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二)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1: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二)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

)有关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

)、组际(

)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

)、(

)之间的多向交流。

3、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

),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

)。

4、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

)有关的浅显的(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

)和(

)。

5、逻辑思维就是(

)。

6、质疑精神是指(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2、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3、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2、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2、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案例分析]

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三)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

)和(

)。

2、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

)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精神和(

)意识。

3、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

)、(

)。

4、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

)。

5、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

)、(

)、(

)等规则。

6、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3、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2、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2、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卵石等11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1:和物体的不同材料有关。

师:很会动脑筋!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材料因素,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2: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大沉小浮”?(师板书:大沉小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说:正确。

师:在没有验证以前,我们暂不要妄下结论。想一想,除了可能和大小有关外,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3:可能和重量有关。重量重的沉下去,重量轻的浮上来。 师:哦,和重量又发生关系了,重沉轻浮。(师板书:重沉轻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迟疑,声音略轻)正确。

师:认为两者都正确。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请看大屏幕,老师用电脑把这11种物体的大小给排出来了,请一个同学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把这11种物体标上沉(↓)浮(↑)记号。(一学生根据小组观察记录操作电脑)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踊跃举手) 生4: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应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纠正重复)

生5:胡萝卜最大,在水中是浮的;卵石比它小,在水中是沉的;可牙签最小,却又是浮的,所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你说得真仔细。就是说“大小无关”了? 生齐肯定:对。(师跟着“大沉小浮”后面板书“大小无关”) 生6:那只有和轻重有关了。

师:是么?老师用电脑排出它们的轻重,你来标出它们的沉浮记号。(电脑自动按从重到轻排出顺序,生操作电脑标沉浮)

师:你发现什么了?(生又踊跃举手) 生7:和轻重也没有关系。„„

师:奇怪了,物体的沉浮看起来居然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看似激烈地讨论了2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 (学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沉默半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真的和它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吗?(学生还是沉默) 生8:老师,我觉得还是和轻重有点关系的。

师:对呀,在什么情况下和轻重就有关系了呢?比如说,统一一个标准„„ 生8:大小一样。

师:好,老师这儿有5个大小一样的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你推测一下,沉浮可能是怎样的?„„ [案例分析]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请你从教师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四)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英国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促进学生的(

),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

)与应用(

)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2、教学方法是完成(

)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

)和(

) 而定。

3、教学方法是(

)的方法与(

)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4、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

)和(

)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

)、(

)、(

)和(

)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

5、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

)、(

)、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6、知识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其一般程序是: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

)→处理信息→分析综合→(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

2、小组合作学习率先兴起于美国,它的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3、我们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怎样才能防止误导学生?

4、什么是实验探索式学习?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护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2、不成功的探究更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分析不成功的原因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对照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探究活动同样也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既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能进行面对失败的情感教育。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除了文中提到的4点建议:(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老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4)教师应树立角色意识。除此之外,你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什么?并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2、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误区,你认为存在着哪些误区?选取一个谈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

生:解剖,剥开„„

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

生: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 生:动作要轻轻的。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特别要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的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案例分析]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的发挥指导作用?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七)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

)。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

)越好。

2、教学目标一般包括(

)、(

)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教师要根据(

)、(

)和(

)条件等,选择有(

)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

)、成绩、(

)、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5、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

)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

)意识。

6、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 )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2、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材料结构有哪几种情况?

3、组建学习合作小组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家庭没有联系。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2、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植物的叶》一课教学中,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 „„

学生对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说:“看来还得继续研究,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找找看,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节课,学生们果真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在经过观察后,确实发现班上所有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 [案例分析]

为了要得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如此简单的结论,花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二)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 习得动作技能 )。

2、( 合作 )、组际( 竞争

)、(

师生

)、( 生生

)。

3、( 目标 )、(

主要方式

)。

4、( 周围常见事物 )、( 科学知识 )、( 行为习惯 )和( 科学习惯 )。

5、( 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

6、(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2、

(1)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2)尊重别人的发言; (3)小声交流等等

3、

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4、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

错误。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

2、

错误。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与点拨,以免学生在讨论中跑题,不着边际。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及探究材料(包括教材文本)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比较隐性的有利的教育资源。有的是因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偶然因素引发的,有的则是隐含在教材文本中,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才能外显出来„„由于这样的教育资源有潜藏性、瞬时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未必能明确。对于这样的教育资源,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判别或适时激活,才能使其产生“意外”教育效果或“应有”的教育意义。

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偶发事件”,我们首先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有益的教育资源。其标准为: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第二,判断其是否与本来的教学活动相关;第三,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意义或价值。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作出合理的判断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我们对科学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纯熟的教育机智。

2、

常识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和常识大纲的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提示:

1、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随教师而动,虽然也在动手、观察和动脑,但活动目的不明,动机不强,探究的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和学生迫切所要求解决的,学生成了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接受者,

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是关键。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三)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

教师

)、(

学生

)。

2、( 小组 )、( 合作 )、( 竞争 )。

3、( 单元目标 )、( 课时目标 )。

4、(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

5、(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

6、(科学探究)、(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因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因此,我们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应该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2、

有六个方面: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3、

预设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预先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生成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对预设的调整。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具有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4、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

正确。探究的目的是检验和证明各种假设与猜想,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功的探究与失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2、

正确。这是科学课程的理念,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提示:

(1)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更易作出决策。

(2)重视学生之间的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2、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具体阐述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提示:

1、教师的主导不是牵引,教师的主导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域;

2、教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教师给学生学具材料的呈现过程应能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四)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

学习

)、( 讲解

)、(

教学媒介

)。

2、(

教学目标

)、(

目标 )和(

内容 )。

3、(

)、(

)。

4、(克拉克)、(斯塔尔)、(教学技术)、(教材 )、(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

5、(

提出假说

)、(

实施探究

)。

6、(

收集信息

)(

得出结论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1)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化。 (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 (3)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灵活等。

2、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3、

(1)确定材料有必要,接着就要考虑准备的材料有没有问题。 (2)是否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无关现象 (3)材料是否最有利于学生认识。

4、

实验探索式学习,就是借助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其一般程序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或不直接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或预设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

同意。首先教师应确立自己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角色地位,把握好角色地位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科学的本质。

2、

同意。探究的目的是检验和证明各种假设与猜想,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功的探究与失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提示:

(1)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如: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意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意识等等。 (2)看法、体会略。

2、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阐述,但不一定相同。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2)放任自由缺乏监控;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4)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等等。 (后一问题略)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提示:

1、合作前要学生独立思考;

2、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

3、指导学生要分工合作;

4、提醒学生要积极交流。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七)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 规则 )、(简洁)。

2、( 课程目标 )、(

单元目标 )。

3、(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 价值

)。

4、( 性格

)、成绩、(

能力

)。

5、( 集体

)、(

合作

)。

6、( 可操作 )、( 实际 )。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2、(1)因探究式教学模式而安排的材料结构。

(2)根据探究式教学特点安排的无关因素研究的材料结构。

3、(1)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2)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

错。家庭也有许多与科学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

2、

正确。从科学教学的目标考虑,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都是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达成的。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经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经或方式,应探索多种途经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要点:这句话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光讲授、学生倾听,应该多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值得。

原因:

1、“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一堂课中,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反驳,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显然是不信服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后续探究活动给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拓展。

2、学生去搜集树叶,比较树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观察探究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主动进行的。

3、在第二节课中学生通过搜集到的大量树叶的比较,自己得出了“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结论,这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更好。虽说为了要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花了比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十分可取的,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比较、概括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体”、“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七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五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八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三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二)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