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展滨江特色文化 扮靓宜居宜业北塔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展滨江特色文化 扮靓宜居宜业北塔

——北塔区文化建设定位和发展的思考 北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何同英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省、市相继提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文化建设从服务经济发展的“配角”走向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角”。在新一轮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竞争中,北塔区如何抢抓机遇,后发先至,笔者认为关键是做好文化发展定位,选准一条彰显北塔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立足北塔实际,纵观全国全省全市文化发展大环境,发展滨江特色文化,是推动北塔文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一、北塔滨江文化的定位之道

“滨江文化”是滨水城市对文化发展的独特选择。环顾全国,上海黄埔新区提出了黄浦江滨江文化概念,安徽芜湖适应文化发展潮流,及时将其“镜湖文化”省级为长江滨江文化,重庆更是抱团嘉陵江流经的六个城区提出了“嘉陵江滨江文化”,而省内倚靠湘、资、沅、醴四水和洞庭湖提出的滨江、滨湖文化概念也层出不穷。相较于上述城市,北塔区既有滨水而居的得天独厚区位条件,也有滨江文化发展的原始积淀,更有打造“宜居宜业滨江新城”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发展滨江文化得天时,得地利,也有人和。

1、北塔是特色鲜明的临江之城。北塔区三面临水,全区54个行政村,半数以上依靠资江。广大群众生产运输也绕不开滚滚江水,目前,全区有跨江大桥三座,渡口4座,全区生产的工农业产品输出几乎全是通过桥梁和渡口。北塔区沿江村民有很大一部分还是靠水吃水,网箱养鱼、撑船摆渡、打渔等产业在沿江各村蓬勃发展,甚至还有小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内陆渔民。

2、北塔文化底蕴与资江结缘。探析北塔的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江是助推文化发展的核心。宝庆八景中的神滩晚渡记录的是我区神滩渡口的夕照美景。矗立400年的北塔是北塔文化的标志,而其建立的初衷是镇住资江水患,保一方平安。北塔先民在与资江的厮磨中,用歌声表达对资江的感谢,形成了“资江号子”、“放排歌”等以资江为内容的地方山歌,形成了划龙舟、拜河神等传统习俗,田江乡部分沿河村甚至修建了专门供奉龙舟的 “龙舟屋”。

3、北塔发展需要滨江文化支撑。北塔的发展特显着浓厚的江河之色,临水而建的资江防洪堤在不断延长,沿防洪堤一字摆开的城市建筑正在一幢幢长高,一座滨江现代新城正在脱颖而出。而如何文化的“短板”不能及时赶上来,没有文化支撑,城市的建设难以跳出高楼大厦、水泥森林的呆板形象,比如,一座房子没有装修那只是一个了无生趣的水泥空间,有了富含文化的装修就成了修身养性的诗意居所。一个社区没有文化凝聚只是一群人聚居在一起,有了文化才是一个文明和谐的“家”。

二、北塔滨江文化的发展之路

1、提炼北塔精神,铸就北塔之魂。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精神最求的内核,是地域文化的精华浓缩,体现着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特质。近年来,各地都在开展城市精神提炼活动,比如“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既体现了北京做为政治中心的庄严,又展示了现代北京的开放。深圳用“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展示经济特区的价值取向。 “北塔的滨江文化要入脑入心,提炼“北塔精神”尤为重要。北塔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路网拓城,工业兴区”的发展战略,并经实践证明是符合北塔发展的、受人民认可和支持的长期战略,在干部中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扎实刻苦,为民服务”的良好作风,成为北塔干部形象的标识,北塔区人民群众“强烈的求富意识,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成为北塔人的脊梁。这些为“北塔精神”的提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我们要利用“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的良好时机,广泛收集民意、征集意见,通过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整理形成“北塔精神”,并将其融入到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经济实践等社会各个层面,着力用城市精神树立对外形象,统一干群思想,传播价值观念。

2、发展文化民生,推进文化惠民。要把文化提升到民生高度,推进文化生活覆盖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要着力完善文化设施。近年来,北塔区聚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修建了蔡锷大型文化广场、江北休闲广场、资江风光带等大型公共文化场所6处;建成设施齐全的乡办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屋 29个,全区新增标准健身器材10套,各级文化站点图书总量超过6万册。但北塔没有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设施呈现地域散、规模小、档次低的局面,要利用国家鼓励文化发展的有力措施,上争外引,解决这一难题。要扶持发展群众文化服务。我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蓬勃发展,全区范围内现有群众文化队伍43支,打造了“江北激情广场”、资新社区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品牌,我们要通过资金引导、技术支持、联合演出等方式,培养锻炼一批精品队伍,挖掘创作一批能够彰显北塔“滨江文化”的特色节目,彰显文化特色,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能力。要推进文化产品多样化供给。坚持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双驱动,推进公益演出下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公益文化培训、主题广场文化活动等工程,出台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引导礼仪、演出、文化培训、民间艺术等产业发展,联手打造“文化社区”,力求每个社区在文化建设上达到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个群众文化广场、一名文体辅导员、一支文化义工分队、一个特色群众文化节目、一家技术服务公司的“六个一”目标。

3、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北塔区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特色,我们要用足这一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北塔生产的产品注入文化价值。依托湘窖酒业,做强酒文化产业。突出白酒文化塑造,重点加快“白酒文化博物馆”、世博湖南馆重建等文化工程建设,加强酿酒生态园文化景点规划,建立酒文化长廊、历史文化长廊等三条文化长廊和酒之源历史展示区、酒之艺展示区、滨江休闲文化区、土家楼观光游览区等四个主题片区,把湘窖酒城打造成湘中地区最大最具诗意的酒城,推进酒城从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向4A、5A级别跨越。依托东方新绿洲和桂花湾等大型生态项目,做响滨水宜居品牌。东方新绿洲和桂花湾都濒临资江,以绿色为切入点,综合开展度假酒店、高档地产开发、生态民居连片开发,我们要因势利导,突出“滨水宜居”理念,统一开展文化规划、包装宣传,全面展示“滨水宜居”的神韵,用生态、文化吸引目光、吸引投资,让“在北塔有个家”成为市民幸福的标志。依托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市委、市政府拟筹建占地3000亩的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选址位于北塔与新邵搭界处。该项目以君子道德文化为核心品牌,以广播影视为产业龙头,集君子道德文化研发、旅游、商贸、创意、教育、艺术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我们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服务和对接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并配套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积极招商文化企业对北塔传统文化进行深层开发、入园开展,使君子文化产业园成为北塔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带动我区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服务、娱乐视听、现代物流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4、培育文化主体,打造“文化名片”。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滨江文化。立足北塔版图和文化资源分布,放眼二十年发展蓝图,规划布局“一带、一心、一核、二轴、五区”文化发展区,“一带”指依托资江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上至茶元头乡樟木村,下至田江乡响水村,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10公里滨江休闲带;“一心”指环蔡锷广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一核”指现代服务产业文化核,利用该区面江向林、水系环绕的地域特征,着重发展休闲商务、文化创意等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建设项目;“二轴”指魏源大道和蔡锷大道形成的城市发展轴;“五区”指围绕已建好或在拟建的七座大桥规划范围内带动发展的五个商住片区;打造北塔文化发展“路线图”。要加强本土文化“穿衣戴帽”,为已有的文化名片增色。我区目前较为被认可的文化名片有,以湘窖酒业催生的酒文化,以六十丹霞地貌、田江古渡等文化资源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文化,以“江北休闲广场”、“资新老年艺术团”为代表的社区文化。但这些名片还不够响亮,我们要立足当前,加强策划一批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抬升现有文化名片的含金量,形成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地方特色优势“文化品牌”。要培养本土文化价值观,推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可以做成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我区的夜宵文化、歌厅文化都是立足消费市场而发展壮大,成为北塔文化的一个符号。我区外来移民多,文化背景不同,在挖掘打造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开展本土文化价值观教育,向群众展示本土文化的亮点和特点,提升“滨江文化”吸引力,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刺激文化消费。同时,要把文化消费和市场结合起来,鼓励群众从事文化经营,让群众既从文化消费者中获得精神享受,也从文化产品经营中获得经济利益,走出一条特色发展、文化脱贫、文化致富之路。

创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宜居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宜居村庄简介

宜居知识手册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省会中心城市

建宜业宜商宜居现代化产业新城

着力旧城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县城

宜居中心校安全工作简报

宜居社区创建工作

环境宜居问卷设计

发展滨江特色文化   扮靓宜居宜业北塔
《发展滨江特色文化 扮靓宜居宜业北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