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药学本科)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 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药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 李刚.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7.蛋白质的分类。

8.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 9.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Edman降解法。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 【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

核酸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 3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3.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 6.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8.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 5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 3.糖代谢的概况。

4.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9.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掌握】: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 【了解】: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 【难点】: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 7磷脂酶A

1、A

2、B

1、B

2、C、D分别作用。

11.鞘磷脂的代谢:1)鞘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鞘磷脂的代谢。 12.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3.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 14.胆固醇的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过程、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合成原料及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功能。 【掌握】:

三酰甘油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种类。 【了解】: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不饱和脂酸以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和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方式;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调节、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转化;甘油磷脂的代谢。 【难点】: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的氧化体系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 9第三节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五节

氨的代谢

第六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氮平衡;

2.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价值; 3.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4.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5.蛋白质在胃肠的消化与氨基酸的吸收;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8.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9.α-酮酸的代谢; 10.体内氨的来源与转运; 11.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的生成; 12.个别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包括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及体内尿素的生成。 【掌握】: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了解】:

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般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

- 11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节

代谢调节障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4.激素的调节与生长因子; 5.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6.代谢调节障碍。 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 【了解】: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能量代谢;酶量调节、激素调节、整体调节。 【一般了解】:

物质代谢的特点与相互联系。 【难点】: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 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 13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体系 第二节

转录过程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第四节

RNA的复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模板与酶: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不对称转录。

2.转录的过程(RNA合成的三阶段):起始阶段及启动子,链的延长,链的终止及终止因子。

3.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1)信使RNA的加工:不均一核RNA(hnRNA),剪接酶,小核RNA(snRNA); (2)转运RNA加工; (3)核蛋白体RNA的加工。 4.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 基本要求: 【掌握】:

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转录的主要步骤;转录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 【了解】: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特点;RNA合成的抑制剂。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 1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点;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掌握】: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 【了解】:

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第十八掌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液的化学成分,非蛋白氮和血清尿素氮的概念及意义,血液的基本功能。

2.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特性,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掌握】:

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了解】:

- 17【难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必需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PP、维生素B

6、泛酸、叶酸、维生素B

12、生物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4.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钴、锰、硒、氟、铬、钼。 基本要求: 【掌握】:

维生素的功能与生物学作用,即与酶的关系。 【了解】: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 【一般了解】:

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19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制作标准曲线 2.计算未知液的浓度 基本要求:

在掌握分光光度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定量测定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二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盐析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4.加热沉淀蛋白质 5.酒精沉淀蛋白质 基本要求:

加深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三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测定

- 21学时分配:8-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DNA的提取

(二)DNA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定 2.样品的测定 3.DNA含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并具体掌握动物肝脏DNA提取及二苯胺显色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六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磷酸苯二钠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 2.终止反应 3.比色测定 4.计算该酶的Km值 基本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孟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实验七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 23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汇总

医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药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双语)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英文版)教学大纲

0904055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课程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