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宇宙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并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有关的数据。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第一课 登月之旅)

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四季的成因(第二课 )太阳系大家族

3、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 (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空中的主要星星(北斗星、北极星)(第三课 看星星)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 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2、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3、看夜空,认识星座。

4、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5、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1、体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3、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4、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5、有理有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

1、登月之旅 1课时

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

3、看星座 1课时

4、探索宇宙 1课时

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

1、登月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进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师: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月亮,那么同学们欣赏过我们美丽的月亮么?

2、教师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图片。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想不想走进我们美丽的月亮,了解月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本章的第一节——登月之旅。(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谈话: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

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能够更仔细的观察月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他们把它称为环形山;除此之外,月球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称为月海。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月球表面的阴影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课件出示地球的陨石坑和月球上环形山的图片)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教师出示嫦娥二号所拍摄的图片)

3、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A、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设计:(1)在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我的结论:月球上环形山的深浅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B、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C、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3)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注意事项:

(1)小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

(2)用手取出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子离开盘子的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 (4)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4、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工程。

(1)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地球环形,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载人飞船的登月成功,为人类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简单介绍:a、美国人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b、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

(3)概括月球的知识。

当月亮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后,人们发现,月亮其实并不美丽。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三、拓展

你想去月球旅行吗?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四、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同步测练考中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古代——————近代——————现代 (神话故事) (望远镜) (登月计划) 补充资料:

2004年4,中国探月关键年——“嫦娥工程”启动,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一号”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登月之旅》 教学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细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设计。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视屏,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美图的欣赏中获得美感和对月亮的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人类对月亮的感情。这一环节是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第二环节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史。远近不同距离拍摄的月球图片给学生带来了认知的方便,视觉的直接冲击使学生迅速感受到了天文望远镜的威力和科学的伟大。第三环节,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活动中学生的假设和猜想还是很大胆的。在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细节点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其实真的很简单。因为这样,所以我调整了教材的使用策略。这样做,使学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实验,自己明确实验的要点和目标、注意事项,自己思考并总结出模拟环形山的方法。从而了解月球环形山为什么会是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且近似圆形的原因。这样的延伸要求看似轻描淡写、可有可无,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却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看得更清楚”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光亮就是清楚。所以教师的陈述还要再斟酌。

本节课给了我很大思考:在科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如何把握?实验的设计如何更加科学严谨?

2、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每组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板书:太阳系大家族)

二、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6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相应地对以下(第

三、

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板书:

太阳

地球

月球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出示实验要求。(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

五、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

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

3、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4、什么是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六、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4、了解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看了这个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细化要求。 如:

实验员:举过头顶是为了安全、也便于观察;捏塑料管的手不要晃动,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绳子,注意下面的绳长保持不变。(教师示范)

计时员,即计数员,按表时要看清橡皮塞的位置,再次转到该位置时为1圈。数到第10圈立即停表。(让一名学生演示,教师示范测量)

记录员:要及时记录橡皮塞转动10圈所用的时间。测试三次后,要计算出平均值。 观察员:要观察塑料管下绳长保持不变。

5、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发现。

6、交流汇报。小结。

7、看一份科学家测量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的资料,你发现了什么?(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

七、总结拓展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外拓展: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3、看星座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星座。

2、知道银河系的概况。

3、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学重点:

看夜空,认星座。

教学难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介绍星空。

2、引导交流:看了星空有什么感想?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

二、建立我的星座

1、美丽的夜空中,有着数不清的星星,他们看起来眨呀眨的,古人就对他们非常感兴趣了,仔细观察后,发现了规律,并把他们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你们知道哪些星座呢?

(学生介绍所知道的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2、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神话中动物或者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也可以来命名啊。你们都看到哪些星星,都想给他们取个什么字名呢?

3、全班交流。(学生完成记录,并小组内交流给星座取的名字和意义。)

三、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位置关系。

1、教师投影:大熊和小熊座。

2、引导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北斗七星在四季中的不同位置。)

师补充介绍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知识。

3、如果今夜观察,你预测一下,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将是什么样?(学生了解位置和距离特点。

4、指导学生画北斗七星,并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四、指导学生做“星座”放映器

具体方法详见课本P50页。

五、了解银河系。

银河,我国民间又称为天河。它看起来像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划开整个天空。在银河里有许多小光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一片。实际上一颗白色的粉末就是一颗巨大的恒星,银河就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太阳是其中的一颗恒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旋涡。

六、作业布置:

4、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探索宇宙)

(二)自主探索,交流汇报

1、观测太空:

教师:不只是同学们想去探索宇宙,几百年来,人类观测太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观测太空的吗?

学生可能回答:用眼睛看;用望远镜;用天文望远镜等。

教师: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你们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以及使用的观测工具有哪些? 学生:汇报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整理总结,精讲点拨,人类观测太空用的工具:

伽利略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天文台的光学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哈勃太空望远镜

2、运载火箭

教师:人类观测太空历史悠久,真正进入太空却是最近50年的事。要进入太空需要借助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可能回答: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等。 教师点拨:需要借助运载火箭。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火箭的发展历史以及火箭进入太空的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寻求问题答案。 【学生活动】汇报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有可能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让他们展示,发言,告诉同学们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总结完善。中国古代火箭——明代的神火飞鸦

1926年美国的戈达德制造的第一枚现代火箭 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我国的神舟5号、6号载人飞船以及嫦娥2号就是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

教师:火箭要进入太空最大的困难是要摆脱地球的吸引力,否则就会被地球吸引力拉回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航天科学家设计出了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它能够以7.9千米/秒以上的速度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多级火箭图:

3、航天器

教师:运载火箭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火箭逐级脱落,宇航员要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要住在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宇宙飞船里;航天飞机里;空间站里等。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主要就是住在国际空间站里。 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我国的神舟五号

我国的嫦娥2号——2010年发射成功 科学试验卫星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2003年1月以后,它便杳无音信的飞向宇宙深处。

4、难忘的太空人

教师:有了这么多的航天器,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的宇航员进入太空了?

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我国早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由于他的壮举,天文学家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尤里·加加林——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苏联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登月——1969年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神州5号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005年神州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简单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牺牲的宇航员

(三)、课堂讨论,巩固提高:

教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来解决现在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现状。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又将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中国要想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神州5号,神州6号,嫦娥2号的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已从经济、军事扩展到科研方面,说明中国人能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载人航天领域。中国是强国,是科技强国。这也树立了五千年文明古国新的历史形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和收获?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总结。

(五)、课外拓展:

1、课后同学们收集各种航空灾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了解人类为航天事业作出的不懈努力。

2、课后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1、观测太空

2、运载火箭

3、航天器

4、难忘的航天人

参考资料:

最古老的天文台: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相传此处是周公测景的地方。唐朝开元年间,南宫说这里建立了石表,元代年初在石表北面建立了永久性的观象台,目前还有遗迹存在,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进行了全面维修。

万户: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苏联、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1956~2003):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88年4月,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目前“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4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其中第一次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神舟”4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简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飞行,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航天飞机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箱内装着几百吨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外贮箱两边各有一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 000吨。在返航时,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千米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 000千米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据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载人飞行史上,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未出现过事故。 “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再次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2003年1月16号,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机上共有7名宇航员,其中有两名是女性,还有一名首次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哥伦比亚”号本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知识和技能:

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小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享资料。 2.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 课时安排:1节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自从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那么,你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板书: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2、你知道有生命有哪些类型?地球以外指的是什么地方?

3、这些星球都是在我们的太阳系内,其实在宇宙中,还有无数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也只能是在太阳系内的一些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索地球以外的太阳系以内的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

二、提出问题、查阅资料

1、提问:你认为有外星人吗?我们一般可以凭什么来推断地球以外的星球有生命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空气、阳光……

2、接下来,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研究一下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的存在。科学研究需要一种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一种专注的、团结协作的态度。

要求:8个小组分别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星球,查阅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根据资料讨论分析一下,这个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三、科学辩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外星人,另一种认为没有外星人。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四、介绍科学家的观点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向其它星球发送了地球的名片,寻找外星人。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没有外星人,他们认为所谓外星人其实是人们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可能是飞机、气球,也可能是云块、球状闪电等物体。

五、了解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测与研究

1、虽然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还没有找到答案,也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外星生命,但人们还是作出了自己的猜测和描绘。

2、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外星人模样吗?

3、如果需要跟外星人联系,该怎么办?需要介绍哪些情况? 实际上科学已经做了(展示地球名片),你能看懂多少?

4、介绍地球名片的含义。

5、科学家还采用电波、黄金唱片向外传递信息,课后大家可以查阅了解一下。 学生互评。

六、共同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如果发现了外星人,请你给他们写封信介绍我们的情况,别忘了,他们可不懂人类的文字哦!先考虑介绍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再设计书信。交流书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