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岳霖先生》稿(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花一世界之《金岳霖先生》再次修改

教学目标:

探究本文人物“有趣”的具体内涵;学习散文阅读的一般图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所大学,虽然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八年,但却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就是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1938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灿烂。有“虽则面上严肃一点,而心肠是最软不过的”朱自清先生;有以小学文凭担任大学教授的沈从文先生;有被戏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然,还有被人评价为“顽童哲学家”、“天真汉”的金岳霖先生。

二、研读、探究

(一)点击人物“有趣”之“可亲”“可爱”

1.看画像,你觉得有没有完全扣住金先生的特点?

2.初读感受: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金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估计学生回答是有趣、怪异、率真、天真、幽默等等,有一个词来概括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的确比较困难,但本文的另一个标题是“一个有趣的教授”,我们不妨先从“有趣”入手。)

3.(快速阅读1——10段,筛选有关信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写了金先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4.在1——10段中,挑选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细读品味,想想为什么这些片段写得“有趣”,跟同桌交流之后再发言,发言时,不妨先诵读“有趣”的片段,再解说为什么这些片段显得“有趣”。

教师启发:以“跳蚤”为例,说说金先生的表现为什么让人觉得有趣。(反差)

5.还有哪些片段也是以反差来达成幽默效果的?

如:“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

“我觉得它很好玩”;(陈省身等佐证材料)

(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和斗鸡同桌而食,和孩子比赛大梨、大石榴。

小结:一个大哲学家,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而金岳霖先生,却表现得那么率真、无所拘束,所以,才显得那么“有趣”,在这“有趣”之中我们更多地见到金先生的“可亲”“可爱”。

(二)体味人物“有趣”之“可敬”“可叹”

过渡:这些事情绝大多数发生在金先生人生的哪一个时间段?(西南联大)我们看到,这个时期的金岳霖是可亲可爱的,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读读金先生的晚年生活片段,看看“有趣”中的其他含义。(抽读课文11——15段,聆听时请在课文中圈画出你认为最有意味的片段)

1.同桌交流圈画出的内容后,大组发言。

2.师生共同探究。

【重点关注1】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体会:“徽因的生日”与“林徽因的生日”有何差别?

(2)你能从其它词语里体味出金先生对林徽因情感的与众不同吗?

(3)补充:我们取出一张泛黄的32开大的林徽因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他(88岁)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对我们说:“给我吧!”(《金岳霖泪眼迷离忆徽因》1983)

(4)带着对金先生的理解,再读此段文字。

小结:通过咀嚼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金先生对林徽因情感非同一般。老师阅读这段文字时候有个疑问:汪曾祺先生是清楚金先生为林徽因一生未娶的轶事的,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为什么语焉不详呢?也许是学生不方便写老师的感情生活?也许是汪曾祺先生“对金先生所知甚少”?也许是多写了就不“有趣”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段中品出金先生“有趣”背后“可敬”又“可叹”的一面。

过渡:像这类耐人寻味的语言还有多处。比如:

【重点关注2】: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

“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作者对于金先生最重要的贡献,居然语焉不详,是真的不清楚吗?

资料A.金岳霖年表:

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26-1929年,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3年,写于抗战时期的《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1984年,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

(虽然就凭这几本书就可以奠定金先生大哲学家的学术地位,但解放后金先生再也没有写过任何哲学著作!还不免令人叹惋!那是为什么呢?)

资料B.王浩的说法:

“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

“为接近这两个理想所需要的能力和准备都很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如果多年来专心追求一个理想而中途忽然转向另一个理想,恐怕不易得到像持续一个理想所能得到的成绩。”(王浩的话比较委婉,他想说什么呢?(1)金先生后半生的学术贡献不大,(2)贡献不大的原因是理想转变了。)

至于从什么理想转到了什么理想,汪曾祺文章里没有明说,但似乎也可觅到一点蛛丝马迹:“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大哲学家当然也要接触社会,但接触社会,尤其是观察市井风貌式地接触社会,跟逻辑研究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三)探究作者写作意图

1.作者是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写金岳霖先生的?

(学生自由谈)喜爱、崇敬、惋惜、怀念(关注写作时间:1987年;金岳霖生卒年:1895—1984)„„

“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地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

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吕冀平评张中行散文特点如是说,移用来评汪曾祺的这篇文章也非常适合。)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觉得还应该写一写”“好好写一写”金先生,还说“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当年活跃在西南联大(1938—1946)的知识分子年长的50岁左右,少壮的30左右,到1987年,健在的恐怕不多,一群美好的人的逝去更让我们感伤。更何况这群逝去者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丰厚的精神积淀。

总结:追忆他们的事迹,就是缅怀一种精神,就是再现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公开课)讲课稿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稿(版)
《《金岳霖先生》稿(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