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3: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闲暇之余,阅读了彼得·德克鲁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可谓是比较“时尚”,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书中,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 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 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

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因此,显而易见,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的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

要“创新”,正确的心态必不可少。

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

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在书中德鲁克把“有计划的放弃”列为一个组织实行创业型管理的头等重要的政策,具有警示的作用。因为是否能执行这个政策,是对每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的管理者——首席执行官的严峻考验。

著名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在他的经验之谈中,曾经检讨了自己过迟退出纺织业的类似错误,他把使人们本能地恐惧和抗拒改变的影响力,称之为“强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过十年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学会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力量”。可见对于任何管理者,养成一个企业家的正确心态,都是知易行难的。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付诸实施,使组织成为“企业家”。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手创办了生机勃勃的企业王国,他们成功了。但是在第一代创业者离开之后,企业却走向平淡无奇,甚至衰败。反观象宝洁、3M这样的公司,尽管历史悠久,却一直推陈出新,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依赖一两个单打独斗的个人企业家,而是经年累月,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机制,德鲁克称之为“创业型管理”;他又把宝洁、3M这类公司称之为“创业型管理”或者“企业家企业”。本书的第二篇集中阐述了“创业型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德鲁克在这篇中所讲的“管理”,在流行的管理教科书或商

学院的MBA课程中是见不到的。市面上一些畅销的管理书籍,包括某些“大师”的著作偶有涉及对创新或创业活动的管理,至多也是东一点西一片,不象20年前德鲁克这本书阐述得那么精辟和系统。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如果我们能认识这套“创业型管理”工具的价值,肯运用它们去把自己的组织打造成一个“企业家”,那么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组织仍然可以自动持续创新,成为时下所推崇的“永续经营”的企业。

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如果继续展开,会涉及德鲁克数十部著作中的多数重要观点——而本来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内在关联,不论从现实还是从逻辑角度来看。个人只有在他本人参与制订和认同的目标下,自主地做出决定,运用所长,采取行动,并憧憬着和一步一步看到预期结果的出现,他才会享受工作,得到乐趣——或者说以苦为乐。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2000字

160529《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