍微抬高。 问题4: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对文章内容有什么作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从侧面突出山的高耸入云,应读出赞叹之意。

2、师范读第1自然段。

要求:注意听出语气的变化。可以轻声跟读。

意图:教师的动情范读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之中,感染学生语感的形成。 实录:学生在倾听的同时随老师的手势和语气轻轻的跟读,专注而投入。

3、找一名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

意图:检验朗读指导的效果,及时反馈。动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此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能力,为下一步个性、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奠定基础。

(三)小组自读品味,朗读展示。

实录: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可以说水是山的灵魂。文章

2、

3、4自然段内容都与水有关。同学们不妨选取你最欣赏的一段写水文字多读两遍,悟悟其意,感知其美,读出景物的特点。

1、小组互读:

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2、阅读展示:

大家读得有声有色,很多同学已经读得非常棒了。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成果吧。谁第一个来读? 实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小组争相展示。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夏水:

提问1:我们应该读出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生1:水非常大。

生2:还应该读出水流非常快。 提问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说明水大,将江内小岛都淹没了。

生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说明水的速度非常快。

提问3:既然江水湍急,我们朗读时语速应该怎样?也应该适当加快。 两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点评。

生1:朗读节奏的变化不明显。前两句体现水之大应该将声音放高。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开始体现水之疾,应该将语速加快,一气呵成。

生2:“沿溯阻绝”读的还有些问题。“沿”和“溯”中间应有短暂的停顿。 生3:虽然写的是水流之疾,但也不能过快否则就会影响文言文的味道。

实录:在文言字句的理解掌握和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从语气、语调上表现景物的特点方面进行点评。

实录:我们如果把此时的水想象成一个人的话,就像一个血气方刚、强壮有力的小伙子。那么就请我们班的小伙子们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速度与气势之美吧。 (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4: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夏水的特点? 板书:水涨流急。

4 实录:学生的展示是学生自主体验的成果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展示过程却总会出现条理不清晰,还有不准确的地方,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的非常重要。 B、春冬:在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和第二自然段小组展示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对课文其它内容进行朗读展示。

实录: 我们组朗读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春冬之时的三峡“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让人读来心旷神怡。所以我们朗读时用较为柔美的声音。小组内女生分句朗读。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大家一致认同些时之景与第二段形成对比,更像一个温柔娴静的女子,所以读时语气还应该舒缓些。继而全班女同学用舒缓柔美的语气语调,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了春冬三峡的良多趣味。

此时小组内的朗读在合理运用语气、语调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重通过符合景物特点的朗读形式和技巧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这种主动的变化,体现学生朗读意识和水平的一次提高。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春冬景色的特点? 板书:清荣峻茂 C:秋:

实录:秋天的三峡是最不容易读出景物特点的内容。主要从想象、感悟上来进行指导。由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引入情景,设计两个问题:秋天的三峡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为什么秋天的猿鸣听起来悲哀?结合“林寒涧肃”来理解“寒”便生凉意;“肃”有寂静清幽之意使人顿生孤独;听闻猿鸣长啸便不由哀从心生。 (1)既然是哀婉,我们读得时候注意语调要低沉些。教师这里可以范读。 (2)用一个词来概括秋景的特点? 板书:水枯谷凄

3、齐读全文

要求:注意读出层次变化。(第一段齐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齐读) 意图: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反馈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质疑,探究品味。

(一)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疑。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实录:常言道:学贵有疑,说的就是提问。其实提问有两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使自己正确理解。请大家小组合作阅读课文。每小组由一人来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提出自己的问题。选一名写字速度快的同学做好交流记录。

意图:培养学生设疑问难的能力和相互交流讨论学习的习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讨论中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口议的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选一个小组展示组内交流成果。

实录: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认真的倾听并做好记录。其他小组不时打断其发言进行补充和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三)问题探究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余秋雨

结合郦道元生平资料谈一谈他何以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意图:把文本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用稍有深度的问题牵引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从而获得能融入自己生命的收获。

实录: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气氛达到高潮。

五、总结学习收获

问题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实录: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体现个性见解。 问题2: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实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换意见。 生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生2:注重字词的锤炼如:“清荣峻茂”四个字写也了四种不同的景物。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焦作的青天河被誉为“北方三峡”相信大家有不人去游览过。借鉴本文的写法试着写一段精练的文字吧。

意图:课内兼课外的作业,围绕地域特色,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结合文言文自身特点,创设尝试情境,把体验、感悟、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亲近文言文,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在个性体验中回归至对文本的情感朗读。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即:读准音节——读出特点——读出味道。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文言语句的理解溶入到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诵读中自然接受文言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

在朗读中特别注重体现自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自主、个性体验为主,教师在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做指导性的范读引导,并不将教师对语言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教师成为学生最忠实、热情的朋友。

推荐第8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马塘初中

张方义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析语言的精妙。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住“峡”字,导入新课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三、走进文本,诵读赏析

1、一读课文,正字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飞漱 乘奔御风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 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襄陵

沾裳

2、二读课文,断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3、三读课文,译《三峡》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5、五读课文,品语言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表现手法、准确传神的词语等 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6、六读课文,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五、布置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郦道元

山:绵延峭拔

夏水:汹涌湍急

春冬:清静幽美

秋季:凄凉肃杀

推荐第9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⑴ 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

⑵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⑶ 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

⑴ 《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

⑵ “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

⑶ 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如右)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

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 (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 嶂 曦 襄 溯 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 ”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

⑴ 季节顺序:夏、春冬、秋;

⑵ 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1、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2、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3、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4、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5、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6、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

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推荐第10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刘阳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总结背诵方法。

二、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美景。

三、感受山河壮美,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三峡,感受其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描写我国哪里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呢(学生回答)?

查尔斯·比利奇,澳大利亚画家,被28个国家指定为奥林匹克画家,第一次来三峡时,刚到三峡人家龙进溪口,就被独具三峡特色的风景所吸引,被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吸引,现场进行绘画创作,并一再感叹“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慢慢欣赏、创作!”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欣赏其美丽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二)、读准字音

涿县(zhuō)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朝发白帝(zhāo)绝巘(yǎn)

素湍绿潭(tuān)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清荣峻茂(jùn) 属引凄异(zhǔ)

教师强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非常好。那么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哪几个字容易出错呢? 学生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容易出错的字“阙”、“巘”、“曦”,字形较复杂,需要注意。

(三)、熟练阅读课文,并尝试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这是文章当中的重点语句,同学们在划分的过程中,要从语句的意义、字词的解释入手,尝试划分。 学习过程

三、读一读(语音、语调、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同学们结合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去读一读这些重点的语句。(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配乐(淙淙的流水声)范读,景色的美尽在听读当中。

四、译一译(准确、熟练)

教师强调: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之后,有没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请马上提出来。(在工具书、字典的帮助下,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下面提问学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 毫无

2.阙: 通“缺”

3.自非:如果

4.曦:日光,这是指太阳。 5.襄:上

6.沿:顺流而下

7.溯:逆流而上

8.湍:急流 9.回清:回旋的清波

10.绝巘:极高的山峰

11.飞漱:急流冲荡

12.峻:山高

13.属引:接连不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半,是看不见阳光和月亮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其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五、品一品(内容、描写角度、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读课文,向大家推荐你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学生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雄壮的美景。水襄陵,沿溯阻绝

学生三:清秀的美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教师强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这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三峡美景的凄凉。

六、背一背(方法)

整体把握

山。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化整为零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扩一扩

这样秀丽的山水美景除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生动的描写之外,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三峡美景,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诗篇。 学生搜集

1、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卢照邻

2、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郭沫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孟郊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8、白帝城边足**,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

八、结语

无限壮丽的祖国河山体现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三峡》作为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四字就把七百里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尽收笔底。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高声朗读,感受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三峡》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三峡》一课的课例、教案、导学案、课件等,郦道元的《三峡》是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字,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尽收笔底。最终设计采用了如下授课方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背一背、扩一扩。

读一读环节,规定时间内学生阅读,要求不错读、不漏读;要求学生个读,做出点评;展示课件,要求学生更正错误的停顿;全班齐读,注意读出感情。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阅读,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节奏、停顿问题。

译一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给予学生时间,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提问、质疑,伴之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中重点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找出本文中重点字、词、句处理,方法得当。

品一品环节,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并且组织学生品读,了解课文意思,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由写山引入,再到写四季的水、景,正因为有了山的连、高、险,才有了水的疾。文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欣喜,组织的答案准确、恰当、合理,可见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预习。

背一背环节,此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然后化整为零,抓住各个部分的关键词、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最后再检查一至两名同学,指导方法,全班齐诵,结束背诵环节。

扩一扩环节,我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描山绘水的、千古传颂的诗句,在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扩充知识面。此环节的设计过于仓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讲述过多,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试着讲出这些名句的内涵,教师只起补充的作用。

《三峡》教学个案

姓名:刘阳 单位:桓台县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13964495077

第11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 江水》,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做结尾。全文景物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炼,生动传神,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与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

基于此,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多形式朗读,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 2.品读语言,感受三峡壮丽风光,学习写景方法与技巧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视频、诗文或图片介绍等,让学生在休息之余,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美景、美文,无形中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选择的是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

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让我们跟随郦道元走进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下注释1,并圈画出关键词语、重要文学常识等。

师补充:郦道元是一名散文家,更是一名地理学家。热爱祖国山川,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志,而且是一部山水游记、民俗风土录。说他是地理志,就得先来了解一下《水经》。《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 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搜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和他游历的见闻,为《水经》作注。将《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0条河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峡》就是在“江水又东”后面所注文字的第一段。 (幻灯片: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三、初读,正字音

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字音准确。并随时标画出自己认为生僻难读难写的字。 其次,学生板书生僻字

然后,教师出示本课重点生字,齐读强化,并当堂书写。

(幻灯片: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绝巘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明节奏

1.文言文读准字音还不够,掌握好停顿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要读出文言课文的味道。怎么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可以先提示给学几种方法:比如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节奏、拖音、节拍、顿音,把这些处理好朗读就会有音乐之美了。

(幻灯片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比如领起词的拖音:

(幻灯片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

比如四字词语的节拍: (幻灯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如特别之处的顿音: (幻灯片 清|荣|峻|茂 沿|溯|阻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其次,根据老师的提示,让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停顿节奏 然后,个别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指导。 最后,齐读体会。

五、析读,通文意

1.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并标划出疑难之处。针对疑难,小组内先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交给全班,必要时老师适当点拨提示,比如 提示学生译文六字口诀:留、换、调、引、增、删。

2.其次,同位间合作,一人读一人译。然后,个别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指正。

六、赏读,悟写法

1.剖出问题,组内探究交流。(幻灯片

问题探究: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为了突出景物特征,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或技巧?)

教师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随机追问学生重点词的理解、重点句的翻译、赏析某个词字用得好,体会描写方法技巧等等。当然赏析的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力求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比如:

(1)当学生赏读(幻灯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一处时,很显然写出了山的连绵高耸。老师随机提问再次强化重点词语“略、阙、自、曦”。 并随机追问:①这些特点通过那些字眼体现的?朗读时需要重读的字有哪些?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并没有点到山?为什么认为是写山的句子?(侧面烘托)

赏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本段。语速节奏尽量舒缓些。

(2)再比如,学生赏读到(幻灯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段时,学生能说出写夏季水的凶险迅疾。

教师可以补充小知识:(幻灯片三峡在冬季时水位在零米左右,到夏季就在三十二米左右。到水位达到三十四米的时候,就得封峡了。在封峡期间,任何航船都不能通行。因为水势特别凶,江心凸起,江水横卷巨浪,直冲两岸。或是形成巨大的漩涡,不但木船不能通行,就是轮船也要停航。)

追问:为了突出水的凶险迅疾,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怎样通过朗读展现夏水的凶险?提示:语速快,读出激烈紧张的感觉。 (3)当学生提到第三段时,不妨重点以第三段为例,重点赏析描写景物的技巧方法等。这一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除了写水还写了写山树木草。总的来说写出了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教师可以追问: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或一个词、一个字,具体品析琢磨看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一段刻画景物上有什么技巧?

例如

① “素湍绿潭”,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写出了水的色彩斑斓。 另外湍是急流,潭是平静的水,还有形态之美。

②“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写出瀑布泻落的动态特点。 “飞”字写出了速度,力度。 “悬”字凸显瀑布之高,飞流直下的气势。

③“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影子,写出了它的静态。

④绝巘多生怪柏, “绝”字更凸显山之高,“怪”字写出了树的怪异奇特,千姿百态。

⑤另外,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一个是回旋的清波,另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都是写水的,但又有高下之分,有形态之分,有色彩之分,作者写这两处景物,观察视角不同,一个往低处看,一个往高处看,八个字写出了丰富的角度。

在赏读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这一段写景层次清晰。先点时令,“春冬之时”是总写时令。然后写江水, 然后写山岩,最后是对前面景物的总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总起――分写――总说,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选景时有重点。撷取景物的一角,着力描绘。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观察视角有变化。同样写水,从俯视的角度写的是素湍绿潭,从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

景物之间有映衬。写潭水,写倒影,增加层次;写山,写山顶上怪柏;山上的瀑布。瀑布和山映衬,绝�和怪柏映衬,倒影和绿潭映衬,所有的景物互相映衬。

语言生动又精炼。 “回清倒影”“飞漱”,还有“怪柏”,都很生动。

“清”“荣”“峻”“茂”四个字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点。

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写景作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

幻灯片

山 ——连绵高峻 ——平静舒缓 三 峡 夏水——凶险迅疾 ——激烈紧张

春冬——色彩斑斓 ——轻松晓畅

秋 ——“涧” ——沉重悲凉 注意: 写景有层次 选景有重点 视角有变化 景物有映衬 语言要生动

七、美读,咏真情

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1.听《三峡》配乐朗读,感受三峡之美,体会意蕴真情。(幻灯片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2.男女生合作美读全文,要求注意节奏,把握语速,体会情感。男生读

1、2段,女生读

3、4段。

山 ——连绵高峻 ——平静舒缓 三

峡 夏水——凶险迅疾 ——激烈紧张

春冬——色彩斑斓 ——轻松晓畅

秋 ——“涧” ——沉重悲凉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第五题:搜集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写景文字的精彩。

第12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欣赏几幅风景画,看画上都有什么?(有山有水.....)两山夹水之地谓之峡。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学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共同欣赏三峡优美多姿的风光!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疏通文意

2、了解三峡特点,从文字间感悟三峡优美风光

三、自主学习:

1、三峡位置并欣赏三峡图片

2、作家作品

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3、提醒读音:

阙处(

曦月(

沿溯(

素湍(

)

绝山献(

飞漱(

4、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句子停顿、语调

5、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

6、接力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7、自由朗读,思考本文所写景物及写作思路

8、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三峡两岸的山、三峡的夏水、三峡的

春冬景色、三峡的秋天景象

9、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明确: 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四、分组讨论:

(一)、分四组讨论,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层: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 处”,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第二层: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侧面描写)。

第三层: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水的壮美。这段描写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第四层:写三峡秋景。前六句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两句诗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二)字词探究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回清倒影(清波) ..清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清荣峻茂(水清) .. 沿溯阻绝(断绝) .绝 绝多生怪柏(极高,最高) .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结霜、下霜)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急流)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五、合作探究:

(一) 小组抢答

1、三峡山貌的句子有?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2、描写夏季江水的句子?明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景色的句子?明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秋季景色的句子?明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泪沾裳

(二) 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回答)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明确: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明确: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明确:表现三峡水的秀美。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明确: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悲寂、凄凉

六、板书设计:

山:

长,多,高峻(正面,侧面)

雄壮美

夏季:

迅猛凶险

奔放美

春冬:

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

悲寂凄凉

凄婉美

七、总结: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你看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八、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你看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下面就我在《三峡》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1、整体情况

整堂课教学我紧扣教学内容,以文本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基本实现预定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大意,从文字间感悟三峡优美风光”。学生对文本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诵读来传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知,大部分同学在后半部分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文本进行加工扩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亮点

教学环节设计分三个板块完成教学,三个板块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学情, 比如在第一板块自主学习中,让学生读了四遍课文,但每一遍都有明确的不同的要求。第一遍教师范读课文,关注字音、停顿、语调;第二遍齐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第三遍接力读,感悟三峡之美,第四遍自由读课文(可出声可不出声),思考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及行文思路。分组讨论时,让同学疏通文意,领略三峡特点。活动探究板块,让

学生深情体会三峡之美!

3、教学遗憾

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自己这堂课达成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教学过程中自己调动还不够充分, 引导性的话语指向性还不够,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教育是一种唤醒。曹明海先生在其著作《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中指出,“语文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之路,历练着他们的超越之路”。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何尝不是这样?教育在唤醒学生的同时也在唤醒着老师;有了教师的成长与超越,才会有学生的成长与超越。想要说的太多,课堂教学永远是让人遗憾的,永远是有那么多的“如果”和“假设”,永远是让人对明天的课堂充满期待。上帝是公平的,他总是让每个人的人生不那么圆满,收获与遗憾并存。也正如此,才让你我有不断前行的动力,让一个又一个的不完美来成就真正有始有终的,完美的语文人生。

第13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作品中诗情画意、朴素自然的意境美;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 ,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文章以其为题,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题简洁、明快。

3、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学习生字: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属引(zhǔ) ....

6、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第二段:描写了夏天的三峡风光,显示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 第三段:着重描写了春冬之际的三峡之水的别具一格。此时的三峡显现出恬静、幽美的春冬景色。

第四段:写秋季三峡的景象:林寒涧肃,猿鸣哀转。

三、教师小结:

文章短小精悍,风格流利清新,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景致,先总写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作者融情于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四、指名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指名读课文。

2、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因以为名。三国时为蜀汉防吴重镇。222年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驻于此,改县名永安,并于城西建永安军团;次年死于宫中。李白有《早发白帝城》诗。

二、学习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

2、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虽:即使。今义:虽然。) .(3)、良多趣味。(良:实在。今义:良好。) .

3、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介词);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副词) .(2)、沿溯阻绝。(断绝,走不通。动词);绝巘多生怪柏。(极高。形容词) .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5、默读课文,翻译。

三、合作探究:

1、《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赏。”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明确:(1)、本文融情入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思想感情。(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2、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

明确:因为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景色特征之一即为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特征。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先写山后写水,也体现了由次到主的写作顺序。

四、教师小结:

细品《三峡》,总感觉是在欣赏一幅清新秀美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像是含着一颗薄荷糖,令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绪就会坐上一叶扁舟,进入这幅画中。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

二、默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朝”“暮”“千二百里”说明水流速度之快,属于侧面描写。

3、“春冬之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三峡之水则湍素,潭绿,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作者以极为精练的四字,壮写了四种景物,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林寒涧肃,哀婉凄清,水枯天寒,猿鸣凄凉,使人更感受到山高、岭密、峡窄、水阔。从而渲染了深秋萧瑟的气氛。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渔歌为证。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三、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明确: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四、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明确: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教师小结:

山水的奇美,渔歌的悲凉,猿鸣的哀转,无不反映出祖国山河的壮美。作者用他奇崛的笔触再现了三峡的瑰丽景象,伟大的祖国到处都是旖旎风光。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用饱满的激情,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吧。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27、三峡

1、总貌: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2、江水:夏水——水涨湍急,交通阻断。

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秋水——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第14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蔺琳 清苑区温仁中学

一、概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认知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从认知水平上说,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到了“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经过初一年级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基本有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 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凉 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 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 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 ,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 ),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七、课后反思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第15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鲁教版初二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山水自然”。作为开山之作的《三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诗意的语言以及精巧的构思,展现了三峡雄奇、秀丽的山水之美。

二、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精神和单元教学要求,制定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流畅译文,快乐背诵。 过程和方法目标:美文美读,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及本文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流畅译文,快乐背诵。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及本文的语言风格。在美文美读中感受美的熏陶,领悟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法学法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以读启悟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容量及时空音画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画出难字难句,初步译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

2、掌握重点实虚词,疏通文意,流畅自然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虚词,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流畅自然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情境导入

播放关于《三峡》风光的记录片,在欣赏山水的愉悦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水之美。

二、检查预习

字词注音并释义(找出重点字词所在语句并释义,学生交流共同解决)

阙,同“缺”。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亭午,正午。

湍,急流的水。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山峰。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漱,冲刷。 襄,上。

峻,高而陡峭。 溯,逆流而上。

属,连续。

三、作者及《水经注》(结合注释当堂掌握)

1、作者简介

郦道元,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2、《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课文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四、朗读感知(采用范读、个读、男女生竞读、齐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抑扬顿挫、语气语调、感情基调等)

2、句读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学生个读,大家听读、指正 4、男女竞读,评出最佳朗读

5、集体朗读(要求深情朗读,读出三峡山水的雄奇、清幽之美) (在美文美读中,初步领略三峡的山水之美)

五、疏通文意(小组讨论,交流见解,教师点拨,共同释疑)

重点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学生自读、自译课文

七、

八、流畅背诵课文(限时背诵,增强课堂的时效性) 课堂小结:

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讨本文的艺术特色。

九、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翻译全文

十、附板书设计

峡 郦道元(写景抒情散文)

阙,同“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亭午,正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湍,急流的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山峰。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漱,冲刷。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襄,上。

峻,高而陡峭。

溯,逆流而上。

属,连续。

第二

教学目标:1、美文美读,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及本文的语言风格。

2、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美文美读,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及本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想再做一次三峡之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郦道元是怎样来写三峡的?

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检查复习

听写字词、文学常识 重点词句翻译 指名同学背诵 全班齐背 1、2、3、4、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1、全文抓住哪两个大景物描写三峡?以此划分课文层次?简要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山与水。以此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写山,突出群山连绵、峰峦叠嶂、雄奇险拔的山势特点。 第二部分(2——4)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第4段:写三峡秋景 2、归纳主题: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研讨赏析(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思考讨论,做好圈点勾画)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描写三峡山的关键词,并简洁概括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三峡山的特点: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词来背诵写山的语句。)

2、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水的?找出描写三峡水的关键字词,并简洁归纳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明确: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

②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不但有声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根据以上各个季节水的情态变化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三峡描写水的语句。)

3、

四、限时背诵,检查齐背

谈谈对本文的艺术感受

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1、本文语言精练,仅有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2、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3、描写顺序先大有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4、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5、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6、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笔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教师可适当补充讲述。)

五、拓展延伸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作者写三峡,抓住三峡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后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七、异步作业

A:《伴你学》

B: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我心中的海》

八、板书设计

峡 郦道元(写景抒情散文)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峻美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总:清幽秀丽,雄奇险拔

九、教后反思

第16篇:三峡_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以阅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

3、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多媒体展示三峡的图片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2、读准字音,把握课文的朗读节奏。阙处

重岩叠嶂

襄陵

曦月 御 风

沿溯

素湍

绝巘 长啸

属引

飞漱

3、解释重点词的词义,试翻译课文。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王命急宣 飞漱其间 至于夏水襄陵 属引凄异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5、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6、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注音

2、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向游人介绍三峡的美?

第17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若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重点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

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写三峡景物的特征,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用两课时完成。前一课时重在落实字词和整体感知,后一课时重在品析、欣赏课文。

2、重视方法引导,要求学会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来积累文言字词,并理解文意。

3、课堂教学中以诵读贯穿全文,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3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三峡及作家作品。②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课文范读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启发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让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作导游,带我们游历那鬼斧神工、瑰丽壮观的长江三峡,好吗?

二、游前准备,了解“三峡”和作家作品 检查预习,请同学简介三峡和作家作品。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三峡地图)

明确:三峡是长江中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文选自他的《水经注》。

三、课文学习

(一)、读一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播放课文录音。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大屏幕出示把语音读准。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3.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大屏幕出示把语句读顺,特别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采用同桌互读、齐读、男女生竞读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章。

(二)、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渗透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强调重点字词的翻译(大屏幕出示)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 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上)陵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 或(有)王命急宣 清荣(茂盛)峻茂 哀转(同啭,声音曲折)久绝 良(实在)多趣味 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2.强调特殊句式句子的翻译(大屏幕出示)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按“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按“(如)有„„(则)有时„„” 理解。

飞漱其间:是“飞漱于其间”的省略。“飞漱于其间”即现代汉语的“于其间飞漱”。于,从。

清荣峻茂:应补充主语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三)、说一说 1.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 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观后,请学生作导游,结合课文内容为游客解说三峡风光。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作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新课学习

(一)品一品

品析课文,把握特点。

1、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大屏幕出示)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清 凄美

2.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二)、评一评

欣赏课文,揣摩妙处。

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大屏幕出示):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 (大屏幕出示)

⑴.“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面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高峻,江面的 。(正 连绵、高峻 侧 狭窄 )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修辞手法,突出水势的 。(夸张 迅疾)

⑶.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写春冬之景时,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写水用 ,写树用 ,写山用 ,写草用 。(素 绿 怪 悬 清 荣 峻 茂) ⑷.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教师小结:(大屏幕出示)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三)、背一背 背诵课文,积累词语

(四)、课后练习:(写一写)

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比如我们山奇水秀的蟒河,雄伟壮观的皇城相府,清湖新秀丽的九仙女,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美丽的风景就会向我们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第18篇:《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1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

1、学生自由通读,选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助正音。黑板上补充:

阙(quē) 叠嶂(zhàng) 襄(xiāng)陵

2、选出一名同学,说一说文章意思,其他帮助纠正。黑板上补充:

自非:如果阻绝:断或:有时虽:即使良:实在肃:寂静绝:极

久绝:消失

3、学生再次自由通读,读通读顺课文,选一名同学试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关键句划出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自由读,加以巩固,然后齐读。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横山和姑溪河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六、背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4

板书设计:

夏天:奔放

三峡

春冬:清幽

晴初霜旦:凄婉

第19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山西省芮城三中:常红霞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意境。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首词——《水调歌头

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大家知道所言何处吗?(学生发言) 如今的三峡,因水电工程的修建,真的是“高峡出平湖”。那一千多年前是什么样的景致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走进三峡,感受三峡风采。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家作品 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自学感悟 1.朗读训练

(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叠嶂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竞读课文,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自学感知,标注疑难。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之间的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4)熟读成诵,抽查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二、理清结构

1.学生推荐一生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要求:我认为哪句或者那个词写得好,好在哪儿?或者从修辞、情感等角度。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写法探究

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和《三峡》

都是写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虽然形式不同,但明显可以看出,李白的诗显然受这篇文章的影响,正如大家所说,诗的

一、

二、四句与本文第二段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诗 的第三句与文章第四段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而诗中的“万重山”可于文中第一段相应。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让学生们课后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第20篇:三峡教学设计

言文并重 朗读贯穿 ——《三峡》教学设计 ■ 周志红 【设计意图】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去做?言文并重、朗读贯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朗读贯穿其中,由浅入深,不管是学“言”,还是悟“文”,都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读出感觉,读出思考,读出疑惑,读出感悟。在抑扬顿挫、有滋有味的朗读中,细细品“言”并还原“文”,以言品文、由文嚼言。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自”“良”“略无”“虽”等。

2.能品读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能深入朗读,揣摩课文,学习写景技巧,品味文字背后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景和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自古以来,三峡的景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动人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2.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师可以适时补充,并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积累提高

(一)读准字音

文言文一定要多朗读,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但朗读也有层次,教学之初,学生能结合书下注释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问题,正音。 屏显学习文言文积累生字方法:1.生僻字 不见曦4 (xī)月 沿溯4 (sù)阻绝 重岩叠嶂4 (zhàn) 绝巘4 (yǎ

n)多生怪柏 飞漱4 (shù )其间 2.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quē哀转久绝 转:同“啭” ,zhuǎn3.多音字 猿鸣三声泪沾裳4 (chán,是古人穿的一种 裙子) 衣裳4 (shn)

生再次大声齐读课文,读得准确流畅。

(二)准确停顿 文言文只读准字音还不够,读好停顿也很重要,特别是句内停顿。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能在课文上做标记。

生自由朗读,师屏显容易读错停顿的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3.至于/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 6.每至/晴初/霜旦积累文言文停顿小技巧: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应做停顿。

学生四人一小组,大声读课文,带着情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三、再读课文,通晓文意

要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美,还要理解文章的意思,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合作,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屏显重点语句的,要求学生积累到书上或笔记本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疏通了文意,学生们再次朗读文章,边读边想每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相应的画面。

四、三读课文,品赏美景

1.畅游三峡,如在画中行。师引导学生将文章四个自然段命名为四幅画:雄山连绵图、夏水奔流图、春冬美景图、秋高气爽图。

2.课件展示三峡的四幅美景,配上清雅的音乐,带领学生美读文章。学生陶醉在美景时,让学生循其景,入其里:四幅图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呢?

用“我从_____读出了三峡山(水) ______特点”这样的句式交流。 交流后,师可以形成如下板书:山:绵延 雄伟 高峻夏水:凶险 迅疾

春冬景色:秀丽 奇绝 清 荣 峻 茂秋季: 林寒 涧肃 猿啸 凄凉3.重点品味春冬美景图。

写三峡春冬之景,哪些字可以表现其神韵?让学生先美美地读读原句,再从写作的角度说说它妙在哪儿。 明确:

妙在色彩丰富:绿潭 白浪 青山 花草妙在俯视仰视结合:

俯视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仰视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妙在一字一景:清 荣 峻 茂 学生以此为例,模仿赏析其他三幅图景。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妙在正面写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又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这两句妙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既写了山势的高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

4.借助朗读,内化美感。带着理解,看着图片和听着音乐再次读。朗读时,可以组织学生个别读、齐读等。

5.小结: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写法上,色彩丰富,俯视仰视观察视角的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显示了作者深厚文学功底,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注:此环节是文章的重点,依然是用朗读来带动“文”的理解,配音乐和图片的朗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四读课文,体味真情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通过读山品水,可以感受到奇山异水美,可以领悟人生的喜怒哀乐,获得独特的享受。《水经注》 非平常的文人游记,它因水记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同时又记故事以及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这就使它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那么,作者怀着一颗对三峡怎样的心,才能将三峡写得如此之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呢? 小组合作交流,经过朗读品味后,师归纳:

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赞叹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配上音乐,根据显示屏上的提示语,进入情境,带着感情试背文章。也可以个人展示背,把文言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六、激发联想,学以致用

本文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如醉如染的三峡,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这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个缩影,你们还想用自己的方式赞美三峡吗?你们想赞美祖国其他的大好河山吗?那就请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完成。

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要求: 1.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注:由于课时的限制,此项作业可以放在课后完成,下节课上课前展示,品评。) (江苏省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 222003) 简评一

“教什么”应精准定位 ■ 李玉山

周老师把“言文并重”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以朗读作为“贯穿”教学流程的基本策略,也算出深刻的题旨”乃至“超越常见的权威解读”的。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有“学的活动”的质量,离不开对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学习过程的精心安排,对文本进行精细阅读与分析体味;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咀嚼,对语义的揣摩、感悟。而所有这些都共同作用于对文本的全面、具体而深入的解读,唯此,“学的活动”才会有真正的质量。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