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质疑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由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人物引出课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质疑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读完课文后的心情这一切入点,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人们肆意破坏。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观看相关图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面对贪婪、随意破坏、不顾后果、不加节制的人们,让我们用心去大声的告诉他们:齐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七、教学反思

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与大家切磋:

1、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并体现自己心情的地方和同学交流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遗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2、教师的语言过多,不够精炼。插话,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构建一个的高效的课堂。

13、只有一个地球

13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1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1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