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例1: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2、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2.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例3:于 是 余 有 叹 焉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山川 草 木 虫 鱼 鸟 兽 往 往 有得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夫

夷 以近则 游 者 众 险 以 远 则至 者 少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也。

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3.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5: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6、上 常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

4.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7:学 而 时习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人 不 知 而 不愠 不 亦 君 子 乎例

8:呜 呼 其 信 然 邪 其 梦 邪 其 传 之 非 其 真 邪?

例9: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何 故 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5.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 ①顶真:例10:具 告 沛 公 沛 公 大 惊

例11: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②排比、对偶: 例12: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例13: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及 也。

③反复:例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15: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 人 之 善 乐 多 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佚 游 乐 宴 乐 损矣。

七、再回首,细检验——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

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

⑵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八、重平时,需勤练——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巩固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 庐 奇 秀 甲 天 下 山 山 北 峰 曰 香 炉 峰 北 寺 曰 遗 爱 寺 介 峰 寺 间 其 境 胜 绝 又 甲 庐山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为 国 计 者 过 矣。”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

考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尠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 遗:赠送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焉蜀 且贰焉楚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 ,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 为别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2009年高考题

1.(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天之道 损 有 馀 而补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是 以圣 人 为 而不恃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2008年高考题

1.(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曰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2.(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之千 金 乃 於 邑 曰其是 吾 弟 与 嗟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者果政也

(《史记·刺客列传》) 3(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班 固 论 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六经 序 游 侠 则 退处士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010年模拟题

1.(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综合试题)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 史 氏 曰 壮 士 志 酬 必 不 生 返 此 千 古 所 悼 恨 也 借人之 杀以为生 仙 人 之 术 亦 神 哉 然 天 下 事 足 发 指 者 多 矣 使 怨 者 常为人 恨 不 令 暂 作 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答: ②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答: 2.(广东省高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断句与翻译。 (1)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

②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1届高三11月月考)断句 用“/”给下面的语段断句。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4(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断句题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5(2010年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过 误 之 失 常 人 所 容 若 以 懈 慢 为 愆 则 臣 位 大 罪 重 郎 位 小 罪 轻咎皆在 臣 臣

当 先 坐

6.(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给下面句子用“/”断句。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答案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解析17.A 解析:屈:屈服。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 B 解析: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19.D 解析:“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20.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21.(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09高考

1.(09年广东卷)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09年北京卷)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解析 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

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08年高考题 1.(08北京)

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解析 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义和结构,正确断句。

2.(08浙江)答案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解析 先整体阅读,弄懂文意再断句。

3(08江苏)答案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 2010年模拟题 1,答案 (1) 异史氏曰 / 壮士志酬 / 必不生返 / 此千古所悼恨也 / 借人之杀以为生 / 仙人之术亦神哉 / 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 / 使怨者常为人 / 恨不令暂作虎 (2) ①在这之前,道士曾经到村子里乞讨,向杲总是给他饭吃,道士因此认识了向杲。

②官府认为他的控告荒诞离奇,没有根据,也放下这事,没再处理了。

2,答案 (1)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2)①(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②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

3,答案 (1)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4,答案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 来归, 5,答案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6,答案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高考文言文断句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文言文断句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