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一)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20分)

1、我国向有“瓷国”之称,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陶瓷工艺已较为发达,发掘于黄河流域的有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发掘于长江流域的有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彩陶;以及发掘于沿海的龙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黑陶等。历史上有瓷都之称的城市是景德镇,有陶都之称的城市是宜兴。青瓷成熟于魏晋,白瓷成熟于隋唐,唐三彩是唐代陶瓷美术中的代表作品。

2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接受性教学模式、发现——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性教学模式、交往性教学模式、练习性教学模式、情感性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群辩法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等。

第二部分 简答题(20分)

1、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

(1)教学目标多元

(2)教学内容丰厚

(3)教材处理变式

(4)教学问题优化

(5)教学活动有效

(6)教学流程清晰

(7)教学姿态平等

(8)教学评价恰当

(9)教学方法多样

(10)媒体运用恰当

2、案例应该具备哪些因素和特征?

⑴ 案例的来源

⑵ 案例的典型性

⑶ 案例的真实性

⑷ 案例的完整性

⑸ 案例的流畅性

3、一般来说,教学中的提问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⑴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问题的、探究的教学模式设计。 ⑵ 课堂的提问,常用于提问与应答的教学之中。

4、什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目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5、教学模式构成有哪些要素?

理论依据、教学程序、实施原则、辅助条件、效果目标。

第三部分 辨别题(20分)

请分析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正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

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2.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要点:片面。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等于就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以及美术课的意义。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能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描去画去涂色,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20分)

1.你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应该先于行动(教学过程),还是产生与行动(教学过程)之中?为什么?

要点:如果我们确认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就会认识到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应完全预设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目的不是先于行动而是产生与行动之中。

2.现在主张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是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了呢?是不是每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呢?

要点:不能这样认识问题。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人的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要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全部采用探究学习,即使是基础教育的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时间不够,效率低下;相反,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人类文明的结晶,效率高。但是这种效率,仅仅是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来说的。学习不但要达到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要在学生学习

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探究学习在这方面就有着接受学习不可比拟的长处。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20分)

1.中国写意画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此技能的练习表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别介绍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

要点: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后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后用墨破。

作画时墨色浓淡要分清,水分干湿要适当。

2.“近大远小”透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绘画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请你针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进行15分钟教学过程的设计。

参考要点:

利用简易取景框进行观察景物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变换观察角度、方位,认真观察物体所产生的不同透视现象,从中探索透视规律。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写生。选择典型、简单的场景,通过实地观察、描绘,让学生在画面上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如描绘一排电线杆、一条铁路轨道、一道围墙等。

可选择典型图例一幅,引导学生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出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规律处理

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廓简略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透视效果。

(10—12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表述准确。

(7—9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尚可,表述准确

(4—6分)教学理念欠新,教学方法一般,表述欠准确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二)

教师招聘《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七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五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