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花甸中学王晓艳

【设计思路】

1.《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于廖廖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的小说力作,将其纳入文学作品的欣赏单元,颇有意味,因为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供鉴赏的角度很多。

2.尝试“探究性学习”,初步获得鉴赏小说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深入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教师放弃权威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尝试一种探究的乐趣。

3.抓住矛盾性和复杂性是解读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并学会利用相关的材料撰写鉴赏文章。

4.鉴赏文学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历练。激发兴趣,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是本次阅读训练的要求。文学鉴赏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材料,从多角度、细节处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2.抓住矛盾性和复杂性是鉴赏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并学会利用相关的材料撰写鉴赏文章。

3.在鉴赏中初步学会思辨,思考社会中人的命运与性格、社会等的联系。

【学习重点】

学会利用材料,从多角度、细节处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悲剧来源的复杂性,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利用材料,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

【课前准备】

1.指导学习本卡的生字难词。

2.收集有关评价《孔乙己》一文的材料,以备探究学习之用。

3.收集有关封建科举考试的材料,以备探究之用。

【指导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教师导入:过去我们阅读小说,评价人物,总是简单地判为“好人”和“坏人”,这就像京剧的脸谱“忠”、“奸”分明,犯了评价的幼稚病;而分析人物的悲剧,喜欢简单的贴上标签或无限拔高。真正理解人物、读懂小说,还要抓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

2.学生利用积累卡,自读课文,了解内容,解决生字难词。

3.师生讨论(重在讨论的过程,答案不求统一)

①小说为什么将酒店作为孔乙己活动的环境?

②酒店小伙计“我”是否可有可无?

二、初步探究

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1. 师范读,学生重点感受孔乙己的言行举止。

2. 论:用“可 的人”,概括出孔乙己的形象。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利用材料,品析课文,从多角度、多层次和细节处探究孔乙己形象。)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笑的人,可悲的人,可怜的人,可恶的人,可气的人,可爱的人……(学生观察人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样。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就是一个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补充,教师起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3.找出依据:让学生细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到句子,支持自己的看法;可以重点抓住

一、二点,给予精心品析。

①讨论:孔乙己是一个“可笑的人”(引导学生探究孔乙己的可笑,在于自相矛盾)

可笑之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巨大反差,尴尬可笑)可笑之二:“窃书不能算偷……”(迂腐、狡辩)

可笑之三:便排出九文大钱。(装阔、炫耀;书呆子的一丝不苟)

可笑之四:……

②讨论:孔乙己仅是一个“可笑的人?”还是……(可恶的人)。

典型处: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③讨论:在他的可笑、可恶之外,还有……(可爱之处)。

可爱之一: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的茴字,怎样写的?”(真心诚意)

可爱之二: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善良、爱心)

④讨论:孔乙己是可笑、可恶、可爱的一个人,他还是……(可悲、可怜的人)

可悲之一:众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取一个绰号唤作“孔乙己”(卑贱的人)

可悲之二: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多余的人)

可悲之三:……

⑤进一步讨论:为什么孔乙己的可笑带着泪水,可恶不使人恨,甚至是可爱中透着凉意?(因为他的可笑、可恶、可爱中包藏着深深的可悲。)

A.可笑中的可悲: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穷死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破烂长衫,多么可悲。)

b、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

(典型的孔乙己式语言,透着迂腐,发着酸气。鼓励学生积极品味语言,提出新解。)

B.可恶中的可悲:不会营生 → 好喝懒做(这是一个深入点,性格可恶,还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可恶。)

C.可爱中的可悲:热心考“茴”字和分给孩子茴香豆。

(这是一个难点,引领学生感受一个落魄读书人的孤独与凄凉。)

讨论、小结:(引入瞎子摸象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人物?)评价一个人物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样,摸着一个地方就说是全象,而要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深入地评价一个人。孔乙己是可笑、可恶、可爱、可悲的,这组成他悲剧的性格,交织成他悲剧的人生。

4.讨论得出。鉴赏要点:①学会利用材料,帮助落实重点,从多角度、细节处,品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三、深入探究

讨论:可恶与可爱,可笑与可悲,组成了孔乙己悲剧性格;悲剧性格演绎悲剧人生,他的人生悲剧还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引入有关封建科举考试的材料和《范进中举》的精神片断描写,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科举制度的罪恶,了解天堂地狱一考之间,懂得封建教育思想的弄人,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罪过。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孔乙己的悲剧来自封建科举制度,他是这一制度的牺牲品,是制度的悲剧。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孔乙己的悲剧还由什么原因造成?

⑴讨论:环境使然,在课文中寻找,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冷漠)

②几次写到“笑”,一是围绕孔乙己因偷被吊打的“笑”。二是嘲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没捞到,三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仍要取笑。(无情、冷酷)

③念念不忘“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小结:这是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⑵讨论:人们是如何看待孔乙己的?(笑料、多余的人)

孔乙己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如何?(至少是个读书人,高人一等)

从这种反差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孔乙己的精神处于一种什么状态?(麻醉,被毒害,精神悲剧)

⑶讨论:小说为什么三番五次写到“笑声”,这似乎与小说的悲剧气氛不相符合?

以乐写悲,一倍增其悲。这种笑声,其实是反复渲染人们对可怜的孔乙己的逗弄赏观、取笑作乐,人性到了这种地步,其实也是人性的悲剧。

3.讨论得出借鉴要点:学会利用材料,帮助攻克难点,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感受《孔乙己》一文中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四、扩展探究

学习课文之后,初步获得鉴赏小说的方法,找到“抓住矛盾性和复杂性”是鉴赏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并利有相关的材料撰写鉴赏文章。

(1) 列举系列鉴赏题目给学生,选其一课外完成,做到口子小,挖掘深。

1、我看杨二嫂(抓住其复杂性来分析,重新认识杨二嫂)。

2、祥林嫂的悲剧(参阅《祝福》及相关材料)。

3、孔乙己与范进比较欣赏A、B、C(参阅《范进中举》全文)

(2) 要求学生学会选择相关材料(专家、学者的品析文章,读者的读后感)、平行材料(人物命运或性格类似的作品)等进行参考、比照、分析,撰写鉴赏文章。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孔乙己

孔乙己

《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