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

摘 要:为研究我国近年煤矿重特大事故一般性规律,以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数据为分析对象,进行交叉分析研究。分析表明: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逐年减少,其中瓦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全年中第二季度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但平均死亡人数最低,第四季度平均死亡人数最高;贵州、黑龙江、吉林为重特大事故多发省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对策,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矿事故;安全管理;手指口述

1 当前煤炭生产形势

1.1 年度基本情况及整体趋势分析

据统计,2011-2014年我国煤矿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4起,死亡1085人,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21起减少至2014年的13起;死亡人数减少133人,下降38.8%,可以看出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整体情况趋于稳定减少状态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向好转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大幅度提升,另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对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却呈现出增长趋势,由2011年的16.7人/起到2013年的17.5人/起,其原因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在注重事故发生起数、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的减少同时,更应该开展细致的安全预防工作,将事故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减少事故平均伤亡人数。

1.2 事故类型

根据我国煤矿生产特点按照事故类型进行统计,2011年至2014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火灾事故及其他事故(包括一氧化碳中毒、运输事故、坍塌事故、跑车事故、冲击地压事故、冒落事故、坠落事故)。分析各季度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类型,有助于加强专项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类型主要为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及透水事故,其中透水事故多发生在第二季度,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第四季度陡然上升,而瓦斯爆炸事故则处于高发状态。

1.3 事故发生时间

按照事故发生的季度分析,煤矿重特大事故在第一季度有12起,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却达到了17.8人/起,原因为第一季度处于春节期间,煤矿在春节期间大都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重特大事故发生较少,但在春节前期由于煤炭需求量较大,一些煤矿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超强度组织生产现象严重,乱采乱挖,为了躲避检查,白天停工,晚上安排大量的工人生产,尤其那些资源临近枯竭没有正规作业面的整合矿井,可能会进入采空区残采作业,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在第一季度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安全执法人员和煤矿安全监察员应加强对基层工人的监督与培训,提高警惕严防事故发生。第二季度事故虽多但平均死亡人数在全年中最低,第二季度煤炭使用量减少,煤矿生产量下降。三季度死亡人数与事故起数均呈现高峰,此时处于夏季,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人的惰性比较大,工人的“省能心理”与管理者管理方面的漏洞[1]较多。四季度由于天气转冷,北方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同样处于煤矿生产的高峰,因此更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1.4 事故发生地域 根据事故发生的地域情况分析,贵州省、黑龙江省及吉林省为事故多发省份;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其中第三类群集北京、天津、上海在内的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第一类群集的七个省份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67.7%,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8.5%。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客观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群集一中事故多发省份均为我国产煤大省,存在小型矿井多,条件复杂,开采时间久,难于监督管理等问题。贵州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发生瓦斯灾害的几率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增大,瓦斯涌出量增大,突出危险性增加,这是瓦斯灾害事故易发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2]。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约占矿井总数量的10%,随着开采水平不断下延,瓦斯涌出异常、突水威胁、冲击地压、高地温等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3]。事故多发省份均为我国产煤大省,一些资源枯竭、面临关闭的老矿井渐多,生产布局分散、系统复杂、采掘地点多、战线长、井下人员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容易发生超层越界、私挖滥采、无序生产的情况,井下安全生产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根源

(1)煤炭自然因素的局限性。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分界线,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格局。煤层埋藏较深,大部分为井工矿,而发达国家大部分煤矿为露天款,这是发达国家死亡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煤层开采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比如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多、56%的矿井具有煤尘爆炸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矿井时刻受到突水淹井的威胁等。

(2)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煤炭占到70%左右,决定了煤炭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由于我国煤炭分布格局不平衡,造成了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众多的乡镇煤矿。乡镇煤矿的特点是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及安全意识差等。而且乡镇煤矿造成了大部分的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

(3)安全监督存在不足之处。我国煤矿安监局的垂直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监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实际的煤矿安全监察中,存在职责定位不清晰的现象;部分地区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安全检擦人员相对于需要监管的煤矿而言较少。

(4)煤矿技术装备比较落后。2012年,我国的采煤机械化成都为80.1%,掘进装载机机械化程度为55.8%。在3类煤矿中,国有煤矿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乡镇煤矿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并且存在超期服役现象,电气防爆性能比较差,没有抵御灾害的能力。

(5)煤炭从业人员素质较差。我国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高素质人才流动性较大,导致了煤矿管理较为混乱。大部分煤矿的一线工人为农民工、外包工(有的乡镇煤矿农民工比例达到95%以上),整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以主观意识和经验为主,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三违”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3 应对措施

(1)在职工中推行 “手指口述 ”操作法,提高职工素质。各班组和个人在工作前和工作过程中 ,通过用眼盯、用手指、用口说等形式,完成 5个步骤:一是把握现场情况 。开工前 , 作业人员首先对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观察 , 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确认, 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二是追根求源 。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危害进行分析 ,提高对不安全因素的重视程度 。三是制订解决措施。根据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 制订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员工必须明确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并大声喊“明白”, 然后开始工作。四是确定目标 。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工作前 ,必须眼盯、手指操作对象, 并口述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确认无误后, 方可作业 。五是加强教育 。在发动和组织学习的同时, 要根据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专门制订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法 ”操作标准、操作细则 。并将“手指口述操作法 ”标准、程序 ,制成图版 ,方便职工掌握和运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排查, 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和部位进行问题整改,对不能整改的问题 , 悬挂醒目的 “安全警示牌”, 进行善意的提醒 , 使工作人员引起注意 。同时 ,在班前会上进行安全提醒和警示 ,在员工中引起共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4]。

(2)加强可控事故预防。1941年美国人海因里希(Heinrich)对55万件机械事故进行统计后发现,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件数之比为1:29:300即海因里希法则[7]。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例如劳保用品的规范化、班组纪律的执行等问题,减少无伤害事故的预防,从而控制事故的产生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监管。针对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完善,从制度上规范、约束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安全监管人员;加大对煤矿违法生产、事故瞒报的惩罚力度。提高国家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将安全监管的关口向前移,落实属地责任,提高煤矿安全监督的效率。

(4)加大安全投入,增强“科技兴安”。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装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矿井瓦斯的防治、水害的预防、煤自然发火的治理等,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加大对煤矿生产系统的机械化改造,提高机械化采矿的水平,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5)多措并举,提高小煤矿的整治力度。乡镇煤矿,尤其是非法的小煤矿是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源头。山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小煤矿的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极大的好转。随后,全国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了重点关闭生产能力9万t/a以下以及存在严重灾害煤矿的政策。

(6)加大排查力度,全面辨识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因此,治理安全隐患可以从根源上切断事故链,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对煤矿安全隐患展开排查,重点排查电气、瓦斯、水害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加大“三违”的检查力度。在全面辨识“人、机、环”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将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两类。一般的安全隐患煤矿自行处理,重大的安全隐患政府挂牌督办。

(7)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素质。在煤矿安全培训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力度,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煤矿工人生产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提高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管能力和责任意识。

(8)加强监督管理与科技应用。运用安全管理中的人机工程、心理学及行为学进行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度。对事故多发季节、类型加强监督,预防事故发生。对煤矿开采事故类型分析,针对性地加快瓦斯浓度预测等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加强科技转化速度,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对煤矿事故进行预防管理。

(9)开展安全培训与安全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舒缓员工心理压力的同时,灌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使受咨询员工深刻理解、充分领会。在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的同时达到安全教育目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5]。

4 结束语

通过对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时间、类型、地区交叉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加强煤炭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我国煤炭生产主要省份随着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和生产建设规模扩大而使煤矿安全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煤矿瓦斯等灾害会越来越严重,同时,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也会面临致灾风险。因此,重视对于煤矿重特大 事故的影响因素交叉分析,并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实践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煤矿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奇,刘明举,赵发军.2008年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防范措施[J].煤炭技术,2010,29(6):14-16.[2]王忠奎.贵州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02):15-18.[3]于斌.黑龙江省煤矿事故规律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4,33(04):37-39.[4]张宝钢,梁卫强.手指口述 ”操作法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 [5]王旭昭,卢丽丽.基于安全心理因素的事故模型探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38(01):36-39.

煤矿运输一队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措施

煤矿生产组织措施

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

安全生产及消防措施

安全生产目标及措施

安全生产措施及承诺

安全生产预案及措施

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措施

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
《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